绿林网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一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二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450字_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主张学习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仁”是他学说的精髓,他主张“爱人”,认为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坚持“人和”胜于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舍生取义”。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认为统治者应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他还主张按时令砍伐树木,不过分捕捞鱼虾,他希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800字_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

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三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四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你别看小熊现在笨笨的,可那时的小熊比小狗跑得还快呢,想知道它为什么现在没有小狗跑得快了吗?那就让我给你讲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故事吧。

(一)开始

一个晴朗的早晨,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湖里水中的鱼儿在跳跃,树上的鸟儿在唱歌,而林中的小动物们也一个个从梦中醒来,开始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小熊来到小狗家,对小狗说:“狗狗,我们来玩吧!“等我把作业做完后再玩。还有十几分钟就ok了!“真没劲儿!那我去把小猫、小猪、小羊他们也叫来。十几分钟后,小猫,小猪和小羊来到了小狗家,于是大家玩起了捉迷藏。

从小狗开始,它要把藏起来的小动物们都找出来!它蹑手蹑脚地到处东瞅瞅西瞧瞧,忽然发现自己家里好象有些响动,于是小狗悄悄地靠近房子,一声不响地打开门,发现里面有一些蜂蜜,上面还粘了几根青草(因为它知道小熊爱吃蜂蜜,而小羊爱吃青草呀),便大声说道:“小熊,你和小羊在一起,还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呀,我已经看到你们了,你还不快点出来!小熊一听,想:妈呀,它连我和小羊在一起都知道了,那一定不是骗我的了。而小羊则想:如果它知道了我在哪儿干嘛不自己来抓?,还是观察一会儿再说吧,就忍住没有出去。可小熊却忍不住了(它就是这样没耐性)灰溜溜地走了出来,一出来就被捉住了。小熊很不服气地说:“你捉就捉,干嘛使诈骗我说完,就气呼呼地要离开。“谁叫你那么没耐性啊,知道吗?你输就输在这里呢!这样吧,我们再比赛一次,这一次如果你输了,你必须心服口服!我们就来个长跑比赛吧!小狗说。“一言为定!

小熊满怀信心,因为跑步是它的强项。

(二)经过

比赛日期定在两个星期后,也就是说他们两个都有两星期的训练时间。第一天,下着蒙蒙细雨,小熊心想:今天下雨,还是明天再练吧。于是又回到了温暖的被窝里去了。在小狗那边,小狗想: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我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便毫不犹豫地去练习了。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天气很热。小熊想:今天太热了,还是明天再练吧!在小狗那边,小狗想:今天有点热,如果练习,可以锻炼我的毅力。于是毫不犹豫地又去练习了。一连几天,小熊都以各种借口推辞训练,时间都过去一大半了,它才开始有点着急了:“如果我还不快点练,小狗肯定会赢我的,练基础太浪费时间了,反正都是跑,还不是看谁跑得快!我就练练短跑、练练冲刺、练练速度吧!其实,做任何事情基础对于成功都是最重要的,小狗都把基础练了7天。可小熊呢?别提它了,这个懒家伙!就练了几天冲刺,便认为自己是必胜无疑了。直到比赛前一天,它都只练速度不练耐力。

比赛开始了,绝大多数人都把胜利的宝押在小熊这边,因为它十分擅长跑步,而且听人说,它比小狗学的要多几个单元呢。

只见猫头鹰裁判一声令下,一千米的长跑比赛开始了。小熊一个猛冲,把小狗甩开了!接下来又一个劲儿的跑,遥遥领先!现在是所有人都把胜利的宝押在小熊这边。它又是一个猛冲,已经领先半圈了!大家都为它鼓掌欢呼。可到第三圈的时候,小熊感到体力不支,渐渐地慢了下来,而这时小狗也追了上来,小熊想加速,可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看着小狗以始终如一的速度胜过了自己却无能为力,小熊忍不住沮丧地趴在地上哭了起来。当然这个结果也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

(三)结果

自从被小狗打败两次,小熊心里很不舒服,总想找机会赢小狗一次。一天,猫头鹰老师宣布:马上进行数学考试。小熊想,机会来了,这次我一定要赢小狗!卷子一发下来,小熊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听也不听老师的讲解,提笔就做。老师把注意事项讲完了,小熊的卷子也做完了一半,剩下的也很快马马虎虎地做完了,小熊急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速度,所以检都没有检查就交卷了。他看见小狗还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心里暗暗得意:小狗呀小狗,你做不出来题了吧?哼哼,你也有今天!这次考试我非赢你不可呢。

几天后,考试成绩公布出来:

小羊97分

小猪95分

小狗100分

小熊75分

怎么会这样?小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时“成语大王小猫说:“小熊你真是弄巧成拙,揠苗助长,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自以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小狗也说“小熊,你要记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啊

小熊想,完了完了,我真是没救了,看来我永远都赢不了小狗了。从此以后小熊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常常自暴自弃,所以越来越懒,越来越胖,现在就再也跑不过小狗了。

朋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五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六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七

多少年过去了,孟子的思想始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孟子的思想成为许多大学图书馆里的经典,而在他光辉的思想中,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一直都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许多人甚至认为孟子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先行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民本思想呢?

许多人认为孟子有民主思想,主要是他们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君臣无常位”的体现,甚至是对皇权的挑战,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他作为当时的人,其思想必然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我们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周礼的维护者,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名言,即不学习周礼,就无法自立于社会。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接班人,也同时继承了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例如“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把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当作“世之通义”说明孟子同样也主张贵贱有“序”的,因此他不可能具有民主思想。

在由孔子编撰的《春秋》里,有这么几句话:“事君以忠,事人以义,事民以仁,事事以勇。”“臣事君以忠”带有明显的愚忠思想。可以说,《论语》也好,《孟子》也罢,他们的政治主张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或者说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我们之所以认为“民贵君轻”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是由于它在和平年代确实起到了安民,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使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改善,地位有所提高。但孟子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人,他和孔子和当时所有的思想家一样,具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局限性。我们在充分肯定孟子思想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其落后性和局限性。在肯定金子的光芒的同时,也要看到金子上附着的灰尘,用孟子本人的话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八

夏夜的月,总是那么的美。每当夜阑人静时,总爱独赏那皎洁的月,星光依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细细品味杜甫的诗,此情此景,别是一番滋味。

一阵微风起,我恍惚之间来到了一处湖边,揉揉那朦胧的眼睛,见湖边有一人,此人身穿黄褐色长袍,发髻上的丝带在风中飘荡,好不悠闲。我不禁走了过去,细细打量,心中一惊:这不是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孔圣人么?

孔圣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免太奇怪了吧!

“难得见如此美景,何不一起走走?”一句话打乱了我的思绪。与孔夫子漫步可是难得呀!怎能拒绝?于是乎,我们一同在这湖边漫步,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惬意极了。

“仲尼先生,怎样才能做一个格完美的人呢?”先生停住脚步,望着还在枝头的月亮,说:“拥有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清心寡欲,卞庄子那样的英勇神武,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接受礼乐的陶冶,就可以成为人格完美的人了。”

先生又说:“如今人格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能想到正义,面临危难敢于献身,长期生活贫困仍不忘平日的理念,就可以说是人格完美的人了。”

“先生说得有理,秦末楚地的季布为人热情,性情耿直乐于助人,凡事他答应帮助别人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能克服,以至于后人称‘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可称得上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了。”

仲尼先生赞许地点了点头,于是我继续道:“先生多才多艺,名声很高,但您从不自满,一生都在勤奋地学习,您总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您可算得上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吧!”

先生笑了,他没有肯定,但也没有否认。这就是豁达吧!

月悄悄掠过枝头,一颗流星划破夜空,夜已更深了。

良久,我又请教先生道:“先生乃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崇尚‘仁’,怎样才算是‘仁’”?他回过头来,打量了我,沉思了一会儿,道:“能够在普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可算是仁了。”“请问是哪五种?”我可不愿放弃这个学习的好机会。

孔子道:“是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被人轻慢,宽厚就能得到大众拥护,诚实就能受到别人信任,勤敏就会办事有成绩,慈惠就能很好地支持他人。”说得真好。

受到先生的启发,于是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仁者,人也,亲也,亲为大。就是说‘仁’就是要爱人,以爱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仁’就是关爱他人,修养自身。如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将领李牧,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分予部下,还每天宰杀几头牛,以犒劳将士。他多年担任俸禄优厚的官职,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物。像李牧这样的人,可以说将‘仁’‘爱’发扬光大了吧!”

“说得很好,但你只须记住广博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向人请人请教,思考问题不好高骛远,仁就在这中间了。”先生微笑着说道。

默默回味仲尼先生的一席话,被他那极富哲理的话语所折服,不愧为“万世师表”。

抬头望去,月已升入高空,那月光似乎更加地清澈明亮了。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九

孔子是古代著名的老师,他说过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与其父母乎?”因为孔子觉得这样才叫孝敬父母,父母去世了三年,那么这三年你就一定不要去吃香的喝辣的,如果吃了,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敬。

今天,我居然“见”着孔子老人家了。他一头乌黑的头发飘飘荡荡,说过许多名言嘴,被那长长的胡子给包住了,他的个子很高,有快1。9米了呢!他穿着青黑色的汉服,鞋子头上面尖尖的突起,帽子上有一颗小宝石,既朴实又高雅。

他一看见我就行了一个见面礼,说:“请问你是谁?”我吓了一大跳,便说:“我叫赵子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是孔丘,现在我们就算朋友了。”孔子彬彬有礼地对我说。

我问孔子:“为何父母去世,要在墓前守三年呢?”他笑了笑说:“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呆了10个月,到三岁又抱三年,养育子女十余年,为何不守三年呢?”我笑着明白了,因为父母抱了你三年,那你可不能抱父母三年,作为回报,你也得守父母三年,这样才是孝子。现在,如果有人父母去世了,自己还在外面玩得很嗨

,我一定要严肃的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与其父母乎?”

我又问孔子“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说他想当君子,是不是我应该告诉他: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条件你都具备吗?”我们一边说一边乐。

然后我带着孔子来到了西华师范大学,我说:“看,孔子先生,那里有您的石像,现在您老可出名了!”

“现代人可对我真好啊,刻得很漂亮。”孔子说。

我又带着孔子来到北湖九思桥。他马上说:“君子有九思:事思明,听是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我心想:从此以后,我每次做什么事都要多思考。

我一回头,孔子就消失了。我说:“只要我做事前九思,孔子一定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

你看,我在给奶奶让座时,看见了孔子;我在帮助别人时,也看见了孔子……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篇十

记得以前我们学习了《论语》,里面讲的故事,以及话语里讲述的道理,我开始不明白。老师说:“你们先熟读、背诵,然后慢慢会明白的。”于是,我就“之乎者也”地只管背下去。

一天晚上,我正读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突然发现我穿越到了二千五百年以前,看到孔子穿着青衣大褂,门下三千弟子在听他讲课。孔子看到了我,笑眯眯地说:“欢迎新世纪的小朋友来学习,你有什么问题吗?”“孔老师,我想问问您,您的生活条件那么艰苦,东奔西颠,还差点饿死,您如何与您的学生曾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孔子意味深长地说:“我做错事情,反思之后,心情开朗,也不再不快乐,美好的心情也把饥饿赶跑了,所以我只有不断反省,才能让我跟弟子们不至于那么饥饿……。

小朋友,你每天还挨饿吗?”我突然觉得脸红了,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全的社会中,我有那么好的生活,我却不能反思,改正自己好说话、不爱行动的坏习惯,长大了怎么才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的梦醒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我却上了一节最深刻的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