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读后感100字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读后感100字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是一本由[日]竹村俊助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读后感(一):十月第一本书

费时一小时浏览完。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提高“文字表达”或者对写“推文”有帮助的书,写作本来就不能速成,对写“小红书”文案、标题还有点意思。

其中,是我从书中汲取比较有用的观点:

1. 不必强行去写“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从第三者的讨论角度出发,通过他人的表达,“自己”的形象轮廓会更鲜明。把眼光投向外部。比如母亲讲述的轶事很有趣,可以试着写成文章。

2. 将“作家思维”转变为“编辑思维”:寻找趣味横生、大有裨益的材料,再作集中整理,编辑成文字。保持“编辑”而非“作家”的心态。

3. 尝试只为一人而写的“放大镜理论”。比如受众读者是写给“40多岁的男性”或是“20多岁的女性”看,可以将目标改成:“这么写的话我的父亲应该爱读”、“侄女xx肯定会喜欢”。这里用了“放大镜照射白纸必将其点燃”的实验来说明:专注向“一人”发起攻势,星星之火必将燎原,上来就照射一大片范围,最后顶多就是温温热热,至于燃烧就别想了。

4. 用“共鸣—发现—感动”引导分享。想读者所想,以引发“共鸣”为导向写作,将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搬上台面,提前思考表达与解决方案。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读后感(二):还行,适合纯新手那种

日本人写这种工具书还是非常擅长的, 总有一种,“之前我也是这种感觉,但自己说不出来,你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感觉。

一板一眼的,特认真,那种

就是有点过于死板了,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适合纯新手,从来不写东西的苦手,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作家来说,没太多的借鉴意义了。也不算有问题,毕竟什么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我从来不相信所谓“灵感”这东西,一个成熟的作家,是通过不断强化训练,磨炼出来的,说白了也是一种熟练工种,如果一个人抱怨没有灵感,不如抓紧时间,多写东西,灵感,这东西大多是借口,一种懒的借口,自欺欺人的借口。所以学一点实际的方法,科学锻炼写作能力,还是有点必要,起码到时候可以坦然承认自己懒,而不是没有灵感了。

摘抄一些内容吧:

针对“无法动笔”的朋友,我更推荐他们主动将“作家思维”转变为“编辑思维”。身为作家,若是心中不存欲要诉求之物,很大概率会写得磕磕绊绊;但做编辑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考虑“这些内容是要写给谁看的”。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大家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编辑”,只消寻找那些趣味横生的、大有裨益的材料,再作集中整理即可。

“对事物敏感的人”“神经质的人”“一举一动充满违和感的人”,恰恰最具有搜集材料的才能。反过来说,无论吃什么或做什么都了无感想、对这个世界毫无感情的话,想要寻找材料的话就难得要命了。锱铢必较、轻易动怒,或是过分拘泥细节的人,可能在生活中过得并不自在;而若能够将这些内容有效输出,那都将成为相当不得了的素材。

另外,及时捕捉那些在脑中闪现的灵感,逐一整理,也同样重要。举个例子,我们去参观凡·高作品展。一进展厅,马上就会有“序言”那样冗长的文字映入眼帘,介绍凡·高出生于哪年啊,是如何获得财团支持的啊,这般那般云云。现场大约有20个人,就这样围着“序言”仔细阅读。

看完新闻之后怒火中烧的话,先把这份愤气放一晚再讲;就算当下很生气也先别管它,等到你能将这份愤怒转换为积极的表达后,再说出来也不迟。由消极层面诞生的内容,成为好题材的概率往往很高,因为它发自“真心”,而真心话中永远饱含力量。试图在无情无感中造梗,文章终究浮于表面难以深入。而源自消极感情、本就蕴藏力量的题材,由其转换而成的积极内容依旧是备受欢迎的。消极是一大良机。老老实实地将事件白描出来,那是新手操作;而将其“升华”后转换为有价值的内容,那才叫“上道”。

写不出东西来而苦恼万分,其实和“便秘”差不多。既不吃饭也不做运动,哪怕坐在马桶上念叨半天,出不来的还是出不来;要是能出门去大吃一顿,把身子活动起来,没事儿多喝水,每日都保持愉快的心情,想必排便自然能顺畅不少(当然了,便秘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这只是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还望各位见谅)。

不做输入,便不会有输出,就算在厕所里喊破天也没用。作家千田琢哉出版了多本商业书籍,他还是一名实力超强的读书爱好者。爱书如命的他,至今已读过海量的历史书籍和各类传记。大量输入才能大量输出的道理,诚不欺我。大概堀江贵文先生也是差不多的吧?那样每个月都出书的能人,除了花费是凡人数倍的时间去进行巨量材料输入以外,想必没有第二种途径。

素材有了,想写的东西也齐了,可怎么就是动不了笔呢?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啊,这些人或许试图写出“完美的文章”。这里必须指出,身为新手却能下笔如有神、文采斐然……这种事情几近不可能。大多数人其实是在产出了“狗屁不通的文段”后,经过精雕细琢和反复调整才最终完稿的。就算是村上春树先生,也会频繁多次地重写、打磨自己的作品。

修改要来上多少次?就算你这么问我,我也给不出精确的答案。在初稿阶段就修改过无数次,交付出版社排出校样后,还会一次又一次地索要校样,惹得人家心烦。将校样改得黑黢黢一片寄回去,然后把新送来的校样又改成黑黢黢一片,如此反反复复。

在想象层面,我们可以试试如“涂油漆”般写作。简单而言就是先一鼓作气地从头写到尾,然后再回到开头重新逐字逐句审视修改,“涂油漆”式地贯彻始终。这种手法有利于作者从整体角度把握脉络,创作热情便不会过早消退。而无法推动文章继续往下写的人,往往不得“涂油漆”之要领,而是织毛衣似的,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一句一句地写。效率极低姑且不论,对何时才能完稿的不确定性,必会让作者在中途产生极大的挫败感。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读后感(三):把握写作最好的时代?手把手教你如何写推文

1、140字内结束

2、第一行就知道要说什么

3、临近的事物当题材

4、想要用的人生诀窍

5、刺激喜怒哀乐的元素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

【心态转化:写什么转为传达什么、做自己的编辑】

当代咨询过剩,真想发布“闻所未闻”的内容难于登天,比起说了什么,谁说的更重要。传播比内容本身更具有意义。可以用编辑而非写作的心态来写文章,降低生产内容的困难。

【积累素材,涂油漆写作】

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完美。可以一口气写完,再回头修改。有了轮廓,不太容易受挫。

【别让自我意识拖累你】

不要想要是没人阅读如何是好,写就是了。

【通俗易懂、尽可能短、能删择删】

文章越长越牛,早就不是了。碎片化背景下博取短注意力是关键。甚至“如果写推文就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绪,写不写书都无所谓了。”记住,结论放在开头说!!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撰写。

【中学生也能看懂】

对知识储备的要求,应写出谁都能产生共鸣的文章。

【对万事漠不关心的读者也乐于翻阅】

发声的门槛变低,吸引读者的门槛却变高了。用户画像不要泛泛而谈,聚焦,只为一人而写。就像放大镜,聚焦于一点,容易生火。另一方面,自己做编辑,客观评判文章是否足够有趣。

【“想写的”和“想读的”,重视“阅读动机”】

切勿成为自己做的菜都不愿意吃的厨师。读这篇文章能有什么“功效”,明确讲出来,形成动机。

【“保险”的万能题材】 1、金钱(包括工作和劳动形式) 2、美食 3、恋爱、婚姻、家庭 4、健康 5、教育

自己的任何题材都尽可能与以上五方面结合,促进吸引力。

【8成共鸣,2成发现】

只有发现的书读着累人,光有共鸣的书容易厌倦,寻找平衡点。

【“副歌”部分】

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不止在开头,文章中无时无刻加入“副歌”。

【成为比喻的高手】

试着用半径3米内的事物做比喻。比如“矿泉水瓶”,高频出现的例子。

【共鸣、发现、感动】

一个吸引读者的简单公式。

【做个合格的标题党】

明确你究竟想表达什么。然后想方设法抓住读者0.02秒的注意力。

【重新定义写作】

社交平台时代到来,发推文是写作,回复推文是写作,写作从此开始多了一份轻松。

【社交平台的优点】

获得:发出声音的勇气、控制自我意识、市场营销能力、感知共鸣、构建文章、复制学习能力、思考力洞察力、调查能力、行动力……

【1000粉丝和1万粉丝谁更牛?】

粉丝质量高于粉丝数量。推特的世界犹如镜子,发出什么样的文章,吸引什么样的人。

【管好你的“简历”】

一份合格个人资料的三个要素:可信、专业、亲切

【集中精力写作的10招小窍门】

1、充足的睡眠

2、远离网络环境

3、将任务划分为小项

4、领悟往往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事实

5、没心情的时候出去散步

6、适当前往人声嘈杂的场所

7、提前决定完成工作的奖励

8、对外宣告最后期限

9、比起质量先完成更重要

10、总之先忍住在电脑前呆满5分钟!

【新的沟通机制】

将信息传达给更多人,比说话更有力,更广阔的世界建立沟通吧。

【当自己是个咨询师】

别顾虑自己不够格不够严谨,试着将专业领域的信息分享出去。

【怀有让世界变更好的心态】

切勿以为“自己写的东西没人看”、“把信息分享出去也太可惜了”

“仅需一封邮件,就能改善人际关系;仅需一份策划,就能给公司带去利益。笔尖舞动的瞬间,世界悄然、处处发生改变,人生也因此多了许多机会。”

这本书观点比较犀利,虽然是日本环境讲推特和提高个人影响力(吸粉)为主,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