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带阁楼的房子》读后感锦集

《带阁楼的房子》读后感锦集

《带阁楼的房子》是一本由契诃夫 / 何多苓著作,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页数: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带阁楼的房子》读后感(一):引人思索的阅读

这部小说写作的时间离我的生存的时代太远,写作的背景又非我能,理解的范围,读这个小说完全是因为在刘小枫著作《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看到这样的小说是如何影响了一代人的感情和思维,我好奇,这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呢?就凭这点好奇,让我找到文章开始阅读起来。

小说和我想象中俄国小说一样,长长的名字是我对自己的记忆总是不自信,大段的白描带给人不知什么样的感觉,又悲凉又温暖,又孤寂又热烈,又阴暗又怀着即将迸发的光明。简单的爱恋使人感到美好,紧张的争论又让人思考,一部短短的小说居然给人如此多的感受,还能说这是一部无味的名著么?

大凡看这类著作,背景的了解和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不可不看的,尤其是自己第一遍阅读并没有产生任何想法的时候。也许阅历和年纪限制了我对它的理解,只等到再读此文时,有了新的发现

《带阁楼的房子》读后感(二):人们看到白银在发光

《带阁楼的房子》的文本是一件瑰宝,人们看到提炼自俄国文化灵魂的白银在发光,却没注意到那只是镀银,而银的下面,是被人们渐渐遗忘的黄金。

毫无疑问,何多苓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吴冠英的作品,甚至是模仿,从时间轴上也能看出这一点,提什么列维坦只不过是掩饰,略知契诃夫的人都清楚他和列维坦之间的关系,而吴冠英的作品提炼了前两者的精神内涵,并用自己的风格手法来升华,珠玉在前,何多苓徒有再创作的激情而并没有超越的才气,虽然世俗奖杯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同样的题材85年吴冠英拿了二等奖,86年何多苓得了三等奖就略显尴尬了。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2022年12月,吴冠英因新冠离开了人世,他的“二等奖”《带阁楼的房子》甚至没有发行过单行本,而就在同年早几个月前,何多苓为他的“三等奖”《带阁楼的房子》办了个展,缅怀属于他的青春,精装本印刷品更是价格不菲,似乎也颇为畅销。

应该说,何多苓是与时俱进的,文本中《带阁楼的房子》也会一直流传下去,但是人们的青春却不再重来,我相信,何多苓也和我一样,看过许冠英的《带阁楼的房子》,那画报翻页间的油墨味儿里,也曾留下过他的青春。

《带阁楼的房子》读后感(三):浅评小说

《带阁楼的房子》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风格独特、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具有迷人的风景描写和精确到位的心理表现。

契诃夫对社会世相和人类心态有深刻了解,因此这篇小说在看似平静,实则矛盾尖锐的人物碰撞中使读者流连其中,许久不能忘怀。

这篇小说在浓郁抒情氛围的叙述中展开,作者借助画家“我”和主人公莉达在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上的截然不同来表现两者的冲突。主人公莉达在脚踏实地努力改善人们生活过程中,处处表现出自己的偏执、刚愎和专断,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认为不干实事是荒谬、可耻的,并因此去阻挠、干涉自己认为不对的一切事物,在小说最后,她因为不喜欢画家“我”,冷酷地破坏了“我”和任尼雅之间真挚的爱情,是如此地不可理喻,如此地让人胆寒。

有些读者或许认为莉达这种人只是一个特例,现实中十分少见,实际上非但不少,而且极多。画家“我”在第一次碰见两姐妹的时候,莉达“看也不看我”,显得极为高傲,在带着认捐单来募捐的时候,她“眼睛没有看着我们”,捐完款后,“立刻开始告辞”,莉达从一开始就轻视“我”的职业,认为不务正业,便不理睬“我”并进行嘲讽,体现了莉达的强烈排他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同莉达一样,对自己意见不合甚至相反的人排斥、鄙视亦或打击报复,仿佛只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是正确的,一意孤行,不能包容别人。而这正是作者所担心的:他希望人们能面对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变得心胸开阔,却无奈地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正变得越来越狭隘,美好的东西也由于人们的愚蠢而渐渐消逝。说起来,作者的希望至今也没能完全实现,这对我们的警醒是巨大的。莉达从物质上努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她的专断、刚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她只在一个微小的局部从表面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而不知道人们贫穷、痛苦的根源,这皆归因于其狭隘的思想。

小说中的画家“我”是精神上“美”的代表,见解与莉达格格不入,“我”看似生性懒散,实则在思想上有着很深入透彻的见解,“我”与莉达的争论代表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的争斗,最终他们的争论没有结果也不会有结果,因为精神与物质都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任尼雅的心思是单纯的,她能够接受画家的思想,也不完全否定姐姐的做法,当“我”说莉达说得不对的时候,她说:“这是多么不可理解啊!”她代表一种包容的“美”,希望“我”能带她到永恒和美的领域里去。而“我”爱任尼雅,是因为她的温柔热情、她的闲散、她喜欢读书的习惯,“我”欣赏她眼界开阔,两人想法和生活态度的相似让他们能互相认同对方,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包容。任尼雅悠闲的生活和温和的性格都带给我们一种美的感觉(实际上这也正好印证了马克思所提出的“闲暇理论”),相信读者对这个人物印象亦是十分深刻的。而最末一句“米修司(即任尼雅),你在哪儿啊?”正是代表着美的消逝和人们开阔心胸的遗失。

小说的抒情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景物描写。写景与抒情在“我”的回忆中自然而然、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从小说初期恬淡美丽的云杉林荫道到末尾幽暗阴郁的云杉林荫道,同一片景物的变化,既揭示了画家当时的心境转变,又流露出作者后期创作中的感伤,也让读者的心情由舒适到无可奈何的哀伤的转变,尤其是结尾,“更加少有的某些时候,孤独煎熬着我,我满心凄凉,就不由得模模糊糊地想起往事,于是不知什么缘故,我渐渐地开始觉得她也在想我,等我,我们会见面的……”让读者于感伤中不能自拔。

总的来说,《带阁楼的房子》在契诃夫的作品中不算最著名的,却是最独特的,作者在心理表现上的描写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