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的读后感大全

《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是一本由瞿小栗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19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读后感(一):低自尊星人把8⃣️这句话狠狠刻进脑子里❗️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副标题:

从“我不配”到“我值得”。

坦白说我自己的配得感就很低,从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不配被认可,到不配吃贵的东西,不配休息,不配过得舒服和轻松一点……

好像只有苦行僧一样的生活,配合永不停息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给我某种精神上的安全感。

作者作为一个积累了大量来访者样本的咨询师,说这在当下极其常见。

我们长久以来推崇努力,谦逊,吃苦耐劳,反对享受,自豪,追求快乐。

而这其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自尊水平,时间久了,我们会耻于承认自己的需求,也不敢庆祝自己的成功。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受,分享几条作者的观点,另附思维导图总结:

1⃣️

如果你想变得更好,要记住“更好”的基础是“好”。

对自己满意和对自己不够满意之间的张力,推动了改变和进步的发生。

2⃣️

现实中也许没人能彻底“做自己”,适当的修饰乃至伪装是对真实自我的一种保护,所以“假自体”也被称为“适应性自体”,是用来适应外界的。

但前提是,我们要看见和认可真自体的存在,而不是让真假自我完全割裂,假自体凌驾于真自体之上。

也就是,戴面具可以,别让面具长在脸上。

3⃣️

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的时候试着告诉自己:

失败是我们努力过的证据,也是继续学习成长的缘由和机会。

4⃣️

小孩子被原生家庭伤害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我们已经长大,依然被“过去的”原生家庭伤害,也许折射出我们一直想从潜意识里去“拯救”和“修正”父母。

事实上,未能让他们满意从来都不是你的错——不管是曾经年幼的你,还是今天的你。

不再奢望拯救他们,你就自由了。

5⃣️

为何原生家庭创伤会导致强迫性重复?

简单来说,一直被父母忽略的小孩,长大之后会渴望一个足够关注她的伴侣。

但她的人生脚本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人和关系,所以她无法识别和寻找到这样的人,她往往会找一个依旧忽略她的伴侣,然后要求他变得关注自己。

6⃣️

独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任何人,而是不彻底依赖任何人,同时也不被任何人束缚。

你不用活成一支队伍,你的队伍里可以有家人朋友伴侣,但在你的世界里,你始终都是队长。

7⃣️

如果你觉得成长和改变很辛苦,这是正常的,成长就是突破舒适区的锻炼。

但要是反复聚焦于这种辛苦,试图逃避它,对抗它,沉湎于它,精神层面的辛苦就会变成情绪上的痛苦。

辛苦是有价值的,痛苦则是无意义的内耗。

8⃣️

最后,你值得为每一次,哪怕再微小的成功和进步去欢庆。

你已经很棒了,认同这一点不会让你骄傲和固步自封,只会让你更有动力变得更好。

《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读后感(二):重塑人生一定要看的书!

你是不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一点点的失败和负面情绪就可以瞬间击败你

● 明明在他人眼里已经很优秀了,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 只要停下来,就会感到空虚、焦虑、迷茫

● 总想把事情做到完美,但因为各种顾虑迟迟无法行动

······

如果出现了以上现象,那么我想对你说,是你的“自尊”出现了问题,对于受困于飘忽不定的自尊、挣扎于通过做事或者讨好他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行为。如何破局,我推荐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

本书全面地从三个部分来剖析关于如何去建立安稳恰当的自尊,去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1. 自尊和自爱-爱自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前提

2. 为什么有些人无法自信地活着

3. 重建自尊:开放、接纳、专注

首先关于第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

我们天生都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如果一个人无法爱自己,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要事倍功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我们在骄傲与自己的长处的时候,也要正视自己的短板,并且对于自己的短板和缺乏信心的领域,越要给予自己耐心、认可和宽恕。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不完美,所以生活中的痛苦和失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对于遇到的挫折和磨难,我更愿意称之为这是我们在大段平稳的无聊人生中遇到的小风浪,乘风破浪得到的宝贵经验只让我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

在90后人生的小剧场中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听到过这样几句熟悉的话:

爸爸说:“你看看隔壁王叔叔家的小孩怎么能考100分,你怎么就考这么点?”

奶奶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妈妈说:“这个太脏了,不要碰,这个很危险,不要摸了.”

其实3-6岁年龄段的儿童对新鲜事物都会展现出极大的好奇,他们通过摆弄和触摸去探索这个世界,甚至忍不住大喊大叫、手舞足蹈。但是在父母或者长辈的呵斥下,有很多孩子会选择放弃这样的好奇心来听从父母的话。即使当时的自己充满了委屈和害怕,从而创造了一个错误的人生脚本——好奇心等于犯错,听话等于安全。

这就引出了第二部分的内容——为什么有些人无法自信地活着

我们可能不会再失败,也不会再闯祸,因为我们已经不会再去尝试新的事物了。

我们总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却不知道孩子的爱可以“无我”。当孩子的喜好与父母的喜好相悖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意愿去迎合父母的期望。久而久之,真实的自己被隐藏起来,而我们的人生也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重建我们的自尊呢?

首先要去学会接受失败。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愿意谈论成功,或者是谈论“如何避免失败”。但是这本质上是一个悖论。如果我们不允许失败,那么我们也无法迎接成功的到来。

一次失败,是我们要意识到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处理事情,这恰恰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学习的证据。

成功的结果是我们做好一件事,但“做好”的前提是我们先“去做”。

我们在遇到很多事情之后,都会说“如果当时我可以写邮件……”“如果我当时不做这个决定”“如果我当时跟他们讲就这样做,就不是现在这个结果了”,等等。但是,人生没有如果。脚踏实地,活在当下,走出第一步,才能有以后的成功。

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是有去爱和被爱的权利的。

可能在长久地跟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被对待的方式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爱他人和爱自己这件事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长大成人的关键一步,就是放弃治疗我们的父母,不要重复来自父母的“童年脚本”。学会爱自己,治愈自己,

最后接受自己的倦怠感。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允许自己是不完美的,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前提是认识到我们都是真实自然的人。

会犯错,会自相矛盾,会改变主意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情绪。但是我们不妨把这些负面情绪转化成生命中难得的学习机会。

《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读后感(三):做到这三点,我们都可以重建自尊,拥有真正的自己

在书店一眼就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住了,一个正在微笑发光的小太阳,给人一种温暖且自信的力量。

《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小标题狠狠地戳中了我的内心。翻开封面,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与书中的内容对照起来:

怎样做,都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想亲近他人,却自我压抑,害怕表现;

想把事情做好,却迟迟不去行动;

需要得到他人的赞美,来判断自己是否足够优秀;

只要不做事,就会感到焦虑与迷茫;

当好事发生时,感觉很不真实,结果被自己搞砸;

任何负面反馈,都能将自己击垮;

自尊不稳定,经常感到自负和自卑。

哇,我全中!这是有自尊困扰者的典型表现。此书的作者瞿小栗可真是厉害,她能将缺乏自尊者的内心洞察得如此透彻。她是很多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会员。从业10多年,有近10000小时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

此书从三个部分,为读者讲清楚了,如何才能做到,从我不配到我值得,内心以及行为上的转变。

第一部分:缺乏自尊与自爱的表现行为是什么;

第二部分:为什么会出现缺乏自尊与自爱的原因;

第三部分:怎样做才能重建自尊。

下面我给读者展开介绍一下:

一、爱自己是成为更好自己的前提

1 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种本能

人们做事情应该是被自身的想法所推动进行的。

童年时期的我们,内心的基地还没有建立好。我们时常会去做父母认为是对的事情,这样做是为了争取父母的爱。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我们用“我应该”和“我必须”,取代了“我想要”和“我愿意”。

慢慢的童年时期的我们,就分不清哪些是“真自我”,哪些是“假自我”。只有自主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拥有“我是真实存在”的感觉,才会拥有自主感。

2 无法爱自己的人,会时常感到自尊低

无法爱自己的人,经常处在糟糕的情绪之中。于是,低自尊的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处理情绪上,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事情上。

我们都会面临压力过大的时候,不过一件事情做不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没有价值。这种时候,请不要失去信心,要给予自己认可和宽容。

低自尊者的特点:

第一 自我压抑和自我怀疑;

第二 自我价值感忽高忽低,很难稳定在恰当的范围;

第三 觉得自己的某些物质(喜好、愿望等)是应该被隐藏的;

第四 难以拒绝和设定界限;

第五 总担心生活会失控;

第六 有一种“幸福焦虑感”。

“我足够好”的普遍特点:

第一 拥有整合“好”与“坏”的能力

第二 拥有整合“满足社会期待”与“自我认同”的能力

第三 能享受自己的成功

第四 允许失败,敢于探索

二、为什么有些人无法自信地活着

1 可怕的童年创伤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是会影响他的第一个“人生脚本”。不好的经历就像“程序”记忆,不断地在我们的生活中重复,最后变成一种模式。

2 自我认同,会影响你所有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有内心冲突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无法认同自身某些真实的部分。而一个人“假自体”与“真自体”的发展,又是别人不可取代的。

3 说不出口的羞耻感

童年期的很多孩子,都挣扎在想要赢得父母爱的道路上,以此来证明自己是被爱的。如果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就会产生残缺感。

4 完美主义不可要

“消极的完美主义者”,在当事情没有做好时,他们会觉得都是因为自已不够好,从而产生糟糕的情绪。

而“积极的完美主义者”,会客观分析事情没有做好的原因。

三、重建自尊:开放、接纳、专注

1 失败教会了你什么

第一 我们都需要面对成长中的悲伤、沮丧、失望甚至是愤怒,但这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首先,要从内心当中承认“我不懂”这件事情。

第二 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坚持学习,才能让时间变成我们的朋友,去见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做好的前提是去做,否则时间就变成了敌人,低自尊的人还是会低自尊地继续生活。

2 要勇敢地爱自己

要勇敢地和“不配得感”说拜拜!

第一 我们要充分地了解自己,要接纳全部的自己。

第二 我们需要在一段亲密的关系中体验到,自己的全部在他人那里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让我们的“真自体”和“假自体”,可以整合到一起。

不要再将全部的注意力和爱,放到其他人的身上。也不要期望,我们给对方多少爱,对方也能同样地爱我们。

3 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

很多成年人用一生在等待着父母的一个道歉,放弃期待治疗我们的父母,才是长大成人的我们需要完成的功课。接受无法实现的愿望,去爱自己,治愈自己。

要放下幻想,接受现实,才能走上自我养育的道路。

4 允许自己不完美

我们看谁都很卷,好像只有自己在躺平,其实人人都会出现倦怠感。再喜欢做的事情,也会有疲惫的时候,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总结:

作者瞿小栗在这本《自尊的重建:从我不配到我值得》一书中告诉读者,很多成年人的恐惧来自于多年积压在内心中消极的声音。

要往前走,就要先接纳过去。

请不要停止喜欢自己、爱自己,这样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会变成你力量的来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