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Godel, Escher, Bach》读后感摘抄

《Godel, Escher, Bach》读后感摘抄

《Godel, Escher, Bach》是一本由Douglas R. Hofstadter著作,Penguin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 18.99,页数:8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Godel, Escher, Bach》读后感(一):You're not clever enough

If you're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which you probably are, you won't understand this book. If you're very clever and good a maths, you might just be able to.

I'm obviously in the first category therefore the money and time I invested in buying and reading it was largely wasted. Nothing in it seemed to link back to anything I know to be true about the world. It could be a big hoax for all I know.

Maybe I shouldn't give a three star review if the fault lies with me and not the book, but then all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is, 'should I buy this book'. Probably not, it wasn't written for you, you're not clever enough.

注:英文版我没读呢,这篇书评是从鬼佬那里搬来的啊哈哈

《Godel, Escher, Bach》读后感(二):浅显读后感 第一部分

就像书名GEB展示的一样,这本是围绕三个人和他们的作品来介绍的:哥德尔的数论、埃舍尔的画和巴赫的音乐。三样乍看很跨界但在本书中紧紧联系起来,而且形式特别好玩,是通过几个角色(阿基里斯、乌龟等等)之间的对话来推进,一个概念从一段对话中引出,内容上天入海无所不包,从古代哲学一路延展到人工智能,很多理念时隔几十年竟然毫不落后。

这本科普巨著读了快两年,到现在尽管只是看完,感觉很多知识还需要消化。不管怎样先写一篇读后感,看看几年后会不会有新的认知来补充。下面就简单把自己这一轮阅读后,觉得有趣的地方记录一下:

这个概念贯彻了作者论述的始终,文字描述起来比较干巴巴,建议看看附图埃舍尔《waterfall》啥都别多想就盯着看一会儿,你会对世界产生新感觉。

这个概念我们不陌生,stackoverflow是计算机问答合集,可以简单理解为层次,书里用电话接线员作为例子给出很切实的比喻。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一个层面中的世界是另一层面的梦境。

书里举例斐波那契数列,咱们中国也有杨辉三角形隔空对应。

G(n) = n - G(G(n-1)) for n > 0

考虑到作者对世间一切和人类起源的兴趣,对禅的浓厚兴趣是很自然的推论。禅修故事里无声胜有声等寓意深刻的阐释,书里讲到是为了对抗二元性。

大意就是,使用文字人为划分出两重性,从而错失悟道,因此文字是不靠谱的,所以要用数字和逻辑规则来代替,哥德尔的数论就此登场!

读到一半读不下去,先去了解下书里包含的几大概念:isomorphism同构,recursion递归,以及一致性、完整性、自指等等。这本书也让我对画家埃舍尔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画廊》。

写到这歇歇脚,为了更深入了解书中内容,去听听麻省理工专门为这本书开设的一门课《心灵太空漫游》。ES.258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次心灵太空漫游。感觉内容稍微凝练,有老师带着讲,随着课上同学的提问,更容易理解本书内容。

《Godel, Escher, Bach》读后感(三):如何协调“software of mind”和"hardware of brain"

继续后半部分的阅读心得:

对于软件和硬件,作者给出的解释异常简洁:能通过电话线传播的就是软件,其他都是硬件。而本书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如何协调“software of mind”和"hardware of brain"。

后续引入蚁群的比喻简直妙不可言,对于每只蚂蚁来讲,并没有独立的思想,而通过交互沟通,整体的蚁群展现出的协调性和战斗力十分惊人。在耐心解析蚁群运作规则后,作者将话题引向“Brains and Thoughts”,大脑可以理解为硬件,而脑中的想法则是软件,每个脑细胞可以看做一只蚂蚁,并没有独立的思想,而整体脑细胞通过信号交互沟通,形成了【智能】。随后作者的提问把我镇住了:

对于硬件大脑的高端描述,即对于脑细胞运作规则的详述,是否足够完备?为啥我们会这么关心这个问题呢?因为硬件的完备理解,对于我们理解自己,有着决定性作用。想想人工智能的诱惑。

在追求完备描述的路径上,作者用了几个章节来展开。他提到“physicist uses a nonreal situation to learn about deeply hidden features of reality”,用非现实情境来研究更深层次的现实。我们用数学技能来描述现实情况,而不是反过来任由所见改变认识。

后续到了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重点介绍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这个理论迷人之处在于,所创建的理论系统探入到最底层:是否有漏洞(不完备性)?由于该体系的强大,能够产生【自指】的语句,让系统能以此攻击自身。作者在这里对系统的介绍是:

你以为到此,精彩就结束了?没!作者后续开始解读基因学科发展,在我看来就是铁了心要把人工智能的硬件部分彻底研究透彻,这份智慧和勇气,在二十年后的我看来,依旧值得敬佩。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即使按照目前科技水平,这些二十年前的理论似乎仍然可行。如果你对基因科学感兴趣,会对里面的科普感到有趣。

作者的科普确实相当硬核,没有那些天花乱坠或者为了面向低幼读者的简单介绍,而是从氨基酸等类型开始,一点点给出相关基础知识的梗概。

构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alanine 丙氨酸 , arginine 精氨酸 , asparagine 天冬酰胺 , aspartic acid 天冬氨酸 , cysteine 半胱胺酸 , glutamine 谷氨酰胺 , glutamic acid 谷氨酸 , glycine 甘胺酸 , histidine 组胺酸 , isoleucine 异亮胺酸 , leucine 亮氨酸 , lysine 赖氨酸 , methionine 甲硫胺酸 , phenylalanine 苯丙氨酸 , proline 脯氨酸 , serine 丝氨酸 , threonine 苏氨酸 , tryptophan 色氨酸 , tyrosine 酪氨酸 , valine 缬氨酸

至此,作者在大脑研究和客观世界的同构对比已经完成,可以简单归纳为"symbol level of brain(mind)"对应宏观宇宙,大脑(intermediate levels)对应微观世界,而最底层的neural substrate神经基质对应着"ultimate substrate(law of physics)"。这种同构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一种对应,一种【连连看】。其中思想和大脑之间关系的同构,就是我们当今讨论的大热:AI 人工智能,AI程序背后,就是低等级软件层面,最底层就像基质一样,对应着电信号。

看到这里已经没法描述自己的震撼了,这种【连连看】把我的世界观全部打通,现实在我眼中就此变得更加精彩,也更加耐人寻味。水平有限,这一遍阅读心得只是对原文的复述,但收获颇丰,希望下次再读,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引发新思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