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荣格崇拜》读后感1000字

《荣格崇拜》读后感1000字

《荣格崇拜》是一本由[美]理查德·诺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荣格崇拜》读后感(一):却原来...是本超级大八卦

非常有意思,荣格只是一方面,对了解和把握欧洲近现代以来的诸多学科、学术和思想脉络的背景和核心都非常有意思........与其说是企图批判荣格或揭荣格的老底,毋宁说是检讨西方学说学术和许多学科的源流和出发点,是揭了许多学科:心理学、比较语言学、比较神话学等等等等的底子。

很长时间没看西学译作了,这本是因要换给别人,顺便翻了一下,马马呀,竟是本好书,读之忘忧啊,论学术的外衣下,一整本的“超级超级大八卦”,完全不拘于荣格,是扒近现代所有西方学科学术流派思想潮流甚至文学的‘内涵’,老有意思了,看得人捧腹。不敢保证全真相,作者有个人态度,但,八卦的精神很彻底,很犀利...

那个,鄙弃西学和投身西学的同志们,对‘挪威杀手’匪夷的看客们,对哲学比较语言学人类学生物学,欧洲近现代的思潮,神马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以至纳粹主义等等,脑子里被割的一块块的,本书是个有幽默感的串联法,将其拼图式揭真相一埚烩。顺便可以去魅以正常心态看待一堆西方译作。总之大乐。

《荣格崇拜》读后感(二):荣格和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上不同之处

荣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但两者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两人皆重视潜意识,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其次,荣格所谓的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弗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潜意识为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所以具有积极性。

(2)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他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的影响。

(3)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不认为“力比多”来源于性欲,而认为“力比多”来源于“生命力”。

(4)弗洛伊德学说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而荣格则喜欢强调一个人生命中的的健全方面。

(5)按荣格的观点,人具有一种持久、创造的发展,以及追求完美的渴望。此一看法,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直到老死的看法。

《荣格崇拜》读后感(三):崇拜者的决心仍不可动摇

作为一个荣格“崇拜者”,必须要写点什么。

任你说荣格早期经历的不可信都好

任你说荣格自我体验的宗教性都好

任你污蔑荣格的反犹倾向纳粹思想都好

任你说荣格的自恋自我中心自我陶醉什么的都好

任你说荣格分析学说只是为中产阶段服务并且专注经济利益都好

我仍然觉得那一切向内探寻都是对的

我仍然觉得人与人是没有分别性的,集体无意识起的作用总要比遗传学中理论上的统计概率来得靠谱些

我仍然觉得原型的出现必须在你排除了内心的“重重障碍”之后

我也仍然相信,上帝在里面而不是外面

给四星是钦佩作者为了论证“荣格是个祸害”这一论题所不遗余力的搜集资料博古论今。但是把别人对荣格思想的乱用归结到荣格身上这一点,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不择手段不合逻辑以及不讲道理

shame on u

并且,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贡献,这样的做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来讨论一种理论的科学性。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断想起老朱,想他果然是荣格理论最忠诚的继承者以及发扬者。虽然对老朱的做法有时候也不能完全苟同,但是我仍然尊敬他在心理学领域里的创新以及对自我探寻上所做出的努力。

时至今日,作者所担忧的大范围的荣格狂热并不会出现了,但是这个名字在整个心理学甚至更广的领域内的影响,也是怎么也抹不得了。

就像我偏向荣格学说,但我不会喊出荣格万岁这样的话来。

《荣格崇拜》读后感(四):真实总需要批判

这是一本比较学术的书,格式严谨,语言平淡。的确看起来有点闷。对只是处于对荣格感兴趣的人而言,是算不上多么有趣的体验!

尤其是第一部分,关于背景介绍的。如果对那个时代有比较多的了解的话,可能还比较有意思。这样你就可以把那么多零散的东西放入你已有的框架结构内,但我们这种,又不是专业搞这个的人,未免会觉得太繁杂,又没意思了。所以,我建议跳过第一部分看这书,其实真没多大影响。——我是吐着血看了,没觉得有多少帮助,当然是因为我并没有用这些背景资料形成那个时期的概念,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书其实需要比较专业的读者看。我们非专业读者,跳过吧。

里面有许多的资料和事实,对我们了解一个真正的荣格很有帮助。我并不是说荣格在说谎,荣格有什么龌龊的目标,并不是追求真理只不过在追求自己的私利和为自己找借口。

只是人常把自己的目标神圣化和合理化——即使他不是故意要这样的。对于,荣格的一些“捏造”的东西,我们也不用太愤怒,我们要理解记忆的创造性和选择性。

作者的思维能力,还不以挑战荣格构建的思维体系——像罗素那样的人,也许可以。但他提供了许多的史实,实在很有帮助,他提出——大多是引用别人——的各种观点,也很有帮助我们去理解“荣格崇拜”现象的本质——至少也算是另一种看法。

总体上而言,它对帮助你了解荣格以及相关的各种现象是挺有帮助的。但可能会让你不太喜欢。

我想,那两个给极差评价的哥们,或多或少,都出于这种不喜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