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是一本由Brian Horton著作,南京出版社出版的210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20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读后感(一):如果有人劝你买这本书,听我的,抽他!

80元的定价,购得这么几张字大行稀的粗糙纸张。会让每一个人感觉被骗。如果有朋友对摄影感兴趣或者想学习新闻摄影,个人觉得,纽约摄影教程及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这两本书足以,要知道,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五版)这本400多页码的铜版纸纸张的书籍,也不过60多元。和这本定价80元,标榜美联社的书籍相比,内容要丰富的多得多!像这样的书,还是算了吧。

这是我的意见,希望大家可以看到!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读后感(二):一本很好值得一看的摄影书籍

如题,无需多说,直接看吧。想学习人物摄影,新闻摄影的,有空应该看看,有些照片直指内心,很简单,却很震撼。

电子阅读收藏版:http://site.douban.com/203436/widget/notes/12394080/note/271163420/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读后感(三):答复豆友

还是很感谢您买了这本书。

也许你认为这本书字大行稀,或者认为粗糙的纸张,但我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书中的图片呢,有没有留意该书与英文版的区别呢?

我想解释下,这本书之所以价格高,最大的因素来源于版权费用高。这本书分文字与图片版权两部分费用,且这两部分版权需要向不同的机构索取。我们为了保证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读到高分辨率的图片,我们直接联系作者提供有版权、有质素的全部图片。尽管如此也让这本书中文版的成本很高。

至于字大行稀,或者纸张粗糙,如果您看过英文版,我们的版式与纸张是一样的。

读书读的是内容,而价格,呵呵,我在做这本书之前,也是自己在国外的网站上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也花了100多块。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书商,只是发现了这本书,正好也有出书的机会,就出了这本书。

我个人买过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但不是第五版,以我个人做摄影这么久时间的经验来看,书中的图片版面是值得商榷的,至少我看的那本书中的图片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符合高素质印刷出的,更何况在铜版纸上印刷呢?!

《美联社新闻摄影工作手册》读后感(四):这是我推荐《美联社新闻摄影手册》的理由

终于,《美联社新闻摄影手册》中文版完稿了。从2002年底在网络上买到书的英文版之后开始联系出版社、作者、书中的美联社图片版权,再到今天这本书沉甸甸的中文版校样放在我的手里,已经历了3年之久。在即将付印之前,我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但仍然想写点文字,让每一位读者分享我们能为中国的摄影师们引进此书的激动与欣喜。

作为这本书中文版的策划人与参与者,我不敢用“推荐”这个词来介绍本书,毕竟我也是中国新闻摄影变革时代中的一分子,也是一名仅有4年工作经验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因此,我更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书中的经验。

对于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来说,经验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自己积累的,还是与别人分享的。丰富的经历,好的经验胜过你如何使用镜头,如何设定光圈,而经验又会经常性的让你在工作时处于思考之中。并不是所有的摄影记者拿着性能最好的相机就可以拍出最好的照片,摄影记者与摄影匠与摄影记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仍然停留在工具(摄影器材)的比较,而摄影记者则意味着“教育、体验、激情、知识、领悟以及最为珍贵的要素――天赋”。

如今的中国新闻摄影已经进入到一个“大视觉”的时代。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甚至是新兴媒体,都在讲究视觉的概念,而摄影则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体现。媒体已经从单一的“视觉冲击力”走向多元化的视觉化包装,而摄影记者也开始越来越讲究专业与、风格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摄影记者的我们越来越需要得到最新,、最权威,、最有经验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打开自己的眼界,与世界同步。

我则是这个变革中的幸运儿,这样的幸运来自于我供职的新华通讯社《现代快报》以及我的朋友们。报社的领导给了我参与大型采访报道的经历,让我在采访中得到了锻炼,尤其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我作为特派记者只身采访,让我有机会可以与外国同行在世界新闻的前线一同竞争,这也让我从同行那里学到不少经验。而我的朋友们则在平时的工作中给了我新的观点,、新的思路……。这些更促使得我更加渴望直接接触国外的摄影理论著述。

《美联社新闻摄影手册》正是我接触的第一本英文新闻摄影教材。起初,我以为这本书与以往阅读的摄影书籍一样,过多的讲解技术层面的知识。但在之后的阅读中,越来越我逐渐发现此书是难得的新闻摄影经验之谈。作者布赖恩·赫顿将世界各地著名的美联社摄影记者的丰富经验录入此书,并以自己资深的专业知识加以归纳。但由于语言的差异,中国大部分的摄影记者很难读到此书,汲取书中的精华。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在2003年接受《人民摄影报》关于摄影记者素质的采访时中,我曾经说过:“在阿拉伯国家,英语仍是通用语言。在那里采访的国内文字记者都是做国际新闻的,英文水平不用说。而摄影记者这方面就不尽如人意,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的摄影记者离不开文字记者,而不像一些外国同行能单独行动。无法与采访对象沟通,甚至会出现新闻内容的偏差。有时候到我们这里的信息都是倒了几手的,当我们知道时,采访已经快结束了。而在经验方面,我们更加缺乏,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什么样的画面是吸引眼球,什么样的画面是最能表现新闻。甚至我们在世界的新闻前线仍然用国内的工作标准去工作。”而这本书就可以给我们不可多得的经验。正因如此,激发了我将此书翻译成中文的信心,让更多的同行分享国外记者的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从2004年初,我就与我的好朋友、香港资深新闻记者吴晓东先生,一起着手寻找作者,联系出版社,购买本书的中文版权与图片版权。尽管大家都是做新闻的,但我们对图书出版一窍不通,仅凭着对本书的热情,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从一开始我们直接联系美联社总部到联系MCGRAWHILL出版机构,颇费周折。当时,国内还有一家出版机构先与于我们洽谈本书,但由于该机构在得知仅获得书中的文字版权,MCGRAWHILL出版机构不负责图片版权的情况下而放弃。5月,我们抱着100%的信心面对图片版权能否获得的未知数,购得《美联社新闻摄影手册》的中文内容版权。

按照惯例使用本书的图片必须得到布赖恩·赫顿先生与美联社的授权。我们边翻译边寻找作者赫顿先生。布赖恩·赫顿先生是美联社非常资深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新闻摄影教授。在美联社工作了长达29年。他参加了众多国际新闻采访。当时我们唯一的线索仅仅是“布赖恩·赫顿”+“美联社”。我与我的朋友一次次给纽约打电话,查询赫顿先生的联系方法。,终于在12月我们找到了赫顿先生的联系方式。出乎意料的是,当赫顿先生听说我们将把他的书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的时候,他特地帮助我们协调图片版权购买事宜,并以非常合适的价格让我们获得了书中的全部图片。而此前,国内的一家代理美联社图片的机构报出了5000美金的高价。此时,本书的中文翻译文稿已经基本完成。

也许得到一本好书,确实是需要付出不可估量的心血。这样一个过程,我唯一的感受是“不容易!”,但为了国内的同行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我们又觉得是“应该的”。无论是英文版的图书还是中文版翻译稿,我与我的朋友们一边一遍又一边一遍的地研读,共同经历了从一开始普通读者的身份到向中文版的参与者的身份转变。我们不仅从书中学到了众多摄影记者的经验,还更加体会到了新闻摄影的专业精神。

为了尊重原书作者的风格,同时也为了更负责任的面对国内的摄影记者们,尽管其实书稿在2005今年初就已完成,但一直拖到年尾才付印,但我们为了尊重原书作者的风格,也是为了更负责任的面对国内的摄影记者们。对此,我们实在是想向同行说声抱歉。

最后,我再次告诉每一位同行,本书不是一本技术层面的摄影图书,而是一本引领你进入摄影记者精神世界,给你丰富经验的新闻摄影教程。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好朋友,、香港资深新闻人吴晓东先生,我们的合作一直非常的愉快。

我要感谢国内资深的新闻摄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盛希贵老师,对我的信任,能为本书做序。

我要感谢南京政治学院新闻教授、资深的新闻评论家王传宝老师,以及他的学生曾嘉、戴俊、谭阎安、金苗、樊永强、何方方、曹雨、程欣、袁莉、张昌俊对本书翻译工作的参与。

我要感谢新华社特稿社图片编辑曾璜、《东方早报》副总编辑常河、《法制晚报》图片总监陈志强、《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晋永权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提出了诸多的修改意见。

我要感谢南京出版社的沈丽国编辑与孙伟实先生对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陆云

2005年11月于南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