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春联的小学生作文

关于春联的小学生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春联的小学生作文。

第一篇

写春联的作文600字 我忙,但我很快乐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房土……”这首古老的春节童谣,随着几声爆竹的响起,又把我们和新年拉近了一步。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望着空荡荡的墙壁和房门,激情洋溢的妈妈忍不住了,做出了决定:今年自己写春联、剪窗花、贴“福”字。随之,我也知道,忙碌而快乐的一天要开始了。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去买写春联的纸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苦寻,我们终于买到了。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脱掉外套,就去准备了,因为我觉得学习了一年多的毛笔字终于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首先写“福”字,妈妈大笔一挥,一个又粗又大又豪迈的“福”就跃然纸上了。“真美啊!”我们都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轮到我写了,我拿起毛笔,却不知该如何下笔了,只好在墨汁里蘸了又蘸,最终我鼓起勇气,哆哆嗦嗦地写下一个“福”字,我一看,歪歪扭扭,还真像一条扭曲的蛇,跟妈妈写的字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看来中国古老的文化——写毛笔字,我还需多加练习啊。

妈妈写毛笔字,我可一秒也不能闲着,就剪窗花吧。

我先把一张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画出图案,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沿着笔迹把画好的花纹剪出来,最后我把窗花轻轻地展开,一幅窗花就剪好了。我看着剪了将近一小时的作品在我手中问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又过了三个多小时,妈妈的“福”字、对联和我的窗花都完工了,接下来就要贴了。妈妈搬来凳子,她踩在凳子上贴,我来指挥,“往上一点儿,往左边移一些,哦,再往右一点……”我虽然是“指挥官”,却也忙得大汗淋漓。

忙中有乐,乐中又忙,忙碌了一天,累得气喘吁吁的我看着年味十足的房间,欣赏着漂亮的毛笔字,方才的劳累一扫而光。我也明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勤劳才能有丰厚的成果。自己动手写春联、剪窗花,不亦乐乎?

第二篇

春联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来历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春联怎么贴?

对联分上下联,不能随意贴。每年都有许多人贴错。那么怎样贴才是正确的呢?这里要弄清二个问题,一是分清上下联,二是上下联的位置。简单介绍如下:

上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仄”声,既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仄”声给人的感觉是话还没有说完。下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平”声,既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平”声给人的感觉是话已说完。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是三声,本句应做上联(首联),“江”是一声,本句做下联 (末联)。

贴对联时,要把上句贴在右侧,因为过去的书是竖排的,都是从右侧读起。

对联的贴法:怎样贴对联?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除夕那天,很多人家都贴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汉民族的传统,对联的水平,常常反映了主人的学识.现在,对联也成批生产,虽然语言千篇一律,但做工精美,也算弥补不足。

有一件事要说一下,不管是自写对联,还是购买春联,可不要贴错位置,把上下联贴反了。

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看见许多对联,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却贴到左边,有的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还有的对联,没有平仄。

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了,也没有人会提示。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宏扬,也不能离谱。

贴错对联,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轻视,不以为然,也许对联会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被淡忘、尘封,但是,今天既然还是喜庆节日的象征点缀,还是了解一下,别贴错让人见笑。

第三篇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农历蛇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出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宛如火焰的红色。向远处望去,一眼就看到了那漂亮的对联。贴春联是每家每户春节必做的事,春联从右向左贴,寓意一家人新的一年有好开头,事业顺利,庄稼丰收,还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我脑海里闪过这些知识,却苦了脸。贴春联由我负责,因为门长,我人小,所以每次都累到气喘吁吁。今年怎么办?

我眼珠一转。嘿,有了!我就跟爸妈玩一会儿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

明知这招可能没什么用。我却咬咬牙,用这个方法吧,不管成功与否,试一试总还是有那么50%的机会。可惜,老天不助我也。妈妈出门买鸡蛋,我心感不妙,赶忙拉住她:“妈妈,今天你在家里烧饭,鸡蛋我去买。”妈妈斜了我一眼:“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快了?”我露出讨好的笑:“我每天都这么勤快。”“闪开!”妈妈眼睛一瞪,“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去,去把我买的春联贴上!”

晕,这也能发现。第一计,惨败。

三十六计之二:调虎离山

为了防止我的“逃跑”,妈妈特地派了帮他打下手的爸爸来监督我。我望着手里的春联,真是欲哭无泪了。怎么办?“吉祥如意是事成,荣华富贵年年顺。”我手里的对联写得真好,可我的心情却无比糟糕。突然,我灵机一动:“爸,弟弟不知道跑哪去了。你赶紧去找吧!”爸爸点点头,好像是赞同我的想法。刚走出去没一会儿,我板凳还没坐热,爸爸又折回来了。他学着妈妈的动作把眼睛一瞪:“想骗我,不仅连门,窗户都没有!贴春联!”

我又晕,老爸啥时候变这么聪明了?第二计,又败。

三十六计之三:抛砖引玉

我才贴了一张,就累得不行。我有计上心来:“弟弟快过来,咱俩谈一笔生意怎么样?”弟弟人小,却不好糊弄:“什么意思?”我忍着肉痛,面不改色地说:“压岁钱多给你五十,你帮我一起贴。”“好。”弟弟双眼放光,“我答应你。”我在心里仰天长笑,就知道你这小财迷准会答应。

哈哈,终于赢了一场。第三计,完胜。

唉,贴春联之路终于完结。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一场“大战”啊!不说了,吃年夜饭去喽!

第四篇

“二三耕读好日月,四五春景入新年。”这是1995年春节父亲创作并书写的春联,字体铿锵有力,只是可惜那时没有把它保存下来。但它一直深深印记在我们兄弟姐妹三人的脑海里,伴随着我们成长。

春联写出了当时我家的真实生活情景,父亲母亲两人耕地,三个孩子读书,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乐观坚强的父亲对未来充满信心。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只上过几年学,但是只要不干活,他就喜欢看书和练字。为了省点墨汁和纸张,父亲总是用毛笔蘸着清水在桌面练字,有些时候在墨汁里掺水,不知道是不是掺水的缘故,墨水竟有点发臭,我们便捂着鼻子在桌边看父亲写字,不知不觉便被父亲眼中的喜悦所感染,渐渐地闻不到臭味了。

父亲曾在堂哥婚礼上书写了“鸳鸯和鸣”四个大字,让乡里乡亲大开眼界,也因此成为村里专写对联的人。谁家过年需要春联便会请他帮忙,父亲总是乐呵呵地应允着,在忙完农活后,便抓紧写对联,书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村里有很多外出务工的人,总是抱怨道,过年回家人多拥挤,火车也跑得很慢。父亲总是笑着说:“不急不急,以后一定跑得快!”

我们慢慢地长大,外出工作。记得我用第一份工资给父亲买的礼物是一瓶墨汁和一支毛笔,父亲惊喜地说道:“这笔不掉毛,字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渐渐地,农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有一年我带父亲逛年货市场,看着款式各异、品种繁多的春联,父亲连连感慨道:“日子好了,感觉什么都好!但写春联还是我的本行,我们就别买春联了。”最后我们只买了两个大红灯笼,既能装饰还能长期使用。

那年春节,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家的大门前第一次挂上了两个红红的大灯笼,红红的灯光下,父亲看着墙上的春联笑得格外地开心!

第五篇

春联的故事

说起春联的故事,还要从那年春节开始说起。

这不,春节来了。爷爷早早的赶来,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爷爷书法好,每年都替我们写春联,今年当然也是如此了!我们请爷爷先坐下歇会儿,只见他摆了摆手说道:“你们就不用客气了,我也就这么一点能耐,你们也很孝敬我,我也是应该的啊!”说完,他从抽屉里拿出红纸,接着又拿出毛笔。现在就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只见爷爷在纸上写道:“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妈妈和爸爸并不一脸狐疑,因为他们有知识,等爷爷走后,我问爸爸:“为什么写这句啊,有什么意思吗?”爸爸见我那么认真,便讲起来:“爷爷是为了祝福咱家生活更加幸福,你是体会不到的,它意味着咱们家将年年都有好兆头。也有可能意味着你会考上理想的学校。”

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禁陷入了深思······原来春联不但能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寄语了人们对美好明天的祝福与憧憬,它好神奇啊!

第六篇

关于写春联的作文500字 我的“盗版”春联

春节前一次学写毛笔字临回家时,老师送给妈妈一副春联:“笔走龙蛇资雅韵,诗题福寿贺新春。”回到家,大家都对这对春联赞不绝口。我看着春联,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我照着老师的样子也来写一副春联吧!

那天,爸爸妈妈上街买年货去了。他们后脚刚夸出门,我就飞快的拿出笔、墨、纸、砚,又裁好了红纸。行动正式开始。我找出春联,放在桌上,提起笔,看看那些刚劲雄健的字,我又不敢下笔了。不过,我想起老师说过临帖前先要认帖。我就仔细的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的位置,手指也不由自主的比划着。

我就要临写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个“笔”字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几笔下去便“身子长腿短”。我皱紧了眉头。“不行,看来得‘另起炉灶’了。”这张纸就当草稿吧。我干脆把这个字练了很多遍,觉得满意了才接着练下去。“韵”字是14个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了,我老是掌握不了大小。最后,我还把难字挑了出来单独练习。完全没有老师的气概。

这下应该胸有成“字”了,我端正姿势,深吸一口气,写下了第一笔。我越写越顺:横、竖、撇、捺、勾、挑……笔笔到位,一气呵成。我用力的把字吹干,放在老师的字的旁边。哈,几乎可以乱真!我把老师的字藏起来,妈妈咋么会发现这是张“盗版”字呢?

中午,妈妈把春联贴在了门口。我指着字,大声说:“这是我写的!”妈妈的眼睛睁得老大,笑容渐渐溢上脸……

这个春节,我的这幅“盗版”春联迎送着客来客往,带给我们别样的快乐和幸福。

第七篇

寒假里,我搜集了许多春联,有通用联、渔区用联、侨乡用联,还用部队、军属用联、机关用联和邮电用联……这些春联,读起来非常押韵,比如“造林至上千重岭,筑坝横阻万清波”不仅押韵,还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植树造林,修桥筑坝,保护环境。

通用联都是我们平常在家里贴的,如“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表达了一个美好的祝福。学校用联也很多,如“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作园丁”说出了老师为了培养下一代的辛苦。还有工矿用联,体现了各个行业人们的辛苦劳动,如“企业自主干群意气奋发,质量优先生产捷报频传”。

春联各式各样,象征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深远。春联充满了吉祥、团圆、安乐、幸福的美好之词,正是这些朴素的词语,用一种艳艳的红和一种深深的黑传达出一个平民对生活的小小祈求:平安、幸福、如意、丰收。 这红红的纸,黑黑的字,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旧岁,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年。

第八篇

贴春联的作文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了喜气洋洋的春联,红底黑字,既庄重又充满节日的喜庆,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我们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和姥爷、舅舅一起,开始了贴春联的准备工作。

我们用大米熬制成了糨糊,又备齐了结实的丝线、剪刀之类的工具。乡下的春联是一大张连在一起的,我把它们均匀地折叠好,用丝线小心翼翼地裁剪出,按照在室内和室外贴分类摆放。在姥爷的指导下,我先拿起“抬头见喜”的这一联,翻到反面,拿起刷子,反复地刷上糨糊。姥爷搬来小板凳,我站在板凳上,垫着脚把这四个字贴在门框上,多压两下,就大功告成了。

尤其让我自豪的是,这次厢房上贴了我写的一幅春联:“神马行空普天瑞,仙羊下界遍地春”,寓意着马年已远去,羊年伊始,我们一起向往着春天的到来。姥姥姥爷看着这幅春联,直夸我写得好。姥爷还告诉我,春联在古时候被称作“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没想到小小的春联也蕴含这么多的知识啊!

看着那鲜艳的春联,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真希望就这样,一直陪伴着姥姥姥爷,度过每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第九篇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呈现出一片贴春联的热闹景象。门上、院子里、各个角落里,都是一片火红色,漂亮极了。

春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驰名中外。但是现在,我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走遍大街小巷,也看不到我们传统春联的影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呆板的机器印刷春联。这样,就把我们传统春联的风格改变了。春联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春联靠的是苍劲的毛笔字,独特的风格,火红的颜色才闻名于世。特别是那苍劲的毛笔字,更是令人惊叹。但是用机器印刷出的春联,上面的字死气沉沉,并没有一点儿生命力,这样就失去了传统春联的味道。我们传统春联是中国的国粹,机器印刷出的春联和我们传统春联相比,简直是相差千里,一点儿艺术含量都没有。但是,人们还是喜欢机器印刷的春联,因为这种春联字体端正。可是,他们想过没有,这样做下去,结果只能是中国的春联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一落千丈,传统手写春联这种宝贵的中国文化只能逐渐消失。为此,我感到惋惜!

所以,我呼吁人们一定要维护我们传统春联这种文化,一定要让我们传统春联在世界上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第十篇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人们都很重视。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今天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也跟着忙了起来。一大清早,爸爸像往常一样,先弄糊锅里剩下的米饭,再放了点开水,把筷子放在锅里搅一搅,搅成粘米糊状,爸爸把它放到了一边备用。我也来凑热闹,帮爸爸拿来准备好的墨汁,倒进砚台里,把新买的红纸在桌子上铺平。我接过弟弟手上的毛笔,轻轻地把马良的“神笔”放在墨汁中沾了沾。妈妈说这个沾墨汁不是那么容易的,讲究也是很多的,爸爸对墨水的浓密度和毛笔的润湿度要求可不是一点点,我都按要求做好。开始写春联了,爸爸提起笔就像大书法家开始挥毫。随着毛笔的走动,一个字“金”出现在我们眼前,十分洒脱,似乎在告诉我们爸爸在软笔书法上的造诣不凡。不一会儿,“玉龙年吐宝庆新,金凤含珠贺新年。”这副春联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和弟弟赞不绝口,对爸爸伸出了大拇指。

妈妈抹了一点米糊在春联反面,在门上定好位置贴了上去。我学着古人的样子:双手放在背后,双腿叉开,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金凤含珠贺新年,玉龙年吐宝庆新。”妈妈听见了,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头,笑眯眯地说:“你个小笨蛋,这个读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右边的是上联,左边的是下联,请你从右从左读。”“为什么呢?”我疑惑地问。“古时候的文字是竖排的,人们都是从右往左竖着读的,春联也正是如此,先读右边再读左边。”妈妈说,“玉龙年吐宝庆新,金凤含珠贺新年。这才是正确的读法。”“哦,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悟。

春联是过春节的“必须品”之一,春联美好的寓意象征在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而我们老家的习俗更是要求所贴春联必须是自己家人写的,所以爸爸才能练就这一手出色的毛笔字。我也要像爸爸那样好好练字,希望明年的春联由我来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