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是一本由喀兴林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07图书,本书定价:44.6,页数:2001-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读后感(一):证明岁无懈可击,但是好繁琐

我刚在看希尔伯特空间,也就是第一章,矢量空间的证明感觉是按部就班的,虽然是无懈可击的证明但是感觉好繁琐,就是觉得很踏实但是不巧妙。每下一步的正经都严格套用上一步的证明,感觉是为了用上一步证明而用,其实不用很简洁的。。。嘿嘿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读后感(二):建议不看这本书

本科学习高量的教材,现在回想起来,观点很陈旧,比如二次量子化,就是老的观点。把Dirac方程当作粒子状态方程去讲也值得商榷,因为现代的观点是,Dirac方程,Klein-Gordon方程都是场方程,不是粒子的方程。

国外有不少优秀的同等程度的教材。J.J.Sakurai的两本量子力学都是经典,直接去读场论的教材也是一种选择。(比如Peskin, Ryder等)。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读后感(三):不错的教科书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半月左右,看完了前五章,也算看了一大半了,后面散射和电磁场量子化没看。看过的部分都基本做了一遍习题。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有自己完备的体系,这是最大的特点。就整体体系来讲,很少有内部漏洞 : 不会没有前置理论的铺垫而直接空降一个结论,也很少出现不加解释就直接使用的“小技巧”,不会在看似不重要实际却很重要的地方打马虎眼。 但是仍有不少瑕疵,比如定态微扰,数学处理冗长,但还算思路清晰。第三章狄拉克方程的低能近似,个人感觉,讲的物理较少,数学处理过于冗长而缺乏物理线索,而且有些推导似乎有跳步。 印刷错误真不少,边看边改。就我看的部分,印刷错误主要集中在定态微扰那节,狄拉克方程那章,以及不可约张量算符一节。其中不可约张量算符那节lande公式的证明,不知道是印刷错误还是什么情况,似乎证明过程有问题,与张永德的书上的结论也略有偏差。

不管怎样,作者想要写一本有特色的书的目的是达到了,而且就国内教科书这一角色而言,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了。至于其中还未讲清楚的部分,以及有处理瑕疵的部分,可以参考其他书籍。毕竟,学习课程本身就应该参考多本书。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读后感(四):国内最好的高等量子力学教材

引用大学时给我们讲《量子力学》的裴寿镛教授的话来说,目前国内量子力学教材没有错误的寥寥无几,只有北大曾谨言先生的《量子力学》和北师大喀兴林先生的《高等量子力学》堪称无错!

没有错误虽然不一定就是好教材,但是在一堆错误百出的教科书中,没有错误就成了难能可贵的品质。

曾谨言的《量子力学·卷II》写得虽然也不错,但过于散漫,更适合于当成工具书查阅,不适合当作教材。想系统严谨地学习高等量子力学,喀兴林的《高等量子力学》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本书是喀先生一生教学研究经验的总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严密、自成系统,从希尔伯特空间讲起,为后面量子力学理论打下坚实的逻辑基础。虽然没有加入例如量子信息之类的时髦内容,也没有现在有些高量教材已经收录的量子场论初步的内容,但是对高等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讲解得清楚透彻,基本概念定义准确,教材的理论结构完整严密。

我上研究生时的高量教材就是这本,受益匪浅。喀先生严谨细腻的写作风格使得学习这本书的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不像很多教材动辄用“显然”、“不难看出”等词语把大段繁难的推导略去来折磨人。

推荐那些想真正扎实地搞懂高等量子力学的人学习本书。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读后感(五):一本用来体验而不是读完的书

这是一个用来体验,而不是用来全部读完的书。书中的很多处理比较BT,而且几乎不讲物理。可能是因为喀师父执掌《大学物理》多年,又教了多年量子,于是将这两重经验作为依据奠定了这本书的基调。于是乎,这是一本华丽的算符代数技巧,和完整清晰数学理论体系的综合。于是乎,这本书受到了很多人追捧,也遭到了无数诟病。不过不管怎么说,喀老师“写一本有个性,有特点的书”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具体来说,这本书里很少能看到赤裸裸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在一开始的一章,作者用充足的篇幅讲解基本的复线性空间理论(以弥补一些研究生线性代数基础不足的问题),和算符代数技巧。接下来作者给出了量子力学的几个基本公理,并前面的数学为基本工具,开始建立整套理论。这时候的特点就是,大量采用算符代数,和巧妙的计算技巧,使得定态计算部分简直像是各种技巧的求解展览。角动量的基本理论部分,作者采用了自创的方向算符方法,挺有启发性,和后面的深入理论有种前后照应的感觉。不过有时未免失之繁杂,初学者看着可能头疼。除此之外本书的一个特点是观点非常保守,同时基本不涉及量子测量等内容。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但作为教材有些地方过了,有些地方不够。记得刚看到简并微扰的时候,我是着实被那阵势吓了一跳。满篇的小指标,简直比广相还变态。但仔细研究后才发现,整个过程思路其实很清晰,并不比其他书上的微扰论“多”出什么来。唯一的不同是作者把你真正遇到一个问题时,确实可能出现的计算复杂性。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WELL,这种赤裸裸也许很残酷,但对于一个本来就要在一个残酷的环境里继续自己的事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还是很有帮助的。作者,作为一个重口味的量子力学教学高手,确实给我们上了一堂有益的“抗打击能力”课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