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新年习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新年习俗的作文5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新年习俗的作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这一天让我盼了许久终于到来了,人们兴高采烈的出门了,买新衣服、购买各种年货。

新年前,我们要完成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贴上春联的工作......我从来没有贴过春联,所以,我也想今年贴一次春联,也算是一次经历吧!当然,说干就干,我赶快将门上的旧春联撕掉,可是我刚要开始撕的时候,妈妈就大喊:”孩子,别撕它,直接贴在去年的旧春联上不就行了吗?“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是因为这样象征着:连年红火,呀!”我听妈妈一说,急忙把新春联,贴在的旧春联上面。

妈妈教我,念春联,首先要念上联,再念下联,最后才念横批,那我家的春联,上联是“云起八方生祥瑞”,下联是”龙腾四海报平安“,横批是”双喜临门"。

妈妈告诉我:“春联可以分成好几种,最长的有350个字呢!”听妈妈一说,我都明白了。

贴春联之后,我便和爸爸开始挂灯笼了,我和爸爸把灯笼拼完后便搬来了一张梯子,把灯笼挂上去。

这次新年布置,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

第二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并且各不相同。

比如年夜饭这个习俗,在南方,除夕夜的餐桌上,每道菜里不会有过多的食材,一般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但更多的是海鲜,如:螃蟹、扇贝、牡蛎、鱼等,虽然餐桌上以蔬菜为主,但也是很讲究的,生菜,寓意生财;腐竹,寓意富足;蒜,寓意会计算,在老南京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名为“十景菜”,俗称什锦菜……而黄豆芽在南方年夜饭中更是重中之重,就因为它长得像如意,所以被称为 “如意菜”,而福建人则更讲究滋补,自然也是少不了“佛跳墙”这道菜,它采用了十几种珍贵的食材,如海参、花胶、鱼翅、鱼肚等,做法与辅料也相当讲究。

而在我们北方,年夜饭的餐桌上也大有讲究,除了必不可少的饺子之外,过去,由于东北温度条件所致,冬天只能吃储备的蔬菜,基本上为:土豆、白菜、胡萝卜、酸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东北F4”,老北京则讲究“四四见底”,指宴席由四凉、四热炒、四肉菜、四汤组成,例如传统的四喜丸子就代表了福、禄、寿、喜四大喜事。

我国年夜饭的习俗有很多很多,各地都不同,但它们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初衷都是为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第三篇

关于新年的作文600字 快乐迎新年

“嘭!嘭!”听,这不是放鞭炮的声音吗?哈哈,新年到了。瞧,大家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精神抖擞的。家家户户都是灯火通明,门上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和大大的“福”字,将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有的人忙收拾行李出去游玩,有的人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还有的人去拜访自己的亲戚......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

一大清早,我们吃着美味可口的汤圆,那汤圆真好吃,咬一口,你会觉得皮子软软的,并有一些芝麻流进你的嘴里,十分有嚼劲,让人越吃越爱吃。吃完早饭,我们一家三口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回外婆家。

几个小时后,外婆家到了,我们下了车,把行李放好,妈妈就忙着出去买菜,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傍晚,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吃着妈妈烧的美味的饭菜,有我爱吃的松子鲈鱼、茄子,有爸爸、妈妈爱吃的猪肚、鸡翅膀,还有外婆、外公、舅舅、舅妈和表哥爱吃的,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饭,爸爸在楼下的空地上放万花筒,只见爸爸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把导火线点燃。只听“噼哩啪啦”的声音响起,吓得我躲到了一旁。金光闪闪的火花在导火线上燃烧着,不一会儿,五彩缤纷的烟火直冲云霄,“啪”的一下炸开,真是美丽极了。我和表哥也放起了烟火,我们一人拿一根细细长长的烟火,将导火线点着,斜对天空,只见烟火随声音“冲”了上去,“啪”的一下炸开。

放完烟火,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年货、喝饮料,一边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只见演员们穿着美丽的衣服,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精彩极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祝大家万事如意,开开心心每一天,身体健康!

第四篇

关于新年的作文 新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天气很好,太阳早早出来了,起床后妈妈给我换上了新衣服和鞋子,还跟我说:宝贝又长大一岁,希望宝贝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快乐健康成长噢!

在我和弟弟吃早饭的时后,小婶说天气这么好,如果我们吃得快就带我们去狮子山上玩和赏樱花,我和弟弟互瞪下眼说好,低头赶紧吃饭,饭后婶婶还约上哥哥姐姐们,开了满满两车人去,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会就到狮子山脚下。我们大部人沿着石阶往上走,我和弟弟跑在最前面,到达山顶时,上面已有很多人,哇,一条路两旁都是樱花树,没有树叶却开满了粉红色的樱花,一大片真漂亮,似桃花但比桃花颜色深红点,大人们拿着手机不停拍照;我和弟弟跑来跑去你追我赶,在山顶上竟然也有个运动场所,可以做仰体向上运动,对着大树打拳,立定跳远比赛等,还和哥哥姐姐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木头人、萝卜蹲等游戏,真是好玩极了! 可是时间过得好快啊,姑姑说太阳快落山,该回家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下山,真想再玩会啊!

新年的第一天就这么在快乐开心中飞快地过去了,真希望天天有这么好的天气,可以再跟大家出来游玩。

第五篇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义乌见闻

大年初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一次来到了我的祖籍----义乌。这是我父亲的故乡,生他养他的土地,这里是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这里生活着一群聪明,勤劳,勇敢,善良的人。

虽然说义乌是一个充满市场气息的城市,但他千百年来传承的民俗习惯还在继续发扬。这里,我给你们讲讲舞龙灯情况。

舞龙灯其实是元宵节的活动,但在年前,组织者开始运作了,先是去每家每户拉赞助,当然,村民们是踊跃参与的。然后购置材料组装龙灯,龙灯最复杂的是龙头,它由很多的灯笼组成,龙身是由N条板凳组成的,参加的人越多,龙越长。最后是龙尾。

在过年的时候,还有请龙神,这可复杂了,我现在还没搞明白怎么请。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由于雾霾太严重,龙灯队取消了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遗憾的是,元宵节我要开学了,没机会参加那天的舞龙灯活动,我想,场面一定很热闹,锣鼓声一定很响,人们一定很开心,龙神一定会保佑这一方水土,让我美丽的故乡风调雨顺,大获丰收。

第六篇

这个春节,大家都被疯狂肆虐的病毒逼成了“家里蹲”,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春节,各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会花一天时间来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那么,春节来临之际,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为了研究好这个问题,就让我用我们家来举个例子吧。

一、炊发糕

过年前,龙游人会提前炊制好独具特色的龙游发糕,我们家也不例外。由传承了这项技能的外婆来带领全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制作发糕。发糕的制作过程如下:

1:用白糯米两斤,粳米八斤混合,在水中浸泡半月。

2:把浸泡过的米磨成细粉,加入猪油、白糖、酒酿发酵。

3:把发酵后的米浆垫箬叶,放入蒸笼,先小火蒸,等米浆膨胀至满笼,再大火蒸熟。

4:在发糕上用茴香印出图案,撒上红绿丝。

就这样,一笼美味又好看的发糕就出锅了。在2007年01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还批准了对我们的“龙游发糕”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哩。

二、发红包

守岁后的大年初一,长辈们会给整整齐齐、挤挤嚷嚷的小辈们发红包。这发红包还有一些讲究,我们家是这样发红包的:

晚辈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成一队,一共有五世同堂,轮流到一百多岁的曾祖母那里领取红包。听外婆说,过去呀,曾祖母每年都要发到五六十个红包,最多的一次发了六十二个呢!虽然每个红包只有几十元,但这也是她的一份心意呀。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世世传承下来的两个习俗。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有趣的过年习俗都被时间冲淡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多多参与新年的各种传统活动,从自己开始行动起来,保护好各地春节的风俗!

第七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第八篇

关于过年的作文两篇 过年习俗

新年到了

新年到了!人们在大门上挂年画、贴窗花。外婆剪的窗花在村子里可是数一数二的,一张张火红的纸在她的手中,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剪子下去把农家欢乐剪出了芬芳!

新年到了!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红的、蓝的、绿的……各种颜色的衣服把广场打扮的亮丽多彩。人们的脸上还洋溢着新年的快乐。

新年到了!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有热腾腾的饺子,有润滑可口的炖鸡,还有粉里透红的大虾……等大家都吃饱了,就一起看春晚,直到新年钟声响起。

当然,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收红包了,只要你一不留神,孩子们的口袋里就都装满红包啦。

新年还有许多有趣和好玩的事,比如猜灯谜、写福字等。新年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团圆……

守岁

除夕那天,我最期待的事情是守岁。听爸爸说,守岁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既有辞旧岁、舍不得时间流逝、珍爱光阴的意思,也有年轻人为延长父母寿命的含义,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夜,早早吃过年夜饭,左邻右舍道过新年好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嗑着瓜子,小孩吃着糖果,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没有催促上床的唠叨声,也没有早上起不来的担忧,时间是从容的,心里也很欢快。一旦觉得节目有些无聊时,还可以趁机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放上一通烟花。

一整晚熬着不睡觉,虽然有些困倦,但特别热闹、特别开心。宋代诗人苏轼有首诗里说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说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第九篇

照中国的老规矩,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上贴“福”字。可为什么“福”字都要倒着贴呢?我一直迷惑不解,我要查个水落石出。

我先问大人和一些老长辈,他们都说:“这是以前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福’字倒着贴的意思就是‘福到了’。”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皇帝,在春节期间,来巡视人们的生活。但他发现人们家里和大街处处灯光明亮,门前也有对联,不过都不是来称赞他的,他非常生气。侍从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便对他说:“皇帝,您可对家家户户说,每到春节要贴‘福’字在门上,因为是你叫的,所以意思就是说您年年有福气。”皇帝听了,忙叫好,便向家家户户发这个消息,要每家在春节期间贴“福”字,可有些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见了大怒起来,刚准备惩罚这些家庭,侍从忙走过来说:“皇帝息怒啊!他们的意思是你到了,福气也跟着到了。也就是你天天跟福气在一起啊!”皇帝立刻转怒为喜,并加赏他们。从此,人们春节都在门上贴倒过来的“福”字。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在春节时,把“福”字贴倒的原因。我弄明白了这个问题,非常高兴,于是就把我们中国的这个习俗的由来告诉大家!

第十篇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联,打扮,大扫除,做年夜饭……家家户户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我没有办法,我就去问正在忙着贴春联的爸爸。

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我当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的着贴的意思是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阿!爸爸放下手中活,耐心地给我说了起来。

爸爸说,以前过年还有一种粳炮的习俗,一个年兽的故事。很久很以前有一只怪兽长期住在深海底,到了除夕就出来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有一个老人用放鞭炮,穿红衣,贴红纸福字,贴红春联这样来赶走年兽,这样才平静。除夕这一天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分重要的,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卓上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在一起,共吃团圆,桌上有鸡、鸭、鹅、烧肉,肯定桌子上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娲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同音,说明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我今天的收获太多了,我知道很多过年习俗,我今天过非常愉快,我喜欢过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