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凯旋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凯旋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凯旋门》是一本由雷马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开本:787*1092 1/32图书,本书定价:12.30元,页数:4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凯旋门》读后感(一):心中再无凯旋门

雷马克的描述下,巴黎经常是阴惨惨,多雨雾。

十一月,阿尔玛桥下的奔流不息的塞纳河,夜晚投下叹息的阴影。

拉维克和琼在桥上的相逢。

旅馆中悄然增长的夜之森林。

血液中一股暖流,那是诺曼底的苹果白兰地。

光,永远在更新。

潮汐和磐石的古老寓言。

这是本需要读一辈子的书,一旦试图去构造雷马克文中的意境,便深陷其中。

我读的是朱雯先生的译本,很感激他的辛苦工作,带给我们难以言状的感动。在无常的人生中,一些变动的幻象才是真实。

《凯旋门》读后感(二):凯旋门

说此书是仅次于《西线无战事》的作品,我不太认同,个人更欣赏《黑色尖方碑》,但也许此书集中了雷马克对二战的观感吧。 作品中的主线是德国流亡者(非犹太人)的爱情与生活,这与《卡萨布兰卡》相似,只是更加的悲剧罢了。拉维克是个流亡医生,一次救助了一个漂亮的女人琼·玛陀并与她相爱。可是在一次被捕遣送回国后,琼·玛陀与他人一起生活了。最终由于嫉妒,琼被枪击救治无效后死亡,而二战开始了,拉维克也被抓入集中营(作为敌国人员)。 同时还有着复仇线,拉维克处心积虑的杀死拷打他的纳粹分子。 故事以现实和回忆为线,拉维克是个进步人士,以医生的身份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希特勒上台后被捕最终流亡法国,以替人作手术为生。故事中表现了流亡者的生活、爱恋以及坚强地意志,他们没有屈服,他们依旧将与纳粹战斗下去,为了曾经爱过的人与事。

《凯旋门》读后感(三):被忽视的雷德马克

同样参加过一战,经历了残酷的西线,受过伤,却幸存下来。同样经受了国家的战败,经济的萧条,社会的动荡。那个象卓别林一般留着小胡子的奥地利下士,似乎被雷神索尔附体,选择了逆天的王霸之路,用历史的车轮把欧洲乃至世界拨动得乱七八糟。本书的作者,雷德马克的经历更适合健康的励志,战后,他当过教师,石匠,后来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看透战争的荒谬,写出了西线无战事,一夜之间成为世界文豪。后来在三十年代,元首可以肆意的焚烧作家的小说,逼迫其流亡。但时光会使许多事情奇怪的混合,军迷们看西线无战事时,也会看看意志的胜利。雷德马克的战争观在银英中的同盟方可以感受到,德意志的肃穆在帝国方再现。我一直认为德国人受康德黑格尔之类的不良影响,小说晦涩。比如一起被烧的托马斯曼和君特格拉斯的小说,我就看不下去。雷德马克是例外。这部《凯旋门》是他的代表作。雷德马克笔下的主人公拉维克作风更象个美国人,孤寂果断,但多几分对人生的沉思,不抱幻想的理想主义者。在1938年的巴黎,上演一出悲剧爱情,顺手解决一名纳粹仇人。我喜欢拉维克和琼关于爱情的对话,不断反思拷问,黑暗中的亮光抚慰着二人,绝对不下于海明威。我喜欢拉维克与莫洛托夫关于战争政治的谈论,玩世不恭又锐利洞察。我喜欢他决心干掉哈克时的思索,道出了妥靖政策的本质。我喜欢全文的冷峻克制忧伤,又不乏巴黎的味道。雷德马克也许不算顶级的作家,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凯旋门》读后感(四):凯旋门

如果没有看过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中对人性的深刻书写(以前写过的影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d4227c0100olbq.html),我也许会把《凯旋门》当成是一般的爱情小说来读,然而雷马克会时不时跳出来指正我,这说的不单是爱情!二战,一个流浪法国的德国医生、一个被吓坏的法国女人、人心无法猜度的空气、复仇杀戮的佐料、人死人亡的道具,再加上最后的解脱,构成了无望的爱情故事。拉维克在流亡中爱上了刚失去保护的琼,然而他却在被遣送出境的时候失去了她,她仍然爱他,但她却另外寻得了一个依靠。当那个依靠发现了拉维克的存在时,他把子弹送入了琼的脊椎骨。任凭拉维克的技术多高超,最终还是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死在了手术台上。

琼始终是一个典型的女人,需要人爱和照顾。从一开始她失去保护时的惊慌,到最后她因为拉维克的突然消失而另寻依靠,似乎都是无可指责的,因为她只是一个女人。而同时她又深爱着拉维克,于是到处便充满着犹豫和不安。到最后一切都解脱了,便是无尽的悲哀和苍凉。

“一切都很好。那些已经过去的和仍然会到来的。这就够了。即使是结局,这样也很好。他曾经爱过一个人,却已经失去了她。他曾经恨过一个人,却已经杀死了他。这两件事情,都使他解脱了。一个人激活了他的感情,另一个人消灭了他的过去。没有一件未了的尘缘。没有欲望;没有憎恨,也没有哀怨。”

《凯旋门》 【德】雷马克著 朱雯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8月一版三刷

《凯旋门》读后感(五):《凯旋门》读书笔记

流亡的爱情。

主人公拉维克(流亡法国时的名字),原本在德国担任主任医生,但被秘密警察迫害流亡至法国,在两名没什么医术医德的手下工作,可与其他难民相比他却有着富足的生活,拉维克是痛苦的,与其说是物质上的,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对哈克的深仇大恨,与琼的生离死别最后在杀死哈克、失去琼,使得他解除精神上的痛苦。

拉维克和琼的爱情是作品的主线,以开篇的拉维克在桥栏杆上碰到琼到琼的情人,一个矫情的戏子误开枪打穿了琼的脖颈造成其死亡为止。如果人类的爱情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的话,那么古希腊时代,诗经时代的爱情并不是完整的爱情,而是一种被兽性在于控制地位的感情。而拉维克和琼的爱情则到达了精神性很高的程度,这里面几乎没有欲的掺杂,而是满满的是人类情感的发挥和对命运的一种依赖,是一种担当一种要求精神的统一。拉维克是鄙薄感情的,至少是鄙薄不纯洁和低劣的感情,不能容忍感情的出轨,他对感情看得很透,尤其对女人的感情技俩,他之所以一遍一遍的拒绝琼,甚至刻意的压制自己的感情,冷漠的甚至于苛刻的对待琼,一是由于他的身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生命和自由随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把自己托付给感情,感情是累人的也是需要精力的,更重要的是感情让人更加不自由,拉维克没有身份证明,是一个随时可能失去自由的难民,而爱情最基本的是需要一份安稳和繁华,而拉维克只能在破败的国际旅馆,爱情对一个流亡者来说毋宁说是奢侈品。而更重要的是拉维克现在根本不需要爱情,瞧不上爱情,在经历过生死离别,经历过深切的恨的人来说,爱情并不是如初涉人情的少年来说那么诱人,爱情对拉维克更多的是牵绊,他因在路上救人却被警察带去审问而被迫流亡到瑞士,期间三个月他并没有给琼写一封信,他不需要感情,他难以付出,并不是说他杀掉哈克就取得了一份心安理得来爱,而是政治形势让他们根本没有心绪来恋爱。再者,拉维克并不是对感情一无所知,相反他知之甚深,他对恋爱中双方的心理很是明晰,他对琼说她之所以穷追不舍是因为还没有把他踩在脚下,他明白琼没到早晨就会离开的原因,因为他明白琼在本质上也并不是一个十分纯洁,精神上十分高贵的女人,拉维克从琼对她死去的前夫的态度,察言观色,他很轻易的就看透了琼的本质。当然,琼并不是一个坏女人,她对拉维克也是具有真感情,她的出轨正如电影魂断蓝桥中的女主人公,是由于被蒙蔽了事实。战乱的不稳定的年代,女人都需要找到一个立身之所,琼所十分惧怕的孤独,拉维克始终面对的孤独,正是大战前夕笼罩在西方人身上的阴影。整篇小说夜、雨的意向十分众多,从开篇的相遇是在夜晚,篇末的拉维克被捕经过凯旋门也是夜晚,杀死哈克在夜晚,总之,夜和雨所代表的的冷漠和凄凉贯穿了整篇小说。

“一切都很好。那些已经过去的和仍然会到来的。这就够了。即使是结局,这样也很好。他曾经爱过一个人却已经失去了她他曾经恨过一个人,却已经杀死了他。这两件事情,使他解脱了一个人复活了他的感情,另一个人消灭了他的过去。没有一件未了的尘缘没有欲望;没有憎恨,也没有哀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