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赏析作文200字左右。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北宋已灭亡,自己南渡,过着逃亡的生活,而丈夫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来看,作者不但使之产生了韵律美感,而且深深的表达了自身的孤独,凄凉和失夫之痛的浓厚情感,且深深的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寻寻觅觅的一生,留下冷冷清清,不由感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深秋的季节里,天气一冷一热,又怎能好好的休养生息呢?配上天气,不禁心中一阵苦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了借酒浇愁,可心中的愁又岂是如此容易压下去了呢,就连酒不觉也变的淡了。而又怎么会挡的住那向风一般的愁,作者的心情十分的低落,心中十分愁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孤独的大雁从头上飞过,正是伤心的时候,却发现是旧相识,那物是人非,雁在人亡的悲凉之感不由而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的菊花片堆积在一起,人和花一样都变憔悴,变的老矣。到现在,已无人来怜惜,赏惜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词人利用梧桐树悲凉的意境,浑然天成,有天衣无缝之妙。梧桐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季节与时令,而且由此表现秋季的特点,凄凉之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将愁苦之情以感叹句中,情感被挥洒得淋漓尽致。作者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的绝望,冷到心口的感觉。

全诗的基调是十分凄凉的,语言虽平实,在平实的语句中却能透露出自己痛苦的心境。词中,语言深含意境,不得不令人为之感慨。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二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瓜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想一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当“我”记起童年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西瓜,整个大自然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但在这个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捏一柄,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它幽静而沉闷,活泼`而不杂乱。和谐自然,是一个另人心旷怡的世界。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三

在许多人眼中,我们在这个本该纵情欢乐的夏天成了他人或是自己眼中的失意者。也许我们离心中的大学只有一步之遥,可那张我们为之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会到达手中。这样的我们再一次选择了一条为梦想而努力的道路,怀着更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因为心中的不甘而走进了高四。

走进高四,重燃激情。如同一条迷惘河川经理往复弯曲的徘徊和骤然跌落的摔打,直到最终会融入大海回归到雄阔的沉静。我们曾历经了高一、高二的养精蓄锐,也曾拼尽全力,充满昂扬斗志的投入到了高三的拼搏当中。但高考的失利无疑让我们走入了低谷。但我们既然选择了高四,就不能让失败磨去了斗志,耗去了激情,要用我们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高四的每一天。

走进高四,重拾梦想。拥有梦想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无尽的价值和迷人的魅力。没有梦想的人不会奋力前行,只会让生命变成一汪凝滞的池水。人生之鱼生于斯,活于斯,日夜巡游在这窒息的空间,空耗着自己的精神与能量,日益散发着堕落与腐朽的酸气。人生之鱼在这样的水中浮游则毫无价值,与殉葬无异。高四的我们,必定是要因梦想而活,为梦想而奋斗,不会让一切的努力都是虚幻.苍白而徒劳的。

走进高四,重拥信心。人人心中都有一种信念;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快乐幸福;希望自己的价值能有一天得以实现。为了目标我们都在寻找内心的支撑,寻找一种内心的信念。自信不是漠视自己的不足,而是要寻找自己的长处,树立起奋斗的信念。高四的我们渴望成功,除了自信心以外,我们还要不断调整目标。事实仍是事实,只需转换一下视角,找到成功的方向,为自己的成功树立信心。

对于我来说迈入高四是一道坎,高考的失败是人生的一次挫折,但同时这一次的失败是我获得无限力量的原始动力。我相信,人生不可能不遇到坎坷,这时,就应该拥有正视人生困苦的良好心态。惟有如此,才能摆脱痛苦,重沐阳光。抱怨失败不如就此努力,做人处事应目光远大,将眼前的艰难与未来的辉煌相联系,就不会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愿走进高四的和所有的同学,为梦想而努力,因努力而精彩。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曾记得那是一年的初春我和家人来到美丽的西子湖,一排排柳树整齐地站立在平静的西子湖旁。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柳枝就像一位少女在欢快的跳舞,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枝叶上刚刚冒出的嫩芽,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块碧玉粘上去的一样。我们慢慢靠近湖边,看到那柳枝细长细长的都垂到湖水里去了。古人常常把柳树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那么这“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美丽的裙带。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如果这棵柳树真是一个美人的话,那她的长发肯定能去申报世界吉尼斯。如果她要洗发的话,要不知多少瓶洗发水才能洗干净吧!同时也不知有多少广告公司来请她打广告吧!我边走边想:这么美丽的秀发究竟是谁给她修剪的呢?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位出色的“理发师”,下次也帮我修剪一下自己的头发,正想着,迎面吹来一阵微风,柳枝那纤腰又在风中款摆。这时我才明白,哦!原来最好的“理发师”是春风啊!

柳树真是太美了,再加上又春风这么出色的“理发师”使柳树更添秀色,也使我更加热爱这美丽的柳树,这美丽的大自然。这“理发师”不仅裁制出细长的柳枝,也裁剪出了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这春风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五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六

中考满分作文赏析

以“快乐”为话题,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天堂门前

几十年前,我和几个年轻人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懂得了快乐到来的时机,年轻的我对这句话坚信不疑,因为当时,我确实尝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滋味,那种乘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友人一同荡桨的特殊滋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富了,我的钱包鼓起来了,我成为了尽人皆知的大富翁,那种滋味却日益减少直至荡然无存。我不快乐,我也不明白快乐为什么不再突然造访整日忙着赚钱的我,不过现在,我想我再也不用明白了,因为我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一阵恍惚之间,我来到了天堂,今天来天堂报到的人并不多。除了我之外,只有一个穷人。他一身破烂的衣衫,不用多想他的生前一定饱受艰难和困苦。我轻蔑地望了他一眼,却怎么也对他鄙视不起来,因为他一张脏脏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很显然,他拥有我所没有的快乐。

“嗨!老头,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我不满地问道:“我有万贯家产,无数的房产地皮,至今仍然很痛苦,而你,一个叫花子,你凭什么快乐?”

我大声斥责道,可是心中却对他充满了羡慕。

那个穷人并不在意我的出言不逊,反而咧嘴笑了,说道:“我的确是个叫花子,我很贫穷,每天都在为着自己的三餐而劳碌,我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给我的母亲带来,死后又没有给我的子女留下什么。但是我并不遗憾,因为我的生活中有快乐。”

“我缺少的正是这种快乐。”我哭丧地说。“我很清楚,这是你们富人的弊病,虽然我们同样每天都辛苦地劳碌着,可是结果却不同,你们只是一味地赚钱,即使赚了很多的钱,但快乐不会因此而造访你们。而我们穷人在忙中却很在意身边的一点一滴。像我回到破烂的茅屋时,妻子递过来一杯水,儿子坐在我膝上,甜甜的叫一声爸爸,我都会感到很快乐。”

听了他的话,我的喉头像是被什么卡住了发不出声来,我的妻子何曾没有递过我一杯水,可被我让管家接过来了。我的子女又何尝不想在我的膝上撒娇,却被我让保姆把他们抱走了,我丧失快乐并不是别的,而恰恰是因为自己,因为我忘记了生活的一点一滴,放弃了对生活的爱,于是快乐也放弃了我,不再来造访我了。

想到这里,我后悔地低下了头,两行热泪洒在了土地上。

点评:

文章用童话的形式揭示了快乐的真谛,是对世俗现象一个很好的反映,有钱=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作者理解的生活快乐是情感的幸福(特指了亲情),从这一点为切入写快乐,笔墨集中,浅显易读易懂。

文章的题目有待商榷,近年来以此为题的作品较多,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起一个稍具象的题目,也许会更好。

赏析作文200字左右篇七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既为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且多才多艺。少女时的李清照自是填词作画,悠闲自得。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优裕,夫妻情深,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两人填词作文。这一时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自丈夫离去,国家破忙,李清照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之词被誉为“婉约”之作,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其词中却偏偏显露出一种男性士大夫文人的“雅”气。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之中又透出如苏辛词那样豪放不羁的“骚情雅趣”,下面是我通读《濑玉词》得出几点结论。

第一,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例如《声声慢》里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句优美,很好地渲染了凄凉悲哀的气氛。

第二,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 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第三,李清照词风和内容,同其它词人一样大都不免男女恋情的狭窄空间,前人早就说“词为艳科”,然李清照在这种题裁之外又拓展开来,眼光已经超越了同时代女子,虽未能跳出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成为一个自由往来的女性,但她的词已超越其它词人的狭窄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一位闺阁中的“女丈夫”了,在《濑玉词》之中我摘录以下语句来看李清照的“雅士”风骨。例如“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险韵诗成,挟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清露晨流,新桐出引,多少游春意。”、“沈水卧时浇,香消酒未消。”、“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竟先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从以上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掠影:分茶、饮酒、作诗、填词、踏雪、游春、插梅、踏雪、赏菊、泛舟、登山,这一件件,一桩桩,岂非都是士大夫的风雅举动?封建社会之女子谁敢有此奢求?谁又会有此风情?她的风雅之气从何而来,这都缘于他的痴气,此一痴,尽显其风流才华,尽现其幽雅风骨。

第四,李清照的词中又透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风骨,她关心国事,敢于批评时事,北宋灭亡,她曾写诗讽刺当时的士大夫的怯懦行径,“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安”。堪令此辈人士为之脸红,而《乌江》一绝若教苟安于江南的宋高宗君臣读后不知是何感想。

李清照是个安静的女子,无形中似乎有一种力量指引着她去做该做的和想做的事,这种力量就是“痴”,因为她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虽是女子,却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在《渔家傲》一词中便能窥见其中的消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皆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往。蓬舟吹去三山去。” 在她的词中多次出现“诗、茶、酒、菊,等词,这是一种潜在意识志趣的流露:痴人雅趣,痴语逸梦。

在尘土飞扬,汗臭烟燎的人生间,李清照在中国文化艰苦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她的文学犹如昙花一般,呈现出刹那间的美丽,对她而言没有永恒,只有永远的痴气,在这痴气当中,她把文学当作自己的生命,在已经逝去的痴人群体当中,她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以新的观点来陈述对李清照其人其词新路径的探寻,从而揭示出整个女性词人的痴与畸,其间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或许有些偏颇,但是仅以此来缅怀逝去的词人,她的痴语、痴情、痴梦都永留我的心底,她是痴,却不傻,因为她爱过、恨过,更写过,这就足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