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琴恋读后感精选

琴恋读后感精选

《琴恋》是一本由[美]露丝·史兰倩斯卡 / [美]路易·毕昂柯里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琴恋》读后感(一):恋上钢琴

很遗憾不会弹钢琴,但仍然能真切感受到这位天才钢琴家对钢琴、对音乐的爱。作者的笔触很细腻亲切,无论是痛苦还是欢喜,都点滴不漏地流进阅读者的心里。仅仅是阅读,就能体会手指在黑白键上跳动的触感,还有音乐飘进心灵的美妙体验。

我没有谈及父亲的残暴,是因为那种挣扎和痛苦,没有摧毁作者对钢琴的爱,也更让我们知道音乐的魅力。

《琴恋》读后感(二):在星光闪烁的背后

这本书是世界著名钢琴家、“美国第一钢琴夫人”露丝·史兰倩丝卡的自传。变态的父亲,拳头下成长的童年、少年,史兰倩丝卡走过了一条血与泪的路。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星光闪烁背后的一条艰辛的路。

与这本书配套的是《指尖下的音乐》,是史兰倩丝卡所写的关于钢琴演奏心得的著作。

《琴恋》读后感(三):生命跟音乐是一个东西

这位矮小的夫人,八十岁的时候告别舞台的演出,还会把琴弦弹断,除了她跟音乐的融和以外,就是刻苦的训练:从三四岁起,每天九个小时的训练,才使得天才成为天才。

看了她的自传,很庆幸她没有被父亲早就成具有同样价值观的人,对于一个小小孩来说,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能够在精神和思想上逃逸出来,成为独立的自己,是很神奇并值得庆贺的。

没有这样热爱琴的心,就不要逼孩子学琴,真的太苦了。但是,如果五十岁了,真的想学琴了,像她说的那样去练习,我相信也是会有结果的。她给了所有人希望,因为努力是自己的,就能把这门艺术学会,也让其属于自己。最终,取决一个人的价值观了。

《琴恋》读后感(四):不逼一逼,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史兰倩斯卡女士的书都是一读就想让人立刻坐到钢琴凳上噼噼啪啪地狂热地练上一整天的琴的。上一本《指尖下的音乐》就是,这本亦是。同时这两本书统统对钢琴的练习有这多多少少的指导作用。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对书中父亲怎样怎样逼迫孩子去完成父亲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不惜毒打咒骂,看着令人心痛。

曾经一朋友问我现在20多岁了开始学钢琴可以吗?可以。当然可以,我母亲都刚开始了钢琴之旅,并深陷其中。

不过作为一个同样是琴童我不得坦白,有些东西的确是只有从娃娃时期就开始训练才拥有的。

钢琴绝对就是这类,同时还需要天赋。

譬如绝对音感就未必人人都有。

(不过请不要担心,就我观察自己的键盘学生来看,拥有它的人也不算太少)

还有手指肌肉和乐感,触键等东西,五十岁再去学只能说是娱乐自己,若要走职业钢琴的路,或是想弹得好,弹高难度的曲子的话,15岁也显得太晚,需要从小就训练。这就是所谓的童子功。

请别怪我现实或是消极,日后跑速度、加深难度或许就不得不赞同我的观点了。

这可以从海顿、舒曼身上得到印证,他学习键盘太晚或是并非太聪慧,以至于无法成为演奏家,只能另外成为作曲家。

史兰倩斯卡夫人自己也清楚,是父亲的启蒙开启了她与音乐纠葛的一辈子。她不恨他。只可惜正如这位父亲对待朋友和妻子一样,他过于吝啬自大,过分地强迫年幼的孩子了。

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始终陪在她的身边(就如他本人一再强调的“我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女儿的钢琴事业”)她才能在年幼时就引起各界各大师的注意并主动为这个可爱的女孩提供帮助和教导;她才能在大学打工时为音乐系教授演奏教授说出的任何一段乐曲;她才能在钢琴上信手拈来诸如肖邦练习曲的高难度作品时令人刮目相看。

可以这么说音乐使得她与众不同。

而同时又渴望普通人的生活,这对我这类也是娃娃开始摸钢琴却不成器的人来说是不是太残忍,太奢侈了点?

看到后篇时,我内心洋溢着深深的危机感。

以及成年的我任然吃力地啃这肖邦练习曲中的部分,而她在18岁时以及轻松那这肖邦练习曲全集轻松地当作都人娱乐的小品。

我不知道自己是羡慕还是嫉妒。

总之,从现在开始,只要摸得到键盘,就一定会把12大调12和声小调12旋律小调属七减七通通走几遍。因为史兰倩斯卡,甚至还有李斯特都是这么做的。

一如车尔尼之言:绝对不要让你那不听使唤的双手,阻碍了你艺术家般的诠释。

不逼一逼,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