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100字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100字

《Slaughterhouse-Five》是一本由Kurt Vonnegut著作,Dell出版的Mass Market 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7.99,页数: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一):地球人才奢谈自由意志

反战题材科幻神作。就科幻桥段来说,这本69年出版的小说里面随随便便一个片段都能被后世拓展成一个非常不错的科幻短篇或一本科幻小说。比如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外星人人设跟541大众星生物一样,看透时间维,颠覆因果论。其中一段倒带式播放录像的片段我觉得是《时间箭:罪行的本质》的雏形。反正太多独创的手法了,要么它为后世小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要么就是这些科幻作家都共享一本桥段大全。不像海因莱因的时间线梗神作《你们这些还魂尸》(电影《前目的地》),这本小说虽然讲的是时间旅行,却没有触及时间佯谬,那些宇宙中即将发生的事情终将发生,时间轴上的每一瞬我们都是掉进琥珀的虫子对现状无能为力,爱情不决定婚姻,庶民无法阻止战争,努力不保证幸福,时间和概率决定一切,只有地球人才奢谈自由意志!在无始无终的时间维长河中,我们能做的只是关注那些美妙的时刻就好了—— 一碗浓烈的宿命论毒鸡汤,也是蛮让人消极慨叹的。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二):荒诞的严肃、虚构的真实

比想象的还要黑色幽默和触目惊心,很大胆且才华满溢的一部作品,Vonnegut的大脑究竟是怎样的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

首先就非常大胆的告诉大家你们在读的是本小说,都是虚构都是无理的。Billy也不是hero,战争时不过是小男孩,告诉读者不要从这本个故事中寻找真相和崇高。

整个故事因为Billy奇特的病症unstuck in time造成的反反复复时间穿越构成,实际上是他用未来的荒谬来缓解当下的不适,又被过去的闪回不断打断眼下的美好,可以说是经历战争的人的共同心态。

然而这个故事的独特在于Billy和作者自己看起来都非常senseless,没有存活下来的庆幸,没有努力生活的欲望,甚至没有求死之心。这种senseless凸显在估计重复了好几百次的so it goes。但实际上是对战争—这种完全没有道理和逻辑的人类活动—带来的创伤的抑制。像是这本书的另一个题目The Children’s Crusade所说的,战争不过是两个国家小孩子们的被迫打架,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打,谁也不知道打了对谁有好处。

黑色幽默的点缀了整个故事,和残忍杂糅在一起,让读者陷于一种不知是否该发笑的尴尬,自己感觉到好笑的话恐怕都要受到自己的道德评判。最大的黑色幽默在于Billy这个看似弱小的角色,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存活下来,还得以和女明星云雨,而所有看似强大的角色最终都要扑街,战争和人生随机性的体现无遗。

PS. Ethan Hawke的朗读真是苏死人了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三):像一个奶油毛毛虫面包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像奶油毛毛虫面包。一是感觉外星人描述的人也是一长条,毛毛虫一样;二是没有戏剧冲突,所有东西都一块儿,所以像毛毛虫面包一样很平均粗细程度一长条。感觉这样写太牛逼了,没有什么文学冲突,就是在写发生的东西,但是还是一直看下去很感兴趣,Kurt Vonnegut真的是天才。。不过确实,可能是因为我分开来两天看完的,所以也像奶油毛毛虫面包一样,一个人吃起来会有点腻,毕竟全是奶油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Wild Bob,虽然出场很短但是后面一直出现让我很开心。我最喜欢这样wholesome的人了,让我感觉到了温柔的世界。在后面退场之后还一直有重复,让我特别特别开心,我真喜欢,just ask for wild bob!! 最后描写被轰炸之后,城市像月球,还有两只马和那个夫妇令我非常印象深刻。感觉场景真不可思议,让我印象巨深。。

最开始听到这本书是看了一个视频,忘了讲什么了,然后就提到了这本书。我身为一个中二小婴儿看到书皮还有名字很帅,而且作者名字也很帅,所以就买了二手书。后来一直没看但是最近一个星期,前5章是在国家图书馆看完的后五章一边做钻石画一边听audiobook看完的。真好看。。!

好像还有一个电影但我一直没看。我感觉就是得先看书再看电影,前不久我看了发条橙(我之前看了电影)就感觉有点不舒服,因为一直想到电影画面。总之我还是想看电影!!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四):So it goes

虽然入选了很多科幻榜单,但外星人和时空穿梭在这部书里不是重点,只是需要。相应地,书里也没有一般科幻小说面向未来的基调(无论悲观还是乐观)。另一方面,虽然写作的缘起和主题都是德雷斯顿大轰炸,但它也不是关于过去或者回忆的。这场轰炸令冯内古特如鲠在喉,但他将其诉诸笔端的时候,有着比不吐不快更宏大、更深邃的企图。不知道冯内古特怀着这个企图构思、创作了多少部文稿,但在最终呈现的这一稿里,我们看到主人公Billy在人生各个时点任意往复来回,将战争的碎片和他整个人生的碎片编织在了一起。这只能是在暗示:一切皆当下。

所谓世界,不仅是广阔的空间,也是连续的时间。只是由于时间的单向性,人们往往难以体会它的广度。通过把时间折叠,冯内古特迫使Billy(也即读者)去面对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自我,面对自己或他人所经历的荒谬绝伦的苦难。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有的苦难、所有的快乐、所有的一切都是常恒常在的,自由意志不再有意义,接受命运才是唯一选择。我无法想象德雷斯顿大轰炸的恐怖。即使有冯内古特的妙笔,还原的恐怕也不及真实的万一。但可以想象的是,这可怖的经历让作者无法接受任何以理性来解释这一灾难的企图。能够让他平静下来接受一切的,是宿命论,是痛极以后的麻木,是那一句句“So it goes”。而Billy,就是这一解释的具象化。

虽不像Billy在时间中穿行无碍,但我们每个人的过去、当下和将来也都相互纠缠在一起,我们每个人也难以改变这世界的大事件。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认命?在Billy的身上,我们看得到冯内古特对此的游移。一方面,Billy已经貌似平静地接纳了他人生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在面对外星人时,他却忍不住问出了那个问题: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这一问显露的是平静表面之下的狂暴波澜,是Billy执着于改变命运的心念。当然,这个问题对外星人而言过于愚蠢,在它们那贯穿时间的生命中,一切已经注定,因此无可避免。但对人类呢?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五):虚无与希望

冯内古特在写这本书之前的困惑,和我无法下笔的困惑是相同的。作为一个经历了家庭变故,和残酷屠杀的人,冯内古特显得意外的冷静,沉稳,仿佛是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用So it goes冷眼看待每个人的死亡,平淡的用黑色幽默勾勒出疯狂,这即是战争时人们的冷漠麻木。

这本书叙事顺序极为混乱,还是归因于小说中独特的时间旅行的概念,不过这么富有科幻感的元素,却反而使这本书那么真实。这本书中所有的文字都是意识流的写法,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主人公比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认为是冯内古特的真实想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永不会痊愈的创伤。这种创伤并非来自于肉体,而是面临了无数死亡后,感受过无数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后所得到的一种虚无。在读这本书之前,鲜有人正视过在德累斯顿发生的惨剧,比不上广岛历史性的原子弹投射,也比不上二战胜利的伟大光辉,德累斯顿在战争中被轰炸机遗忘,在战后被和平的一切所掩盖。唯独冯内古特,一个从德累斯顿轰炸中捡回一条命来的半吊子士兵,带着一颗迷糊的脑袋回来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的身上映射出了不少作者的影子。比利对于时间毫无控制力,他闭上眼即到达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身旁或是他在541大众星时的情人蒙塔娜,或是他身材臃肿的妻子瓦伦西亚。因为这种荒谬的时间旅行,比利知道自己的生死,知道自己一生中的所有事,也知道无论他做什么都没办法改变。所以他就这样随着命运的洪流,被卷向何方也与他无干。当他知道自己的岳父不会在空难中存活下来时,比利也只是因为“说出来会被别人当成是傻子所以这样做没有意义”而放弃做出任何改变。命运依存于时间,然而当时间也成了人所能触及的事物之时,命运便一目了然,每一个事件都定格在时间的胶卷上,无需改变,一切,包括死亡,都将长存那里。这样的宿命论奠定了本书的基调,这是一部灰暗的小说,有的只是随波逐流的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空虚,无意义的死去。

书中所描述的战争,也与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截然不同。冯内古特似乎特别强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罗兰韦睿, 一个暴力的反坦克炮手,和比利一起在雪地中求生。他将比利视作是拖后腿的,而他和另外两个侦察兵则是所谓的三个火枪手。战争在他的脑海中很浪漫,披星戴月的出发,片甲不留的摧毁敌人,然而这些不过是战争的表象。也许我们也曾认为这就是战争,是一个个英勇的军人浴血留下的历史,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玛丽奥黑尔所说的,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军人了,无论是冯内古特,还是比利,还是罗兰韦睿,参战时不过都是孩子,一个个都离战争的真相太远了。其实战争中没有正义,没有人性,冯内古特无情的指出了这一点。就连轰炸德累斯顿的士兵也是。冯内古特在书中借一位空军上将之名写道:“谁也不能否认,轰炸德累斯顿是一场大悲剧。读完这本书后,谁也不会相信这次轰炸有什么军事上的必要性。这是战时偶尔发生的可怕事件之一,由于某些机会不幸的凑拢来引起了这次事件的发生。那些赞成轰炸德累斯顿的人既不恶毒也不残酷,不过他们很可能离残酷的现实太远了,以致不能充分了解一九四五年春天空袭的可怕破坏力。” 之前人们认为轰炸德累斯顿是成功的,必要的,然而当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时,这次轰炸不过是一场闹剧,付出了不知多少人的生命,换来了一次无意义的轰炸。战争从未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战场上的所有人都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都无力做出改变,甚至选择了漠视周遭一切或美好或残酷的事情。人不再是人,而是机器,冯内古特和他笔下的外星人都如是认为。脱下了光鲜的外衣,作者展现了战争中的一切,抱着无意义幻想的士兵,被舆论误导的人们,当他们真正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真相,是否会醒悟过来,使反战不再成为不可能的事。

无论如何,成就此书的冯内古特本人,在晚年已经成为了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并没有像书中的541大众星人一样,关注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而不去关注悲伤的事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仍在不停地寻找着意义,轰炸的意义,战争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战后留下的是绝对的平静,无数的士兵战死,因为死亡说不出一句话来;无数的士兵存活,因为痛苦说不出一句话来;冯内古特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他用了25年的时间拾回了记忆的碎片,但语言简短,叙述混乱,看上去像是一个孩子写的乱七八糟的一本书。这便是冯内古特的战争了,也许回头看也只会变成盐柱子,也许反战题材也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也许连他自己也放弃了对于一切的希望,但战后的平静,仍足够让读者质疑命运,质疑理想。

一切都归于平静,划开和平破晓的是一声鸟叫。

Poo-tee-weet?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