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ILLY BAT比利蝙蝠(01)》经典读后感有感

《BILLY BAT比利蝙蝠(01)》经典读后感有感

《BILLY BAT比利蝙蝠(01)》是一本由浦澤直樹著作,尖端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130元,页数:2011-8-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ILLY BAT比利蝙蝠(01)》读后感(一):最大的影射,作者大尺度真情流露!(个人碎碎念请勿当真)

我想说如果我说蒲泽是个没有原创力的人一定会大家被拍死吧!但是他一定是一个非常熟悉各种故事套路技巧的人,并且把这些或是电影出现过,历史传说或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杂糅在一个大故事里,要煽情煽情,要悬念悬念,更有甚者是埋下了好深的伏笔。这种对故事的感知力和使用力在我这等凡人看来非常牛逼牛逼到我觉得这是一种天赋之类的技能。

蒲泽受手冢治虫的影响很深,以至于有时候看蒲泽的漫画会觉得在像看手冢的经典翻拍版,更现代更放大。我想蒲泽面对手冢感觉到最大的就是他没有手冢有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自对生命的畅想或者是对生活的情感,或者无聊诡异的绮思,也许粗糙,但却充满活力的故事。(不得不说蒲泽的很多小故事节煽情奏都是类似的)。

所以我觉得这里的主人公多少有点蒲泽自己的意思,(蒲泽没有刻意画却无意中传达出来的东西,也可以叫无聊读者的捕风捉影)什么是抄袭,在故事发生之前的故事,主角的内心活动也可以折射出蒲泽内心的蛛丝马迹(另迪士尼另有一个形象原作者引起纠纷也确有其事)里面的老漫画家那大概就是手冢啦。我觉得这是一个蒲泽自己无心写的一个支故事却无意中变成了他发自潜意识的原创(还是只是我想多了!!!!!)我想在刻画漫画家这个主角形象的时候多少有些真情流露吧!

《BILLY BAT比利蝙蝠(01)》读后感(二):加拉帕戈斯化的浦泽直树

说实话,个人感觉挺糟糕的。

很多人说本作格局大、野心大,这也是浦泽一直以来的风格,看《20世纪少年》的前面部分时我也确实觉得这样牛大了,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浦泽更适合画《PLUTO》这种长度的作品,故事一但拉长到20世纪少年或者蝙蝠比利这样的篇幅,作者就显得力不从心,世界观铺得巨大,却没有同等量级的故事将其撑起来,圆不了自己吹的牛逼,因此浦泽总是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浦老师自己可能不这么觉得,他就是不甘心画一般的平庸故事,就是喜欢左右人类乃至地球命运的大题材!就是要阴谋论!就是要世界末日!就是要宗教洗脑!就是要登月!就是要THE ONE!就是要著名历史事件!就是要跨越两个世纪!就是要狂塞政坛科学界宗教界娱乐圈名人(且越牛越好)!就是要历史厚重感!就是要让你们丫觉得逼格高到高处不胜寒!

但我真的很想说,先让作品变得有趣,让我们看得下去,OK?

浦泽的叙事,就是 @Gesicht 所说的“多重反转悬念流” ,有点像好莱坞电影里的叙事手法,第一次看很不错,看几次也还可以,但就像魔术师手中的戏法,如果反反复复就那三板斧,又变不出更多更高级的花样,难免让观者觉得无趣。不知道浦老师明不明白,真的不是往作品里狂塞耶稣犹大爱因斯坦希特勒玛丽莲梦露就显得牛逼了,成熟的读者更愿意看一些平实质朴的小故事,只要好看。

日本商业界有一个术语叫“加拉帕戈斯化“,指在孤立的环境(日本市场)下,独自进行“最适化”,而丧失和区域外的互换性,面对来自外部(外国)适应性(泛用性)和生存能力(低价格)高的品种(制品・技术),最终陷入被淘汰的危险,以进化论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态系作为警语。个人认为日本动漫和游戏产业也同样陷入加拉帕戈斯化,从风靡全球变得越来越小众和封闭。《蝙蝠比利》就是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产物,很多小众漫画圈的读者认为是”神作“,但我已经觉得如嚼鸡肋,当浦泽老师执意要用画笔让自己作品里的那位漫画家也用画笔来拯救全人类时,我特别想说:别再意淫了好么?漫画而已,这样真的不累吗?

《BILLY BAT比利蝙蝠(01)》读后感(三):显然我的智力不大行

我其实对历史特别不在行,因此看起来非常吃力。不但看的进度缓慢,还得反复看,还得边查资料边看,真的很累。

迪士尼的部分很明显,乐园和恰克一出镜,活脱脱就是指向它。但我总觉得不光是迪士尼这么简单,于是搜到了这么一篇考据:

http://tieba.baidu.com/p/1200412895。

内文说幕后画手原型实际上是菲力猫的作者,举证相当值得信服,由此可见浦泽引用历史事件的手法。他将数件具有代表性的史实融合起来,创造了比利的世界史。这样一来,Chunk的部分就不光是黑迪士尼那么简单,而带来了更多层面的思考——一如许多的历史事件那样,让人感到命运的不可预测以及人性的复杂。

我最爱浦泽的一点就在于此。

作者故意让黑白蝙蝠没有区别,我想指的应该就是历史很难用单纯的善恶来评判。

就结果而言,有些事件很明显带来了黑暗。但是蝙蝠是预言者、发起者,从动机而言,确实存在着“善披着恶的外衣行善,恶在善的面具下作恶”。从结果本身,难以判断当初的动机是善是恶。有时黑白蝙蝠同时出现,也昭示很多时候善恶会因为不同的目的而开始同样的行动。我觉得单从这一点上,就不能简单地把浦泽定义为“阴谋论爱好者”,他应该是一个思索者,一个怀疑论者,他的世界里没有确信无疑的事,他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感到困惑,不论是《Monster》还是《20世纪科学少年》,我感觉他从未做出过确凿的结论,而是一直在追寻可能有的答案。

不知为何我不太同意大家说的“浦泽尽力在设置悬疑”或者“浦泽吊人胃口”、“浦泽故意煽情”等。我也从来没觉得《20世纪少年》是烂尾。会埋头于这样的题材的人,会着眼《MONSTER》事件的人,他的致力点不可能囿于煽情或者悬念。我看过他的纪录片,浦泽是一个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并且永不言败的人。这样一个人,我绝不相信他会胡乱编写一个结尾,或者是画到后面忘了前面,又或者是为了吸引读者看下去而随便设置悬念。他的作品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整地存在他的脑子里,想不明白他不会动笔。当然,我也不是他的助手或者肚子里的蛔虫,我也是猜测。但每逢我重读他的作品,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发现令人惊奇的呼应时,我都会一次又一次地确信着这样的猜测。

浦泽作品里一切的铺陈,让我看到的是他的努力,拼命想让大家看到他脑中存在的复杂宇宙的努力。要论悬念,浦泽绝对不如楳图一雄。要论分镜,又不如安达充。论画工也比不上谷口治郎。但是我心中最了不起的漫画家绝对是浦泽。

在我看来,浦泽就是一个绝不会故弄玄虚的漫画家。

《BILLY BAT比利蝙蝠(01)》读后感(四):对漫画的一往情深

很多人认为这个漫画是科幻题材,表现了一只奇怪的蝙蝠在人类的历史上穿插干扰。然而就我个人所感觉,这部漫画,复杂的故事并不是他的重点。

这部漫画无时无刻都在表现作者对漫画的热爱。无论是人类在洞穴上刻出的第一笔涂鸦,在沙地上画出的第一幅图画,还是西方的油画,东方的卷轴书册,以至于今天的漫画,涂鸦,动画,作者深深地打量着它们,他把蝙蝠画在以上各种背景里,仿佛是想说出:“你看,这些不就像漫画一样么?漫画的出现说不定和人类出现的历史一样长啊。”

另一方面,作者在展示漫画的元素,包括背景,题材,表现形式几方面。其中漫画的题材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也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漫画的背景可以来源于真实世界,也可以来源于心中的想象。就我看的目前十四本,他把漫画的各种形式都表现了一遍。有草图,有拟人风格,有简短像是四格漫画风格,有以手冢治虫为主的日式风格,有美式漫画风格(包括美式英雄漫画和早期迪斯尼出品的漫画)等等;题材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政治事件,侦探故事,爱情故事,探险故事,宗教故事,英雄故事,末日故事等等。他还探索了一下,虽然低幼肤浅的漫画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欢迎,但是真正的漫画家应该摆脱庸俗,画出有深度的漫画,哪怕因为不易于理解而失去很多读者,也不要过于迎合市场。

好像是一部漫画的百科全书。用来探讨漫画的漫画。

其中山下胖子说他为什么爱漫画,因为看了漫画,就像是去全世界旅行一样呢,心里边的好开阔哦,而且全身充满了勇气呢。其中的主要人物都直接间接的表现了对漫画的热爱,更别说主角就是作为漫画家的凯文,影射了作家自己。

作为吐槽他花了两个凯文和提米都以一个习惯,画不出来的时候躺在舒服的沙发上,没有睡也没有醒,就会想出好点子。根本就是作者自己好吧。这也算是对漫画家工作的描述吧。比起被催稿,熬夜画画,不画完不休息,讨厌被打扰,提高技术,都没有躺沙发重要啊。

并且,作者思考了作为漫画家,如果最终无法作画了,总有继承者,继承这个事业,那么最终章,要画些什么呢?自己的人生的最终章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回顾人生会不会满意呢?

在作者心里,漫画穿插在历史中,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历史,他热爱这种影响,作为漫画家,他要画出那种鼓舞人心,开阔眼界的漫画,为那些不能远行的人开一扇心灵之窗。

所以我们为什么爱浦泽直树,因为他想把全世界都放在漫画里然后展现在我们眼前。

蝙蝠是什么?蝙蝠就是漫画之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