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锦集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锦集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是一本由王子燕 著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一):看了这本书,我竟然得了精神病

这本《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的目录,就是20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刚一翻开就吓了一跳,竟看到了一个常困扰我的字眼“失眠”。 失眠也是精神疾病?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赶紧直接翻到这一章。 这章是说绵羊小姐难以入睡——哈哈,我们睡不着数羊,羊数什么?自己的肋骨? 里面附了一个自评测试,一共8项,同时满足1~8项就可判断为睡眠障碍。 妈呀,头一个症状我就符合:“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睡不着。”8项我符合7项,就剩程度那项,觉得还差那么一点。 好吧,我还有救!

本书由从医出身的心理治疗师王子燕撰写,着眼于为普通人提供一本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以20种常见精神障碍为主体,以小动物们为主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 这些小动物的选择也是费了心思,如失眠的是绵羊小姐,自恋的是孔雀,性别烦躁的是小蚯蚓…… 而帮他们的心理治疗师则是萤火虫。萤火虫的那一点光亮,就是患者心中的希望。 书中讲了患有惊恐症的小猴子,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经历的故事,以及他的患有社交障碍的小松鼠朋友,病好后给萤火虫当助理看到的故事。 每个故事为一章,都分为三部分:先讲某个小动物患某种精神疾病的原因和表现;然后是自我测评,我们可以据此估测自己的精神状况;接着提出建议,清晰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些建议,有心理、药物、运动、家庭支持、社会互助等方法,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纳,“接纳症状”“接纳情绪”“接纳抑郁”“接纳自己”等等。 上次读的《逆转自体免疫疾病》指出,压力是致病的六大根本原因之一,而“压力是当你的要求超出你的能力时发生的。” 这本书则告诉我们要接纳,接纳我们的不完美,接纳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缺陷,接纳我们的普通和无能为力。 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身体和心灵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不妨接纳自己、放过自己。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二):原来我们都有“病”!心理自助的入门级读物

“世间那么多快乐,没有一点属于我!” 阴天的下午,碰巧心情也不那么美好,随手翻到的这一页,就令我如此破防。虽然这是描写抑郁症的,我却在这句话里共情到了此刻的失落,谁还没有个心理低谷的时候呢! 读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过经典电影《心灵捕手》,虽然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以及“咨询准则”有了初步的概念,但依然是有缺憾的,因为蛤蟆先生和电影里的失足天才,都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单一个体。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好就好在,延续了动物人格化的故事性和幽默感,避免了说教的无聊和尴尬,却能在一本书里涉及到20种现代社会的典型心理和精神病症。当我们觉得有的人很怪、可怕、想避开的时候,不要去贴标签,而要意识到:他们只是病了! 我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个同事,她在每家单位工作时间都不长,辞职的时候都会以劳动仲裁和打官司收场。她为人敏感、言语犀利、抱怨颇多,我们对她敬而远之,如果当时有人意识到她心理上出了问题,而全她去看看心理医生,不知道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局面。 “为什么社交和人群总是让我如此恐惧?” “我不想待在这里,谁能借我一件隐身衣?” “我不是真的脾气差,只是这几天控制不住烦躁!” …… 社交焦虑(社恐)、场所恐怖、经期前烦躁、失眠、抑郁、强迫……种种情绪,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距离它们成为一种“病”,还有一段儿距离。但如果我们认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听之任之,不做任何干预和处理,也许就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 当我们通过松鼠先生的视角,去触及(窥视)他人的痛苦时,也许会引发我们自身的共鸣,也有可能会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这样的烦恼,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但是,问题是,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我们精心准备的人生答案绝大部分都用不上。反而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在关键的时候也许能“救命”。我当然希望,这本书里的大部分知识我永远也用不上,但是读了它,至少我又多了一分行走人间的底气与力量。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三):坦白了: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这本书既是心理医生的工作日记,也是一本用故事科普心理学的书籍。

本书用各种动物代入角色,通过医生和病人对话形式,讲述和分析了20种现代社会典型心理和精神病症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改善方法。

文字简单易懂,趣味性极强,阅读完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也是个心理和精神病患者,至少伴随3种疾病特点。

1.社交焦虑

作为一名宅女在家看电视可以,和陌生人聊天,吃饭,在公共场合演讲,会脸红,心跳加快,我害怕聚会,害怕串门,从小害怕拜年,害怕社交。

虽然不会带来身体伤害,但绝对是一种精神内耗。

根据���书中指导,自己���通过打坐冥想,听音乐个运动可以学会放松,重要的是接纳自己,投入当下的生活。

2.广泛性焦虑障碍

和社交焦虑一样,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广泛性焦虑障碍(小时候不知道,读过本书才知道的哈)。

担心上学迟到,即使定了闹钟,还是早早醒来,几乎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体验。

长大后担心买不起房子,担心身体不健康,担心业绩不达标,甚至骑车时会臆想出一辆大卡车从我身上飞过……

这就是广泛性焦虑障碍,控制不住地担心未来95%不可能发生的事,完全做不到佛系。

只能通过心理和药物治疗,或许自己想开了。

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的问题,大人和孩子一样会发生,只是孩子更明显。

像徐悲鸿画画一画就是3小时,老实说,我做不到,无法长时间保持不动。容易走神,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丢钥匙,这些特征我同样具备。

���书中的建议:有规律的生活,找到自己的节奏;发现天赋,找到自己的优势。

除了上面3种,还有大家熟悉的精分,强迫症,躁郁症,边缘性人格,物质使用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急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等特点和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提醒大家:睡觉打鼾是一种病,来姨妈之前烦躁不安也是一种病,总觉得自己有病怀疑检查结果还是病。

读完本书的分析,了解到各种常见心理和精神疾病的特点,他们并非个个吓人,甚至隐藏在我们身体里不自知,只有正视疾病,配合治疗,才能了解自己,治愈自己,拥有幸福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