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開往中國的慢船》读后感1000字

《開往中國的慢船》读后感1000字

《開往中國的慢船》是一本由村上春樹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232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1998-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開往中國的慢船》读后感(一):他说故事的方法不一般

先说一句话:A,说起A中的某个词语,需要补充内容B,B扩展一下就成了C,至于C唤起了潜藏在记忆里的故事D,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等E充分解释完D的故事,顺利地绕回A的时候,本来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已然一不小心发展成了一个短篇。若本来就是短篇,那已经可以用一本书来装了。哈哈。这就是他不一般的说话风格。何况有些“胡弄”来的奇思妙想,倒很妥帖,并未显得不自然。絮絮叨叨可以让人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所以,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有些细节有点过于敏感,或者细腻过头,或者俏皮和不着边际了,不是么。但谁说这不可能是一个写出杰作的方法呢。

《開往中國的慢船》读后感(二):动物园里为什么没有猫?

这确实是一个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很赞成把动物放在笼子里展览,不过从小到大也去过相当多次的动物园,但是确实那里面没有猫狗之类的动物。

村上说那是因为猫太常见了,人们不至于买票去看猫。这里说的猫,指的不是什么山猫,龙猫,马达加斯加两栖有袋猫之类的,就是会晒太阳打哈欠的普通猫。也许展览牌子换个写法会好些,比如,“这是一只在冬天的每个早上6点到7点出现在北京西城区西便门X号院X号门口的热力井盖上的虎斑猫“。或者,“这是一只十分年长的长年生活在北京大觉寺里的猫,活动范围在白塔一代“。要么这样也行,“赖赖是一只生活在北京XX先生家里的白色成年猫,这次承蒙XX先生特别照顾,每天送赖赖来我园和游人见面30分钟“。这样的话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猫都是独一无二的然后蜂拥而至也说不定。

其实就算动物园里没有猫,其他的动物也不见得就能让人愿意花钱来看,大象啊斑马啊袋鼠啊什么的虽然在大街上看不到,但是也不是十分稀罕的动物。去了动物园也只能看到他们无精打采的发呆而已,如果能让他们每天消失一段时间去放松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

“黑猩猩先生每天下午茶以后3点30分会准时出现,请按时光临”,广播里的女广播员用好听的声音愉快地重复着。“但是现在已经3点35了啊!“”我可是专程从南边赶过来看黑猩猩的!“....终于黑猩猩先生出现了,一边不好意思的向观众方向举手敬礼,一边嘿嘿的笑说,“抱歉抱歉啊,在那里喝着下午茶就不知不觉睡着了,正好管理员有事请不在,也没叫醒我,抱歉抱歉。”然后走到笼子里一本正经的开始摆弄起脚趾。

土狼和貘什么的也是这样,每天看完早上的晨报,喝完咖啡,精神抖擞的回到笼子里在观众面前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土狼和貘。

如果说动物园为了求全的话应该也有人,不过那样子可能不太容易,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很可能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下次我去动物园也许会在人类馆后面隐蔽的长凳上跟展品不期而遇,穿日常上班族衣服的男人一边抽烟一边摘下头套,那真是做得很精巧的东西。很瘦的猿猴叹了口气冲我说,“没想到在这儿会遇上游客啊。不好意思,扮演人真是很累,半个小时就精疲力竭了,你要不要来一根?”

《開往中國的慢船》读后感(三):《最后一片草坪》:日式男孩和美式主妇的混搭故事

这个集子,如果让我只能推荐一篇的话,我会选《下午最后一片草坪》。男生女生都适合阅读。虽然阅读的时候是阳春三月,但我似乎沉浸在一种情绪里:盛夏里满溢出来的绿色,野草的味道,炙热的阳光烤的人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头做事情,也没有好胃口吃东西,衣服黏在身上,新鲜的汗味,汗水顺着脸上的线条流到眼睛里,有点轻微的刺痛,喝一大口加了冰块的饮料,胳膊的皮肤上有小小颗粒的凸起,汗毛树立,但又很凉爽舒服的感觉......

好的文学就是这么回事儿,读一个故事的同时,还会浸润在一种氛围,一种情绪里面。那种以故事情节见长的小说,十有八九都是普通文学而非纯文学,当你和别人转述故事的时候,你的朋友啧啧称奇,说这是个好故事。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好的文学是非读原著不可,要不然就逐字逐句的背诵下来,反复阅读和咀嚼。我刚才试图转述的感知未必与另一位读者相同,这也是好文学的又一标志吧。

在我看来,这篇《下午的最后一片草坪》是一则日式男孩和美式主妇之间的混搭故事。围绕着“修剪草坪”展开。男主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往事,十九岁时的他,交往了一个一年加起来只能见两个星期的女友,为了能和女友一起旅行,打工修剪草坪攒零用钱。可是某一天就收到了女友的分手信,男孩觉得自己没必要再攒钱了,就打算辞掉工作。因为是梅雨季节,订单很多,男孩答应老板做完最后一周割草的活。这篇故事就是最后接到的最后一单。客户是一位有点美式的太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酗酒,壮壮的,说话果敢,办事利落,一点也没有我印象里日本女性的温柔和腼腆,倒有几分美剧里主妇的样子。这位主妇是一位丧偶独居的中年女性,男孩割草的方式让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两个人喝酒抽烟,聊聊天,各自排解自己的心事,度过了一个盛夏的下午。

男孩处理恋爱的方式非常日式,想起电影《情书》里,在结尾处女主大声的呼喊“你好吗?”,来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峰,而男生也是在结尾的停车厂里,自言自语大声说出“难道不对吗?”,失恋的情绪才喷涌出来,但故事也在这里就结束了。青春期的恋爱,失恋时会非常痛苦,但也一定会过去。既不是无足轻重,也不会刻骨铭心,只是不会忘记罢啦。就是这么一种感觉吧。

很认同台译本赖明珠说的,村上喜欢用简单拙稚的语言,描述语言难以传达的东西。在这里我还是想发一小段对比文字,因为读林少华译本时,忽略掉的文字,在读赖明珠译本时跳了出来。如果一个译文稍有翻译腔或者语言节奏不好,对中文敏感的读者就会自动屏蔽掉那段文字,一下就在眼前滑过去了。我是在第二次阅读赖译本的时候,好像才发现有这段话,这似乎是村上早期对于小说创作的一种思考吧。

对比看看吧,如果有条件的话,读出声来。

简单、拙稚的语言,平和舒缓的节奏,正是村上语言的特色。随意的用一些成语、形容词、短句代替原来的文体,破坏阅读的流畅感不说,还影响了故事的氛围,忠不忠实先不提,审美也没有了。大段大段阅读的时候这种感受越发的明显了。幸好同一音乐作品可以听到不同的演奏方式,还是欢迎更多的译本出现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