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做绘本的人读后感1000字

做绘本的人读后感1000字

《做绘本的人》是一本由[德]罗伯特·克兰滕 / [德]亨德里克·赫立格 编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8.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绘本的人》读后感(一):绘本是现代社会奉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做绘本的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它通过汇集100位当代绘本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一篇引言和五篇采访,为读者全面展现了与绘本有关的各个方面。从创作者到童书奖评委、研究者、版权人,再到通过绘本开展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对话和观点让我对绘本的价值与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

在阅读《做绘本的人》之前,我一直对国内原创绘本有一些疑虑,觉得与世界一流绘本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为什么有差距我也说不清楚。从这本书当中,我找到了答案。绘本研究者马丁·萨利斯博瑞指出,新手常常低估绘本创作的难度,他们往往先写好文本,再为文本画出意思一样的图像。然而,真正的绘本创作要从一开始就同时考虑文字和图片,二者都是绘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的绘本必然存在文和图之间的张力。这一观点让我深思,也为我对国内原创绘本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角度。

此外,《做绘本的人》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应小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去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处理暗黑系的格林童话,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一点暗影呢?绘本实际上能够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大人的想象。无论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还是对于大人来说可能过于沉重的话题,都可以在绘本中展现,因为儿童总能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和理解绘本。只要是优秀的绘本,它们总能帮助儿童打开一扇又一扇窗,看到以往未曾体验过的风景。

读完《做绘本的人》之后,我对绘本创作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敬意。正如童书作者凯蒂·克劳泽在采访中所说,优秀的创作者需要始终保持本心,摒弃成见,对生活保持好奇心,并以尊重的态度与孩子真诚沟通。我一直认为,绘本是现代社会奉献给儿童和成人最好的礼物。绘本承认并赋予人类情感的价值,承认视觉语言的价值,承认故事的价值,承认非理性心灵的价值。因此,那些能够创作出优秀绘本的人,无疑都是有爱的人。

总之,《做绘本的人》是一本值得购买和阅读的书籍。它不仅能够给家长提供对绘本的选购与使用有新的理解,也能够为绘本创作者提供启发和思考。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绘本创作者,这本书都能给予深入的启发和思考。建议有条件的家长购买这本书,或者建议所在社区的图书馆购入这本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阅读并从中受益。

《做绘本的人》读后感(二):绘本字数太少了?对,这正是它的优势!

我看过很多绘本,有来自热卖榜单的、口碑相传的、博主推荐的等等,说实话,好坏都有,毕竟推荐书籍这件事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那有没有可能每个人自己找到喜欢的绘本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和审美,所以喜欢的绘本不会统一,这也是我必须隆重介绍《做绘本的人》这本书的原因。书里足足有100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介绍和作品,他们的风格、经历、手法都不相同,比如米菲兔的作者、姆咪的作者,《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作者,《巴巴爸爸》作者等。

因为人数和作品众多,《做绘本的人》可谓是视觉盛宴,让我对艺术的理解都上了一个台阶!我自认为看过不少绘本,但从没像看这本书这么过瘾。

那到底我们挑选好绘本的办法是什么呢?我如此推崇《做绘本的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绘本的文字很少,插图篇幅很大,那就从绘本的插图说起。

看完《做绘本的人》,你会发现这些艺术家在绘画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艺术形式,有水彩、蜡笔、剪纸、拼贴、模板印刷等,所以你看,手头材料从不会限制创作,限制我们的是眼界、方法和灵感。

他们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有写实的、抽象的、立体的、魔幻的,可以说,任何风格都是可以的。

我还从书中摘抄了三位作者的介绍。

如此之多的形式、风格和经历,正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因为100位艺术家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增长见识。有几位艺术家的风格我很喜欢,已经第一时间下单了他们的其他作品。同时,也有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不是很喜欢,这说明我的审美不行吗?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喜好完全可以是不同的。

如果你有自己的喜好,恭喜你,因为你渐渐认识了自我,你感受到了内心的需要。你无需和任何人的审美必须一致,你不是任何人,你只是你自己。就像那些艺术家一样,他们的艺术和经历不同,这正是他们的财富和独特之处。

这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林格伦纪念奖评委伦珀特:“作为成年人,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孩子打开故事的世界,包括叙述方式迥异的、来自不同国家的故事。”

家长通过阅读《做绘本的人》,提高自己的审美,同时筛选出喜欢的艺术家,孩子得以欣赏更多形式、风格、种类的绘本,绘本的质量会影响长大后对艺术和设计的看法。总有一天,孩子们会有他们自己的喜好,但给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绘本肯定是有帮助的。

插画作为视觉效果,为文字锦上添花。它的颜色、风格、排版、色调都在直击孩子的心灵和感受,这是最直接的印象。这可不仅仅是读一个故事,往大了说是审美、眼界和意识的提高,往小了说画画、穿衣搭配、家居摆放、笔记格式都会受到影响。

作者们的经历,更是一笔无言的财富,原来可以跨界做自己喜欢的事,原来可以在火车上撕杂志来创作,原来喜欢画画可以做那么多事。永远不要限制自己,每个人都还可以有无限可能。

孩子越是年纪小,家长就越要费心帮他们选择书籍,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形成独有观点的时候,输入的越是好的东西,他们的起点也就越高。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喜好,家长就很难干预了。

读完这本书,我对绘本作者肃然起敬,因为创作绘本比创作成人书籍难得多,他们不仅要把内容说明白,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青睐图像的魅力,也偏爱韵味、节奏、谜题、赘言、反复和层出不穷的、傻兮兮的笑料,所以好的作者需要考虑所有方面。

如果一定要说遗憾,那就是整本书介绍的唯一一位中国绘本艺术家来自台湾。换个角度想,这也会是一个突破吧,相信中国内地的艺术家也会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

眼界和审美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它会展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妨送给他们一本《做绘本的人》,让他们从小就有机会看到世界上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而更早发现自己的风格,提高审美和欣赏水平,受用终生。

《做绘本的人》读后感(三):世界顶级绘本大师大盘点,手把手教你读懂绘本

有一个孩子天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自从有孩子后,每个宝妈都会疯狂买买买的东西,肯定有玩具和绘本这两类。毕竟动手动脑、涨知识、更聪明这些美好的愿景都与玩具和绘本有关。

玩具还好买一点,但买绘本却颇为头疼。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生活在被推荐的环境中,所以我们也会跟风去买一些获得大奖的、或者宝妈们都说好的绘本。可真当我们走捷径了的时候却发现买的绘本孩子根本不愿意看。

我是什么时候有这种感悟的呢?源于孩子小时候吃饭时总是喜欢把饭菜当玩具玩,于是就入了一套《大卫,不可以》,想着这套书比较经典,网上许多绘本达人也都推荐过。可买回来孩子看了一眼就被吓哭了,后来我经过多次尝试,可孩子还是很抗拒。等孩子大一点给他看,孩子立马说“太丑了”,就这样这套书一直放在书架的角落里吃灰。

后来我又跟风一些育儿达人的书单买书,结果发现我们以为的好书孩子压根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看。

这几番操作下来,我买绘本更加谨慎了。当然也找到一个好办法,比如有些绘本作者的画风很具有一致性,当孩子喜欢它的画风后我就疯狂购入该作者的其他绘本。我家孩子很喜欢宫西达也的绘画风格和叙事方式,所以我基本上把宫西达也的绘本都买回来了

这个方法虽然便捷,也降低了购买出错率,但我也考虑到长期看同一类型的绘本会不会“营养不良”?可作为一个门外汉,真得不知道怎么挑绘本,也不明白明明就几页纸,画的也千奇百怪的,为啥孩子会那么喜欢。

话说去年在读到《角谷的藏书架》时我就期待要是在绘本领域有这样一套书就好了,没想到浪花朵朵真的出版了这样一套书——《做绘本的人》,书中精选100位正活跃于当下绘本领域的创作者,简述了它们的生平成就以及创作方式,还展示了438幅插画作品让我们切身感受它们的绘画风格,不得不说实在太惊艳了。同时也让我打开了眼界,原来好的绘本真得不会浪漫一滴笔墨,每一处的颜色和线条都有它们的讲究和意味,怪不得有人说一本绘本的创作难度等同于拍摄一部电影。

当然想要更深度的了解这些绘本创作者的创作风格,还需要我们大致了解下绘本的发展史和当下出版社的现状,毕竟大多数人估计都有被营销文案“欺骗”过的经历。书中一共收录了5篇有关绘本创作、出版的深度专访,访谈的对象也都是绘本领域的精英。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本创作从无到有的创作历程,也能让我们从中体悟到阅读绘本的方法以及绘本对孩子的影响力。

话说我之前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同是为孩子创作的绘本,风格差异那么大,直到看到这套书中大师的介绍才知道,是因为每个绘本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不同,比如:

被誉为“20世纪寓言大师”的李欧·李奥尼是在给孙辈讲故事来创作绘本的。

我家孩子喜欢的宫西达也则是从童年记忆和养育4个孩子的经验中汲取会绘本的创作灵感

《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艾瑞·卡尔本身就是拼贴艺术家,所以他很擅长用拼贴的方式来创作绘本。

……

绘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会因为创作者的阅历和成长环境而有所不同。每个创作者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经历,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但无一例外,这些大师的创作都来自于孩子,也是为了孩子们,包括大人心中的孩子。

当然好的绘本一定是有其优秀的地方,但并没有一套好绘本可以适合所有的家庭。所以我们需要这份大师级别的绘本清单,让孩子从多元化的绘本中不仅享受到故事的乐趣,还可以从中汲取多种不同的养分和启示,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话说这几年频频出现“毒绘本”一词,许多父母也开始审视自家买的绘本适不适合孩子看。话说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朋友送我一套《11只猫》,我一度觉得这不就是毒绘本吗?故事中的11只猫完全就是自私自利,不守规律的反叛角色,所以我把书藏起来了。结果孩子无意间翻到了并自己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而我在旁很担忧,害怕孩子学着故事中的11猫一样抢占别人的东西、不遵守交通规规则。可孩子看完却说“这11只猫好搞笑啊,明明不让摘花,结果大家都摘了一朵花”,我反问到“你会像11猫那样吗?”孩子笑着说“我才不会呢。”后来孩子在言行上的确没有模仿11只猫。

我这才意识到绘本并不总是需要呈现美好的一面。事实上,一些绘本通过大胆甚至残酷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一些重要的道理。美与丑都可以作为故事的一部分,用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道理都懂但真正在挑选绘本时我还是会偏向那些正能量的绘本,毕竟我也害怕稍不留心那些暗黑系列的绘本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所以像《这不是我的帽子》《我刚吃掉了我的好朋友》《蝌蚪的诺言》等等这些屡获奖项的绘本我一直不敢给孩子看。

但在这本书中马丁·萨利斯伯瑞的采访片段中却一下子让我打开了眼界:

原来我们大人一直担忧的事情其实是多虑了。因为生活的本质从来都不只有温暖、快乐,还有阴暗、遗憾和残忍。英国文学大师罗纳德·托尔金也曾说“对孩子避而不谈世界的残酷面,并不表示你可以让那些不好的事情消失。”

这些暗黑系的绘本无非是为孩子提前呈现了这个世界黑暗和不友善的一面,但却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生活,并且当它们在探索现实真相时,它们不会因为一无所知而害怕。

与此同时,这些暗黑系绘本的结局与那些皆大欢喜的结局相比,往往更出人意料,也更然意犹未尽,这样有利于孩子去发散思维、去深入思考。我家孩子到现在都一直盼着《11只猫》可以出续集,可以想象孩子对这样的绘本有多偏爱。

话说近几年的绘本真得越来越美了,有些美的甚至让人觉得绘本内容的深度完全配不上这样美的插画。

这套书中精选的插画也极美,但你会发现这些插画都极具故事感,仅仅一张插画就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朱迪思·德鲁的《我的想象力训练书·来柏林捣蛋吧》,插画中的人物和动物表情各异,很容易激发孩子去探索背后的原因。

还有一张《数字3和数字7的故事》绘本插画,可以让孩子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收获不同的阅读体验,简直太有趣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插画可以让不同的人或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因为它绘制的目的并不是给孩子灌输某类具体知识,而是为了调动孩子更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有些经典绘本孩子会喜欢反复阅读。

反观现在许多新起的原创绘本,故事不错但缺乏延展性,让你有一种看完了就完了的感觉。

所以说这套书的插画可谓是一个标杆,可以让众多童书创作者了解到现在绘本的创作趋势是怎样的,也让众多购买童书的父母们知晓,当抛开各种奖项,怎么的绘本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看的。

一本小小的绘本既是孩子寄托情感的角落,也是孩子认识自己和世界的窗口。《做绘本的人》这套书不仅汇集了许多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绘本背后隐藏的深意。每个绘本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有时候它们所表达的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复杂或难以理解,但这也正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