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鱼头的思想》的读后感大全

《鱼头的思想》的读后感大全

《鱼头的思想》是一本由古清生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9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头的思想》读后感(一):一个愤青的消失

到底什么是人生?古清生的书里给了一个最好的解释:既然广东人吃生鱼片一概称之为鱼生,那么人生理所当然应该就是生吃活人了。其实仔细想想也没有错,如果你能把周围所有遇到的人由外及里细细品味,并且以自己的酸甜苦辣为调料,那么你也就基本上可以领悟人生的真味了。

最近放在床头的书是古清生的三本美食系列:鱼头的思想,坐在黄河边上的小镇品饮,美食最乡思。眼看着古清生从一个写“中国人可以说不”的愤青慢慢演变成一个沉醉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中年文人,不断向人们絮絮叨叨的讲述老家的种种小吃,时不时透露一点对做地质队员时候生活的追忆--那时候,贫苦,但是乐趣看起来比现在还要多,每天抱着一个煤油炉子上天入地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尝试各种美食的可能。 为什么每个人总是觉得以前比现在快乐呢?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可能只是因为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不会再有,也可能是因为以前总是比现在年轻。

偶尔还能看到一点点愤青的痕迹:在宁夏,对着被星天牛吃死的白杨树,怀疑白杨礼赞的论据,挑战西部植树造林的成果,还有喝醉酒后用唐吉诃德挑战风车的幻想拿出瑞士军刀对着幻想中的漫天的星天牛怒吼

《鱼头的思想》读后感(二):一菜一蔬、一事一物间的精炒文字

古清生的散文写的是一绝,美食中的灵性,文化,格调一个不落的全部写的恰当好处,是美食家,是作家,更是品味生活的人,自是风采卓然。

扁豆藤爬满篱笆的时候,它就开花了,花呈蝶状,立于花柄,比较散文化倾向,前面的花开,结了豆荚,后面继续开花,从初夏一直开到深秋。印象中,扁豆与篱笆在一起的,有了扁豆缠绕,篱笆成绿的一簇,喜欢招引蝴蝶和麻雀,间有马蜂飞来。就这一出扁豆姿态可不低于他人写的扁豆,不是览尽韵味又是如何呢。

而最是引人叫绝的莫过于对鱼这道菜的描写,一个优秀的美食家,最低应该掌握20种以上的做鱼方法,有一次请客,我就专门下厨做了一桌鱼宴,计有八道菜,全是鱼。依序是武昌鱼清蒸、赣南小炒鱼、洪湖粉蒸鱼、四川豆瓣鱼等,足足让我一显身手,满足了炫技主义者的虚荣。当然,在平日里独酌,我没那等雅兴,买回一条鱼,便简单地砍成三段,头尾用油略煎,投豆腐煮汤,中段红烧,谓之一鱼两吃。 写的真叫人咽口水,他日也来个一鱼两吃方不负看这炫技似的品鱼之书。

其中美食文化也是叫人眼花缭乱,实在佩服作者功底,如温州的鸭赚这道菜与温州本是水城有关, 涮羊肉系中国元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部下所创,京城全聚德烤鸭的由来也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等等,所以啊,才有人这样为其点评:

他的散文,语言凝练,唯美,幽默,诱人。这种诱人,不仅仅是他写的美食体验让人感到垂涎三尺;更诱人的,是他的文字使你远离了那些世事纷争,远离了绝望和颓废,使你无限向往生命的本真和美好,你的心在阅读那些文字的时候,会突然变得无比柔软和温暖。他的目光越过令人窒息的城市森林,可以听见蚂蚁的呼吸,闻得见泥土的芳香,能为一颗露珠的滚动而动容,你可以感受他在每篇文字里面倾注的激情,对大自然的深厚的爱。

这便是一种深深的惊叹了,于美食见解之深,于文字深远之韵味,这是我们中国美食本身的文化。

《鱼头的思想》读后感(三):[阅读笔记] 人人都是欧阳锋

[阅读笔记] 人人都是欧阳锋

10月2日的《参考消息》编译英国《焦点》月刊的一篇文章“吃进农药”,讲农药残留问题,后附的“小资料”中有个“什么不能吃”的列表:

葡萄 - 在英国政府2003年检测的葡萄样本中,一半以上的葡萄含有农药残留。

苹果 - 在英国政府2003年检测的苹果样本中,大多数样本都发现了一种以上的农药。

梨和草莓 - 不需要削皮的水果含有更高的农药残留。

生菜 - 2004年检测的一个生菜样本含有的无机溴化物为4至6岁儿童安全上限的5.4倍。

全麦面粉 - 由于谷粒的外层没有去除,全麦面粉一直含有农药残留。

鱼 - 政府2004年的检测发现,几乎所有的养殖鱼样本都含有长效农药如DDT(二氯二苯三氯乙,1986年被禁止使用)的残留。

这些“不能吃”,当然是说在英国。咱国有什么不能吃,或者没什么不能吃,或者是不是明知不能吃但不吃就没的吃,这篇资料管不到。

看了这篇报道,想起前一段时间有人推荐过一本书《鱼头的思想》,当时在搜狐读书频道随意点开第三部分中的两节,一是“菜在北京”,一是“猪这个东西”。粗读之下,哑然失笑——因为我恍惚觉得作者已经快“神经”了。

“菜在北京”这节,我原以为是概述北京蔬菜的品种,结果呢,作者一是介绍他对“菜味”的挑剔之道。他说:

北京的菜多来自大棚工业化生产,反季节,没经风雨,也缺点阳光,嫩嫩甜甜,总是吃这种菜让人产生困惑:我吃这盘菜到底是扁豆还是青椒?于是动起脑筋,买一些不是蔬菜基地生产的菜,比如四季豆,那种色,看上去长得极其艰难又有些疤疤癞癞的,我就买。这种四季豆多为敞开的菜地生长,它有菜味。土豆要看它的皮,黄嫩而湿润的小土豆,可以买,新出土的,红烧牛肉或者做蒜蓉土豆泥,吃起来土豆味浓郁得很。萝卜要买小一些的,顶好是上部生叶子的周边能看到一些青皮,该萝卜就有萝卜的辛辣,烧肉吃或者煮鱼汤都好。

二呢当然是作者对农药的“回避”之法:

好的冬笋,卖三块五一斤,没有人买,我把价讲到两块钱一斤,也买来了。冬笋炒腊肉好吃,一般认为,笋生于山,不会施化肥和农药,绿色食品跑不掉,所以有笋,我就买。有几种菜我不敢买了,一是新鲜香菇,感觉农药施重了,吃了以后昏昏欲睡,眼皮如铅垂。韭菜也一样,还有蒜苔,白菜等等,万一要吃,总要用水泡。

作者的心还很重:

据称北京的大农贸市场在今年普遍实施农药残余抽查制度,应该受到欢迎。然而,农药残余超标了的蔬菜如何处理了呢?罚款了事么?还是扣留超标蔬菜予以销毁以及限制该菜商今后进入北京市场?都没有说。最担心蔬菜农药超标罚款以后,该蔬菜仍然流入市场,买菜的人等于又代交罚款回去还要吃农药。

这么挑来拣去的,实在是没法过了,非“神经”了不可。

“猪这个东西”这节,望文生义,应该是讲猪的全身都是宝么,但实际上,主题词是“瘦肉精”。在念叨了半天瘦肉精的这个那个之后,作者说到他自己的买肉大法:“现在我买猪肉,要看其有无肥肉,肥猪不长肥肉,天理不容”。他说他有一天“在市场欣喜地发现有带肥肉的猪肉卖,于是赶快买了两斤,我说这肉好,有肥肉,我情愿买有肥肉的猪肉,然后将肥肉扔掉,留瘦肉炒菜,我不愿买含瘦肉精的瘦肉”。这如获至宝的样子,“神经”不“神经”?

今天写blog,我又回去看了看《鱼头的思想》的目录,看到第一部分有一节的题目叫“被谋杀的生姜”,猜它一定是写生姜有问题。一猜就中:

近时市场的生姜,有诸多不敢食用,是为硫磺熏制。硫磺是有毒性的,纵生姜能解毒散寒,然此毒恐不易解,所以是常要徘徊在生姜摊前而忍姜割爱。

怕吃硫磺的心情是可以想像,又心不甘。终于有一天,在一个菜贩那里得到一个解方,他说硫磺熏过的生姜不再发芽,而生姜是爱发芽的。复查资料,硫磺熏过的生姜易烂,忽然就产生一个灵感,要吃姜又不想吃硫磺,尚有一法,即将采买的生姜拿回搁置若干时间,发芽者吃,腐烂者扔,此法虽有小小损失,但属拒硫毒于口外,比吃进毒姜是划算多了。

把生姜搁置到发芽了才吃,这种左道旁门,还不够“神经”么?

想想看,讲说美食,却要戒备当头,这是多么“神经”的一件事呵。

不过,《鱼头的思想》所体现出来的“神经”,其实说明作者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他还在着意、着力地谋划着、规避着。大多数人已经不那么认真了,从马虎,一直到麻木——没处躲没处逃总不能饿死也不想太亏了嘴。有个同事的“理论”很有说服力:不要怕农药残留,也不要怕食物施了毒,什么毒物儿都吃一些,抵抗力就强了,就毒不翻了。

这个“理论”其实不新鲜。复习一下:“每天要试着尝一些毒,起初只能一点点,然后逐步增加剂量。百日过后,一定就会百毒不侵了! ”

(2005.10.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