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1000字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1000字

《美食家的字母表》是一本由[美] M.F.K.费雪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一):我找了好久的文字

那天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就知道这是我要寻找的。用字母展开情节,不单单只是爱情,没有小女人矫情的文字,都是我喜欢的。真羡慕,作者又会吃又会做。嘻嘻,可叹自己,哪样都不行。好迷恋书中各类的食谱和食材,虽然自己不会,可是还是不停的在脑海中浮现。做食物时候的享受,享用的那种喜悦。书很小,很快读完了。也很感谢译者,不知查阅多少饮食类的材料,才能翻得如此美好。还在关注这个系列的书,期待不断的惊喜。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二):翻译太差

这个两颗星绝对是给翻译的。。。

因为翻译的缘故,影响了一本好书。

书本身的思想是很有意思的~时不时会有点睛之笔,非常有趣~

但是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好多语言看中文就能知道英文的语序,完全不做结构调整,导致中文非常难读,出现很多长串形容词形容一个单词的结构,读起来颇费脑细胞。。。

全书体例也不统一,对于每个字母代表的英文单词,某些做了注释,某些则完全没有注释。。。不知道这样取舍的原则在哪里。。。

期待有机会能读到原版的~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三):非我族类?

世界上有看不下去的美食书么?----应该是有的,就如这本,翻译得奇差的,以至让人怀疑原作是否浪得虚名。

苦巴巴地读完,没有垂涎,没有香气,没有欲罢不能的想象。也许英文世界的人喜欢,对我来说,那些个结构精巧的长句,就象米饭中的砂子,硌人得很。

求求这些翻译,不能在之前读点儿类似的书嘛?中国文人谈吃,比比皆是,哪个不写得让人万分向往?就连红楼梦这样不以吃为主打的,读了都让人想去尝尝山寨版的红楼宴。你不知道其实中国人很容易被饮食打动的么?!就算你英文流利,到底也还是中国饭菜养大的啊----看完这书,你有想吃哪个菜?

除非奇迹,再不看此类书了。浪费时间。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四):吃不起面包,就吃蛋糕

标题引用的传说来自法国王后的经典语录在这里并不带有任何贬义。我想借此来表达费雪女士作为一名传奇的美食家,一名杰出女性,在美食大道上的孜孜不倦和矛盾历程。

在我看来本书应该是费雪女士在中后期所写的(文中没有给出具体时间)。书中费雪将她渊博的知识以及两性、生活处事的态度通过及其美妙且谨慎的文笔向读者娓娓道来。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的文风本是如此,我不能确定原作是否如这般,透出一股矫情和清高,读起来很别扭。但仅从内容而言,费雪的对于词句和细节的描写与把握还是审慎和专业的。这点多少拟补了翻译带来的不适。可同时,文章在结构和叙事的处理上又有些随性而谈、充满矛盾。

通过附录的费雪年表,我们发现她早年结过三次婚,十年内两次丧偶。和第二任是情妇关系,四十三岁与第三任丈夫离婚,从此独居。而且生下的两个女儿无法确定生父。由此不难看出费雪早期私生活的复杂困窘与晚年的孤独。在书中,费雪不止一次提到了独自用餐时的那份清静和忧郁。但字里行间却又毫不掩饰她男人、女人之间绝对的吸引力,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魅力十足的明星。这是矛盾其一。与此同时,费雪对于美食的定义是考究且严格的。酩悦香槟、松露肝酱如果少了美感是绝对不如其法眼的。相反,费雪又无法忘却朴素迷人的豌豆、黄油三明治、罐头肉所带来的自得与童年回忆。这是矛盾其二。此外,费雪女士在文中一边毫不留情的批判着那些自命不凡的食评家、胡吃海塞的暴发户,一边对上流社会的五光十色及对她的宠爱表现出克制且谨慎的骄傲。这是矛盾其三。

本书虽是按字母从A到Z分章写就,但每一章节的后半段却是费雪脱离主旨的随意抒写,带有更强的自传性质。我也读过一些美食文学,例如妙莉叶.芭贝里、乔治妮.布伦南。但M.F.K费雪的书真正让我感到了美食与文学相结合所达到的优雅境界。这里再用标题呼应此书:若对美食心怀憧憬,那么你宁可优雅的饿死在面包屑旁,也不可撑死在油腻的牛排之间。

PS: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看过的许多美食传记之中,虽然有不少美食家自称吃遍世界珍馐,但其中涉及中国菜的内容却是凤毛麟角。不是道听途说,就是张冠李戴。好在费雪在本书为数不多的谈及中国菜的地方都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和精准的措辞。例如虎骨酒,又如蒸鲤鱼的描写。丝毫没有卖弄。因此本书值得去读。

《美食家的字母表》读后感(五):和聪明女人交朋友,和傻女人结婚?

费雪一生结过三次婚,生育了两个生父不明的女儿,在最后一次婚姻结束后,她为自己建造了一间“终老居”(The last house),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然而,她不能算“无伴终老”,她以美食为伴,以文学为寄托。于是,美国的饮食史和文学史上边多出了这样一位特出的女性,她被称为美食教母。

《美食家的字母表》写于1949年,同《如何煮狼》、《写给牡蛎的情书》等一起收录于《美食艺术》(The art of eating)。《美食艺术》可以说是费雪跻身美国美食文学界的绝佳通行证,在这本厚达七百多页的英文原著里,费雪除了展示自己一生精研的高超厨艺和饕餮美食之外,更以睿智的视角、独特的见解表达了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并将自己的观察理解行诸于笔端文字。

其文字简洁犀利同时不乏幽默感,而她的种种幽默往往需要你用心体察,一旦你感受到她文字背后的意味,总不由地会心微笑:她真是一个有情趣的女人!

1978年,费雪因在饮食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力被授予杰出女性成就奖(the Grande dame Award)。1992年,在她逝世后美国设立以她名字命名的奖项“费雪奖”(M.F.K.Fisher Award),以褒奖在饮食、家居、营养学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女性。

这是费雪在美国美食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虽说作为作家,身后对其国家有这样深渊的影响,确也算流芳百年了。然而,不知为什么我总耿耿于费雪的三次婚姻和她独居终老的生活,也许同为女人,我怕的是:聪明的女人总难有幸福的婚姻。

女人太过聪明或许真的未必是好事。无论是在《写给牡蛎的情书》中,还是在《美食家的字母表》里,费雪都表达了她对男女关系的透彻认识,她懂得男女之间交往的所有秘密,懂得如何取悦与拒绝不同的男人。在两性关系中,她就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会略带恶意地揭露一个男人酒后蠢蠢的欲望,也会冷漠地指责不懂情趣的泼妇的庸俗,甚至毫不讳言地揭露美女与政客之间的苟且……当读着她的文字,快慰于她对世事的洞明时,你却很难不感到她的尖锐,而且她还是一个女人!这样聪明的女人,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配得上她的睿智呢?

和费雪交朋友必定会增长智慧,愉悦心灵,但是和费雪结婚,有几个男人能洞明这个甚至比自己都聪明的女人背后的温情呢?或许来一盏热腾腾的牡蛎汤,谈论艺术人生,然后友好地作别?当然,如果费雪愿意,她同样会给你一个难忘的夜晚,可是他确定就是那个“对的人“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