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不起,你有毒》的读后感大全

《对不起,你有毒》的读后感大全

《对不起,你有毒》是一本由蔡斯·希尔(Chase Hill)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不起,你有毒》读后感(一):《对不起,你有毒》——掌控生活,享受自由人生

《对不起,你有毒》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个人成长、压力管理和社会交友方面的专家蔡斯·希尔的全程运作。在这本书中,作者揭示了有毒人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帮助我们识别并设定边界,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享受自由人生。

“有毒”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来,如果用来形容人或许有些毒舌,也或许我们不该轻易地给一些人贴上“有毒”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担当着这样的角色,他们可能是专制的父母、难缠的客户、控制欲强的伴侣、情绪化的朋友或同事,他们总是带来让人厌烦的负能量、无理由的否定、无休止的抱怨、无意识的制约、无差别的诋毁……他们用言行为我们的生活施加更多的压力,或许,只有“有毒”这个词,才能恰当地形容他们。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有毒的人呢?我们又该如何摆脱那些有毒的言行给我们带来的束缚呢?我们需要对有毒的行为说不,以摆脱不公正的对待和痛苦的状态;我们需要学会建立合理的边界,感受自己的内在力量,不再允许别人随意践踏;我们需要学会审视自己,去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我们需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去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

我们无法完全避开这些有毒人,但我们更不该容忍这些有毒的人,为了防止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正确面对这些人,学会牢牢掌控自己的生活,活出真正自在、舒适的自我。

我们要实现对自己人生的真正掌控,这当然需要我们不断地锻炼和尝试。首先学会享受宁静,摒弃那些干扰我们的声音;遵循规律的时间表,建立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去收获积极的正能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以获得充沛的精力;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自己找到温馨的避风港;进行冥想,回归内心的宁静……所有这一切都会帮助我们体会自己的内在力量,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可以更加快乐地享受生活的每分每秒,也可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迈出生活中的每一步。

《对不起,你有毒》读后感(二):远离那些“有毒”的人

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件事情,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能不知不觉就控制了你的行为和言行,你可能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却依然给你安了好多“罪名”,最后这些人擅长颠倒是非,反而让自己成为受害者,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有毒”的人。 最近拜读了美国作家蔡斯.希尔的《对不起,你有毒》,读完觉得自己身上充满了不少的力量感,觉得自己在面对这些“有毒”的人时,以前走了不少弯路,现在能够开启新的一扇门去面对这些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从容淡定。 本书的作者蔡斯.希尔,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个人成长、压力管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专家,重点研究心理态度、情绪恢复力、自信力及如何在现代世界中设定界限。 国外作者的优秀著作在中国面世,离不开优秀的翻译者,本书的翻译老师李颖是一位资深编辑,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曾担任多部图书的责编工作。 01.学会接受现实,“有毒”的人随处都有 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有毒的人,每种毒的类型不太一样,有的永远在抱怨,觉得全世界都欠他好多,有的人变成了极端主义分子,比如那些暴力恐怖事件,我们无法生活在真空之中,总要和这些人相见甚至长期共存相处。 那么这种有毒的人格到底怎么形成的呢?有人认为是天生的,有人认为这涉及到复杂的神经和行为科学,还有就是环境的影响也必须要考虑进来,人世间好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思考模式和心理。 我们身边虽然会有那些有毒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妄下评论,随便给身边的朋友贴上“有毒”的标签。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得讨人喜欢,也不可能突然之间变成那种自私自利或者拥有反社会的人格。 那些有毒的人我们也要看他是不是在努力学习、改变自己,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人。对于有毒的人,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给我们苦难和给我们帮助,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段,对我们都会有用处。 02.自我疗愈的点点滴滴 书中作者介绍了许多有毒的人的类型,既然遇见有毒的人不可避免,受到他们的攻击产生阴影,但是有什么方法可以自我治愈吗? 作者给出了20条自我治愈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承认受到虐待的事实、明确什么是健康的关系、做出选择、注意安全、找到支持你的人、保证不再做受害者、提醒自己无须为有毒之人负责、疗愈创伤,倾诉痛苦、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记住你的情绪触发点和边界、说出你不能容忍的事情、明白这不是你的错、放下内疚感和羞耻感、找到让你快乐的事情、确定你可以信任的人、学会自在独处、找到树立自信的方法、给自己时间、跟踪关注你的决策能力、找到适合你的方式。 虐待是个怪圈,我们反抗,他们道歉。但是他们道歉从来不是真心的,要么就伪装一段时间。我之前有个朋友,她的前夫好吃懒做没有责任心,后来她提出离婚,那个男人害怕了,伪装了一个多月,然后又原形毕露了。 我们只有自己有勇气去打破这个怪圈,说出来很容易,但是要做到确实挺难的。再说回我的那个朋友,当时谈恋爱时,她的前夫就一直在语言上“摧毁”她,说她和自己谈恋爱是烧了高香了,我朋友一直心存幻想,觉得他能在自己的感化下做出改变,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的啊。 “提醒自己无须为有毒之人负责”这一条我同样觉得非常认同。之前在美国留学的那个女孩,因为闺蜜和男朋友闹别扭,结果为了保护闺蜜,把自己的命搭了进去。她的闺蜜和闺蜜男朋友都是那种有毒之人,我们只能渡自己,没办法去干扰和介入别人的因果。 身边那些有毒的人都是成年人,你根本不需要为他们负责任,感觉很折磨自己,那就赶紧远离他们,他们可能会说没有你活不下去,不要去理会,这个世界没有谁离开谁是活不下去的,不要让他们操纵你任何事情,这种关系不健康。 《对不起,你有毒》这本书能让你远离好多不必要的精神折磨,看完这本书能够更加轻松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身边的人。

《对不起,你有毒》读后感(三):“你没错,是他配不上你的好” | 《对不起,你有毒》

/摘录/

▷ 边界具体就表现在什么让你舒服,什么让你不舒服

▷一种行为必须重复多次之后,它才能从我们大脑的决策区域转移到习惯控制区域

▷ 如果你不能判断什么时候应该结束对话,那人们很可能也不愿意和你开始对话

▷ 内耗的人平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尽力避开冲突,这常常会使个人意见不能充分表达。因为意见不同,要向别人解释,解释过程中就会产生差异,稍有不注意,就会变成情绪沟通,最后变成谁比谁嗓门大。

人这个东西很奇怪,你表现得越和善越容易被人不尊重。反而,当我们表现得生人勿近时,围在外面的人会好奇你心里怎么想。

知道别人会怎么做后,心里就会产生内耗。担心说的话太重,又担心说得话没分量。

「边界具体就表现在什么让你舒服,什么让你不舒服」

会内耗是因为搞不清心理边界在哪,最差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其实,与人沟通时,我们心里都会有个大致判断。如果两个人磁场不和,我们彼此靠近时,身体就会发出警报。那种介于舒服和不舒服的临界点,就是在过往经历中,我们舒适圈的边。

总会有人教育我们,要不断拓宽舒适圈,才能看到更大的人生。这里的尝试,不是挑战达不到的极限,而是踏出一只脚,有点难受,但不至于无法忍受。

在《对不起,你有毒》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很实用的观点。我们会因为别人说什么产生情绪波动,是由于在俩个人聊天时害怕冷场,无法保持沉默;别人说出攻击性词句,比如「你有病啊」、「你怎么不长脑子」、「讨厌」等等时,我们总想证明对方是错的。而一旦开始证明自己,你就会进入别人的语言逻辑里,怎么说都感到懊恼。

如果对方是我们后续仍然要打交道的角色,可以试试说:「好的,我知道了,你别急,咱们慢慢说」,「咱们只是讨论这件事,你不要有情绪」。把对方的攻击打在棉花上,让他使不出来劲。

如果说这些话的人,是长辈、领导、客户,那要尽量说些「奉承」话:「是呀,这点我做得确实不好,以后还得仰赖您多多指导」,「要不说您是领导呢,想得就是周全」,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别人对我们产生攻击,说到底是他们在交往中想要获得存在感的一种需求。说软话,表示我们在乎对方的意见很重要。

当然了,如果说话人你再也不想来往,那就把他们的话选择性屏蔽吧。实在免不了见面,选在人多的场合。

千万记住,别人对我们怎么样,都是经过我们允许的。

在夏洛特·布朗特的《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让简·爱嫁给自己。简·爱最初对爱情充满幻想,认为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知音,但很快发现两人地位不平等,罗切斯特只是把她当作玩物和取悦自己的工具。

简·爱在婚姻中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独立性,变得极度依赖罗切斯特。这种关系扭曲了简·爱的人格,让她生不如死。

直到最终鼓起勇气离开了罗切斯特,才重新获得平静与幸福。用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可以总结这种有毒关系的危害:“这世上本没有亲情,只有利益关系。”

它警示我们,当一种关系中产生了利用、不平等和操控,应及时抽身与之保持距离。任何一段关系,如果让人感到恐惧、痛苦或缺乏尊严,都应当慎重考虑,必要时果断切开联系,选择更快乐的关系。

承认问题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列出一段有毒关系给你生活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也写下还存在的正面因素。如果发现负面的东西更多,那就该面对现实了——这段关系已经走样了。

你需要知道,你值得被爱,被尊重。不应该让自己随随便便被人折磨,无论对方是亲人、朋友、还是伴侣。如果单打独斗感到困难,可以向外求助,寻找信得过的人商量一下。别人的支持会给你力量。

改变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循序渐进、目标明确。可以先写封信表达你的决心,不需要过多解释。之后停止不必要的联系,避免受消极情绪影响。如果必须的话,可以寻求法律支持。

这过程中的所有不适都是正常现象,接受痛苦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培养些兴趣爱好,重新填满心里的空洞。

拯救自己,不是自私,而是生存的本能。

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比被爱更重要”。

但愿天下的每个人都能在良好的关系中获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