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一

Hello,“我”是一颗小巧灵活的花生。

“我”穿着一身土黄色的衣裳,大约厘米那么高,中间还有一圈圆圆的腰身。“我”的头上有一个像老鹰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对人们说:“快来吃我呀!快来吃我呀……只要你们把“我”那坚硬的外壳剥开,一定会让你们的口水流下三千尺的……” 在“我”的壳里面有两颗小宝宝。因为有了它们,所以就把“我”的身体撑得像两颗小小的球儿。怎么能知道小宝宝在里面呢?只要你把“我”放在耳朵边摇一摇,就会听到这两颗小球儿在跳动的声音。仔细地用手摸一摸“我”的外壳,你会发现外壳上面凹凸不平,非常粗糙。把“我”放在鼻子边闻一闻,就会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这时你一定会馋得口水直流的。

突然,有人把“我”放在手中,把“我”的嘴巴用力一捏,只听“咔嚓”一声,“我”的外壳顿时裂开了一条缝,花生宝宝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正好两粒,和我猜的一样多。只见那位剥开“我”的人口水流下三千尺,欣喜若狂地扑向“我”,准备把“我”一口给吞到肚子里……他轻轻地将花生宝宝拿起来,放在嘴边咬了一口,嚼了嚼,一股清香从他的嘴里飘了出来,这下子,那人便迫不及待地一下子将“我”的花生宝宝吞了下去,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

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他们把“我”放在手里,乐得手舞足蹈。人们喜爱“我”,是因为“我”能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二

“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大秘密啊!”这是书中的一位智者的话。看完这本书,这句话常常回想在我的耳边。一颗花生,它的外壳很脆,一捏就碎。它红色的种皮一搓就掉了。但他的花生仁却用手将它捏不烂,搓不掉。就是呀,人也是这样,虽然外表脆弱,只要内心坚强,就像花生,外壳和皮都很脆弱,但“内心”很坚强。战胜了困难。自己遭遇过几次挫折,就要崩溃绝望。这样脆弱的心,怎么能成功。坚持下去,挺起胸膛吧!这篇文章让我时时不能忘记,接二连三地看,一颗毫不起眼的花生,尚且有那么大的耐力。可经受来自外界的任何打击,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内心完整无损,我们又怎么经受不住挫折呢?屡遭困难和挫折仍有一颗坚强的心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品味成功的喜悦。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大秘密呀!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三

你知道怎么写作比较的句子吗?、《太阳》:“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1、明明身体很虚弱,但在班级中却是最高的男生。

2、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5、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6、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7、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8、这次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堪比当年的唐山大地震。

9、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他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10、太平洋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1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

12、《只有一个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手法,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地球很小。

13、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14、《太阳》:“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15、这种新型战斗机速度非常之快,如果让20年前最先进的同类机型先飞半个小时,它可以在10分钟内超过它。

16、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17、四叶草代表幸福,而康乃馨则代表健康,不同花语,相同心意。

18、这座假山很漂亮,如果把它缩小100倍,不用任何修饰就是一个美丽的盆景。

19、秋有秋的冷瑟,春有春的澎湃。

20、泰山可谓雄伟壮观,相比之下,峄山就没有如此之傲气了。

21、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22、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23、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24、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四

洗手,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饭前饭后或者去厕所后都要洗手。但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因为我们吃东西都要用手去拿,洗手可以预防各种疾病。平时我们都是用普通洗手法洗手,根本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要用七步洗手法来洗手,你们可知道什么才是七步洗手法吗,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第1步:挤出洗手液在掌心,双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第2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双手交换进行。第3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第4步:双手相扣,互相搓擦。第5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6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只手的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7步: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

我们还需注意:洗手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秒以上,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饰品的部位,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我总结了一下,洗手步骤的七字决,一般指的是正、反、夹、弓、大、立、腕这七个,七步洗手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手部病菌,以减少不同病人携带病原体的交叉传播。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虽然时间长一点,但是很卫生,用普通洗手法洗手,虽然很快,但是一点也不卫生,会引来更多的疾病。

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家人和大家的健康,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用七步洗手法来洗手,可以预防各种疾病。

指导老师:王群丽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五

2017年高考作文:八种叙事手法写好记叙文

作文不但考察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用什么样的手法去写也是有讲究的,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文体去写才能写出拍案叫好的作文。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

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写议论文,不喜欢去写记叙文,其实记叙文只要掌握好方法也是很容易拿高分的!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六

为了把平淡的材料写得生动逼真,就需要巧用修辞手法,使人、物、景显得栩栩如生。

如一位同学在《秋天的校园》中对菊花这样描写:“那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一盆盆菊花正在争奇斗妍。它们像漂亮的花蝴蝶,像洁白的小天使,像节日的火焰,像美丽的蓝宝石。”

作者巧用了四个比喻句,写出了秋菊的美丽迷人、婀娜多姿。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七

星期六下午,五(1)班师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外活动,内容是练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话。

师:最近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教室的墙壁上乱刻乱画,谁能用拟人的手法让墙壁说话,劝告这部分同学?

刘飞:墙壁摇头晃脑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在我身上乱刻乱画了!”

王慧:刘飞运用拟人句没有注意事物的特点。墙壁是平整的,不存在头,如果把墙壁说成“板着脸说……”就合乎事物的特点了。另外,墙壁是稳固的,怎么能“摇晃”呢?

王慧的发言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王慧说得好,“墙壁板着脸说”既符合墙壁的特点,又合乎人的心情。如果有人在你身上乱刻乱画能不板着脸说吗?同学们今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又要合乎人的心情。

师:我再出一道题请同学们用拟人的手法练说。小溪水哗哗地流淌着。

赵欢:小溪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

李明:小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

师: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俩的说法谁的正确呢?

王慧:赵欢说的是比喻句,李明说的才是拟人句。

师:王慧说得对。比喻和拟人是有区别的:比喻着重把两种事物拿来相比。拟人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二是让人跟描述的事物对话。如,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三是完全把事物变成人来写。如,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累弯了腰。

老师的总结讲话,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打响了。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八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九

修辞,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掌握修辞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把话或文章说得或写得清楚明白,生动有力。

修辞的方法有近20种,小学阶段一般仅要求掌握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这几种修辞方法。那么怎样掌握这些修辞方法呢?

(1)要把握特点

修辞手法虽然有好多种,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各种修辞的特点,是不难掌握的。比如“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反映的对象、句法结构、表达效果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学习时必须注意,不要仅满足于记住定义。

(2)要善于比较

比较的方法有三:

一是修辞和非修辞的比较,通过比较,搞清哪些是修辞,哪些不是修辞;

二是修辞内部各小类的比较,比如“比喻”中又分明喻、暗喻、借喻等,通过比较,把握它们的共性与个性;

三是修辞外部的比较,即这一修辞方法与那一修辞方法的比较,通过比较,掌握修辞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

通过这三方面的比较,就能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修辞的方法。

(3)要注意运用

修辞的运用,从正面讲,要能用各种修辞方法造句,不仅能用某一种修辞,还要逐渐做到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另一方面,对运用修辞的语言片段,要能分析出用了哪种修辞方法。从反面讲,要能纠正修辞方法运用中的错误,这样正反结合,就能不断提高运用修辞方法的水平。

象征手法写花生300字10篇篇十

说到写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二年级时的用几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个人,到三年级的通过一件具体的事突出一个人,再到高年级的如何综合具体事件和各种描写来刻画一个人,随着我们年级的升高,写人文章的要求也在逐步升高。步入小学高年级,我们应该如何快速有效且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个人呢?首要的答案当然是--把握写人思路。即在动笔之前首先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写作思路,说得形象一点,便是在自己的脑海中应该有一个比较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流露在笔端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本文,笔者将重点探讨一下写人作文写作思路的问题。

写人思路--四定法

㈠何为"四定法"?

所谓"四定法",是对写人整体思路的概括,按顺序依次是定人、定性、定事和定结构。定人,即在写人作文中,如果题目没有给定具体要写的人物,我们首先应快速地确定自己要写的人究竟是谁,这是写人作文思路中的基本环节;定性,即确定待写人物的性格品质。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是写人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延伸的"原点",这是写人作文思路中的重要环节;定事,紧接着定性而进行,实际上是一个搜寻材料的过程,在写人作文中,欲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一定离不开人物所做的具体事情,因此,事件的合理选取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保证;定结构,这一步落实在具体的文章中,有人、有事,这还不能保证文中人物的鲜活,要让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还需要有恰当好处的表现形式,而这形式的一个外在表现便是文章的结构,所以在文章的内容确定下后还应该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规划,这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呈现形式。

㈡再说"定性"

上文已经说过,定性就是确定待写人物的性格与品质,它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因此,定性的过程其实就是写人作文立意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所定的人物性格与品质要鲜明而且符合人物的身份,不能胡乱地为人物添注自认为很好的性格与品质。另外,在所定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健康,诸如爱贪小便宜、为人粗暴等之类的就不能出现在文中。第三,所定人物性格需要单一,因为文章的中心只有一个,我们在确定性格品质时也应该择重点而选择,不能简单求全,全而不精,是立意之大忌。

㈢再说"定事"

定事即选材。当待写人物的性格品质确定之后,为了充分展现出这一性格品质,选择恰当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呢?首先,需要培养紧紧围绕所定人物性格品质来搜寻选择材料的意识。只有紧紧围绕所确定性格品质来选择材料,写出来的事件也才能凸显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其次,需要打开记忆的阀门,搜寻生活中与所写人物相关的常见材料,所选材料不能停留在"鸡毛蒜皮",也不能盲目追求"假大空",应去选择生活中那点滴的爱,那感人的瞬间,那让人喝彩的镜头……只有这样,笔下的人物才会自然流畅地做事,也才会自然流畅地向读者展现自己的个性。

㈢再说"定结构"

一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在一篇写人文章里,"中间"部分定然是以叙事为主,这部分的重点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但关于怎样将中间部分的事件写精彩,还需要结合多种描写,此处暂不作深究。笔者现在着重谈谈开头和结尾的问题。很多同学一写到人,就这样开头: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人,熟悉的,不熟悉的,但只有一个人让我的印象深刻。

这样的开头没有问题,但是这种开头却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因为大家已经见多到见怪不怪的地步了。所以笔者不建议使用这种开头。因为是写人,那么,同学们可以由所写人物的言行开篇,这样更有现场感和真实感。例如,某同学写老师唠叨,首先可以先从该人物的语言入笔,未见其人,先听其声,这样写更能不出任务的品质特点。除了从人物的言行入笔,还可以"睹物思人",写成回忆性怀人的文章……这类开头方式写好之后,会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与开头对应的便是结尾,结尾是文章主题。本文,笔者主要与大家讨论两种常见的结尾:回忆式结尾和事件想象结尾。前者是和回忆性开头遥相呼应的,要写好这类结尾,需要将贯穿文章的线索(回忆性文章的引子)在此处进行点睛式的运用,并且写出与文章开头的变化,使文章形成一种动态的呼应。事件想象结尾是一种紧扣上文叙事将主题进行升华的结尾形式,此类结尾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使结尾与上文衔接流畅,而且通过暗示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要写好此类结尾,需要心思细腻,善于从所叙事件中的一些细节挖出暗示点,引起想象。如写老师关心我,我在写完老师送我回家后抓住了老师离开时留给我的一个雨中的背影,这样,我便可以将自己的感动寄托给雨中的背影,真切地打动着读者。

总之,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我们应该从单纯的模仿摆脱出来,学会独立地思考,总结写作的具体思路,做到一步步条理清晰,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作文成绩的提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