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一

三国人物作文900字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仁爱虚心的刘备,有义气深重的关羽,有粗狂暴躁的张飞……但其中最令我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在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次化险为夷。

书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能充分说明,故事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让他三天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和周瑜斗智,在鲁肃的帮助下,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让他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充分的体现了诸葛亮的才智。在周瑜问几天能造好时,他回答“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都表明了诸葛亮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想好对策,想将计就计。他不仅知己知彼,猜透人心。知道鲁肃忠臣守信,顾全大局,大胆向他借船,请他帮忙并保守秘密,不要告诉周瑜;深知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自己的才能,借船的事对他要守口如瓶;也深知曹操的谨慎多疑,才故意虚张声势,引其放箭。他又是如此善于巧用天时、地理。知道第三天必有大雾,适合去借箭,不被发;知道这个位置顺风顺水,曹军就算要追也一定来不及了,才敢高声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他不仅借到箭揭穿周瑜的勇气还在没开战前,先挫挫曹操的勇气,可谓一举两得。

故事中的诸葛亮又是如此神秘,让人捉摸不透。他在草船借箭中的一笑就是最好的证明,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军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一笑看似不起眼,却让人产生很多的疑问,诸葛亮在笑谁?在笑他什么呢?细细一想,啊!他可能在笑鲁肃,笑他是如此忠厚老实,不知底细,幽默而宽厚老实。自己提出的要求他都答应并照办,没有心计,让自己“造箭”计划一帆风顺,使周瑜自愧不如。他可能在笑周瑜,笑他是如此心胸狭窄,想算计自己,却阴谋落空,对自己的将计就计感到十分得意。他可能在笑曹操,笑他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失箭几万,充满了对曹操的讽刺和轻蔑。他也可能在笑自己,笑自己的料事如神,更笑自己巧妙的挫败周瑜,选对了借箭的方式,选对了帮助自己的人,选对了借箭的人。这一抹看似不经意的笑,包含了神秘、喜悦和胜利感。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一言一举,一动一笑,全体现出他的才智和神机妙算。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走”对了每一步,用兵入神,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不愧于他“智多星”之称,令我佩服不已,可谓是隐藏于书中的主要人物!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我从小就熟知三国故事,其中最钦佩的就属神机妙算的名相诸葛亮了。

寒假里的一天,父母携我慕名去岐山县的五丈原诸葛亮庙游览。路上,爸爸告诉我,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病逝在五丈原。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后人便修建了这一座诸葛亮庙。

终于登上了塬顶,站在土塬上,我举目远眺,山下景致一览无余,南倚棋盘山,北临渭河,地势险要。据说,此地高约五十丈,口口相传,最后得名“五丈原”。

我终于可以看见诸葛亮庙了,我猜想:庙里会有些什么呢?除了能看到墓冢,能看到那颗陨星石吗?除了诸葛丞相的塑像,能看见他的经典名作《出师表》吗?带着种种疑问,我走进庙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殿,四壁全是三国故事壁画。我仔细地看着一幅幅彩绘的图画,仿佛又重临古战场,古装电视剧里一幕幕镜头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禁喊了出来:“爸爸妈妈你们快看,这是空城计,那幅是三英战吕布……”壁画下面是许多青石块,上面镌刻着有名的《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

继续往前走,正殿里就是诸葛孔明的彩塑座像。只见他羽扇纶巾,仪态庄严,好像仍然在运筹帷幄,思谋着蜀国大事。绕过大殿,后面就是诸葛亮的衣冠冢了,一个圆形的土包,前面立有石碑。

走出诸葛亮庙,回首望去,我感慨万分:感谢那些最初修建庙宇的先辈们,让我有幸拜谒了自己心中最为仰慕的圣人——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三

在三国中诸葛亮当上刘备的军师后,只需为他们出谋划策,其它事都不用管,他一天到晚十分无聊。

有一天,诸葛亮到一片小树林里去游玩,忽然有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出现在他面前。诸葛亮问道:“汝乃何人也,为何穿的如此古怪?”那人回答说:“我乃未来人也,今日无事,便用时空穿梭器来带汝去未来开开眼界。”那人说完,拉着诸葛亮来到了未来。

诸葛亮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张开大嘴巴,眼前看不见一辆马车,这里的人已经坐“UFO”了。诸葛亮好久才缓过神来。

紧接着,未来人又带着诸葛亮来到了超市,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学习版桌子,有微型多功能机器人,还有行走如飞的鞋子。一旁的未来人得意洋洋地说:“看到没,这可比你们的时代先进多了”。

诸葛亮看来看去,忽然目光停留在一个特大号的电风扇上,他好奇的问:“此乃何物也?”未来人回答说:“此乃电风扇也,可以让你凉快起来。”说完走向前插上插头,按了按按钮。电风扇吹出了一阵阵清凉的风。诸葛亮感叹道:“我若能得到此物该有多好啊!”未来人听了,便把电风扇给买了下来,送给了诸葛亮。

当诸葛亮要回家时,未来人拉住他说:“我带你参观了未来,你应该报答我呀。”可诸葛亮只带了鹅毛扇,于是,只好把它送给了未来人。

诸葛亮回到了三国,不知道电风扇需要电,搞了半天也无济于事,只好把电风扇放在一旁,叫人重做了一把鹅毛扇。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四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500字 论诸葛亮的才智

我听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绝顶聪明, 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我想领略一下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认真读了《三国演义》,但是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都有要管具体的事务,事情不分大小,都听自己的,这是领导的大敌。一个聪明的领导是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103回)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明他聪明吗?

其次,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进攻魏国。虽说蜀国和吴国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要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如果和吴蜀连手,东西夹击可能会赢,但诸葛亮没那么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但五六次都失败,这就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

第三,刘阿斗非常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说明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判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你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硬扶,这简直是愚蠢。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的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这能说明诸葛亮的聪明吗?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五

这《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啊,是名不虚传。里面各具特色的角色也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然而井水不犯河水的俩角色今儿却见面了,是怎么回事呢?

自从孙悟空陪唐僧西天取经完之后,孙悟空整日无所事事,在花果山称霸,大吃大喝,悠闲自得。一天,孙悟空漫步在花果山街头,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他发现了个未见过的山洞。孙悟空指着这山洞说道:“哟,这是啥山洞,看来我得进去探访探访。”说完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

没走几步,便有阵猛烈地风吹向他,孙悟空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最后眩晕过去了。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躺在地上,路上空无一人,他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环顾四周。突然,他隐隐约约地听到车声,看到有车向他跑来,孙悟空立马站起身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看。

没错,的确有人。

那人从车上跳下来,手中拿着一把鹅毛扇,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对孙悟空说道:“请问您从哪来,来蜀国有何贵刊?”

孙悟空可听不惯这般语气,急着反问:“你又是谁?”那人又说:“我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你这毛猴,从哪来回哪去,别在蜀国捣乱。”孙悟空听了气极了说:“我是花果山之王孙悟空,你有啥理由来使唤我?有本事来斗斗?”这一说诸葛亮来劲了,一口答应,要求一方提问一方答,谁输了就离开蜀国。他俩找了刘备做裁判。刘备向诸葛亮提问:“请问草船借箭发生在哪里?”诸葛亮脱口而出:“赤壁。”

刘备又问孙悟空:“请问曹军向船只射了多少支箭?”孙悟空懵掉了,他哪里懂?刘备不管,接着又问诸葛亮:“请问赤壁之战谁赢了?”诸葛亮再次脱口而出:“吴国和蜀国。”

“那么曹军死了多少人?”刘备问道。孙悟空是彻底晕倒,这可要怎么答?几经回合,诸葛亮和刘备是对答如流,而可怜的孙悟空却被刘备问得一头雾水。

诸葛亮得意洋洋,可孙悟空气得直跺脚:“不公平不公平!那是我的弱点,要比就比武功!刘备是站诸葛亮那一边的,当然偏向诸葛亮,要找裁判我们就找路人,怎么样?”见孙悟空仍不服输,诸葛亮也没法,只好再来。

诸葛亮武功并不强,而擅长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就强了,先翻了几个跟头,往诸葛亮身上拳打脚踢。诸葛亮忍住疼痛,拿起刀就向孙悟空砍去,孙悟空见状立马闪开,诸葛亮只好拿着刀在空中乱舞,根本刺不到他。孙悟空又使出一计——利用变戏法把自己变成苍蝇,飞到诸葛亮耳边骚扰他,诸葛亮感到痒痒,便“抓耳挠腮”,“痒”不欲生。

旁观的路人愈来愈多,有的为他们的军师加油的,也有的为这只未曾相识的猴子鼓劲的,也跟着沸腾了。

几经周折,孙悟空把诸葛亮折磨地够呛,这一次,诸葛亮赢了。

完之后,两人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不约而同地走上前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诸葛亮对孙悟空说道:“你看,你的武功比你强,这叫不打不相识啊,今儿算是见识到了。”

孙悟空也谦虚地说道:“哪里,你的智慧比我高,我也该向你学习啊!以后啊,我们也就算是“知己”啦!”说完,俩人都哈哈大笑,友好地拥抱在了一起。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六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七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吗?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淡泊明志 [dàn bó míng zhì]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欲擒故纵 [yù qín gù zòng] 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俭以养德 [jiǎn yǐ yǎng dé]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作奸犯科 [zuò jiān fàn kē]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伏龙凤雏 [fú lóng fè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任重才轻 [rèn zhòng cái qīng]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关于诸葛亮庙的作文篇八

他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军师,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之一。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他读过很多的书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诸葛亮很“仁慈”,他虽然满腹经纶,但为人谦虚,对刘备忠心耿耿,对将领们很和气,对士兵很体恤,对百姓很爱护。他是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敬重的好军师。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一出茅庐就火烧新野,还联合吴国孙权一起火烧赤壁,烧得曹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孙权手下有个三军都督叫周瑜,在火烧赤壁之前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周瑜很是担心。诸葛亮看了看天气,了解了什么时候会刮东南风,便跟周瑜说:“我能借来东风,请您给我修座祭台。”周瑜很高兴满口答应了。在祭台上,诸葛亮“借”来了东风,周瑜打了胜仗。但他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害死诸葛亮,于是就派身边两员大将前去抓诸葛亮。可是诸葛亮知己知彼,早料到了这点,他派大将赵云赵之龙前来接应他。周瑜的两员大将赶忙驾照小船来追,可船帆的线被赵云射断,周瑜的计划失败了。诸葛亮真是一个聪明、料事如神的军师。

我很敬佩诸葛亮的才华,我要把他作为我的学习榜样,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小诸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