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魔镜》经典读后感有感

《魔镜》经典读后感有感

《魔镜》是一本由有栖川有栖著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镜》读后感(一):不错的作品,可以看看。

打分78分。

总体还是不错的。也许是看过“双曲线的杀人案”的关系,对于“两对双胞胎”一明一暗的设计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也就不那么惊艳了。有栖川有栖我对他的一贯评价就是一流的诡计,三流的情节布局和不入流的文笔···结尾“调换尸体”的诡计让我眼前一亮,值得赞叹的是“不在场证明”的讲义···

不错的作品,可以看看。

《魔镜》读后感(二):二流的作品,依然让人喜爱的有栖川

好烦,只想写短评可是字数超了。 有栖川的早期作品,不怎么有趣,但是可以说的点倒是挺多的。 首先文笔相当差劲。 冗长拖沓,无休止的家访,无谓的细节和对话,拖泥带水让人厌烦,部分章节仿佛意识流一般令人困惑。故事的前半程让人觉得这是一部鲇川哲也式的警察探案故事,后半程却突然切换到两位侦探的视角,无论是警察和侦探的形象都十分半吊子。这些比较糟糕的点其实挺奇怪的,因为本作发表的时间前后有栖川写出了数本相当成熟的“江神二郎”系列,文笔上如此离谱的滑坡是编辑给的压力太大吗(这一点在本作中以夹带私货的方式多次提到)?或是试图开辟新风格吗? 推理方面,几起案件的凶手算是摆在明面上的,关键在于手法。 时刻表诡计这个东西我始终是不以为然的,本作使用这个诡计的方式更是丧心病狂,好在我现在遇到时刻表基本是躺平放弃挣扎了。另外一个诡计倒是合格,可惜淹没在枯燥的故事和时刻表中便也无法让人兴奋了。中间穿插的不在场证明讲义还行,但毕竟和卡尔的密室讲义差距较大。 总的来说,我不觉得这是部好作品,但很高兴依然能在其中看到栖川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尽管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社会人,你依然能在其中看到强烈的青春小说风格。主角的碎碎念,淡淡的忧伤氛围,以及“魔镜”这个意象的使用,都维系了有栖川的一贯风格。男主角在夜里驱车奔驰的一幕与《月光游戏》里的林中欢爱,《孤岛之谜》里的月下泛舟一样,是有些强烈有栖川风格的场景。而直到本作的故事结尾,一些青春往事依然笼罩着迷雾,我很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

很不可思议啊,这个有着强烈青春感伤风格的有栖川也已经是个爷爷辈的人了。

《魔镜》读后感(三):不在场证明---一场华丽的魔术表演

有栖川有栖通过魔镜,演绎了两场或庞大或惊艳的魔术表演,其中充满想象力的不在场证明,就好像不可思议的魔术,令人惊叹。不在场证明的诡计和密室诡计一样,绝对是推理小说世界的两大脊梁,完美的诡计之于本格推理就好像人体骨架之于一个人的身体,是撑起整个本格天空的中坚力量。

如果把密室诡计比作魔术中的箱中逃生,那么不在场证明就好似更复杂、更不可思议的隔空取物,神秘、诡异、不可能完成...

具体到这篇《魔镜》,个人认为应该是毁誉参半的经典本格推理。誉之是其奔放的想象力,毁之是其过于明显的故事情节主线。下面分别来说说两场华丽的魔术表演。首先,对于时刻表推理,就像作者自己说的:这种诡计的设置似乎只有出现在日本本土的推理小说里,才能有可行性。是啊,在一个列车或航班经常晚点的国度,凭借列车时刻表是不可能精确地完成任何事情的。越是频繁出现列车晚点的国家,越不能理解列车时刻表推理,所以我们有可能是世界上最痛恨列车时刻表推理的读者了... 至于后面令人惊艳的不在场证明,为了避免泄底,还是少谈为妙~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想法绝对异想天开,手段绝对诡异难解,至于合理性么... 姑且还算及格,颇有岛田《占星》的风采...

任何不可思议的事件,都有其合理的解释,看不透真相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事件过于复杂难解,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视线处于盲点之上。就像书中的魔镜,当在镜子面前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然而殊不知,在镜子另一面,可能正有一双眼睛也在注视着你...

《魔镜》作为日本本格推理的入门级作品,实属上乘之作。推荐给像我一样的日系推理初心者~ ^_^

《魔镜》读后感(四):《魔镜》——时刻表背后的情愫

如果两年之后,有栖川有栖没有写出那本震惊百里的《双头恶魔》,那么我会从心底愿意且毫不迟疑地把它评为有栖川的best。

小说讲述在余吴胡畔发现了一具女尸,嫌疑犯是她的丈夫与小叔叔,但他们二人都有完整的不在场证明。命案之后不久,孪生兄弟中的一人被杀害,尸体的头颅和手掌均被砍断,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这个故事是有栖川“动机涉及”风格的第一篇作品,也就是在小说一开头就提到一件仿佛跟小说中的杀人毫无关系的事件,但这件事情往往包含着凶手杀人的动机。也就是说,这本书开头的一章可以无视,呵呵。

又是一篇不在场证明破解的作品啊!有些读者估计一看到这个就不耐烦了,以致《马来铁道之谜》开篇就表明小说跟火车不在场证明破解无关。的确,这种手法在表面上很公平,实际上读者却无法静下心来慢慢解读线索,繁杂的时刻表直接把人弄晕,所以照我看来,这个比用鱼丝线加滑轮东绕西绕锁门的手法更BT。不过在《魔镜》两个不在场证明诡计中,第一个虽然很烦人,某个步骤的实施却表现出天才灵机一动的意味,并非纯粹枯燥的交通工具转乘;而第二个诡计更是充分利用作品的设定,捕捉读者的心理盲点,以极度简洁而实用的魔法来完成,令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在时刻表后面是如此古典的手法!

除了出色的诡计,文字的叙述也非常对我的胃口。整篇小说都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氛,淡淡的哀愁几乎从字里行间缓缓泄出;没有大声恸哭的强烈悲哀,是那种失去、幻灭却努力保持平静的哀愁。最难忘记那一句话:她对我这么一个人好像没什么兴趣似的,就像我在魔镜的这边向她求爱,而她却在魔镜的那边看着我似的……在魔镜这一边的人要献出一切了,仅仅是为了过去。

《魔镜》读后感(五):双胞胎犯罪?

那什么我的标题显然没有剧透,因为作者第一章就已经挑明是双胞胎了……

不过下面还是会透的……

总的来说,相当惊艳。双胞胎的不在现场证明,有栖在第43号密室里提过这个点子了吧,当时就觉得“这么好的点子你干嘛自己透?”结果写出来不是不在现场证明问题,而是时刻表问题——在双胞胎犯罪的这个主题上。

时刻表我们又再说,这个时刻表诡计本身显然架构得不错,但是时刻表诡计这种存在本身……我想撞墙……

我至多能接受点与线那种,至多……不过点与线真心是个经典。

结果双胞胎不在现场证明摇身一变成为了……

但是看完了之后回想起来,这个不在现场证明,不通过双胞胎也能做的,不是么。

先在别墅杀一个人,创造出别墅的杀人现场,然后在不在现场证明成立时间之内,在自己家杀第二个人,然后运回去,就可以了啊。两个人之间可以毫无关系……只要第二个人能被看出来是目标人物——以跟自己联系在一起(娘的这显然是推理小说的逻辑),第一个人是随便抓的替死鬼都没有关系……

但是,如果不是双胞胎的互相替换,也就没有这种惊艳感了,不是么。

犯人需要杀“一对”人。

如果其中一个是替死鬼,除非是某大人的某部名作,“杀无辜的人”这种事情,犯人形象的塑造就很难成功了吧。

所以,最好是两个人都需要被杀死的。

而且,两个人的地位最好对等,否则,就无法呈现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我真心以为推理迷宫的构建是需要考虑美学的,就像希腊神庙那种,建筑上的美感。有栖这点本身是做得极为出色的。)

那么地位最对等,最需要同时被杀死的一对人——除了双胞胎犯罪,找不出这么致密的结构了吧。

所以,当然我不知道有栖的构思过程是怎样的,也许是先确立了双胞胎犯罪这个题目和这个题目的翻转,然后才构思的,但是我个人总是以为,之所以有那个双胞胎犯罪的时刻表诡计,是因为需要“一对”应该被杀死的人。

最后我还是想说最后一句看得人发抖……

魔镜这个题目也很棒……

2012/12/2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