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摘抄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摘抄

《欲望的旗帜》是一本由格非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一):我们时刻在寻找着灵魂的皈依

我是没有能力来评论这部小说,能够想出的只有标题的这句话。

究竟有什么能够挽救世人于癫狂、分裂、疏离、战栗、欲望……我们渴望世界上存在着某种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神圣的、巨大的、真实的存在,可是我们寻找到的只是荒谬而已。

我们逃避到幻象中,或是任凭命运对我们的摆布,我们悲叹、哭泣、嘶哑着嗓子号叫,更多的时候,我们沉默着。子衿活在谎言与真相中,曾山和张末强行征用爱情,更多的人摇摆于分裂的身份,而这些涂抹着希望的幻觉只不过是安慰剂而已。

当内心开启时,只听得见小小的说话声,它也许是在寻找着灵魂的皈依,盼望着世上的确存在某种使人坚信不疑的东西。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二):一个人的阅读史·灰尘与灰烬·<卢布林的魔术师><欲望的旗帜>

我愿意出让一场破败的梦境供你们相遇。

在甜蜜的梦中不愿醒来,

在噩梦中醒不过来,

你需要自行分辨归属,雅夏,

拯救四分之一片断的过程中,

以区别替代梦境的镜子,

滴在时间上的水滴,

两匹马背道而驰,

越走越近,涵盖一生:

一匹叫灰尘,一匹叫灰烬。

我分辨出星光闪烁之间的黑暗瞬间,

那些挣扎的叙述让你难过了许久,张末,

站在书页上的那些抒情最终让你迷失,

直到候鸟飞过天空的阴影带走你的梦,

那些无限开放的可能性

开始于一只脱落的鞋子,

而折断的粉笔最多不过是一次虚伪的天意。

像一片积攒了很多雨滴的云朵。

然后一切过去,你们各自走向书本深处,

而我为你们准备的梦境还迟迟没有到来。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三):一切都是静默的、暂时的、可替换的

对虚幻实事般的陈述,被屡次推翻重建的实事,故事在是与不是间徘徊,飘忽的幻觉,却在某句对白中找到与心灵最贴近的东西。

哲学博士宋子衿在精神分裂的前一刻,是否真的认为陈末对他冷淡的态度意味着暧昧呢?《圣经》上说,当你有犯罪的念头时,你已经在犯罪了,如此看来,我们恐怕都是需要对着独裁的上帝祈祷、忏悔的。

陈末在上小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她对自己爱情的美好憧憬:坐在种满植物的院子里,一个男人走过来,拉着她的手说“走,跟我回家”。小孩子的爱情简单,却接近爱的本质。陈末在遇见每个给她留下爱情印象的男人时,都会以各种方式还念起她儿时的梦,钢琴老师、药剂师、曾山……但正如她对条绒背带裤的向往一样,“对她而言,愿望的意义仅在于反复的被提及,生活不过是一种无限搁置的快乐”。她之所以选择离开,亲手毁掉自己的家,也许正因为在她看来,家和背带裤一样,是应该被陈列在橱窗里的,她并不在乎是否能将它握在手中,只是要清楚的知道,它就在那里!所以,手里拿着车票的陈末在站台上犹豫了。

曾山的神秘是通过曾珊珊挚爱的藤条睡箱和她手中捏着的那条洗的发蓝的手绢而散发出来的,曾珊珊五岁时的梦想显然比陈末另类的多,如果说陈末在懵懂中触及了爱情的根源,那么珊珊的想法更接近人类灵魂的某些特质,她说“长大后,我想躲起来”,这样的女儿绝非是陈末身上所携带基因的产物,只有长期失眠、大脑不停进行逻辑推理的哲学系教授曾山才会制造出这样令人感到身上发冷的孩子。

故事的结局让人迷茫,应该疯掉的是曾山而非宋子衿,可结局就是结局,曾山的生活也许曾经发生过什么,但生活还是从前的样子,只不过多了一份回忆。

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一切都是静默的、暂时的、可替换的……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四):“欲望”横行的当代学术界

这应该算格非小说的贴己之作,学院派作家对90年代以来“当代性”的生存反思。

欲望。是贯穿小说的主题。欲望起源于情感的颓废,但早于情感颓废的,是思想的贫困。正是思想的贫困,才导致各种欲望乘虚而入,愈演愈烈。在大学哲学圈内生存的各式人等,无一不被欲望擒获,或走向崩溃,或选择放逐,无一人得到疏导,走向精神的自清。

曾山和张末的爱情,一度让人欣喜,但两人在各自的欲望面前均无力维持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在真实与幻觉、谎言与欺骗的相处中,一个奔溃,一个逃离。

贾兰坡与贾夫人,老秦与秦夫人,现任与后续的学术泰斗与他们的妻子,生存模式一样一样的。先是追求名利,名利到手,糟糠难忍,各种捻三搞四,彼此都是怨怒。张末在电影院看到的贾兰坡,在对纺织女工动手动脚后,竟然欢喜地泪流满面。人屈从于欲望下的表情,和兽无二致,禽兽。

子衿,本来有着大好学术前途的年轻人,也是各种捻三搞四,最终被教训后,神叨叨的归于精神病院,不得其所。又或者,这才是他的最好归宿。

谢有顺在《最后一个浪漫时代》这篇书评中,这样评价道:格非在《欲望的旗帜》里写到的生活的困顿、情感的颓废、哲学的苍白、交流的不可能、安慰者的缺席、宗教的虚空,不是某个个体的失败,更不是历史性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思想基础的失败。个体的困境,以及由此滋生的偶然、冷漠、隔阂、放纵、绝望、自杀,都是因为他们置身于错误的思想源流之中,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他们必须遭遇这样的困惑和苦楚。

书中读到了一些经典的话,留存一二,如下:

对她而言,愿望的意义仅在于反复被提及,生活只不过是一种无限延搁的快乐。——张末

想象力就是幸福最大的障碍。——苏辛

肉体的快乐与心理上的满足与优越感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张末对母亲表现出来的优越感的由衷憎恶

《欲望的旗帜》读后感(五):《欲望的旗帜》

以导师的死亡开篇,中间迷雾重重,实则借书中人物之口讲述作者的对哲学的思考。

结构切片化,过去与现在交加,打乱了故事的正常顺序,但如果仔细读的话可以发现内容仍然是很紧凑的,在书的前半部分留下的疑惑都可以在后半部分得到解答。

“哲学所照亮的东西也正是人们试图遗忘的东西”,作者笔下的哲学家门仿佛是生错了时代,“生错了时代,本身就是一桩弥天大罪”,他们在现实以及自身的矛盾中遭受打压,“自杀与疯狂,它们才是一对真正的孪生兄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作为哲学家曾为了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的思想努力过,可是人性就像是南京街头没有遭受到践踏的玫瑰和被刀子划开缝隙的钱包,遇到弱小尚能给予呵护(或者说根本没有注意),但是万万禁不起欲望的考验。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读物,如果觉得专门的哲学书太过枯燥的话,我也沉浸于张末与曾山的爱情,他们是不是也在生活的打压下放弃了抵抗、放弃挣扎,我想弄明白张末的梦境,也可以说是某种象征,翘起的井盖、钢琴家、药剂师、钓鱼人以及梦里那个会来带她回家的男人,我更觉得张末是一个追求浪漫的人,她需要的是一种简单的打动,她想要纯真简朴的爱情,因此他可以在火车上与陌生人畅谈、可以接受有着杠铃般的脑袋的曾山的爱,但事实上一束鲜花插在白色的长颈瓶中会立刻变得索然无趣,她所追求的爱情是被无限延搁的欲望,这难道不是和我们如今的生活大庭相径吗,我想要的仅仅只是我想要的,它在我梦里的美好远超过与它就摆在我面前,神祇降临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希望这并不是真的神祇,我们只想守护好自己的愿望,不想它被打碎,也不想它成真。

“活在真实中”,这是慧能院长五十年修行之后做出的总结,真实往往不尽人意,,“生活在一个日益浅薄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就连自杀都失去了起码的庄严敢”,哲学家给生活做出的回答是从16层的阳台一跃而下,但在围观者的眼中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高难度的滑稽表演,也许,生错了时代本身就是一种难以弥补的罪过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