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写相见欢景色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写相见欢景色的作文。

第一篇

松山湖是个又大又美丽的地方。

松山湖上的花可美了。有红的、黄的、粉红的等各种美丽的颜色。有的含苞未放,躲在妈妈的怀里,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半开半收像个刚出生的小宝宝,非常害怕有人去伤害它。有的花瓣全开,把它的五彩的颜色展现给大家看,还为大露出了洁白的脸。花朵们的颜色、形状还真是奇怪呀。

咦?那绿油油的东西是什么呀?哦。原来是可爱的小草。小草们可有趣了。有的弯腰驼背,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窃窃私语,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有的小草躺在地上,好像正在懒洋洋的睡觉。有的抬头挺胸,好像在盼望太阳妈妈给它一点阳光。

这里不但花草美,而且树也很茂盛。

松山湖的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枝叶繁多,叶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像一把大大的雨伞,人们可以到树下去乘凉。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就翩翩起舞。

松山湖的水可清澈了。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碧玉。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整个松山湖的景色呈现在眼前。

正因为松山湖这么美,所以来这里的人川流不息。

美丽的松山湖,我爱你。

第二篇

相见欢•度日_词两首篇一

红笺十月残灯,照离人。谁惧相思挥手断弦声。

天知否?最应寿,是真情!岁减尘消今夜更分明。

洞仙歌•愁乱_词两首篇二

清波皓月,照人间繁事。载酒孤舟总多礼。怕神游,错认花水之情,空生怨,白惹闲人不适。

醉魂幽梦老,冬去春来,霜月春风却清寂。琐绪更分明,长夜难眠,都说是,不知所起。最不受,相思一般人,尽觉自多情,止乎于礼。

第三篇

十年寒窗尽苦读,

六年光阴铭记心。

苦尽甜来有成就,

再次重逢相见欢。

——送给一起学习了六年的同学们,

祝愿你们学业有成!

今天的离别,

是为了明天更好的重逢!

指导老师:毛咸蓉

第四篇

一曲《相见欢》,串起无数医者柔情与抗疫艰难。相见尽欢,离别若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题记

2020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欢乐喜庆的春节期间,一场可怖的瘟疫在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这是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病毒,且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疫苗。因此,整个中国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

近来,疫情大致得到控制,我也得以出门放松活动片刻。初春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大地仿佛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边。我望着窗外和煦的天空。“问世间‘晴’为何物”的愁绪一扫而光,不禁伸了个惬意的懒腰。

不一会,便到了一片偌大的梅花园。初见,我不由得感到一丝失望,这些花花草草有何可看?但还是耐着性子和大家一起往梅林深处走去。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袅袅地钻进我的心窝,我情不自禁地又深吸了几口。

我寻着香源走去,一枝枝润白的梅花映入眼帘。一袭寒风卷来,我在这余寒还未散去的早春打了个颤。但一朵朵看似娇嫩却坚强地傲立在枝头,散发出独特的气息。

凝视着眼前一大片白色,我不由得想到了战斗在前线的白衣天使们。面对病毒感染的风险和严苛的工作环境,她们始终没有道过一句苦;面对不理智家属的医闹和她们与自己家人的隔离,她们始终没有放弃原则;面对痊愈的患者,她们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可是,在她们厚重的防护服后;在她们灿烂的笑容下;在她们温柔的臂膀下……又何尝没有一颗脆弱的心灵呢?她们可能也是呱呱坠地的孩子的母亲,可能是新婚不久的黏人娇妻,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每一位不幸感染的病人,她们选择成全大爱!她们帮忙照顾病人的幼婴时眼中充满了慈爱,是不是也会想起自己的孩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梅林深处传来的一曲《相见欢》拉回我的思绪。眼前一大片的雪白梅花,仿佛是用水轻轻晕开的水墨画,而我,仿佛要浸在这画中,无法自拔。

曲声悠悠,愁思汹汹。

当美丽的白衣天使们见到自己思念已久的亲人,该是多么的幸福,她们珍惜这“偷出来”的短暂相聚,相见尽欢。可在离别时,充满深深勒痕红通通的脸上,还是会挂满晶莹的泪水……

想起自己一开始的莽撞、浮躁与从前对大自然和医者的不屑,我当真是感到十分愧疚,没有这群伟大的白衣战士守护着我们,我们又怎么能安全安心地休息在家呢?疫情教会我很多,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会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心中永远铭记对前线斗士们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

第五篇

相见欢改写

­­­­­­­寒雨过后,我独自一人走在前院,空荡荡的前院中,空无一物。一阵秋风扫过,呼啸着卷起片片黄叶,刮在我的心头。过后唯有飘絮零落,偶然间发现院中飘来几片红叶。“万华都落尽,一树红叶烧”让我为之一振。在这深清幽静的院子中,多了一点红色。不应让我很高兴吗?走近红花想拾它起来,可又是一阵风将它吹起,带走……“谁怜惟薄力,添与江山饶”,我的心也沉寂了。忽然想到那林间的如火红花也应都飘零了吧,“江山何在,红叶何逝”,现在已步入秋,那飘落遍地的红花也就如人入暮年一般,静静地躺着、辗轧、腐败……但被露水滑过的花片,还是那样的娇艳啊!“唉,匆匆,匆匆,往事都如风,怎奈这花开花落。那娇弱的花瓣又怎能经得起那狂风暴雨的侵袭!风雨过后,也就只剩这凄神寒骨,残脾破缺了!”绿叶红花相衬,可如今绿叶坠落,红花破碎,它们又几时能重逢呢?也罢,也罢,人生本就离愁多,就如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不休不止的将身边的人儿、美好的时光永远带走。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可我今天却要一醉方休。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醒来,桌上遍布散落的酒器,心中被一种无言的愁苦填满,莫非这就是“愁更愁”?“哼”我轻蔑的一笑,轻蔑时对这个“愁”亦是对自己。自入宋都以来,每日我的心中竟是愁,可现在我却不知愁是何滋味了。随手拎起一个酒瓶,默默无语,摇摇晃晃独自走上西楼。夜已深,心未沉,抬头望天,唯有残月相随,楼板吱吱呀呀的响着,似乎它也在为我这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哀伤吧。身靠着栅栏,低头望去,深清的院子之中只有一根老麦佝偻的梧桐相伴。似乎全世界都忘记了我,而我也只是揣测。当这一切结束,是否有人为我失落,当我岁烟云消散,谁又会为我难过,我真的希望真有那么一个人始终守望着我。

抬头看着月亮,那一弯残缺的月还是我记忆中的月吗?月都是有圆有缺,可我在这宋都的牢笼中又看到过那一轮明月吗?眺望远方的家乡,眼睛里全是宋人兵临城下时的跋扈,百姓的连声载怨,轻狂的自己,也许到时候才明白帝王的职责吧。我为了我的子民,放弃了父辈打下的基业,逼迫为奴,如今我是何等的渺小,如今的自己只不过是一颗尘土,听由风的摆布,起和落只是在别人的一念之下,再望残月,它似乎越来越像一个细钩,勾起我心灵深处尚存的真情。脑海中全是年少轻狂拾,成日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的场景,可如今孤零的我,哪怕是再酌一杯故乡的酒,再在熟悉的青山之中吹吹故乡的风,都成了一种奢求。

背靠着栏杆,心中一股异样的滋味在聚集,想到那暮暮往事,又增添了一份凄苦一份无奈。此时觉着心中有万般情绪要宣泄,却又不知如何宣泄,这时才明白,世上最重又最轻的便是那一滴承载万般情绪的眼泪,如果说眼泪可以洗涤心灵,那我宁愿哭到麻木,也不愿再清醒在这万般折磨之中。可那最难又最易就是让眼泪肆意流出,是自己对情感的麻痹,还是已经习惯让情绪沉睡在心灵的墓地之中。无边的夜色是冰冷了落魄,还是放纵了寂寞,寒风之中,又有谁能明白…

第六篇

像是高远的碧空在等待一抹纯白的云,潮湿的泥土在等待一串谨慎的脚印,青色的石板在等待屋檐滴落的雨水,你的归来没有如期,却可以带给我惊喜。

弥漫在清晨的雾气总是潮湿而沉重,犹如被泪水浸泡过的记忆沉甸甸地笼罩,我已经习惯披着一身的苍白飞奔而沉默。

拥有可以比失去更令人忐忑,短暂的别离因而让人越发不安,夜晚的群星在天空闪烁时,我总是不愿意入睡安眠。正当我一如既往地工作学习、等待着他回来的时候,收到他发来的信息,说他当晚就会坐飞机回来。突如其来的消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如一颗石子在我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波浪。

他带着一路的匆匆与期待回到家中,我们已经离别得太久,相聚变得如此美好与急切,久别重逢的喜悦像窗外商场巨幕墙上闪烁的灯光,热烈地包围了我们两个人。疫情爆发以后我们总是聚少离多,我们之间的思念太深依恋太多相聚的机会又太少,感染了彼此的情绪。我多希望能够无忧无虑长相厮守,但现实总归不允许我们随心所欲,各自的事业与追求决定了我们要把一些独处留给彼此,决定了生活不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一笔带过的幸福结局。其实两情若是久长时,朝朝暮暮当更加值得珍惜,因为能属于彼此的时间本来就珍稀。

每天有太多的时间属于琐碎,甚至属于一些相当愚蠢的事情,就像有些人会不停地追问纠缠同一个问题,有些人完全听不懂正常的话还要厚颜无耻去怪罪别人讲话不顺他心意,有些人明知故问可以问出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惊喜的美好因为它的稀少,因为它是生活中令人欢欣鼓舞的出乎意料,是不需要设计就可以恰到好处的精妙。

第七篇

改写《相见欢》

清冷的秋天又到了,我独自一人上了西楼,遥望天边残月,不知不觉有一种愁苦的心情,想剪也剪不断,想理也理不清,别有一种滋味袭上心头。

他独自一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头发是那么凌乱,成天以泪洗面,眼睛已经被哭的满是血丝。

就在这座大房子里,空无一人,也没有一人了解他的寂寞,他也没有办法找一个人去倾诉自己的经历和受到的侮辱,只有一棵枯老的梧桐树陪伴着他,梧桐树和他一样也十分的寂寞。

望着那像钩子的残月,再也没有以前的圆了,一阵风吹过把梧桐树的叶子吹了起来,正好吹到了窗台上,李煜轻轻的把这片叶子拾起,叶子就剩下一点残绿,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现在却被人关了起来。沉沉的暮霭笼罩着这座房子和院子,它就像一把锁紧紧的把他锁在了这栋深院里,只有独自一人对着这清冷的秋天,心里满怀着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何时可以再去管理我的国家啊?”李煜一声长叹,唯有漫漫长夜、两行浊泪,痛思过去,悔不当初啊!

第八篇

面队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心中有多少的苦水无法向人倾泄。想起曾经辉煌的大唐,祖宗几代人几百年积下来的基业,就这样毁于自己少中,有多少的不堪回首,心中满是的惆怅。守望着满目苍夷的江山,觉得自己更是愧对苍生,定会被后世所唾骂,心中又是一阵真的酸苦。在种种的滋味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然而,又有谁能懂这亡国之君的“别是一般滋味”呢?

由于世袭制的原因,本不应属于政坛的他却注定要成为这之中的重中之重,这也就注定了他会有如此的结局。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他去完成本该属于他的使命,于政治上昏庸无能的他,却在文学的星空中闪闪发亮。

常人只知道亡国之君就是昏庸无能,荒淫奢乱,却难以体会得到他们心中的无奈和委屈。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皇帝,或许他们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意愿,但为世所逼,又能奈何呢。

生活中的我们一出生便会有太多的无奈和委屈——战乱贫穷父母离异,还有社会的种种不公,这些都不是我们自身的错,而这种种的遭遇却是所难以改变的。但是,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懂会知道呢?面对这些,我们惟一可能的的就是以一颗明敞的心默默地承受,不再那么痛苦。

第九篇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第十篇

深秋月夜,曾经辉煌一时的南宋宫殿内,寂寥无人,落叶满地。南亭下,倚靠着一个衣衫不整,头发飘散,面容憔悴的人,他就是被囚的南唐主----李煜。脚旁的酒坛歪斜地躺在台阶上,一滴酒从酒坛中滴落,映着凄惨的月光,发出一道寒光。

李煜扶着栏杆站起来望了一眼月,目光迷离中注视着西楼,后晃荡着,蹒跚着脚步登上西楼的台阶,来到西楼上,李煜环视了一下四周,一切都变了,曾经的繁华,曾经的喧闹,已化为一片泡沫,剩下的只有这孤寂的西楼和这憔悴的人儿,夜间的秋风轻拂而来,吹动他的缕缕丝发,月光淡然,映出他眼中的点点莹光。他回望了一眼那紧闭的亭门,深院紧锁,院中还有那一棵梧桐,孤零零的立在那里,李煜苦笑了一声“看来,我只能与这棵深院梧桐相厮相守了,曾经的荣,曾经的耀,曾经的大好河山,都已随风而逝,一去不返,对外声言我受降,实际却是一名奢华的囚徒被封锁于这深深大院之中。那剪又剪不断,理又理不清的,不是发丝,是离别的愁思啊 ,那对自由的相离,对国家的相离....哎,曾经的风流皇帝李煜,竟也会有这样的下场,与梧桐相守,与落叶相伴,与这如钩的月共眠哼,哈哈哈哈........”李煜自嘲自己,大笑中,中眼角流下了两行思泪。李煜停住了那凄悲的笑,自语道“何时。何时,我才可走出这深院,何时我才可见到我的妻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