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锦集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锦集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是一本由沈从文 / 梁实秋 / 林海音 等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一):我们这辈子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知道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哪里吗?就是书名,人活着的一生,彼此相互依靠,而下辈子,还是一个未知数,下辈子,我们不会相见,那么这辈子,就好好相见。其实当我看到书名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被紧紧的抓牢了,这里有作为父母的作家的谆谆教诲,这里有大师的名篇启迪你,当我一篇篇翻阅过去的时候,发现了出现在语文教材上的名篇,让我充满了回忆。

我已经记得在校园的时候,我们学到过一篇《合欢树》,当我看到这名字时没想起来,在看下去的时候才突然发觉,这一篇我学过。《合欢树》讲的是作家史铁生和她母亲的故事,篇幅很短,却足够有意义。二十岁的时候,史铁生的两条腿残废了,母亲东奔西顾的找偏方来医治,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后开开始写小说,在三十岁多岁时,小说发表获奖,可惜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之前在院落里种下的合欢树已经长成一棵大树了,那是母亲在寻医的时候在路边挖到的。合欢树年年开花,史铁生却没有机会去看,路变窄了,手摇车进不去。《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可惜没有如果,我们走的路都是前人走过的路,一路上我们听到她们的谆谆教诲,可是时代已经不同,教诲也会有所变化,以前的经验放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是这句话从古至今都适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书能开拓我们的眼界,既然走不到地方,那就靠书翻到那地方,汲取知识。梁实秋在书中写到“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那时候人们是用竹简来看的,翻来翻去都烂了,但是现在有印刷术,分分钟都能印刷好几本。对我来说,每一本都值得宝贝,无论它们的装帧和排版,在我眼里都是艺术品,像这本书,让我着迷的是书名,让我欢喜的是内容。

人的一生要自己作主,我们在书中能学到一些小知识大道理,而生活会带给你更多更多的经验,借书之名,立你之信。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诗和远方,不要被周围所局限,我们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很多的经验和道理,不要迷茫,虽然迷茫是人生的常态,解不开迷的时候,记得来翻阅翻阅这本书。一辈子很长,要和有意义的书度过。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二):孤帆远影,莫问前程

在心,口难开,青春期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境,明明知道父母没有恶意,但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不惜以伤害彼此情感的方式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换位思考,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是困难的,我们以为懂得很多、很多,但是你真正懂得的还是很少、很少。你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怜惜中,你就如温室里的花朵,无法迎接风雪的洗礼。当青春期成为过去,你已然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公民时,你的父母日见衰老,你的儿女赖你养育,你还能像“甩手掌柜”那般从容与自信吗?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如同逆旅,错过了终当错过,你不可能回到当时的环境中,收回每一句伤害父母家人的言语,然而你并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无能为力,你会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就在于这点亲情与关爱。你心有我我身重,我心有你你心悦。哪怕你远在他乡,偶尔的一个电话、一封书信,也会让牵挂你的人温暖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冥冥中的信念。

比起生离死别,其它都是小事,只是我们一直执迷不悟,为了所谓的诗与远方,我们挥别了家乡的一草一木,并不是家乡的风物没有值得你留恋的,而是你相信自己的脚可以踏遍千山万水,可惧的是待你白发苍苍、重归故里时,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你以为经久不变的,比如父母的容颜、家人的健康都一去不复返。 人生匆匆,不留痕迹。正如书名所告诫我们的那样,我们没有下辈子,我们只有这一辈子。尽管每个人的一生从时间跨度上是不精确的,有长有矩,但是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你只有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才能在呼出最后一口气时,说“这辈子没有白活”。

你年轻吗?噢,似乎从哪儿听起别人问过我这句话,但是答案却是出乎意外的,现在的年轻总如同东流的江水,逝者如夫,只须两三年,你就会觉得青春本来就是一文不值的,却被那时两手空空的你视作为“珍宝”。但是,从父母的眼中看见的不仅仅是你从走路、说话到闯荡世界的全过程,更多的是父母自我的心灵史,至今也没有一所学校或者一位长者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哪怕是称职的父母,也没有公正的评价。此时此刻,就以一句俗之又俗的话来展望下辈子的风光与日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三):珍惜这一世,努力去折腾

文/菽麦

小时候经常去逛书店,没事儿就进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书。看到有喜欢的书,就会翻阅上半天。

印象最深的是开在学校旁边的一家书店,每天放学,路过那都想进去看一会儿。但是又怕老板对我们有意见,所以总是躲在老板看不到的角落,有种偷偷摸摸做贼的感觉。

没想到这样的感受,大作家林海音也有,他在《窃读记》一文中的描写,正是我那时的心境。

在《窃读记》中,他描述了自己因为没钱买书而总是去书店偷偷看书,结果几次之后,被老板抓包当场质问,“你到底买不买”,结果林海音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而逃。

还好,我当时看书的那家店读书,老板很少赶我们,突然觉得世界有爱多了。

林海音的这篇《窃读记》出自《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这本合集。这本书精选了沈从文、梁实秋、林海英等多位著名作家的散文,文章富含童趣,有哲理,同时又适合亲子共读。不仅让孩子以更温暖的方式触摸到了经典文学,同时也抒发了父母,儿女之间的爱。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这本书总共分为六辑,分别从人生、理想、阅读、态度、成长、亲情六个主题,来给孩子们解答成长的困惑。当我们与孩子共读的时候,也有了足够的话题,能够跟孩子沟通。

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仿佛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纯真快乐、又充实的时光。这些跳动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大门。不仅让我想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时代,更珍惜现在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将来孩子有疑惑“我做这些会得到什么?”的时候,建议他读梁启超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梁启超说“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贡献。”

当孩子为自己理想而纠结时,可以读鲁先圣的《理想不会抛弃苦心追求的人》,让他知道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实现理想的。

当他不快乐的时候,可以读鲁先圣的《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原来即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也跟其他人一样,每天同一时间见到阳光,每天一样经历风雨,每天吃三顿饭,每天晚上在一张床上睡觉,每天都要经历24小时。

当读到最后一辑“人生漫漫,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想落泪的温情。孩子的每一次成长,伴随而来的都是父母新增的一道皱纹,一丝白发。一想到将来自己的孩子也会像我们这样长大成人、分离、寻找自己的生活,心中就充满了不舍。

等到我们这一辈子要分离时,才发现,无论我们念与不念,下辈子都不会再相见了。这种哀愁让我们伤感,也让我们加倍珍惜现在够得着的幸福。

- END -

欢迎关注本宝宝的GZH:菽麦的人生实验室

等你吼~~~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四):此生下世,愿你们不卑不亢

不要老是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什么,而要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张梅

此生下世,我唯愿我儿我女心开气朗,无忧无虑,从容应对人生大风大难。时常思索,无比心塞,只因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再见。

此书《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再见》和《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是姊妹篇,也是分为六特辑,每一辑都是父母对儿对女的教诲。曾经也时常困扰,以自己的学识阅历是否能给孩子好的教育理念,这套书让我新生宽慰。沈从文,梁实秋,史铁生等作家们用浅显易懂温馨舒气的语言让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畅所欲言的父母找到了突破口。格局大与小,自己满意就好;理想丰与满,虔诚向上就好;气度雅与龊,每日读书就好;生活有风有雨,淡定从容就好;生命明与暗,不将不就就好;人生漫漫,且行且珍惜就好。

梁先生教育理念,我赞与扬各分半中。诚然如所有人见到的,如今少爷小姐很多,我们理应教育孩子节俭,但不可过于内敛。二十一世纪能见到几分钱的机会少之又少,几毛钱也许都是在收银员小姐姐的收纳箱里。我们应教育孩子珍惜生活之艰难,养成不大浮大夸之恶习,但是也要有度。不可吝啬,亦不可浮夸;不可理所当然,亦不可时时畏惧;不可紫醉金迷,亦不可锱铢必较。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尔母有一愿:觅得一方天地,与诗书相伴。无论是心绪浮躁,还是社会状态浮躁,都无法满足隐匿深山老林之梦。我心所求,一间小书屋即可,希望读书能补天然之不足。孩儿们,读书能让你们的气质与常人不同。尚有杜甫糟糠之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你们生活在如此通达开明的年代,又怎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香正气,不仅仅是一张学历纸,而是全身心的通达开朗。尔母只愿,在郁郁寡欢,迷惘惆怅,有口难辩时,你们能与书本为友,不至于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儿时,我父常常气恼我为何小小年纪满面愁容,从他说话的语气加上多年的了解,我知道他的语言里面尽是脱累不满。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烦闷或消沉的,何况孩子,朱光潜老先生说道,可惜我父没有深究过缘由。想想也是,对于年轻力壮离异的男子居然拖着半大不大的女娃,再谈婚嫁肯定不是容易之事,自然不会好声好气对待幼女。然而对于一个还是孩子的女娃,父亲又有了新儿新女,惆怅之心自然无法隐藏。但就像朱老先生所说心里能够经得起多大挫折,未来就有多明媚,只愿我儿我女,心有难解之处能多与我絮叨絮叨,好让我知道怎么弥补怎么补偿。

父母们时常耳提面命,孩子们经常心生厌恶,这本《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再见》可以让孩子通过美文自行体会父母的不易。知道只有此生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被儿女反感,仇视的风险教育培养孩子。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读后感(五):亲子共读,将时光染香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很适合亲子共读。

沈从文、梁实秋、梁漱溟、林海音、舒婷、史铁生、丁立梅……这些名家的散文充满童趣又富含哲理,有些话,似乎正是我们要讲给孩子的,却又不知道如何讲;有些经历,似乎正是我们的经历,却还没有跟孩子分享。所以暖阳里、灯光下,打开这本书,时光漫漫、暖意融融,与孩子一起享受经典带来的温暖与成长。

父母们有太多贴心的建议想要讲给孩子。

梁晓声在《给儿子的留言》中,给儿子讲述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心境,讲述自己对亲情的深切体会,他也给正遭遇考试失利的儿子提出一些建议,告诉他如何做心理和战术的调整。文章徐徐道来,父亲的人生建议句句中肯,父亲的耐心与呵护也跃然纸上。舒婷在《临别赠言》中对即将考上大学远走高飞的儿子表达一个母亲的忠告,恋爱、吸烟、伤痛,儿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她一一细数,并告诉孩子,任何时候感到孤单渴求温暖,母亲都会站在他身后,从不远离、永不失望。读着这篇文章,仿佛看到一个母亲细细碎碎叮嘱子女,话语却温柔而深沉,真的是将我们想讲给孩子的话一一道来。

父辈们有太多的人生经验值得分享。

郁达夫先生在《我的青春我的梦里》写到少年时的所见所闻所梦以及人生无常;梁实秋先生在《清华八年》中讲到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所思所想;梁漱溟先生在《何谓理想的生活态度》中讲到欲望与志气、成功与失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融入到字里行间。名家门用或朴素或深邃的文字,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给孩子。孩子读这些文章,也许理解尚欠,也许只能读懂部分,但要相信,只要读了,必有收获。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因为经历了更长的人生旅程,所以对这些文字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思考。亲子共读,及时与孩子分享,会互有助益。

过来人用有趣的故事讲述着朴素的人生道理。

作家鲁先圣在《每一个人都有羡慕不已的东西》中,写到当人处于险恶遭遇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他没有一上来就讲道理,而是先讲述了一个兔子家族的故事,借以让人明白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每个人都有局限,也都有让人羡慕不已的东西,一个乐观的人,要把自己的优点当宝贝呵护,而这正是抵御困难获得快乐的途径。女儿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被这个故事吸引,读得津津有味。而我,通过阅读再次发现,有时候单纯的讲一些大道理,没有讲一个小故事对孩子的启发更多,方式也更有趣和贴心。

我经常和女儿一起读书,阅读同一本书后,我们会互相交流感受,彼此丰富了对方的感受。亲子共读,能让我们和孩子获得共通的精神体验,引起思想的共鸣。这种阅读本身,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对成人而言,也是丰富人生经验和感受力途径。

我很珍惜亲子共读的时光,温暖的日子里,与孩子一起打开一本书,静静读,时光也会被慢慢染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