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茶花女读后感1000字

茶花女读后感1000字

《茶花女》是一本由小仲马著作,10.00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无盘),页数:2003-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花女》读后感(一):有时候自虐是一种成长,看书要看能和你交流的书

让人痛又快乐的看完一整本书之后又会不由自主的去翻开她的第一页。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像是在和她谈恋爱一样...小仲马的笔锋像是能拨动人的心,我能做得就是呆在书桌旁,拿起那还不算被我蹂躏坏的纸,一页一页的读下去,记得读到深处,就会被小仲马的内功默默催出眼泪,又有时会开心的笑个不停..

《茶花女》读后感(二):为何文学作品中妓女大多很高尚

《茶花女讲述了一个高端妓女玛格丽特和上流青年阿尔芒的爱情故事,最近读了几本书,发现以妓女作为主人公的中外作品很多,而且妓女的形象大多是高尚的,至少比普通人高尚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个人觉得妓女属于特殊人群,妓女接触的人非富即贵,很有故事可写。若妓女放荡,则是常态,但总有一部分有才而痴情的妓女,她们比大部分普通人更渴望爱情,重视爱情,可以为爱牺牲一切。

但妓女中真正的爱情往往为社会所不容,她们的爱情往往有始无终,可悲可怜可叹,妓女中的这一特殊人群的特殊人更有故事可写,因此总是受作家青睐。

《茶花女》读后感(三):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来说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

起初,我是被这段文字吸引读《茶花女》的。这里的“富”与“穷”不单是金钱意义上的多少,而是在一个人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中自己能决定多少,包含金钱、道德、家庭、舆论等等。

玛格丽特已经决定放弃纸醉金迷的风光生活,变卖家当想与阿尔芒一起去一个僻静的地方度过平静的一生,相依相偎,想想都让每一个渴望爱情的人向往。最后,让他离开阿尔芒的不是日子苦穷,不是暴力威胁,却是阿尔芒父亲一番恳切的哀求,“一个远方的妓女,仅仅为了维护阿尔芒妹妹的姓氏,就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玛格丽特那一刻,在即便除了爱情之外,她仍旧是高尚纯洁的,这或许与她妓女身份不符,但正是这一强烈反差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不要说什么“一个妓女尚且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高尚。。。balabala这样的话”,她只是一个女子,或许是曾经的环境因素让她不得不选择做妓女这个行业,而且是一旦从事了就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行业,她所渴望的爱情,也正是每一个健康的人渴望的,是经历了痛苦的洗礼之后所明白的她想要的什么样的真正的生活,然而环境不许,读来悲伤。

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写过这样的话: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就是这样。

PS:我读的是上海三联书店的版本,个人觉得翻译的不是很好。直到最后读到玛格丽特书信时才忽略了文字的不通顺,完全进入了人物的情感中,有机会再买本其他的译本来看,希望有所不同。

《茶花女》读后感(四):玛格丽特

水晶高脚杯

淡黄色液体

沿着杯口环形抹一层盐晶

纤长的五指顶着一抹艳红

盈盈一握

朱唇轻启

舌尖舔触细碎盐末

咸到苦涩刺痛味蕾

一如暗自隐忍垂泪

浅啄

冰凉淡薄的液体融化舌尖的苦涩

刺痛感消失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水乳交融般的美好

慢慢下咽

冰凉的液体沿着食道下滑

却感觉犹如烈火在烧

玛格丽特

温暖美好的女子

《茶花女》看了好多遍

幼年时看的是日本漫画版

单纯美好的故事

少年时看的是小说译文版

懵懂中渴望那个梦一般美好的时代

中世纪的巴黎

香榭丽舍大街

歌剧院里始终上演着哀怨缠绵

华丽包厢的一偶

你华衣遍裹静坐角落

总是有孤傲的山茶花为伴

发鬓衣肩手腕群摆

在繁华的街区有豪宅遮风挡雨

身边从不缺乏伴侣

却都只是种交易

阿尔芒

清贫如洗却才华横溢的男子

闯进了你的心底

你为他铅华尽洗黯然神伤

褪去华美衣裳同时也卸下了满脸伪装

不再呼朋唤友夜夜笙歌

不再穿金带银挥霍无度

打扮成最为平常的女子与他在乡间嬉戏

那是你一生中最为眷恋珍惜的日子

你沉醉在爱情的甜蜜里以为他就是你的天地

却不曾想到平常人家如何能容得下你

你是矜贵笼中的金丝雀

美艳无比却无法逃离

面对爱人父亲的乞求

善良的你永远都只会选择牺牲自己

失去了与相爱的人厮守的权利

最终只是抑郁至死

多年以后的坟地里

伤心欲绝的阿尔芒捧着满手的山茶花

在你的墓前哀思

孤傲的山茶依然盛放热烈

可心爱的人儿早已香消玉殒

《茶花女》读后感(五):神经质的,生病的,忧伤的女人,一个快乐的时候比悲哀更为忧伤的女人。

把《茶花女》看完了。心里抽痛。记得以前有人说过看我忧伤的文字会“植物痛”?虽然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什么叫“植物痛”, 可是,能体会到那种痛:不知道源头在哪里,却遍布全身,融入血液,侵蚀灵魂。所以,暂时先借用一下这个名词,心中的抽痛叫:--“植物痛”。

记得那个场面,我郑重其事,哥哥一脸严肃。我递给他那本已经发黄的《茶花女》,他望着稍微卷曲的书面沉思。

事隔多年,在异乡的土地上,我和初中同学的“哥哥”能常在一起看话剧,听音乐会,讨论“生活中的鸡腿哲学”,真的很幸运。哥哥笑吟吟地递给我新版的《茶花女》:优质的印刷;精美的装帧;淡淡的墨香。心中感慨,哥哥果真是念旧之人。我也总算一偿夙愿:因为多年前借给哥哥的书,他一直没还,我心中一直念念不忘。

雨果塑造了玛丽永`德洛尔姆,缪塞塑造了贝纳蕾特,大仲马塑造了费尔南德。太多的思想家和诗人都把美好赋予给烟花女子。对于我来说,并不因为有如此多的人赞美讴歌过这类人群就说她们出淤泥而不染,但凡她们经受过善良的熏陶,具备女性的特质,我就觉得,她们是美好的。或者,她们未必有幸早期经受过善良的熏陶,但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她们勇于踏上通往善良之路:(无非两种状态,一为痛苦,二是爱情。)这两条路布满荆棘,她们也势必鲜血淋漓,但若最终有幸到达上帝身前,她们是赤身裸体,因为她们恶行败德的衣装饰物都已挂满荆棘。

玛格丽特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神经质的,生病的,忧伤的女人,一个快乐的时候比悲哀更为忧伤的女人。

我也是这样的人:一个“快乐的时候比悲哀更为忧伤”。忧伤是一种很美好的心境,忧伤让我们冷静,淡泊,且较之于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哗众取宠,拥有淡淡忧伤的内心更为充实。

记得多年前看到阿尔芒的爸爸迪瓦尔去规劝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的时候,心中激愤难填,愤怒迪瓦尔的昏聩无情,硬将真心相爱的人拆散;也恨阿尔芒无知绝情,在茶花女病重时还屡屡无情地伤害她。多年后再看,便能懂得作为一个父亲的悲哀,也了解了一个涉世不深的热血青年感情的冲动,和无法驾驭自己的理智和情感。

很喜欢文章最后一个片段:普吕珰丝在发现玛格丽特毫无利用价值之后无情地离开了她,并且在她死后四处散播玛格丽特欠她钱的一段。在这时候:“尽管阿尔芒不相信她的话,但是它宁愿装出信以为真的样子,给了她一千法郎的钞票。”这就是人生啊!--很多时候,我们宁愿别人欺骗,宁愿相信愚蠢的谎言,借此来缓解内心的苦痛,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