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读后感1000字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读后感1000字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是一本由马承源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读后感(一):评论中国青铜器(修订本)

很专业的一本书。是作为文博专业的教材,所以比较权威。这样一套书,我都收集了。除了博物馆学和钱币(这本以后会考虑)。但是如果要看得深入点,建议还是找点断代的专业书。

正在读,不敢妄评。:)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读后感(二):推荐理由-建立一个了解青铜器的基础框架

一本青铜器的教材,专业!但依然让我一个外行,建立了了解青铜器的基础框架:青铜器的分类、纹饰、铭文以及青铜器冶炼、锻造与鉴定。在这个框架基础上,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搜索扩充建立自己青铜器的相关知识体系。特别是青铜器的鉴定,让我再去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欣赏青铜器时,看到”范痕“,”绣蚀“都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美!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读后感(三):找不到不这本书更好的了

时隔一年,再读本书,恍如隔世。深感果然不是一遍读过就行的。

记得去年辛辛苦苦读了大约两周才读完,比起同系列的《中国古钱币》,因为内容多而细,实在感觉混乱。强记下的东西有些还在脑中,有些却早已荡然无存了。不过大约是记忆曲线的问题,再次拾起的时候,却发现接受信息的速度有所提升,并且感到条理也清晰了很多。就我个人来说,关键还是要对夏商周到战国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同时应该比对当时盛行的其他工艺,如陶器,金银器等。物质文化的发展,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虽然我也经常纠结于本书简单过于抽象的图例,但仔细看看市面上其他的读物,却也没有比这本书更能同时满足专业需求与业余爱好的了。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读后感(四):门外女汉子

上次不自量力借了本殷代青铜礼器研究的书,赫然是某博士论文,看到一半我连青铜器的种类还没搞清,悻悻然还回去。还是这本亲民,每天睡前翻翻,门外汉也能明白点。如果有拼音标注各种礼器名称就更贴心了。

现在还在认识器物阶段。

一、青铜器类别

兵器类:当然是以我戈打头。一个戈上各部分划分还挺细,看过就忘;奇怪的是在上博常规的青铜馆好像没有看到戟、殳(Shu) 等兵器;

饪食类:目前看到簋

(一) 鼎:肉食器,据说不直接烹煮,而是在镬中煮熟以后放在鼎里。天子用九鼎,盛牛、羊、豕(shi)、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 (娘的,腊是指腊肉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那肤又是啥...文盲真痛苦),常见器型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异形等,私以为扁足鼎最好看,异形鼎带了个加炭火的托盘或者屋形炉灶,俨然是xia pu xia pu小火锅。

墓葬列鼎制度里鼎簋并举,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如是往下。今天看芮桓公及仲姜、芮伯万墓的特展,看见七鼎原来大小是渐变的,而六簋全一个大小。

(二)鬲(音历):by the way, 央视拍那个消失的古国翻的英文里把鬲翻成"ge",是笔误还是多音字?

用来煮粥的,三个大奶袋的脚,和鼎器形相似,铭文中往往有混用的。这我就放心了:分不清也不是我的错... 春秋战国之际在墓葬中常以偶数陪鼎,战国晚期据说就不再使用了。

(三)甗(音演):器形在这儿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56.htm (为咩百度百科比维基的详细肿许多涅?)

蒸饭的。上端甑盛米,下面是个鬲,装水,蒸汽通过中间的箅进入甑中。(通过中间的箅进入...怎么怪怪的...=.=) 据说有甑鬲分体的,但今天在上博看到的好像都是连体铸造的。

(四)簋: 器型戳这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55.htm

簋的器型好像差别挺大,今天看的仲姜簋就和这书封面的差别挺大。今天去上博看见一只鄂叔簋,以为就是封面这只,美得我赶紧拍下来,回来一比对...唔...唔...还是算求

簋还在进行中,慢慢待续吧。今天去博,有复习功课的感觉,看见个眼熟的东西就先猜名字和回忆功能,比以前去看时更多一重乐趣。可惜认识的还是太少,纹饰也只看得出最大路的兽面和最容易辨识的那种凤鸟乳钉之类的。更别提多么高端的铭文啊什么的了。

By the way, 我滇晋宁的青铜贮贝器真是神飒!很奇怪,看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怎么看怎么觉得端方庄重,看我滇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怎么看怎么飘逸热血。两种风格不一样是一个事实问题, 而观者比如姐对这种不同产生什么的感觉、评价应该纯粹是个文化问题了。唔,再议。

*******2012年6月3日的分割线*******

(五)盨 (音许) 器型:http://baike.baidu.com/view/379800.htm

也是盛饭食的,由(合艹)口圈足簋发展而来,故用途相同,也为偶数组合。基本形制为椭方、敛口、鼓腹、双耳、圈足、盖可仰置置物。

(六)簠 (音府) 器型:http://baike.baidu.com/view/266080.htm

同簋,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饭食的,长方体,盖器对称。这次芮国文物也出土了这种簠。比盨好认。

(七)敦 (据说音“对”?)器型:http://photo.baozang.com/Detail/1258/12257#7

盛饭食的,形制由鼎簋发展而来,基本为内外上下都圆。

(八)豆 器型: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jpdc/content/2011-01/19/content_23815.htm

专门用来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唔这么说来,韩国料理应该摆十几二十几个豆吧...制度上上公有40豆,比起鼎簋之类的那是少多了。乡饮中90岁的也能有6个豆。

据说古代常用木制豆,故青铜的传世较少。

(九)铺 器型: http://hi.baidu.com/%CA%C0%CD%E2%D6%AE%B7%E7/album/item/df2bc1818c5494eea58ba5af2df5e0fe9b257eda.html

盛食器。长得像个短粗腿儿浅盘子的豆。

(十)盂 器型: http://www.52bogu.com/home.php?mod=space&uid=1&do=album&picid=4508&exif=1

大型装熟饭的,也可装水或者冰。体型大费青铜,故出土较少。据说可能和簋配合使用,从盂中取放到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