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平山冷燕读后感100字

平山冷燕读后感100字

《平山冷燕》是一本由[清]佚名 / 冯伟民 校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4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山冷燕》读后感(一):平山冷燕

四才子书到最后,两两成双,不亚于“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又兼圣恩浩荡前途光明,更带了世俗的喜气与热闹。

结尾团圆处皇帝老儿有说:“今获二才子、二才女,配为夫妇,以彰文明之化。”看得俺噗噗乐。原来古人就知基因遗传的重要性。有时翻翻与乌托邦有关的小说里,屡见对人类婚配的种种想法,可见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往小是两个家庭,往大就是关乎种族与国家。

我小时候觉得《楚留香》里无花同志的设想(优秀配种,杀光老人)太过狂悖,后来才懂得无知的倒是俺。

《平山冷燕》读后感(二):爱情的童话

初看《平山冷燕》时并不知这是四个人的名字,两位才子两位佳人,越往后越觉得奇。故事曲曲折折,连续不断的奇遇和误会让读者纠结,可喜的是最终小人会得到惩治、才子佳人得以在一起,称得上古代的爱情童话。

《平山冷燕》的故事是比较精彩的,相对《孤山再梦》、《定情人》而言,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因为太喜欢山黛和冷绛雪这两位才女,独特的个性,横溢的才华,过人的胆识。虽然两位男主也是才貌俱佳,但相比之下,只能作为陪衬。

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相近,看到一段很典型的总结:才子佳人相见欢,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差不多概括了这类小说的模式,男才女貌,女貌男才,在种种巧合之下相遇,又经过种种误会,但无论怎样曲折,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故事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走向结局,就像白雪公主最终会和王子在一起,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爱情的童话。也许正因为此,多看几本才子佳人小说便会觉得兴致大减。

《平山冷燕》读后感(三):才子佳人,四才子

全书篇幅小,仅二十回,又称《四才子书》,平、山、冷、燕,则是四位主角名字的捡取,就像《金瓶梅》、《玉娇梨》等小说命名一样。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相近,有人诟病其模式化创作,看到一段很通用也很形象的总结:才子佳人相见欢,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其实也无可厚非,就像几年前巴萨式的传控,一样东西一旦成为模式也代表其在这个领域中的成熟与成功。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对《平山冷燕》有一段评价,甚为精炼。他称其“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然所谓才者,惟在能诗,所举佳篇,复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又凡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则当时科举思想之牢笼,倘作者无不羁之才,固不能冲决而高翥矣。”。这类小说把女性形象提高到与男性同等的位置,甚至略高一筹。无论是表达“才”还是“情”,都不余遗力地凸显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就像《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表述的那样,它也有其局限性在,就是逃避不掉的科举情结,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汉人文人的边缘处境下。就本人粗浅的阅读经验感受,传奇小说话本类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很多都是美好形象的集大成者,像唐传奇中很多侠女形象,如聂隐娘,有情有义的妓女形象,如霍小玉,还有明清小说中的众多才女,可能也是这些文人因为现实落寞而产生的美好寄托。

就小说趣味性来讲,《平山冷燕》中有趣的桥段还蛮多。第三回“现丑形诗诮狂且,受清托疏参才女”(来自电子版):有个江西故相的公子,姓晏名文物,以恩荫官,来京就选,考了一个知府行头。闻得“钦赐才女”之名,十分欣慕,便备了一分厚礼,买了一幅绫子、一把金扇,亲自骑马来求,山黛在其扇子上提诗揶揄。这个故相公子却满心欢喜,认为扇子上写的“三台”、“东阁”是赞他宰相人家出身,“五马”、“黄堂”是赞他新考知府,绫子上写的“断鳌”、“拨云”等语皆赞他才干功业之意。于是叫人将绫子裱成一幅画儿,珍重收藏,逢人夸奖。过了月余,在一次宴客中才被一个词客宋信点破,“日孤明”,是讥其目,“路不平”是讥其足。宴文物这才明白其中讥笑之意,恼怒起来。第十七回“他考我求他家人代笔,自说谎先自口里招评诬”:张寅谎称自己作了诗集《张子新编》,并拿于山府想求得山黛亲睐,结果被识破诗作乃他人之作品。山黛考他当场和诗,结果闹出笑话,被人取笑。

就小说创意性来讲,确实一如大家的观感,太过模式化。其一是内容的模式化。就好比现在的言情小说(其中一类)设定,男主多是帅气、阳光的富豪总裁(富二代),身世显赫,而女主一般都是出身平凡,心地善良,虽遇到很多坎坷却乐观向上,机缘巧合和男主角相遇然后展开一系列故事。《平山冷燕》这类才子佳人小说设定,一般小姐都是相国或尚书家的女儿或名门之后(富二代),有着良好的家世,才貌双全,而男主基本上清廉大臣的后代,家道中落,家境贫寒,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以前的创作者多为落魄或底层书生(男性),现在的创作者多为女性,从作者性别上来看,这样的设定也有其牢固的合理性存在。其二是表达的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中,女主角是如何表现才学与智慧胆识的,无非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与男主交往,吟诗唱和;二是通过与小人斗智斗勇。小说第四回《六儒绅气消彩笔,十龄女才压群英》中有较强地体现,颇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才智与胆识。

就小说的诗词来看,一些诗句在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人物性格方面都有很强的艺术效果。比如第六回《风筝咏嘲杀老诗人,寻春句笑倒小才女》中,冷绛雪看出宋信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的伪才子,又好攀附权贵,毫无文人风骨,于是即兴做《风筝吟》:“巧将禽鸟作容仪,哄骗愚人与小儿。篾片作胎轻且薄,游花涂面假为奇。风吹天上空摇摆,线缚人间没转移。莫笑脚跟无实际,眼前落得燥虚脾。”字字都从风筝联系到宋信身上,非常形象让人不禁一笑。在鲁迅或更多才学之人眼中,这样的诗词可能“复多鄙倍”,格调、意境都不高。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诗词就好比电影电视中的道具,不能以道具的优劣来评判整部作品的优劣。众所周知,80、90年代甚至现在的TVB电视剧,粗糙的假山假石的布景设计实在不胜枚举,但也不能以此来否定它非凡的影响力。

综上,《平山冷燕》是部典型的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有其优点,也有其瑕疵。

写于2015年3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