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游湖北省博物馆作文(通用4篇)

游湖北省博物馆作文(通用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游湖北省博物馆作文(通用4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湖北省博物馆共收藏文物14万件,其中一级文物千余件,以郧县人头骨、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而我今天倒要去看一看,它到底有没有那么的吸引人。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进入了博物馆,首先我们来到了综合厅,租了一台语音导航机,哈哈,有了这个宝贝再也不用烦恼看文物的时候看不明白了。

随后我们进入了楚文化展厅,一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重量级文物——越王勾践剑,听“导游”说,它出自于春秋晚期,长55。7厘米,到现在,叠起十层纸,只要它轻轻挥动一下,剑就会一穿而过,再仔细看,剑身上镶着两颗湛蓝的宝石泛着蓝蓝的暗光,剑身上还刻着八个大字,可我看不懂,“导游”告诉我那八个大字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意思是这把剑是越王勾践自己制作,自己用的。看着这把剑,我不禁想起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越王懂得忍辱负重,日后才能报仇雪恨,这更让我更加的钦佩他了。接下来我又看到了“人骑骆驼灯”、“人物车马出行图”等等一些珍贵的文物,体会到楚人勇于创新,懂得吃苦的精神。

从楚文化厅里出来,我们来到了古代瓷器专题展,瓷器,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这个展厅里,有文物几百件,从泥土开始再到青瓷器,再到五颜六色的瓷器,充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在不断的进步,最有名的就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了,瓶腹饰四大诗人四爱图,有兰、菊、莲、梅,做工非常的精美,让我叹为观止!

游玩过后,有点累了,吃了顿中餐解饿,继续游览。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博物馆里最有名的曾侯乙墓展厅,坐落在门前的是曾侯乙墓微缩的立体图,里面详细的展示了曾侯乙墓的结构,然后就看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它成L字型,一共有三排,听“导游”介绍说,第一排是非常大的鼎钟,要用大铜棍锤,第二排和第三排依次变小,都用小锤子敲,然后我们还听到了编钟演奏,非常的动听,鼎钟敲出来的声音非常的雄厚,小钟敲出来的声音非常的小,但给人一种清脆的感觉。两种搭配在一起,再加上古筝和萧,合奏起来的声音既可以演奏出古典《梅花三弄》的悲伤,又可以演奏出进行曲《欢乐颂》的欢快,真的是非常奇妙!

啊,看着那做工精美的文物,听着逍遥的演奏声,我独自一人品味着历史的宝贝,沉思其中,陶醉其中……

第二篇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省最重要的保护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二十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套。

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展开了免费参观活动。

博物馆分为几大内容。一,楚文化展;二,曾侯乙墓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楚文化展中越王勾践的剑。它长五十五点七厘米,是春秋晚期的。听解说员说,用这把剑的剑头轻轻碰一下一本书,几十面就会划破。我心想这把剑离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却没有生锈,可真神奇。

我第二喜欢的是人物车马出行图。虽然里面只画了几个谁都会画的人和马车,可是却画得栩栩如生,像真的似的,所以我喜欢。

我们还看了许多历史上的艺术品,彩绘凤鸟双连杯和错金银龙凤纹铁带钩等。

我们要感谢历史,感谢它给我们带来的荣耀;我们也要感谢时间,是它给我们启迪与生命。

第三篇

今天我带着昊昊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说来惭愧到今天才带他去。总感觉这些文物古董小孩子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感兴趣,起先他确实对博物馆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于是在去之前,我打开电脑通过百度搜索到湖北省博物馆的网站,做了些预习功课。看到省博物馆里还珍藏有鼎,才激起了昊昊的一丝兴趣。这还来源于近期他正在看的《楚汉英雄志》,书中讲到了项羽力大无比,能举起一个重几吨的鼎。所以在他的概念里鼎是个非常大、非常重的容器。

期待中我们来到了省博物馆,很惊奇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里居然是免费参观,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看到几千年以前的文物,还能让儿子大开眼界,学到很多知识呢!更为诧异的是进门后不让带任何液体,门口放着很多游客自带的饮料。我让昊昊猜猜其中原因,这家伙不爱动脑筋,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我猜测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担心有不法分子带着汽油等易燃物品入内引发火灾而将这些无价之宝毁于一旦吧。我准备让昊昊出博物馆时问问工作人员,但遗憾的是最后还是给忘问了。

博物馆目前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九连墩纪事》、《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曾侯乙墓》、《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我们首先去的是《楚文化展》,里面陈列了很多青铜容器和兵器,有形态各异的铜敦、铜鼎、铜缶、铜瓮、铜盘、铜剑、铜矛......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另三个宝分别是郧县人头盖骨、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曾侯乙编钟)在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青铜剑的来源与历史。该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距春秋时代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7公里)。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为何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这把剑却毫无锈蚀还如此锋利呢?据导游介绍,根据现代科学测定,剑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硫化铜可以防锈,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运用硫化铜进行表面防锈处理的先进工艺,即是这柄剑之所以千年不锈的根本原因。但另一种看法认为,越王勾践青铜剑千年不锈的真正原因在于特殊的密封条件,并且浸泡于酸、碱适度的中性水中。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确是一个难解之谜。

接着我们走马观花的依次参观了秦汉漆器、古代瓷器、郧县人头盖骨等文物。其中昊昊看到密闭的玻璃柜中陈列的郧县人头盖骨时居然冒出一句:“这好像爆米花呀”。引得周围驻足参观者的哄堂大笑,并发出感慨只有小孩子才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昊昊更加得意起来,不停的品头论足。

整个博物馆实在是太大、文物实在是太丰富了,我们逗留了4-5个小时,看得眼花缭乱,最后都有点晕头耷脑,甚至快麻木了。看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需要时间去慢慢的欣赏、细细的品味,才能真正了解她的精髓的。

第四篇

今天,我们来到了坐落于武汉市东湖西边的湖北省博物馆。

自古以来,荆楚名士辈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屈原,到红色革命的林彪,从清高典雅的文人名士,到马背上的铁血将军,无一不是绝世英才,而这个博物馆就带我们领悟了湖北的历史底蕴与名人铁事。

最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顾名思义,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小国越国国君勾践的剑,最后越国被楚国灭掉,这样一把美轮美奂的剑便成了楚国贵族的陪葬品。走近一看,这把青铜剑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可却仍然不损当年的威风。剑身上满是网格型的黑纹,不深不浅,恰到好处,既不会影响美观,也不会华而不实。剑的底部刻着八个字,格外耀眼,借助博物馆的资料,我们才知道,八个字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整把剑秀长秀长的,把手之上镶嵌着蓝色宝石,十分耀眼,是春秋时期甚至是中国古代的造剑术的巅峰之作。看着这把剑在橱窗里的灯光下闪闪发光,我联想起了各种历史书上的描写,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越王勾践紧握着这把青铜剑,一马当先,率领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展开激烈的战斗。只见他杀入敌阵,运剑如飞,手中的青铜剑顿时削铁如泥,只要寒光一闪,一个敌军就轰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风呀!

除了越王勾践剑,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稀奇古怪,我重来没见过的东西。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青瓷十二辰蛇、鼠俑”。这两个青瓷俑,造型十分古怪,看上去就像是两个人分别长了蛇头、狗头,穿着长袖汉服,还彬彬有礼,似乎在笑着和有人问好,不禁让我捧腹大笑。

而宋代的“青白瓷莲瓣纹温碗”则是最能反映出古人的智慧的一个“碗”。这个“碗”可不一般,有两部分——里面是一个瘦长瘦长的酒壶,外面安是一个镶着“莲瓣纹”的矮胖矮胖的碗。两样东西无论是从外貌上,还是从用途上似乎是戛然不同的,可是,一旦他们在底部连接起来,设计者的心思和智慧就一目了然了。它的用处在于,如果你在就糊里盛满了酒,隔了一会儿,酒冷了,你就可以在碗里盛满开水,如此一来,酒便加热了。这个做法,在没有微波炉的古代可是属于开创性的举动呢!

上面只是略举一二,博物馆里有意思的东西还很多了:精美地青花四爱图梅瓶、青花十二月花卉盅,中国传统乐器编钟、排箫、笙,祭祀用品九鼎……

这个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重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也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我一定要继承古典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