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始有终读后感摘抄

有始有终读后感摘抄

《有始有终》是一本由[美]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著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2023-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始有终》读后感(一):如何做到有始有终?拖延症必看!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计划,报了许多课程,却总是不能坚持参与学习,最后不了了之。

从周一就接到了工作任务,临近周五才开始去做,导致完成效果大打折扣,沮丧万分。

年初就制定计划要减肥,办了健身卡,偏偏因为种种诱惑,到健身房的次数屈指可数。

每次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几乎都是信心满满,然而总会被其他事件干扰,最后半途而废......

以上这些情况,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如何才能抗拒拖延,摆脱三分钟热度,做到有始有终呢?彼得·霍林斯在《有始有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

彼得·霍林斯是一位人类行为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人类极限表现领域研究已经十几年。他帮助了无数人挖掘、释放自己的潜能,并在其从事的领域获得成功。同时,彼得·霍林斯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书籍《思维模型》《成为超级学习者》《知道做到》已在国内引进出版,广受读者好评。

《有始有终》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克服拖延、恐惧、挫折等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01停止思考去执行,先完成再完美

作者提出,我们之所以不能坚持到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采取了一整套抑制策略,二是我们有很多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抑制策略,摆脱心理障碍,方能做到有始有终。

抑制策略,指的是我们制定的那些滥用时间和精力的计划,比如设定糟糕的目标、拖延、沉迷于诱惑之物和分心之物、时间管理不善等,这些都妨碍了我们对成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心理障碍,指的是内在无意识的精神机制,它们包括四部分:(1)害怕被评判、遭遇拒绝和失败;(2)懒惰和缺乏纪律性;(3)缺乏自我意识;(4)出于不安全感的完美主义。这些机制会让我们形成精神内耗,阻碍我们坚持到底。

很多人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都会过度地分析和计划,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遇到困难怎么办,害怕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这样就陷入了精神内耗中,从而导致他们拖延或者放弃。

作者认为,过多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信心。

彼得建议我们:停止思考,先直接去做,把背包丢过墙,我们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任何情况,不要给自己过分设限,先完成,再完美。

02找到做事动机,制定合理目标,建立激励机制

很多人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并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只是觉得应该做这件事或者别人要求自己去做。这样的心态会让他们缺乏动力和方向,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兴趣或者迷茫。

作者认为,你必须找到自己做事的内在动机,也就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样的动机才能激发你的热情和创造力,并且让你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并询问自己:有哪些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可以激励我们完成目标?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的生活如何得到改善?”来找到自己的激励因素。

同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动机,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可以参考SMART 目标原则,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的目标,确保落地可行。这样的目标才能让我们有清晰的预期和反馈,并且在过程中保持动力。

然后,我们可以设置和动机有关的线索,建立一个激励机制,根据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给自己一些奖励或者惩罚。这样的机制才能让我们有动力和压力,并且在行动过程中保持乐趣。

03建立自己的规则,让一切有迹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很多人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规则,只是按照别人的期望或者习惯来做事。这样的做法会让他们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做事随意或者散漫。

彼得·霍林斯认为,规则使事情变得黑白分明,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可遵循的准则,更有助于我们坚持到底。他给我们提出了六项规则,值得我们参考。

作者首先让我们自我评估,反思自己是否因为偷懒和恐惧止步不前。为了避免分散精力,他建议我们每天最多关注三项任务,区分重要和紧急的事情。接着,彼得建议我们把日常准则写下来,提醒自己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考虑是否继续完成目标时,用“我想......”“我会......”“我不会......”的形式重申自己的目的,让目标更加清晰。当我们感觉要被诱惑打败时,也可以问自己10分钟、10 小时、10天后会有什么感觉,迫使我们思考当前行动对目标的消极影响,从而回到正轨。

作者提出的第六项规则——10分钟,与《微习惯》那本书里的观点比较类似。当我们从最简单的10分钟开始,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慢慢地就能坚持15分钟甚至更久,通过这些微习惯,从而建立起我们的忍耐性。

04培养坚持到底的思维模式,挖掘意志力

除了建立规则,我们更应该培养一种坚持到底的思维模式,挖掘出将目标坚持到底的意志力。作者提到的几个思维模式,我们都可以用在学习工作中。

首先要相信我们的目标值得我们去实现,我们足够优秀,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努力工作一定会带来进步。

其次,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也要坦然面对,成功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扩大舒适区才能有所突破。

再次,面对失败不要轻易放弃,要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我们要明白,不坚持到底就学不到什么东西。要相信人生没有失败,做一件事的过程,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最后,面对压力和焦虑时,不要过分强迫自己做事。弹簧绷得太紧,也会容易断。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舒缓压力,才能走得更远。

古代哲学家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建立并遵循自己的规则,培养好坚持到底的思维模式,一定能够积水成渊,聚沙成塔,到达我们想要的彼岸。

05写在最后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有始有终》提醒我们的,就是重视并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坚持到底的实用指南,不仅有理论的阐述,还有具体的案例和练习,值得我们参考实践。

停止精神内耗,拒绝自我否定,把背包丢过栅栏,立马开始行动,你就会拥有一个成功的开始。

找到做事的动机,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为自己建立激励机制,一边努力一边奖励自己,才更有坚持的动力。

建立自己的规则,把诱惑抛在一边,从微习惯做起,用微不足道的十分钟的坚持,筑起自己有始有终的壁垒。

培养坚持到底的思维模式,挖掘我们的意志力,不断扩大我们的舒适区,方能走得长长久久。

愿你我一起,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拒绝诱惑,戒掉拖延症,做到坚持到底,收获心想事成的人生。

《有始有终》读后感(二):坚持到底,让你的意志力像激光一样专注

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感觉疲劳、无聊、忙碌的时候,你是否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目标,于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永远只是空中楼阁或停留在字面上,成为一种象征性的东西。

而“有始有终”和“坚持到底”就是帮你打破这个常见的怪圈,让你轻松地掌控自己生活的利器。

《有绐有终》是一本基于科学原理,帮助我们彻底了解为什么在做事时会卡住,并给出了详细的,

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作者美国彼得·霍林斯,是一位著名人类行为心理学专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出版的书籍有《思维模式》《成为超级学习者》《知道做到》等。

书中给出了有效的、详细的、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引导着我们产生巨大生产力和精神韧性,帮助我们有效地记住自己的动机,消除分心之物和建立自己的规则,就像激光一样保持专注,完成任何下定决心要实现的目标。

01、坚持到底的关键:记住自己的动机,

在追逐梦想和实现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时刻。然而,正是在这些时刻,我们对于梦想和计划的兴奋与热情往往会迅速消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缺乏专注、自律、行动力和坚持到底的能力呢?

作者指出: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动机时,它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周围创造与动机相关的线索,并确保这些线索清晰、难以忘怀,能够调动我们全部五种感官。同时,我们还要定期改变这些线索,以避免习惯性忽视它们。

动机是我们与内心深处真正重要的事物建立联系的纽带。它是我们追求目标的真正动力,不仅推动我们前进,还能消除放弃的念头。

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行为学教授凯瑟琳·米尔克蔓提出了一个假设,即通过联想提醒可以帮助人们记住并实现目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测试组中,有74%的参与者通过联想大象雕像成功记住并带回回形针,而对照组中只有42%的参与者记得这一任务。

通过大象雕像这样的视觉提醒,学生更容易记住要完成的简单任务。相比于普通的说明,当他们看到这个与众不同的雕像时,联想记忆更为深刻。显而易见,明显的线索比不太突出的线索更具有效性。

总之,利用各种线索来帮助自己记住动机是非常有效的。无论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还是触觉,我们都可以创造出与动机相关的线索,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和行动力。

02、坚持到底的关键:消除分心之物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容易分心,随之而来的是意志力的耗尽和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然而,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律性,直到为时已晚。因此,尽早意识到分心的存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减少环境中的分心之物是保持自律的关键。眼不见,心不烦。因此,在工作区域周围不要摆放任何刺激性的物品,以免耗尽意志力。这些分心之物不仅侵蚀我们的自律性,还使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为了坚持到底,我们需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分心之物。

例如,超市收银台上陈列的糖果、巧克力和零食往往会诱使我们在结账时分心。这是因为它们靠近出口,让我们来不及思考,同时价格也便宜,更加诱人。这是我们最难自律的时刻,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购买。

同样地,未经优化的环境也容易导致自律方面的错误。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我们容易看到并够到饼干盒,那么我们更容易伸手拿取其中的饼干。因此,在设计自律环境时,我们应避免这样的场景。

为了减少诱惑,我们可以将饼干盒放在远处的储藏柜里。虽然这并不能完全消除诱惑,但它使我们屈服于诱惑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惰性来消除工作场所中分心之物的影响,并创造一个没有明显诱惑的环境。

此外,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也是保持自律的重要因素。一个整洁的办公桌有助于保持大脑的清晰,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律,并坚持行动到底。因此,如果我们的工作环境杂乱无章,就应该及时整理,创造一个有秩序的工作空间。

总之,要坚持到底,我们需要消除分心之物。减少环境中的诱惑有助于保持自律性。通过创造一个没有分心之物和明显诱惑的环境,我们可以提高专注力,持久追求目标。同时,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也对保持自律至关重要。让我们摆脱分心之物的干扰,保持自律,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03、坚持到底的关键:建立自己的规则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经常面临艰难的选择和诱惑,常常陷入犹豫和猜测之中。为了坚持到底,这种不确定性会削弱我们的决策力和意志力,使我们容易放弃或偏离目标。

书中指出:建立自己的规则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规则给予我们明确的方向和准则,使事情变得清晰明了。更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约束,从而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让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并坚定地迈向成功。

就如作家约翰,例如作家约翰,早上时,他很兴奋地想:下班后,回家我就要开始写小说!写两章。然后,他去上班,下班后回到家里时,却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一天下来,他的灵感无疑在一点点地流失。

回到家的他只想看《绯闻女孩》。因此,他没有遵循“总是完成待办事项中的两项”这个规则,所以他没有动笔,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离他的目标仍很遥远。由此产生可怕的内疚感困扰着他。当他上床睡觉时,对自己发誓,明天一定要写四章来弥补被耽误的进度。

可是,第二天,他同样疲惫地回到家,再一次放弃了写作。他将“工作使他筋疲力尽”这个事实作为了他不写作的借口。他似乎永远完不成他的小说,因为他总是找借口逃僻写作。他给自己留了太多的选择和余地,因此很容易就充许自我毁灭。

如果约翰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规则,即每天下班后要写两章小说,无论他有多么疲惫或缺乏灵感。这个规则为他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尽管他面临电视的诱惑和自我放松的欲望,但他无法打破自己的规则,因为他明确地设定了不能有例外和借口。这使得他不得不坐下来写作。

通过遵循规则,约翰克服了分心和拖延的困扰,每天写完两章小说并感到满足和骄傲。他的小说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最终,他成功地完成了整个作品,这种成就感使他坚信,在面对疲惫和困难时坚持写作是值得的。

因此,建立自己的规则是坚持到底的关键。规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准则,使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并坚定地前行。通过限制我们的选项,规则剥夺了我们的犹豫和拖延的余地,使我们只能坚持到底。建立自己的规则,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坚持到底,并实现成功的梦想。

04、写在最后

《有始有终》一书深入浅出,引导我们发展出强大的生产力和精神韧性,帮助我们有效地保持动力、消除分心因素,并建立自己的规则。就像激光一样,我们能够保持专注,坚定地实现自己下定决心要达成的目标。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都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困难的影响,但是通过学习和应用《有始有终》中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实现自己的最高潜力。这本书将成为你实现目标、提高自我效能和塑造成功习惯的重要指南。

《有始有终》读后感(三):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无法坚持?这本书教你打破怪圈,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要减肥,给自己也制定了详细的减肥计划,结果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明明说好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结果总是被各项计划给打乱了节奏.....

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对许多人来说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著名的人类行为心理学专家、畅销书作家彼得·霍林斯,他也和许多人一样,有过如此类似的经历。

据彼得·霍林斯回忆,有年夏天,他给自己许诺要亲手雕刻一艘约12英寸长、3英寸宽的独木舟。这对于毫无木工经验的彼得·霍林斯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决定。

在第一周的时候,他在木块上凿出了一道很大的凹陷。第二周,他感觉双手疼痛,碰巧又遇上新电影《星球大战》上映,他暂停了雕刻的任务。到了第三周,因为忙着观看《星球大战》,所以这项雕刻独木舟的任务又继续搁置了。这件事就一直这样困扰着他。

后来,在彼得·霍林斯决定完成这项任务并付诸行动的时候,很幸运地了解到一种可以激励自己完成独木舟的策略。同时,他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们无法坚持到底的根源,并对此设计出了一套很棒的解决方案。

而彼得·霍林斯的这些研究,以及设计出的策略都浓缩在他的这本经典著作《有始有终》里。该书也获得了“亚马逊畅销书”的荣誉称号。

那么,人们无法坚持到底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到促使你坚持到底和有始有终的因子?面对挑战,又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坚持到底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有始有终》给到我们的答案!

01 没有坚持到底的根源是什么?

听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去的人不多。”

诚然,在生活中,那些能够把坚持到底这门艺术打造得完美的人,往往更能实现他们想要的生活,以及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然而,事实上,许多人都知道“坚持到底”的魅力,但他们似乎却总陷入到“半途而废”的怪圈里,明明说的头头是道,但最终却难以坚持下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书中说:“这往往是因为我们缺乏完成工作或某件事所需的专注、自律、行动力和坚持。”

这其实也是完整的“坚持到底”里面的4个要素。

相信大家都会发现,有时候不是自己不能坚持,而是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专注或自律或没有行动力,这就有可能让我们事与愿违。

同时,我们没有坚持到底,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自身采取了抑制策略,或是给自己设置了心理障碍。

比如,有些人想减肥,他们却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月要减去20斤的暴瘦目标。但实际上,在减肥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月大约瘦5-8斤才是合理的。因为目标的过高,往往会让他们无法企及。即使减肥计划制定的足够详细,也有人会因为无法坚持而放弃了。这其实就是因为自身采取了其中一种抑制策略,即设定糟糕的目标。

除此之外,拖延、沉迷于分心之物等都属于抑制策略。而心理障碍包括了自身的懒惰、缺乏纪律性、害怕被批判、遭遇拒绝和失败、出于不安全感的完美主义,以及缺乏自我意识。

例如,很多人往往都会害怕犯错误,或是害怕冒险走出舒适区,这也就导致了我们无法挖掘自己的潜能,以至于没有将自己的计划坚持到底,从而让自己的一生都在原地踏步。这其实就是因为缺乏自我意识而阻碍我们坚持到底的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抑制策略和心理障碍都会阻碍我们有始有终和坚持到底。

02促使你坚持到底和有始有终的因子是什么?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理想主义者萨莉,她创办了一家帮助贫困群体的慈善机构。原本她的初心是想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体,但却在为此努力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这让她对这项工作失去了兴趣,从而也给她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情绪。

她开始讨厌写授权信和参加慈善活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她就放弃了这份她曾经非常关心的事业。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会疑惑:为什么萨莉无法坚持下去。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萨莉完全是靠自己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坚持到底,她并没有找到做这项慈善事业的真正动机来源。这就促使她在克服基金会商业因素的消极影响方面,没有做好应对准备。

正如彼得·霍林斯所说:“有些时候,即使是我们关心的事情,但由于我们缺乏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我们也依然无法坚持到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宏大的目标,但却因缺乏前进的动力而最终无法实现,甚至直接放弃。

那么,促使你坚持到底和有始有终的因子究竟是什么呢?

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动机”。简单来说,它是对你真正重要并亲近你内心的东西。一旦你拥有了动机,它不仅会推动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而且还会助力你打消放弃的念头。

一般来说,动机又可以分为外在动机(或外部激励因素)和内在动机(或内部激励因素)。

而我们常说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方式,其实就是内外激励因素的作用。当你想象一头驴向前走,去够胡萝卜时,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激励因素就是胡萝卜,而外部的激励因素就是大棒。

外部激励因素会促使你走出对不愉快事物的恐惧,而内部激励因素会让你觉得,达成目标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和许多令人愉悦的好处。比如,在做某一件事情时,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从中能够得到什么?自己的生活或家庭有哪些受益?你会对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你会获得什么样的积极情绪?以及你的行动将如何实现长期和短期目标?等等之类的问题。

当你能表达出来的内在动机越多时,你就越有动力坚持到底并完成任务。

无论是内部激励,还是外部激励,它都可以促使我们坚持到底和有始有终。但如果这些方法没有被看见和想起,那它们就无法发挥作用。

对此,彼得·霍林斯指出,要想让激励因素起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经常接触它们。比如可以利用各种线索来帮助你记住自己的动机,从而坚持到底。

03 面对岔路口或挑战时,如何才能坚持到底?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旅程,但坚持不懈的努力会让我们抵达成功的彼岸。”

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的岔路口以及挑战,此时的你可能会考虑是要坚持到底还是放弃。

如果你只是借助自身的意志力,或是凭着一腔热血前行,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你很有可能会被现实给打败。

那么,在面对岔路口时,我们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坚持到底呢?

彼得·霍林斯提出,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规则,这样有助于你在遇到岔路口时决定朝哪个方向走。

比如,你的目标是在一个月内向客户交付很多项目,从而获得一定收入。但这项工作很辛苦,让你失去了很多休息时间,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失去了动力,想停下来歇几天。那么,此时你可以问问自己“我这是在偷懒吗”,这会使你开始工作并采取行动。当你做了你该做的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你会觉得自己很棒。

这其实就是书中提到的“自我评估”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要评估自己没有采取行动的原因,究竟是因为缺乏能力,还是因为懒惰或恐惧。通过这种自我评估的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几个规则,包括“每天最多只关注重要的三项任务”、“建立约束和要求”、“重申你的目的”、“从10分钟、10小时、10天后的角度思考”和“就等10分钟”。

看似这些规则都很繁琐,但它却能让事情变得更加黑白分明,这有助于我们坚持到底,因为它们限制了你的选项,让你不得不遵循它。

正如彼得·霍林斯所说:“当你的决定权被剥夺时,你就受到了束缚,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到底。如果你有决定权的话,你很可能会在需要完成重要任务时分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比如曾国潘,往往都会给自己制定相应的规则或日课,为的就是要对自我进行约束和指引。

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妨尝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从而更好地指引你朝着目标前进。

04 写在结尾

每个人的一天都有24小时,你的生命掌控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充分利用它。

如果你想摆脱“半途而废”的怪圈,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不妨跟随着彼得·霍林斯一起走进这本《有始有终》的世界,相信你会从中受益匪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