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孙犁作品精编(上下卷)》读后感100字

《孙犁作品精编(上下卷)》读后感100字

《孙犁作品精编(上下卷)》是一本由孙犁著作,广西漓江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页数:8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孙犁作品精编(上下卷)》读后感(一):读《鱼苇之事》

11月14日

孙犁后期的小说,应该是真人真事。他似乎也放弃了技巧,放弃了好好讲故事,也没有修辞,用词,尽量最简,简单交代一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然后,就完了。这应该算是笔记体了,篇幅都很短。三四千字,搞定。他解放后,读了许多古书,史书也有,笔记也有,应该是受了影响,笔致有古意。这样,他的文字,很有味道。

感觉得到,他经历了一些事情。哪个人,从那些年代走来,没有经历。但许多事,他看淡了。读后,反而让人更觉得心中难受。

读《鱼苇之事》。一个妇女的闲聊录。她的少年,过得很辛苦。父亲并不好,好赌博。但是,还是爱他呀,毕竟是父亲。卖了腌鱼,想着的,是帮父亲买件旧棉袄。这样的琐事,让孙犁感动,就写下了。听来,如同一个遥远的梦。——那应该还是白洋淀的故事了。只是,孙犁再也没有了早年的清新。他在感慨什么?大概是百味杂陈的,——他在那里呆过,很有感情。

《孙犁作品精编(上下卷)》读后感(二):读《嘱咐》、《芦花荡》、《采蒲台》

11月13日

又继续读孙犁的小说。

书是从工商学院的图书馆借的,个把月了,看了一大部分,现在是重看,准备过两天就还回去。再借其他的书看。

会借孙犁的书,是好奇他如何写小说。其实,孙犁写的,也是些简单的故事。且看得出,是为了战争的需要。比如,写军民鱼水情,写战士舍我忘家。当然,他带着自己的情感在。对农民的同情,对离别的伤感,都有触及。

《嘱咐》,背景是45年8-9月的平汉线战役。还是写水生。写他八年后回家的事。他只能呆上一夜,然后就得回部队了。这篇小说,政治意味很浓,我不喜欢。但在一些小细节上,还是写得细致入微。写分别多年的夫妻之间的对话,很一般。大概是孙犁也想象不太出,那种情形,应该是怎样的。倒是水生上炕了,靠在炕头上,“外面起了风,风吹着院里那棵小槐树,月光射到窗纸上来。水生觉着这屋里是很暖和的”,把感觉写得很对,能引起人的共鸣。在黑影中和孩子的对话,最朴素不过了,生分,直白,但却和人物相关。这段写得比较好。

《芦花荡》,最大的感受:老者分明就是抗日奇侠。但解放区的人读了,大概很生快意。正如我们现在看抗日神剧时,我党的诸路豪杰消灭鬼子时的那种惬意。

有一个句子好:“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采蒲台》,写出了一些抗日时间的日常生活,写了渔民们的艰难,读后,倒是有些沉重。虽然,作者的意图,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的——通过写渔民的艰辛,来控诉鬼子的行为,汉奸的恶劣,以及渔民自发起来抗争。但是,因为笔巧,他写赶集,赶集的人,他们的简短对话,把一个颓败、不景气的集市,写活了。人物也写得真切。那段日子是很苦的。

有一个句子,写得真好,“淀水清澈得发黑色”。孙犁的观察,很细致。他的文字,很朴素,直接,简单,但是,他在写景物时,因为切身经历,写得很真,很活。一些好的句子,很容易跳出来,让人难忘。

《孙犁作品精编(上下卷)》读后感(三):读孙犁三个小说

11月12日

《杀楼》,文字干脆,利落,读起来,煞是好看。有战斗场面,但不紧张,很从容。全篇写得很舒展,有清新自然的感觉。出彩处,在后面,英华和妻子的见面,对话。写出了性情。人物的形象也就出来了。小说的气质,也有了感情色彩。很感人。

战争总是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对女人。但中国的女人,最优秀的地方,是只要男人还在,心中还有她,总可以活下去,忍耐下去的。

《村落战》,是《杀楼》的姐妹篇。但两篇的节奏完全不一样。这篇小说,全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全篇都是战斗,孙犁的笔很生动,用词很简,但写得画面感十足。读此文,一方面感受到文字的清爽,一方面,又被故事牵动着走。觉得很出彩,很快活。孙犁善于观察,比如这句,“车上的鬼子像掷骰子一样在车上乱碰乱撞起来。”既形象,又幽默。

小星这个孩子形象,很醒目,很机灵,很可爱。讨人喜欢。写小说,写好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读者会很喜欢。虽然这样类比不对,但是,你看《鹿鼎记》的韦小宝,其实就是个孩子,长不大的孩子。因为金庸把他当做孩子来写,他的许多无赖,许多下三滥,就被读者很宽容地理解了。

《荷花淀》,是名篇。是写得真好。具体好在哪里,说不出来。但读了以后,就觉得春风拂面,很清爽。

故事并不复杂。但紧扣心弦。开篇,水生和女人的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对话通常很短,但人物性格,心理,一下子就出来了。好的作家,没有哪个,是不善写对话的。

小说里,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一些小闲趣,小动作。正是这些,小说变得生动。读后,觉得很感动。

这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比喻并不高明出彩,但是,这个场景,很动人,很有画面感,像剧本,同时,让人恍如置身其中。孙犁的观察,很细心的。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行为写得很生动,也暗写出了她的内心波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晌午的气息,被孙犁一一写入文中,很静谧,很美好。又衬托了紧接而来的紧张。

“她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画面感十足,哗,哗,哗的水声,似乎就响在读者耳畔。她们都是青年妇女,仍不失天真可爱,捞和丢菱角,就将她们天真灿漫的性格,一下子表露了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