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欧姬芙经典读后感有感

欧姬芙经典读后感有感

《欧姬芙》是一本由[美] 霍格瑞夫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姬芙》读后感(一):欧姬芙:隐藏其后是坦诚

又看了一遍霍格瑞夫的欧姬芙,成寒的那本脱胎于此,并且不如此书。因为很多细节,都被略掉。

欧姬芙喜欢黑色,不是因为时尚,只是因为,黑色可以很好地将她隐藏起来。

想起黑泽明写那本自传,一路娓娓道来,但是写到拍《罗生门》,意识到人永远做不到诚实,即使是自己这样讨厌伪饰的人,于是决定不写,因为了解他,最好的莫如他的作品。

看自己很难。有一次看《心灵花园》,那位专家说,人们极力反对别人的地方,往往是自己不足之处。所以,那位一直害怕女友出轨的男子,是自己先出轨。

别人看你亦如是。欧姬芙在面对质疑感到痛苦的时候,一位朋友跟她说,也许他们不是说你,而是在说他们自己。

一位喜欢她的邻居说,欧姬芙的诚实和真诚让她喜欢。我一时间不免以为她本人就是如此,或看重这个,而欧姬芙,人们常说她独断专行,不愿顾及别人,除了璜•汉默顿,他敢对她指手画脚,而她有时像个小女孩般跟他撒娇,争一个银钮扣,那是璜的生日礼物。

她的离群索居,就是一种隐藏。了解艺术家,最好的莫过于看他的作品,像黑泽大师说的。欧姬芙生活里也一定如此,懒得展示自我,却在她的画里肆无忌惮的绽放。

“明亮的光,是我人生的最初记忆——光,到处皆是光。”她在自传的开头这样写道。

这是她的画里你感到的,从画布上扑面而来,穿过眼睛,照进心里。

没有比看她的画更好的了解她的方式了。她始终隐藏在黑色之后,却通过她的画,向你敞开着她的心——这时候你知道何谓坦诚,没多少人比她更坦诚,她因此赢得我们。

《欧姬芙》读后感(二):无人之境

她说,她一心向往,无人的境界。

封面上,她目光坚定,也可以说,目中无人。

从一个柔顺的女子,到98岁高龄辞世,她的漫长一生,本身就是传奇。

当我翻开书页,看到《通往月亮之梯》,一下子怔住。我曾经在ipad上蓦写过这幅画,而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欧姬芙的作品,我只是单纯地喜欢那幅画。

知道是欧姬芙画的,喜欢程度更深。见到凤凰木的时候,我都想,如果欧姬芙画凤凰木,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因为逝去,不复再有可能。我因此对她的死亡,感觉有点悲伤。

她的画,有种魔力,既柔美又雄浑,按说不应该同时有这两种感觉,但是,就是这样的感觉,即使如此矛盾。

通过这本书,也就了解了她艺术创作的道路,她如何能够画出那样的作品。在新墨西哥州的荒凉沙漠上,她独自居住、绘画、与大自然相融,她是一个斗士,直至死亡接走她。

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造就了她,两位艺术家的结合,也是传奇,而她的丈夫,既是艺术家,同时也是精明的商人,他推广她的手法,深合传播原理,她既有天才,又有推手,所以,她成功了。

这本传记,没有刻意美化欧姬芙,算是相当中立的态度,她既是伟大的艺术家,有不同于平常人的个性,而从凡人到艺术家,这个历程,书中揭示得很清楚,通过这些,可以加深对她作品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喜欢这本书,感觉它象水一样流过我的心,该吸收的知识,都吸收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反刍,遇到,了解,真好。

我喜欢这个故事:

从乔治湖返城后,她托人把留在峡谷镇的东西运回来,全部装在一只橡木做成的箱子里。欧姬芙把箱子打开,取出一堆未完成的画,通通丢到屋外的垃圾筒里,毫不惋惜。她想一切从头开始——一辈子她都是如此,全部舍弃,然后,再从头开始。六十年后,她又把一堆画丢弃在阿必Q附近的废坑里。

《欧姬芙》读后感(三):一颗荒凉的老灵魂

我一直觉得写传记的,文笔不能太好,喧宾夺主不厚道,只要平淡,能让人看得懂就够了。剩下的全交给所传写的人物,而作者需要做的,只是练个好眼力,能看透这个人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像卖花一样,我卖你曼陀罗而不是玫瑰,不在于它比玫瑰艳丽,而是我知道,玫瑰的流俗绝不是你想要的。

这本《欧姬芙》不俗,就在于它像夜间盛放的曼陀罗,香气偷偷地钻进屋里却不会搅扰了你的梦。

作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欧姬芙被认为是最耀眼的,可能因为她是个女人,又是个喜欢搞成男人样的女人,还是个抛弃城市隐居荒漠的男人样的女人。

性别在欧姬芙其实是模糊的,她生命里有两个重要的男人,一个在24岁时提拔她一个在85岁时被她提拔。

但她也没放过那么多精彩的女人。

这与另一个墨西哥的女画家弗里达很像,但我不想把她们看成简单的双性恋,她们只是发现了美,并及时地抓住了她。

她说:“但愿能住在帐篷里,掀开两边遮帘,让一阵风吹走所有的东西,然后再从头开始。”

从无到有再复归虚无,而她想做的只是静静旁观,然后将它们变成画布上的色彩。

放大的花,刺破天空的城市,骨头,荒漠,岩石上的日出日落,构成了她画的主题。而人们惊讶于它们的姿态与我们习惯的样子是那么不同。

花被尽可能的放大以至于画框只能容得下局部,花心象黑洞一样吞噬着人们的视线,它被解释为从小虫子们的视角观察,或为女性的器官暗示。

同样,她仰视纽约林立的高楼,将骨盘的空隙贴近眼睛,天空就变成了有形状的蓝蓝的一小片。

而远处的山,无尽的沙土在画中又变成那么小那么精致,好像松脂油不小心滴下来将这片土地凝于瞬间。

这种大小的颠倒混乱应该是孤傲的性格和早年不顺的生活带给她的灵感。

我行我素,这在艺术堆里不算新鲜,但很少象欧姬芙这样,坚定地走出去,一个人找天地,没有那么多的犹豫和挣扎,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不高兴做女人只高兴做个人……

欧姬芙活了98岁,90岁时拍了一部名为《一位画家的肖像》的纪录片,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她一袭黑衣爬木梯子登上屋顶眺望远处橙色的荒漠,长长的发丝闪着银质的光,老画家的眼睛应该是什么样的眼神呢,沧桑,睿智,孤傲……然而镜头却避开了——此时欧姬芙的眼睛已失明很久,除了混沌的暗影什么也看不到。

也许她看到了。

一个白发老妇独立红色的崖顶,风吼叫着擦肩而过。

荒凉。

但,

荒凉到了美的程度还能算是荒凉吗?

《欧姬芙》读后感(四):花的姿态

乔琪亚•欧姬芙,感觉很柔美。她本身却与名字的感觉相差甚远。她有着男性某些硬朗的轮廓,眉眼清冷。刚开始认识欧姬芙,是源于她与摄影大师史蒂格利兹的瞩目爱情,还有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由他为她拍摄的大量全裸写真集,还有许多关于她敏感,柔美的手部特写。

然后是她的画。她关注大自然,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将它们记录下来。于许多画家一样,她相当执著于自己的创作主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反复描述相同的素材,待固定下来后再转换。她的素材包括:花卉、星空、高楼、沙漠景色和兽骨。在她的画作中,往往只用少数几种颜色,表现形式相当简单,极具个人风格。就如同马莎•温对她的画作的评价:若你喜欢她的画,你会爱上;若不喜欢,也不会忘记。

我最喜欢的是她的花卉系列,也是贯穿她一生创作的主题。她的花卉只有少量的普通视角,更多的是放大的局部,并以花蕊作为构图的焦点。许多评论家都坚持欧姬芙的花卉是隐喻女性的私处。有人认为象征贞节,或是认为具有色情意味。欧姬芙本人坚持她的作品并无任何象征意义。

我喜欢她放大的视角,看出去的花硕大无比,感觉到不同花瓣的细腻质感。与怀斯一样,有着令人惊喜的独特视角。但怀斯的画强调一种寂静到深邃的美,而欧姬芙显得艳丽得多。

她的用色是让人舒适的颜色,几种暖色调的颜色详尽的描述花瓣的质感,不强调轮廓,利用模糊的颜色过渡来区分轮廓。即使是使用冷色系,也不会有清寂之感。

在她的独特的花朵前面,感觉自己是只幼小的昆虫,或是缩小后的爱丽斯,在巨大温暖的花瓣前面,感觉这些厚实的花瓣可以稳稳当当的将自己包裹住。躲藏到花瓣后面的迷幻世界,带来深刻的慰藉。这种安抚是私密的,不能言说。

看到书上记载她与史蒂格利兹爱情生活的片断。她的丈夫对她的一生影响巨大。他慧眼识得她。他长她23岁,他像导师般发掘到她的艺术天赋;他像父亲一样宠爱她;他是她的爱人。她是他摄影的新源泉,他从各个角度捕捉她的美:她的每一个部位,她的每一个肢体语言,她皮肤的质感,她凹凸的锁骨,尤其是她修长的手部特写。她在这些照片里褶褶发光。从1917年20年间,他为她拍了数以万计的照片。他所有的作品只有一个名字:女人。

后来他们几乎在任何事情上争执,从欧姬芙如何作画,到史蒂格利兹如何开车;从史蒂格利兹如何管钱,到欧姬芙如何花钱;从史蒂格利兹的健康情况,到欧姬芙的经常出走。但他们并没有离婚,始终在一起。

欧姬芙时常需要旅行,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独居新墨西哥作画。他死前并未来得及和她说最后一句话。她赶回来时,他已经昏迷。两天后他便撒手人寰。没来得及彼此告别。

我非常痴迷于她与史蒂格利兹的爱情。有一句话说得很妙:他打开了她的身体,释放了她的灵魂。她又是他艺术的源泉,亦是成就了他。两个各具耀眼自我的人,待在一起,各自透过对方的灵魂看见自己的存在,但绝对是不能长期共处的关系。想来他们当时的争执纠缠肯定深刻入骨。

总认为两个灵魂足以相互对峙的人不宜靠近。往往在相见的第一秒,便能从眉眼中掂量出各自的分量。然后因着在相似的特质而接近。当中相互纠缠不能为外人道。最后还是分开来互相怀念才好。

欧姬芙这样的女子,得到世上最好的爱情。年轻时与史蒂格利兹彼此纠缠,体验像父亲对女儿般娇宠的爱情,且他是一个强大足够于她灵魂对话的男子。后半生与小她60岁的助手相恋,体验像儿子对母亲般崇拜的爱恋。不管是作为画家,还是作为女人,欧姬芙的一生幸福。

如此渡过漫漫人世,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获得社会的赞誉,找到能够相互进入的灵魂;能在繁华中抽身而退,保持自我。她是少见的女性天才中,活得完满的一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