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读后感精选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是一本由[英]温妮弗瑞德·沃森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读后感(一):唱反调会有神马后果?

本书的一片好评中,我只打了3星。原本看到目录和豆瓣的高分,以为会是个很有张力的故事,但现实让我失望了,情节中没有多少戏剧冲突,一切都很平顺,大结局像个童话。

看评论有人说,本书跟《傲慢与偏见》讲的是一个道理,但实在是没有《傲慢与偏见》那样自然。傲慢与偏见中的故事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可能的”,本书只让我觉得是一篇都市传奇,充斥着“不可信”。

比如我很难相信,能和3个男人周旋了颇有一段时间的拉福斯小姐会手足无措地求助一个陌生人。拉福斯小姐明明应付3个男人快要崩溃,在杜伯里小姐眼中竟然仍是可以求助的有头脑的对象。最后女主角碰到真命天子几乎是一见钟情的过程跟末流言情小说已经区别不大了。

前两节,女主角帮拉福斯小姐接连摆脱两个男人的情节很饱满,但后面帮杜伯里小姐跟男朋友复合就不够给力了,再往后我居然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一般小说都是高潮在最后,但本书感觉高潮就在前半部分,后面越来越脱力,迈克尔PK尼克那一段大失所望。

当然,也许是我欣赏水平不足。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读后感(二):聪明女子派蒂格鲁❤

派蒂格鲁小姐是个老姑娘。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房子,整天为工作而奔波劳累。派蒂格鲁小姐出生在一个严肃严谨的家庭里。她不会化妆,不会打扮,整日素面朝天。这是她的家庭所要求的。

派蒂格鲁小姐又渴望激情的生活。她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每个星期会去电影院观看时髦电影。她羡慕电影里那些纸醉金迷。她渴望一个有情趣的生活。

派蒂格鲁小姐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但是阴差阳错的遇到了拉福斯小姐。拉福斯小姐正陷于困境当中。派蒂格鲁小姐轻松巧妙的帮助了她。同时也看见了拉福斯小姐的三个男朋友。就是这样,派蒂格鲁小姐融入到了拉福斯小姐的生活中,她认识了拉福斯小姐的三个男朋友,并且用自己的见解和经验给拉福斯小姐选择“佳婿”。在宴会中,她也认识了迷人的乔先生,派蒂格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也许她的前半生并不如意,贫穷、潦倒一直困扰束缚着她。但是,派蒂格鲁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她是一位聪明的、见解独到,有时候甚至是言辞犀利的老姑娘。

派蒂格鲁小姐是个聪明的女子。在贫穷的日子里,没有失掉自己的乐趣。同样,融入到上层生活中,保持着一颗清明的心。

她最后还是幸福的。

我们每个女子都应该如派蒂格鲁小姐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一颗善良向上的心,开心过每一天。做一个聪明的女子。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读后感(三):一本让你微笑的书

这是一本多么轻松的小说啊。古板,苦闷,胆怯的老姑娘派蒂格鲁小姐阴差阳错的面试了一份工作,巧遇拉福斯小姐,并在一天内奇迹般的变身为特别,聪明,勇气的吉尼维尔,成了姑娘们的救星,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读起来,很自然的就跟着派蒂格鲁小姐一起体验了一把命运的奇妙。就是这么轻松,或许这也是这个故事在那个抑郁的年代让人们不能忘怀的原因吧。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这么戏剧,不是么?

这里是几段我喜欢的对人物的描写,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形象。

关于派蒂格鲁小姐:“走在人行道上,派蒂格鲁小姐微微打了个冷噤。这是个阴郁寒冷,雾气弥漫的十一月天,空气中斜拽着蒙蒙雨丝。。。。行人们踩着砕急的步子,尽可能快一点逃离这压抑的气氛。派蒂格鲁小姐亦跟着进入人流。她是个面貌僵硬的中年妇女,中等身高,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形销骨立,她神色怯懦,如果有谁在意,就会发现她的眼底流泻着明显的恐惧。”

关于拉福斯小姐: “眼前这位尤物简直太美了,叫她立即回想漆银幕上的丽人。只见她一头金色卷发,云波滚涌,散漫瀑洒在脸上”。 “她的面孔被热流沁出一层淡淡粉晕。水汽拂乱了她的头发,形成小巧打卷儿的发束,垂直脸边”

关于尼克:“那是一副优雅柔和,灵动自如的身板。他肤色黝黑,面容生动;他拥有男人中罕见的完美五官与风仪。一双明亮锐利的紫蓝色眼睛;优美而冷峻的嘴唇上有一小圈黑髯,使他看起来老练世故,并散发着一丝他特有的,吸引人的微妙颓废。他的神情里有中猎食者般的东西:那是他个性中叫人着迷,难以自拔之处”

关于杜伯里小姐: “这位女士年轻,苗条,叫人过目不忘。他脸部的皮肤呈浓奶白色,除了那一抿红唇的俏皮弧线,丝毫不掺驳杂色斑发似墨漆,梳成中分,颈部收了一圈精致的发髻。头上斜搭了一顶小巧女帽,想大多数电影明星那般,又浓又髦,派蒂格鲁小姐看得入迷。”

关于迈克尔: “他个子很高,身着晚装......他体格强壮,脸廓坚毅,斗士一般的下颌,目光犀利,面蓄风雷。他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化身,一个酷似克拉克 盖博的男人”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读后感(四):一部女人的心灵史

意闲翻译的《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是本可爱的小书,篇幅短到一个的旅程可以轻松看完,却像一枚橄榄,可以久久回味。作者是善于螺狮壳里做道场的高手,把所有的戏剧冲突在一天中统统展现,在这该书问世的年代,写法非常新颖。看完后才发现,原来《24小时》的编剧祖述的是温妮弗瑞德·沃森

一般认为这本书是个灰姑娘的故事,派蒂格鲁小姐是个貌不出众的中年女吊丝,在二战前夕西方挣扎在深重的经济危机中时,尽管小心翼翼,饭碗还是再三被雇主打破,至于嫁个殷实好人家更是想也不敢想了。如果认为那时人人都不好过就错了,彼得·德鲁克回忆那时节的欧洲和美国,一个有才华的年青人不太难找个收入优厚的工作。后生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可畏,一个年过四十需要为自己外貌负责的中年女人还有机会翻盘吗?就在故事发生的这一天,命运突然给她打开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门,过了一夜,一切都改变了。如果说灰姑娘改变命运,还有仙女给她一身好衣衫,让她扮白富美。派蒂格鲁小姐得到的只是职业介绍所给她的一个地址而已,她没有灰姑娘的迷人脸蛋和精致小脚,有的仅仅是死地求生的勇气和看电影得到的人生阅历。我开始很奇怪拉福斯小姐为什么给予陌生的派蒂格鲁小姐那么多的善意,如果拉福斯小姐冷漠的拒绝了派蒂格鲁小姐的求职,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不过看到拉福斯小姐深陷多重感情纠葛,危机即将爆发,抓住一个救命稻草也不算离奇。派蒂格鲁小姐支走缠人的菲尔、赶走凶恶多疑的尼克令胸大无脑的拉福斯小姐彻底信服,信任让恓惶的派蒂格鲁小姐有了点月下老人、爱情仙女的感觉了,随后她帮拉福斯小姐和朋友们重点鸳鸯谱,顺便钓到了如意郎君。派蒂格鲁小姐很聪明,但天下落魄的聪明人多了,她的勇气更可取,把武松的话改改,有一分勇气就有一分成就,十分勇气就有十分成就。派蒂格鲁小姐,原名Pettigrew,拆开看是petty grew。中外小说里,在名字里面打埋伏的很常见,给刻薄的人取名叫Mr.Lynch,杀人狂叫屠娇娇,这本书说的是主角从卑微中成长的故事。一夜被王子相中的灰姑娘和一朝脱颖而出的毛遂没有这么细腻复杂瞻前顾后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女人的心灵史

很多翻译作品往往令人遗憾,有的像林少华版《挪威的森林》那样喧宾夺主,更多的是文字完全无个性,用的是我们语文课本中学的俗滥不堪的汉语,这本书翻译的相当妥帖,既不用俗语又非常克制,可想而知费了不少心血。我看到非常美的句子就想看看原文是不是也这样精彩,有一段意译成分稍多,也觉得很好。其中有一段"Miss Pettigrew gasped. The creature was so lovely she called to mind immediately beauties of the screen. Her golden, curly hair, tumbled untidily about her face. Sleep was still heavy in her eyes, blue as gentians. The lovely rose of youth flushed her cheeks. “各位懂英语的同学们可以各显神通翻译一下(我声明,我不懂,我缴枪)。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读后感(五):野百合也有春天

也许中国读者永远也不会理解,如《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下文简称《大日子》)这样一本书何以能够在销声匿迹超过半个世纪后,再版时依然获得那么多读者的青睐。甚至连英国当地的媒体也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因此《卫报》只能称本书为“不能解释的跨世纪文化现象”。而在《大日子》这种“现象级”的成功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故事常见到颇有些俗气的地步:年过四旬却依旧单身、性格古板古板、落拓贫穷的派蒂格鲁小姐无疑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在一次应聘中她结识了属于上流社会的拉斯福小姐和杜伯里小姐,两人对她无条件的信任让派蒂格鲁小姐也找到了自信,派蒂格鲁小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帮助她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归宿以后,也出乎意料地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这种以小人物成功为主体的故事极为常见,绝大多数的武侠小说、奇幻小说、RPG游戏、励志电影都习惯使用这个路数。不论你如何诟病这样没有新意、流于平庸、缺乏想象力,但是类似的题材依然能够盛行并非没有原因,而这也正好解释了《大日子》一书在时隔六十二年再版后为什么能取得销售上的奇迹。

文学作品能否成功还在于读者,而能够满足于读者内心中的诉求,实现读者愿景的作品往往更加容易成功。灰姑娘、丑小鸭的故事既是非常美好的童话又充满了励志性,才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大日子》中所叙述的故事就非常好地实现了很多读者那种麻雀变凤凰、咸鱼翻生的愿望。小说人物实现了很多读者的梦想,因此也让阅读的人能够能容易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派蒂格鲁小姐的人物形象用现在的眼观看称得上“剩女”,而“剩女”在现如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扎堆出现的文学作品、诸如《爱情呼叫转移II》的影视作品、诸如《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的音乐作品,代表着各个领域都开始在关注“剩女”这一问题。虽然我无从得知英国的情况,但我相信类似问题肯定是同样存在的。在一本出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能够看到当代社会的问题,这不得不感叹好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够读出有价值的东西。

除了故事本身的内容之外,作家对于那个时代的描摹可谓淋漓尽致,一种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气息跃然纸上。作家所描绘的这种英伦风情与同时代美国的摩登风格,中国大上海的风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有着英国独特的贵族气质。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伦敦的繁华景象似乎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来说,能读到如此原汁原味的描写实在是一种福分。

另外作家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也非常有节奏感。本书其实可以看做是《派蒂格鲁小姐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严格的说颇有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但是温妮弗瑞德•沃森却用自己独到的写作功力让这个故事看起来扣人心弦,紧张、精彩还不是趣味。这让读者时而惊艳于派蒂格鲁小姐的机智,时而为书中人物的情感所动容,时而有因为一些峰回路转的情节露出会心的微笑。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一书无论是在故事情节、写作手法、人物塑造上都没有太多非凡的地方,但却如同书中派蒂格鲁小姐一样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丑女翻身的故事+剩女问题+复古的英伦风情,旧瓶装新酒之后的六十年陈酿,多少有愈品愈醇香的意味,丑小鸭总会变成天鹅,灰姑娘也将遇见王子,野百合自然拥有自己的春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