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读后感1000字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读后感1000字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是一本由金小凤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页数:5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读后感(一):让我想起豆瓣

这是一本访谈的集子,受访者要列举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碟。很简单的方式,竟然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味和思想,当时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惊喜。

后来又看了B卷,书中的嘉宾,都是国内活跃在文化圈的人物,说话字字珠玑的,思想的火花四处飞溅,看得我很是过瘾。他们推荐的这一套书碟和电影,我更是专门用了一个本子给记下来,想要以后搜来看。

可以说,是书——电影——碟这个创意模式,促成了这本书的成功。于是,多年以后,我见到豆瓣时,很有种熟悉和欣喜的感觉。书、电影、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精神载体,是支持我们思考和感受的动力和源泉。

豆瓣网,找到了这样一条规律,并以网络实体的形式给予了最好的展现,真的很棒!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读后感(二):瞧,小凤怎样“丢手绢” (作者:曹凌志)

瞧,小凤怎样“丢手绢”

曹凌志

认识小凤,挺偶然,也挺有意思的,像她那种剑弩风格的书稿认真读过半卷我就记 忆犹新了。她是主持人,骨格奇高的对话节目《小凤直播室》的主持,可是还没等我来 得及走进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由她操刀整理的节目书稿《小凤丢手绢》的A卷 ,就已经整整齐齐的摆在了我的眼皮底下,图文并茂。这只是书稿的一半,B卷部分另有安排。到后来,它们共有一个刀锋凌厉的副题——“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锐气 真是不小。

可是当时我就挺纳闷,现在什么都小资了,广播节目里居然还有这样“不识时务” 的?这小凤到底是怎么啦?既不紧追什么音乐排行榜,也不推出什么温馨夜沙龙,她倒 是桀骜不逊的跟愤青去“丢手绢”,跟先锋人物对谈心灵成长全部的历史,又偏偏要聊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有一段音乐……所以当时一看到书稿的A卷,嘿嘿,我视网膜上的三个神经元就兴奋得好一阵激动.

结识小凤,别人恐怕主要是在无线电波里“听”出来的,毕竟这是她的本行,小凤 也曾经三度获得“全国百优节目主持人”的称号,而她的职业理想则是成为“智性节目 ”主持人。这样一位专门在别人耳朵里做文章的人,她就在《小凤直播室》跟先锋人物 发问猛侃,温普林、西川、贾樟柯、尹丽川、叶沙、郝舫、孟京辉、朱文、于坚、周洁茹、甘琦、王岳川、颜峻以及欧阳江河等等,海阔天空,听得大家陡然一惊,又一身冷 汗,进而成为她“死党”的。我呢是在“读”小凤,倒过来了,主要是先在纸上跟这位 主持人打交道,不过冷汗照样也没少出。黑夜里她那执著的声音,对谈嘉宾那各具特色 的激辩,摇曳一变,带着血与肉一般的生命力,悄悄地化成白纸上的文字,旗帜鲜明地 宣称:“每一个人都是他全部历史的总和。”这使我不得不提高警惕,一丝不苟地“看 ”小凤怎么从那三面文化之镜中跟那些先锋人物嘴对嘴的。

今天大家读到的就是她那 “国内第一本带声音的访谈录”,书中配有嘉宾鲜见的生活照片与话锋所及的书籍书 影、电影海报和唱片封套等精美插图,弥补了广播节目的视觉不足,书后又加入了先锋嘉宾谈话实录精彩片断的CD,26个名字,26种声音,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只可惜种种原因,A、B两卷并未把她独立策划主持的广播节目《小凤直播室》一网打尽.

正如温普林所言,声音是有陷阱的,我自己的确也没有能力去抵挡“丢手绢”的诱 惑。“读”小凤,万籁俱寂的黑夜里,大地一片沉静,这已经为小凤的出场铺垫足了气 氛,更何况还有那两张实录CD,音乐起起落落,对话不断交锋,隐隐约约地使我忍不住 在猜:莫非这个小凤竟是……行吟诗人?我想,她这么认真地关注着人的存在状态,这么紧紧地连接着都市的大地,又这么执著地奔走在夜行火车上,显然这已经不是简简单 单一位女子的所为了:

深夜里,看月光斑驳的影子,

看它们在眼前摇曳,

岁月就这样慢慢地从手中溜走,

走的不留痕迹。

每个繁华的都市背后,

都有一些寂寞的灵魂,

在夜色下,他们汇聚又分离。

城市的心情,

就在这些灵魂的手中演绎。

这就是小凤的“丢手绢”,一个摇曳的城市精灵。照她自己的说法,也就是要打造 人文访谈类专栏颇具蛊惑意味的品牌:我寻问先锋,我碍着谁啦?这英雌之风自然让我 联想起了《沙家浜》,借用刁德一的反西皮摇板,他当时就是望着阿庆嫂的背影,唱道 :“这—个—女—人—不—寻—常!”

这位清奇女主持人呢,又是厦门又是南通又是山东,越走越北,本名则是“金小凤 ,生活里好像到处都能抓出一打。没准儿你们家隔壁也住着一位吧?太多了!

(曹凌志,原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现为广西师大理想国品牌人文馆主编,曾任本书责任校对)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读后感(三):八年之疡

八年,生活试图洗净我们身上的懵懂,理性试图覆盖我们有内而外的感性,世事的沧桑也试图写在我们脸上……一边吃喝拉撒的活,一边拒绝这样活。我开始回忆,不知道这种回忆和企业家在三陪女或实习生面前回忆奋斗史有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那时候好像每天都要提醒自己,要为梦想冲动的活着,不要为自己的固执和狂妄感到任何的不好意思。

八年前好像没有什么生存的压力,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诱惑和出路,没有耗费汗以外的液体的娱乐,活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学校,平时除了功课以外,也就是看看书,听听广播了。偶尔回一次家,都会租三到五盘VCD装在书包里,回家后贪婪的看。还有广播,现在我还清楚的记着每档节目是什么样子。那时候我经常听的有《小凤直播室》,《今日流行》,《林雨一刻钟》,《田园晚风》,还记得有一个“孟所长讲话”,会拧水管就会拧拔罐……《今日流行》的杨樾已经去北京了,在他的节目中我听到了几十张蔡琴的唱片,系统的认识了台湾流行音乐,受益一生,有时,音乐不仅仅是音乐。还记得有一天童孔到直播间弹吉他唱歌,吉他断了弦,还是把《梵净山》唱完了;《林雨一刻钟》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给了我很多温暖;《田园晚风》是一档长寿的谈话节目,经久不衰,不过,这样的节目能办好,也说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还是不怎么高的。有一次,在节目中,一个东北口音的大姐向主持人田园痛诉丈夫的暴虐,并说了“性生活”,“阴道松弛”等关键词,说了不到一分钟便被挂了电话。那天晚上和接下来的两天,我根据那一分钟谈话写了一片四万来字的小说——《阳光下的舞者》。当然,这些节目中最让人激动的还是《小凤直播室》。我始终认为这个节目是个奇迹,它诞生于思想并不怎么开放的山东,诞生于一个省电台,诞生于一个单枪匹马的美女主持人,而且一做就是八年!

八年后的今天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山东,离开了大葱大蒜大饼大酱大妞,来到南方。那天下午去快递公司取快件,一本《小凤直播室》的书和一件衣服。那天中午和某铁道部门的领导喝了半斤口子窖,肚子和头都不舒服。我坐在长沙市郊那个叫圭塘的地方的马路牙子上,想把所有的酒肉都吐出来,努力了半天只吐出一小口。这一小口夹杂着食糜的脏水辣的我满眼都是泪。然后一直坐在那里看书,闻着汽车尾气,目光的焦点没有在书上……前方是城市,无数人在那里过日子,我也是无数人中的一个。我突然问自己——这样的日子叫日子吗?我头脑尚清楚,我知道很多时候,质疑比肯定更肯定。这样的日子当然不叫日子。或许,谁都可以找出理由,说现在的生存的压力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压力。为了生存,只有放下一切,跳到人的河里。我知道,有很多人跳到河里一下子就淹死了,有的跳到河里变成了河妖水怪,只有很少人能再爬上岸。

人成长确实要放弃一些东西,就如虫子变成妖蛾子要放弃给它安全的茧子。人年轻的时候总想向别人证明些什么,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当人不再年轻,他也想向别人证明些什么,以证明自己和别人是一个样的。这种证明的过程对我来说,就和学生时期的数学题一样,是一种折磨。生命也是在这种被折磨和反折磨的过程中有了多向度。再一次看《小凤直播室》八年里采访的这些人,回忆着曾经守在收音机前的那些美好的夜晚,想到的更多的不是那些侃侃而谈的嘉宾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自己。我也接触到了节目中采访过的几个人,甚至曾经对着其中的一个人大哭过一场。我知道,节目中的那些人也变了,试图冲破世俗正面人欲的人开始逃避人世,试图冲破政治枷锁的人被或温柔或暴力的锁在了各种自造他设的枷锁中,拒绝商业的人开始争先恐后的亲吻着奖杯享受有了惯性的荣耀……生命仅仅追求自由是不够的,而是要继续追求自由。而这个“继续追求”的难度比第一次要大很多很多。

我也变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希望这不是一次总结,而是一个开始!

魏晓波

2007.9.21于长沙侯家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