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林语堂传读后感精选

林语堂传读后感精选

《林语堂传》是一本由林太乙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语堂传》读后感(一):请勿在评论中转载他人的

感谢你和大家分享你的意见 ······

请勿在评论中转载他人的文章。如果需要,请放在前页右下角"林语堂传的论坛"里, 并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链接。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提示,以免没有看过的人扫兴。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评论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右下角"林语堂传的论坛"里发表。

欢迎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 ······

请注意评论和个人blog

《林语堂传》读后感(二):林语堂传

《林语堂传》(美国林太乙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我们这一代的人知道林语堂,大多还是从鲁迅先生的著作里知道他的大名的,那时林语堂似乎还是个反面人物,在《鲁迅全集》中关于“打落水狗“或者是批判“幽默“的注释里,往往才露出他的名字。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一致认定:凡是被鲁迅先生骂过的人必定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林语堂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反动文人”。林太乙作为林家次女,写出父亲伟大的一生,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人的身影。1989年2月10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很深。布什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情形,但他的话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很受用。”

《林语堂传》读后感(三):淡然的力量

其实自己一向不是很喜欢读所谓成功人士的传记,一来么这个志向被励志,二来大抵传记都写得很混乱,不是太多不着边际的赞美就是所谓的粉色秘史,看完以后,向来混沌。

之前看林老一些小品散文,空旷处世态度一直是我的印象,以至于对于台湾,也种带着这些一些闲散的味道去理解。读罢,才知道,原来居然是和郁达夫鲁迅一个圈子中的愤青,也才晓得,原来人家是个名扬海外的大人物,还一直以为是个和李碧华类似的地方性作家,原来人家老家在鼓浪屿,也是,只有这么一个中西合璧无双的地才能孕育出如此妙人,又经上海北京两地文化大染缸,再经留美留法留欧等经历,文法自然是信手拈来,不在话下。

通看林老一生,虽然早年有窘迫之际,但是遇人比较靠谱,有胡适等人后面撑着熬过,最重要的是娶了个贤惠的妻(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为啥无论是波兰还是王尔德的爱情都要终结,因为他们么有个贤惠的另一半在支撑),一生不是一直纠结得不到,而是珍惜已经得到的,所以啊,可以说是大半辈子衣食无忧的。想到郁达夫当年用值班时间写字画赚外快,不免感概近代文人真是传奇多彩。生于乱世,军阀混战,列强欺凌,活生生站出来那么多硬骨头,不畏惧刀光剑影,喜笑怒骂皆成章,以笔为刃,燃烧青春,摇醒一代人。只可惜,眨眼,连鲁迅先生的文都被清除教科书了。

花了两天时间把此书看了,甚是欢喜,京东购下林老经典《生活的艺术》,发现居然要5块邮费了,转而立马投奔卓越,期待明日到货~~

《林语堂传》读后感(四):读后感

林语堂,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是《京华烟云》的作者。林语堂这个人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是认识的,我今天看完了《林语堂传》这本书,我觉得一代国学大师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 这次读全传,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先生对于生活中美的捕捉。他无论是看到雨珠自屋檐落下,或是看到麻雀从空前飞过,都会觉得无与伦比的美丽。而到老年,看到琉璃厂小小器物,竟然会感动到流泪:只因他太爱人世间的一切,为走向死亡不能欣赏这些美丽而遗憾。 他用英文写作,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一本薄薄的《生活的艺术》,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让他们觉得原来在古老的东方,那群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活得是如此有腔有调。更有美国大批妇人遵照书中描写起居生活,觉得诗情画意极了——因为在中国:月可歌,花可醉,风可弄,雪可吟。 林父林至诚的家庭教育从小让林语堂懂得心怀和善,心怀善良,这在当代都是有借鉴意义的,首先,林父自己待人和善从小为林语堂树立了榜样,其次,林父作为牧师挣得钱很少,但是坚持送林语堂到圣约翰大学读书,我觉得这种教育值得提倡。

在国外那几年林语堂感受到外国人的幽默,而中国人缺少幽默感,回国后创办了《论语》这个中国第一个提倡幽默的半月刊,他试着把乐观幽默种入中国人的心中,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并被誉为“幽默大师”。读着他所写下的那些文字我感觉到快乐何很简单,只要换种想法那些痛苦也能化做嘴角微微的上扬。 在那样的年代他经历苦难,但不改童心,他总是如孩童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不断学习;他快乐幽默,并传播着他的快乐,永不疲倦,这便是我从书中看到的林语堂。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林语堂先生的文化理想,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林语堂传》读后感(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居然还没人评论这本书,那我就把我看完后的一点感受贴出来,才疏学浅也硬着头皮上了。^_^

花三天时间把《林语堂传》看完了,看得很“痴迷”。

在这之前,对林语堂不甚了解。只记得高中一个同学很崇拜林语堂,说很喜欢他幽默的风格。看完这本书,发现自己实在是很崇拜他。

先生的求知欲叫人钦佩,他的人生态度、他的书生本色、他的为人处世让我欣赏。这首李密庵的《半半歌》就很好地表现了先生的人生态度: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 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 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 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 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 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 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 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 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 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 会占便宜只半。

做人,应该像他一样积极乐观;而生活,也许就该这样简单才好。

三十年来他的英文作品传遍海内外,他取得了极大的荣耀,这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旅居国外,所以才可以很大程度上免受国内文人所遭受的磨难,从这一点上说,我觉得他是幸运的,他可以更静心地写作。他自己给自己的评价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确实做得很成功。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与中国、中国文化有关。但是,一次林语堂出席活动时姚朋先生的话我觉得很能客观地评价他,或者是那时的文坛:“ 身为一个作家,林先生未必即能代表中国思想的“主流”与中国人生活的全貌,但是,在今天的国际文坛上,中国作家的姓名能为世界各国人士所敬慕,恐怕也只有一个林语堂了。”

先生临死前那一段,我看了非常感动和感慨。“他变得时常掉眼泪,遇到风和日丽的气候,他掉眼泪,听见山上鸟声,他掉眼泪。这个世界太美了,他怎么舍得走?”是啊,这不是畏惧死亡,而是懂得生命的珍贵,而他,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一生都在忙碌着,他也从未停止过追求学问、停止过创造。“他的心脏停了又恢复跳动,一连九次,才终于放弃生命”,看到这一段,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这是一位让人景仰的伟人。我想,真正对作家的尊重应该是读他的作品。读完《林语堂传》本来有很多感触的,可是想写出来却发现不太容易了。恩,等过段时间看完他的《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