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张小娴作品集》读后感摘抄

《张小娴作品集》读后感摘抄

《张小娴作品集》是一本由张小娴著作,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4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小娴作品集》读后感(一):很不错的书

很早就看张小娴的书,以前是看小说,后来看散文,她的小说虽然很棒,但是我不会一遍又一遍的看,但是她的散文,却是我每日必读,闲时必读,苦恼时必读,她看似随意但是却直击各个事实(以女性的感情纠葛为主)的真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的感觉,可以说是女性的通关宝典。

《张小娴作品集》读后感(二):不想睡

席慕蓉,无奈,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张小娴,可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一直都知道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确切的说,我很少想要逃避,真的很少。

可一路走来,我却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现在我还弄不懂——我是解铃人,还是系铃人,或者根本就是个死结——不解不结,自生自灭,才是最好的宿命?

又或者,不懂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懂了,看清了,心就凉了。当然,心凉是早晚的事——只是,一种凉的舒爽,洒脱自信,是自己对自己宽容,是自己给自己放生,是自己许诺自己幸福;而有时,却是一番寒彻骨,冷了别人,更伤了自己。

我一直看着自己选择,看着自己放弃,还要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看,这是你自己选的,当然,结果要你自己承担。只是,我实在弄不清楚,我的判断有没有错,还想着,至少下次,有个参照。确实有点可笑,渐渐明白,生活每天都是直播,没有彩排。

当那句“没有无结尾的故事,只有不死的心”闯入眼帘时,我愣了好久,回过神来,仍觉得不寒而栗——

原来,是这样,只是这样……

当初,睡前,在灯下,翻看席诗的光景,才发现,早已暗淡了,疏远了,模糊了……

是幸,还是大不幸?哪个暂时,哪个才永恒?

我还是不知道。

席慕蓉,让你沉溺生活,温柔和煦,不由自主爱自己;

张小娴,让你直面生活,所剩无几,不得不去爱自己。

听着信痛快淋漓地唱着死了都要爱,不知不觉,嘴角上扬,眼里盈出笑意,心却清醒释然——

虽然是别人的故事,但,确实美的惊天动地;终究只能是别人的故事,故而可以,欣赏得一心一意,平心静气。

《张小娴作品集》读后感(三):三个香港女人把爱情写尽了

爱情被三个香港女人写尽了,张小娴、亦舒、李碧华。

初读张小娴是《面包树上的女人》,感官低调、行文朴素,有一种领悟过的纯良,没有太多纠缠。她笔下的女人不会为托付终生的男人去修成正果,而是在无限的纠结中与原爱辗转,回归辛苦。

所以爱得太怨、太泛理想、太辛苦。性格使然,不觉得会一生一世。她理解的一生一世,可能就好比辛辛苦苦得到的阳台,虽可在跑马地的夜空沐浴罗曼蒂克,可是碰到大风雨,终究不及厅室来得稳妥。一生一世是爱恋,托付终生是婚姻,最后是婚姻领悟现实。有些人只适合爱情,他们不愿早早的结姻生子,变成口口声声规避的粗男俗妇,不想去重蹈一般人人生轨迹的悲剧,所以曼声吞炭。最后婚姻的曲解,客观成倍的包含这一深刻的悲观元素。

她的角色仿佛永远是在恋爱的镜框中沉沦,却又无比清醒地置身事外。文人喜欢相惜,尤其对于新世纪的女文人,更感同身受。以一种与有荣焉的姿态,窥探着物欲与文明在精神层面的细腻纠葛。读张小娴,有一种端着咖啡,坐在街角的圆桌,空气舒畅,听着世纪末的爵士乐,小众也好,大众也罢,品味着实在的小资情调,气质芬馨,所以越发的共鸣年轻出头的善男信女,这种感觉有点琼瑶的似头,然则不及琼瑶的文艺味过重的倾向。

张小娴认为,女人可以在其他的地方犯错,但唯独在感情上一定得精明。她的文字太恬淡,以至于初读者往往对她的才情有所怀疑。她对于感情中几乎盲点的东西怎么可以刻画得这么生动活泼!在《思念的流浪狗》里面说,狗不会瘦,因为它不会思念;人会瘦,因为他思念着别人,人终是被思念折磨,在思念里面做一只可怜的流浪狗。在《雪地里的蜗牛奄列》说,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在《再见野鼬鼠》中的爱情,原来可以笑饮毒酒。其实在《荷包里的双人床》的关于失望的辩证解释很是新颖韵味的,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失望是一种辛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如果午后,阳光深刻,在有茶或者咖啡的桌边坐下,读读张小娴。

设若是亦舒,你则需要在清晨最清醒的状态下去读,油然而生莫名的情感共振。有人认为,亦舒在于聪明,感情上面独立、自信,外表上可以柔弱,起码在内心世界里面必须得瓷实厚重。《一代宗师》里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亦舒就是这样的,情感必须是经遇,然后顿悟。理念上,她也是一个矛盾体,角色的她似乎看遍了男人,不相信爱情,可是心底又是痴醉于爱情。表示不在乎的,其实最在乎。

亦舒的兄长倪匡是著名的香江四大才子之一,亦舒也曾经与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足见她的分量。侄子倪震说她,早婚生子,离婚反目。也许吧,这样的女人,感情何其不是丰盈。她的作品充斥的其实是知性、独立、健康的主题,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舒展开来。在《喜宝》中她说: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副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了又试,却没人买,试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在《蔷薇泡沫》中明显的理智许多:做人要含蓄点,得过且过,不必斤斤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一辈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甚至有点冷酷凄美的《胭脂》中的:不过女人到底是女人,日子久了就任由感情泛滥萌芽,至今日造成伤心的局面。女人都痴心妄想,总会坐大,无论开头是一夜之欢,或是同居,或是逢场作兴,到最后老是希望进一步成为白头偕老,很少有真正潇洒的女人,她们总是企图从男人身上刮下一些什么。

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别人她读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女人应当打造自己的定位,对于人生当有另一番看法,要懂得人情世故,就是遇到千万般难过的境况,也要坚持,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尤其适合于都市白领女性。所以,读亦舒在痛彻心扉的时候,尤其过瘾,得像一口吸干满杯燃烧的火焰山鸡尾酒一般,味蕾刺激、抽搐。

张小娴恬淡、亦舒知性,李碧华可谓是奇情了。

有人说李碧华就像一只文妖,擅于写痴男怨女,悲欢离合,前尘往事,奇情畸恋。最早是读其小说《霸王别姬》,后来看了哥哥张国荣的演技后越发喜欢李碧华,其后读过小说《诱僧》《青蛇》《胭脂扣》等等,均是上乘佳品。她是如何写得出如此奇文的,疑虑篇篇。她的文笔是冷静后的太透彻,透彻到几乎生出窒息的悲观。她的“妖气”太重,她的文章在午夜时分,烛灯留看,不经意间,你也许可能邂逅《聊斋》般的女子人物。她笔下人与人的感情太诡异,而人与妖的感情就更加绝决、鬼魅、冷艳,穿透人心,直至不能自拔。

读李碧华应当在读完其人其文后,再了解了解哥哥、梅姑、张曼玉、王祖贤等等艺人,你会深刻明白,为什么李碧华才情绝代。

不同张小娴的男欢女爱顺其自然,亦舒的男人不是必需品与女人可独立的知性,李碧华否定男人。她说负情是男人的名字。她说女人所以红,因为男人捧;女人所以坏,因为男人宠。也许没了男人,女人才会平安。她对此似乎也找到了一条路,她认为,不曾爱过而抛弃了她的男人救了她,使她免于一场比爱恋分手更难堪的婚姻劫难,一个人不坏,两个人不算好,在经历了爱情之后,还有大部分生命留下,那些生命属于她自己。

她的情感抒发比亦舒更深了一些,更以年岁的积压为包袱,天马行空。她常常恨,恨女子由来心眼浅,平白点缀了众生,抬举了男人。她甚至不鼓励女人爱,她说即使有再多的高人指点,爱上一个人,仍是走投无路。她擅长写没人发现的情,她说情谊的深浅和岁月有关系中, 跟一个人相处愈长便情谊愈深。 激情却和岁月无关,我们一生之中爱得最痛快的那个人,未必是和我们厮守的那个人。曾说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便是快乐人生。由此可见,她的岁月观感是多么的深厚。她并非真的痛恨男人,站在女性的角度,居高临下,劝诫女人,世事不平,好自为之,仅此而已。不过,她的文字也因此带有些许的孤傲,给人以放肆的印象。她的文字适合中年以后的人读,时间过得真快,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是指顾间的事。人生匆匆了,所以在快节奏里面共鸣其异诞的结论也是好的。

《情人》里面,年青人对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比起人们喜欢她年轻时候的美丽,他更喜欢她如今被岁月摧残的容貌。时间就是时间,用现在时考量过去时是不礼貌的,虽说很人情世故,也许冠冕堂皇!

轮回不过生与死,其实佛家讲一念三千,每天都是轮回,千万次往返于天堂地狱。所以不必循着描写好了的角色画地为牢,世间百态,各有所显;以性情为依归,调整,习惯,试着去让人艳羡,其实挺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