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摘抄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摘抄

《与风景对话》是一本由[日] 东山魁夷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一):爱自然的人才能表现自然

对艺术,我是个门外汉.

几乎没看过几个画家的画,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看过的少,也没什么触动.

东山魁夷的日本画,是我喜欢的.

不了解日本画,他的作品,因为印刷品上图片小,许多似乎有油画的质感,但构图又很东方.

东山魁夷说,他刚担任全国大赛的评委时,感觉很惶恐,怕做不好判断,但好的作品会自己跳到你的眼前.

我对艺术没有专业上的判断,东山魁夷的画,就是这么自己跳到我的心坎里.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二):评东山魁夷的《与风景对话》

这是一部优美而清新的书。读着它,你会感到大自然的启示、人间的净福犹如一股清泉躺过心间。这是一位名叫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家前半生的回忆录,是他的心灵的遨游,也是对作品的自我解说。通过它,可以看到作者探索美的精神、揭示美的根源的尝试,就是说,谈个别而思考全体的愿望,是在寂静、明朗、温和而严密之中完成的。文章有如散文诗,奏出了音乐。

东山以自己的体验和素养,沟通了东与西(东方、日本和西方)、北与南(北欧和南欧,或者日本的东方和北方),他热爱生活、文学和音乐之深,是超出人们所理解的。他的渊博把他那丰富而充实的感情,凝聚在《与风景对话》中。这就成了一个日本画家、一个风景画家论命运的觉醒,传达日本美的感觉的证明。他把旅行当作人生和艺术,把流转无常视做人的命运,于是把孤独与忧愁也埋藏在心底里。另一方面,他又抱着肯定万物的意志,把对自然的新鲜感看作常事,生活在谦逊与诚实的爱情之中。风景画家东山的这种本质,在这部著作里,也向我们高奏出亲切的曲调。这是一部优美的书。

川端康成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三):是生命的韵味,也是自然的治愈之力

《与风景对话》一书中,东山魁夷一直强调自己的行动被一股力量支配着,并支撑着他在落魄时不气馁,得意时不懈怠,而且这股力量也贯穿全书。在书的最后,东山魁夷写到自然之力,他在文中指出:自然中万事万物自有其根源性力量。

但如果认为东山魁夷所说的这股力量就是自然之力,那感觉也不太对,因为东山也一再强调自我意识。按照东山的描述,自我意识和自然之力应该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关系。没错,这大概就是“与风景对话”的内涵所在。

人在自然中,对于所见所闻,会有所感,这种感受,因个体的审美意识和解释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的轻淡,有的浓重,越是浓重的感受不断弥散不断沉浸直至臻于化境,便充满诗意和达观,是生命的韵味,也是自然的治愈之力。

所以人们愿意认为生活在别处,因为想见想闻总是在别处,我们需要新的风景,美的感受,去品味生命。

虽说诗和远方不是一回事,美和新鲜不是一回事,但也不可否认,新鲜和远方,本身就有其意义。

神论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人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神论让人悲观。作为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人,开上帝视角容易败坏自己。

与风景对话的这种内涵逻辑甚至适用于一切的沟通,不管是对事对人或对物,重要的是自我如何去看待和解释。

希望大家都能够苟住当下,期待新的每一天。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四):与风景对话,与内心对话

《与风景对话》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文画集。关于东山魁夷,他在日本画坛的地位,我并不是艺术中人,一点也不晓得,只见代序中将他称为“巨匠”,想来成就斐然。

不过这本书打动我之处,并非他的辉煌艺术,而是他的人生。东山魁夷从小生活的家庭并不和睦,他唯一喜欢或者能做的事情就是画画。到了人生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思考再三,但却深感内心的渴求,决定做一个画家。身为商人的父亲认为这是一个不赚钱的事业,最后勉强同意,但提出只能学习日本画。于是东山进入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就学。从小就走着西方美术之路的东山,觉得只要没有放弃画画就好,欣然接受。毕业后,东山突然很想去看看西方,具体的原因似乎说不上。学习日本画的他并没有选择开始谋生,而是直奔海的另一边——欧洲。在德国浸润后,他在回国的那一天,看到日本海,突然多年的积淀产生一种冲动。他终于安心在日本画上,原来自己非常适合这个方向。东山魁夷面临人生不无矛盾,也缺乏披荆斩棘、誓要达成完满目的的决心。大部分时候,他都愿意“屈就”人生,顺其自然,这与如今人们倡导的“成功学”完全背道而驰。他常常是“无奈”地选择人生,这就给身为普通人的我以强烈震撼。人生该如钢如铁、如绚烂烟花、如夏日朝阳,还是该如石上清泉、松间明月?也许二者兼似。东山能在恰如其分的关键节点抱持本心,跟从自我的追求,又让人感动。坚持与随同,努力与闲淡,主动与接受,这些命题的平衡,原要在人生中做到是极不易的,而这正是阅读《与风景对话》的收获与趣味。

除了人生话题,《与风景对话》还赋予人一颗沉稳的心。东山为了追求内心的表达,常常在一个地方用不同的时间写生,探求用色与传达的效果,甚至整夜凝视一幅画,配上莫扎特的音乐,来感受画与内心。在这种专注中,画者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读者感受的是精神的沉淀。一切外在的浮躁,此时渐渐隐退在天边,听得到的只有内心的声音,想得到的只有原本存在的理想。有一部讲成为厨师历程的动画片,其中的主人公说过这样的话:当你不知所措、进退维谷、难以选择的时候,想想原点——开始之处。我从此牢记这句话,每当困惑袭来,总要回想一下最初的动力,以免偏离航向。

除却改变心境的影响力,这本书良好的品相,以及东山魁夷颇具装饰性的用色(也许这是日本人擅长之处),都相当具可看性。欣赏之余,深感这是一本画面与文字相得益彰,值得反复玩味的佳作。

与风景对话,也许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但与内心对话,却是人人皆可为。

《与风景对话》读后感(五):白马是我的心愿

《路》

“把远处的灯塔去掉,并把实在的景物省略了一些,只在纵长的画面中央画一条路,而且减少了天空占据的空间,黛青色的天空、深绿的草原、平坦地呈现出暖灰色的道路伸向远方。”——东山魁夷 《冬华》

冬华

冬华,一切与人有关的痕迹都消失了,只有素净的自然永恒存在着。 东山魁夷曾说:“白马是我的心愿”。 在白马系列中,我最爱这三幅《响绿》、《林中白马》、《水边清晨》。

绿响

林中白马

水边清晨

东山曾用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488号的第二乐章来表达他的创作灵感和作品的主题。 白马如钢琴独奏,风景如管弦乐。 当第二乐章奏起的时候,首先钢琴独奏表现出平和而克制的主题,传来低沉的独白,此时管弦乐像在抚慰似的回应着,当钢琴奏起主题的变奏曲时,又加入了音色柔和的长笛和低音笛,俨然是在进行一场娓娓的交谈,然后又是主题的独奏和管弦乐的回应,不久伴随着弦乐器的拨奏,钢琴一边静静地重复着同一旋律,一边淡淡隐去。一匹白马在风景中露出了它的身影,散步伫立或慢跑,显得安静而遥远,像是在担心搅扰了风景的静谧一般,悄悄的来似乎又要悄悄的离去…… 最后,附上一首我特别喜欢的小诗: 那青年走到白马旁,将缰绳按上 这匹马静静地望着他 他们是如此静谧,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 ——D.H.劳伦斯《 白马》 附:东山魁夷作品集:https://www.japanese-painting.com/artist/kaii_higashiyama/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