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鬼节的作文500字600字

鬼节的作文500字6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鬼节的作文500字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王小王死在鬼节那天,哥们儿赵小赵有些害怕,之前王小王总跟他说最近比较邪门儿,不知道是不是被鬼缠上了,死在这一天,不知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赵小赵之所以害怕,是因为自己的家乡有个传说:要是有人告诉你喜事,你是分享不到他的喜气儿的;但如果一旦有人把不好的事情告诉你,说不定那些不好的事儿也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所以这两天赵小赵很是紧张,连掉几根头发都会怀疑是不是被鬼剃头了。

这天,赵小赵接到一个电话,几年没见的老同学李大力来出差,得知赵小赵孑然一身,想在他家借宿几天。

赵小赵正巴不得找个人陪呢,而且记忆中的李大力块大膘肥,满脸横肉,应该是个阳气很重的厉害角色,有他陪自己,那些不干不净的东西肯定不敢沾自己的身。

在火车站接到李大力时,赵小赵一下子泄气了:几年没见,李大力竟变得弱不禁风、病病歪歪的,还一脸的胡子拉碴,哪里还有当年的气派?

看到赵小赵惊诧的样子,李大力忙解释说是工作累的,提着简单的行李跟赵小赵回了家。

晚上,二人免不了推杯换盏一番,都有点儿晕乎乎的,早早就上床休息了。

赵小赵虽然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一直努力保持着清醒,说真的,他不太确定眼前呼呼大睡的李大力和当年的李大力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李大力。

墙上的挂钟敲了12下,头痛欲裂的赵小赵起来找水喝,居高临下地瞅了瞅李大力,这一瞅不要紧,他发现李大力的脸竟然变成了王小王的,还双眼直勾勾地望着赵小赵,嘿嘿笑着说:“哥们儿,我是王小王啊。我妈非把我的骨灰送回老家,可是哥们儿我想你啊。还好你这个同学是我老乡,我借着他的身子回来看看你。哟,你的裤子怎么湿啦?”

第二篇

讲两个鬼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未解之事,这两件事情呢,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真假假,大家自己体会。

第一件事情是发生在四婶子身上的。

四婶子的父母不和,年轻的时候经常吵架,四婶子幼小的心里深深镌刻着父母吵架的苦痛与阴影。

有一年农历七月中旬,家里人都睡了,四婶子也睡着了。

突然间,四婶子听见父亲和母亲在院子里激烈地争吵,母亲好像被父亲打了,哭喊着跑出了院门,朝远处逃去。

四婶子一个翻身就起了来,她跳下炕踩上鞋子就朝院子外面追去。

小时候谁希望妈妈离家出走呢?

四婶子追出了院门,追出了门前细小的巷子,来到了巷子口的一片荒滩前。

那时候村子里人家还少,很多地方没有建房子,有树林有池塘,还有些地方荒着,现在村子早就家挨家,户挨户了。

四婶子跑到荒滩前,并没有看到妈。这时候天上月亮很亮,周围的东西都能看清楚。

四婶子看见路口离她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个女人,这女人穿着丝绸做的老式褂子,头发挽了一个发髻,头上的银簪子闪闪发光。

四婶子觉得这个人的背影很像邻居家王奶奶,于是她就开口问这女人说:“王奶奶,你有没有看见我妈妈?”

其实这时候王奶奶已经去世一年多了,四婶子本来是知道的,但是当天晚上她莫名其妙没有记起这一回事。

那女人缓缓转身看了四婶子一眼,四婶子看清楚她确实就是已经去世的王奶奶,但是四婶子心里还是不觉得王奶奶去世了,所以她也没有感觉到害怕。

王奶奶看了四婶子一眼,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无声无息地朝荒滩远处走去了。

四婶子这时候才感觉到身上很冷,心里有点害怕,她赶紧转身往家里跑,跑到院子里撞翻了一个空桶,惊醒了睡在堂屋的父母。

父母点灯出来看,只见四婶子全身发抖,脸色苍白,于是就问她怎么了,她把自己刚刚遇见的事情一讲,父母都吓坏了,要知道那王奶奶已经去世了啊!

这事情之后,四婶子病了一场,四婶子的父母还找了道士来做法驱邪。

道士告诉他们:亏得那去世的人没有和四婶子说话,要是她答应了四婶子的问话,四婶子就没救了。

四婶子后来讲这个事情说:她以前并不认识寿衣,也不知道我们那边的女人死去入殓的时候头上要戴银簪子。

后来她年纪大了,慢慢才知道,自己那天晚上遇见的那个女人,穿的就是寿衣,戴的就是那种死人才戴的银簪子。

第二件事情是发生在三婆身上的。

三婆年轻的时候身体不好,有一年村里过年耍秧歌,家里人都去看秧歌了。

三婆在耍秧歌的碾麦场上站了一会,觉得冷,就回家了。

家里没有人,她进了院子后掏出钥匙,一只手刚把屋门的锁子捏在手里,突然就觉得自己全身发冷,人一下子就晕倒在院子里不省人事了。

恍惚中,三婆看到自己来到一堆女人中间,这一堆女人她一个也不认识,这些人围成了一个圈,正在烤火。

三婆正在奇怪,一个拎着一包棉花的女人对她说:你家门神不让我进去,我是从你家出水的水眼里钻进去把你带出来的,你别回去了,就和我们一起过吧。

三婆说:我不认识你们啊,水眼那么小,你怎么进去的?

那女人说:水眼不小啊,我们都能进去,不管认识不认识,你现在想回也回不去了。

三婆说:那不行,我要回家。说完,她转身就要走。

那一群女人围上来,扯的扯,拉的拉,都不让她走。三婆又惊又怕,正无计可施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隆隆的牛皮鼓声和鞭炮声。

那群女人一听到这声音,一个个都露出了非常害怕的神情,藏的藏,躲的躲,一会就不见了。

三婆一个激灵,一下子也醒了过来。她发现在躺在院子里,天上的星星明闪闪的。

村里的秧歌已经从碾麦场出来了,正在村子里游行呢,牛皮鼓震耳欲聋,鞭炮声一阵接着一阵,听声音马上就要到她家附近了。

三婆吃力地爬了起来,她看到自己塞炕眼门的一团破棉花被炕洞里的火点着了,已经燃烧成了一堆灰烬。

秧歌虽然就要到家门口了,三婆却没有力气去看。

她打开门就上炕歇下来了,三爷和子女们回家后,三婆把刚刚发生的事情给他们讲了一遍,大家都觉得后怕。

三爷也按照乡俗找了道士,道士说三婆运气好,虽然被一帮恶鬼勾了魂,但是恰好秧歌经过家附近。

秧歌就是山神土地庄王爷的队伍,那个小鬼敢造次?

道士还给了三爷一块磨扇石,说磨扇石是白虎,让他放到出水的墙洞下。

有白虎镇守,邪门的东西就不能从水眼里进来了。

第三篇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人称“鬼节”。

在“鬼节”这一天,人们要烧纸钱给去世的亲朋好友,祝福他们,还要请他们保佑我们。可是,“鬼节”真的会有“鬼”来拿钱吗?去世的亲朋好友真的可以保佑大家吗?

对于上面的问题,很多人会“迷信”,以为给“鬼”烧纸钱会得到保佑,如果不烧纸钱就会遭到诅咒和报复。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并不会有“鬼”来拿钱去世的人也不会保佑大家。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而且人去世了就是死了,不会变成鬼来拿钱,或者是诅咒和报复大家。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迷信。

可是迷信是迷信,到底应不应该在“鬼节”烧纸钱呢?我的看法是要。因为“鬼节”主要就是让大家去纪念死去的亲朋好友,烧纸钱、送鲜花,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他们的方法。

大家一定要分清,不能迷信,但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节日”的习俗还是要遵守,因为每个节日都有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第四篇

这一天是鬼节,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喜庆的日子。这一天我将不被许可走出家门。这个决定让我十分沮丧。听老一辈人说“这一天啊!许多鬼魂要被放出来,去看望自己的亲人,所以不能让小孩子撞见喽。”这段话让我想到了从未谋面的就离我而去的爷爷。我想爷爷会不会在这天来看望我?我感到期待。

这天家中要数奶奶最忙了。搭起个祭坛,便摆上些酒、肉、水果等。在烧上香、蜡烛走上前拜几下。就等天发黑。

夜穿上黑衣,便拥有了几分神秘。天上的星星比以往的还要少,月亮看上去若隐若现、躲躲藏藏。街上没有一个人凉风不断的吹来虽然是夏天但是还是让人发冷。只有几个人蹲在自家门前烧纸钱。奶奶也要到楼下去烧纸钱,我不能出门只好趴在窗头静静的看着,奶奶在纸钱上写下爷爷的名字。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要写上爷爷的名字呢?”妈妈笑了笑:“怕爷爷收不到钱,就被其他的鬼抢走,所以要写下爷爷的名字。”

“哦”。我对妈妈的回答半信半疑,街上好冷清连猫也躲开了,这个节日大概是让人们去怀念自己死去的家人,能让我们的家人有一种安息的意思吧。

纸钱一张一张的烧了起来化做了浓烟。满载着奶奶、我、爸妈,饱含着对爷爷深深的思念。希望爷爷能在天堂上过的幸福。火烧的越来越凶,成为了灰。“爷爷能收到吗?”我天真的问。妈妈沉思了一小会“一定能”。烧完奶奶恋恋不舍的上了楼,街道更安静了。

说来也巧,奶奶上来,家中无意发现了一只不速之客一只绿色的小虫子,我正要上前打死它的时候。奶奶却阻止了我:“这个可是爷爷的化身啊”。我疑惑了。奶奶却笑眯眯的说:“传说死去的人在鬼节因思念亲人化身做小虫子飞到自己亲人家中去看望他们。以知道亲友的平安”。“那怎么说这是爷爷的化身呀!”我大吃一惊。奶奶用树枝挑起了小虫,飞吧,飞走吧。那小虫似乎在留念什么,依依不舍的飞走了。

不同的日子,不同的节日。虽然不是喜庆的、快乐的。但是我们也要过完每一天。每一天也会让我们意味深长,就比如说:鬼节,鬼节是让我想起死去的死者,让我们怀念不以这个节日让我想念,爷爷虽然我从没有见过爷爷,可是在鬼节却让我知道爷爷以前曾有存在过,疼爱过我。

第五篇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传说中的鬼节,也叫盂兰盆节。

在我的家乡,鬼节有三天,各家过的不一样,有些人家鬼节过七月十三,有些过十四,有些过十五。

我家就是过十四,鬼节的这天,我们要准备很多东西给逝去的人在阴曹地府用。比如以前的老一辈会给祖宗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有酒有肉,给他们准备金钱,轿子,衣服,鞋子,房子,丫鬟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让他们好保佑我们在世上好好生活,家人健康平安,生活富足。

所以鬼节是中国节日最传统也最不能忽视的节日。

第六篇

今天,是农历7月14,中元节,当地人称“鬼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要吃鸭肉。包糍粑,真热闹,我们家里也做了很丰富的的菜,可我最喜欢的是爸爸买回来的海鲜,有九节虾,青蟹,三文鱼,青蟹的个子绿绿的,有两个像钳子一样的大腿,爸爸拿刀把青蟹切成两半,一不下心就被夹子夹住了,爸爸惊心胆跳的,急忙拿刀来拍打,当你想摸他的时候,它就会用大夹子保护自己攻击别人,,他有又硬又小的眼睛,一碰他,就会缩回去,真逗人,九节虾在袋子里活蹦乱跳,别看海鲜长得不好看,放进开水里,就会大变身,金灿灿的,真诱人,看到了就想吃。

今天过节真开心!

第七篇

中秋节的作文400字 中秋节的一天

中秋节终于到了,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小姨家玩,这可是让我期待已久的。

叮铃铃,叮铃铃,急促的闹钟声把我从睡梦中拉起,美好的一天将会从这里开始!匆忙的换好衣服,完成了洗漱,吃了一顿美味的早餐,我们就出发去小姨家了。倒了小姨家,我连忙换上了鞋子,走了进去。倒了小姨家,扑入眼帘的,是一座大钢琴。小姨家有四层,一层是客厅,一层是厨房,两层是卧室。走完了四层,我又重新回到了第一层。眼睛一直停留在那座钢琴上,小姨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了过来,笑眯眯的对我说“想弹就弹啊!我兴奋的打开钢琴,找出了起点,找了一篇最简单的弹。叮咚,叮咚,我老是弹错,就不弹了,看起了电视,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望着满满一桌子的菜我恨不得一口气全吃光。吃过美味无比的午餐,我和妈妈又去了天虹,做饼干。美好的下午时光就在这里度过了。吃过自己做的饼干,我和妈妈就去了家里,到了家里,我和妈妈爸爸就在家里的阳台上吃起了月饼,欣赏着天空中那美丽的月亮。

今天的一天是美好的,是快乐的,因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一个令我难忘的中秋节!

第八篇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第九篇

关于写端午节的作文2篇 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的味道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都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合小豆的叫豆棕;掺枣子的是枣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试当中,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棕带上,因为枣棕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艾叶、蒿草、白芷都是属于中药的。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驱寒、治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河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那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那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龙舟队伍的奋勇激进,看着他们的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授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薰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薰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又是粽子飘香时,端午佳节味道多。苦、辣、甜传承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吧。

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屈原立志要为人民造福,虽“吾将上下而求索”,无奈佞臣当道,壮志未酬,只能离开朝廷,他感到愤恨、无助,只能将自己交给这滚滚江水。但他着作的《离骚》被诵读千百年,他的爱国精神和清正、勇敢的品质将永垂不朽。端午是苦的。

端午的太阳火辣辣,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着一场火辣辣的比赛。队员们虽头顶烈日,但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始”,伴随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人们呐喊助威,“冲刺了!”龙舟冲过终点线,队员们举起划桨庆祝胜利。太阳是火辣辣的,但火辣辣的太阳下到处是胜利的喜悦。端午是辣的。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妈妈从锅里拿出了粽子,我顺着香味“飘”了过去,哇!深绿的苇叶包裹着白白的粽子,算放出浓浓的香气,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真香,又吃到了一颗枣,真甜!给妈妈剥一个、给爸爸剥一个,我自己来一个,很甜美。端午是甜的。

端午节的味道还有很多,我们慢慢品尝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