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1

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端午节就要到了。现在,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端午节带给我的记忆吧。

印象一:包粽子

记得在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妈妈总会给我包粽子。而我这只小馋猫最爱吃妈妈做的红枣粽子。她总是先将糯米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3个小时,然后将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之后将枣子用温水泡好去籽剪成黄豆大的颗粒,然后将其与滤干水的糯米搅拌均匀,母亲会用纤细的手指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将做好的馅料慢慢放进去,最后用细细的粽绳将填满馅料的粽叶紧紧的绑扎起来,这样红枣粽子就完成了。每到这时,我总急切催妈妈烧水煮粽子。妈妈的粽子,不但外形好看,而且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让人吃了还想吃。这便是粽子在我童年时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

印象二:吃屈连馍

姥姥的屈连馍可谓是人间的珍品,有着各种的形状,屈连馍最主要的形状是圆环状的,外圈有一圈齿轮状的掐花,造型挺别致也很漂亮,因为屈连馍是圆环状的,所以小孩子可以把屈连馍像手镯一样戴在手腕上。姥姥做屈连馍的技艺也是十分厉害,姥姥和面时会加入一些调料,然后把它搓成一个个小圆环状,用剪刀将圆环的外圈剪出花纹,最后用电饼铛烙熟。有时姥姥还会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有点像缩小的肚兜,上面有牙签扎的花纹,挺好看的。每次姥姥做屈连馍时,我和表姐表弟都会跟着学,我们玩的不亦乐乎。屈连馍不仅样子好看,也是我童年的印象最深的“玩具”。

印象三:挂艾草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会给家门口挂艾草,我们家过端午节时,爷爷总会从老家带来一大捆艾草为我们家挂艾草,爷爷把凳子放到家门口,然后站到凳子上,取出一小捆艾草,用胶带粘到门框上方,在后面的日子里总会看见家门口粘着几捆艾草。那时,我们家住的那一个单元,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艾草,整个楼里都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好闻极了。那时候艾草香便是我幼时记忆中最好闻的味道。

印象四:做长命缕

记得在小学时,奶奶总会给我做长命缕,五颜六色的细绳在奶奶灵巧的手里被编成一条条长命缕,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有时候奶奶还会给长命缕上面串着许多小珠子或小铃铛。那时候每次戴着奶奶的长命缕,我总会感到一股股暖意涌上心头,戴着这些五彩斑斓的长命缕,我总会向同学们炫耀一番,与同学们比谁的长命缕更好看。虽然现在大街上也有卖长命缕的,即使它们比奶奶做的好看一千倍一万倍,它们也比不上奶奶给我亲手做的长命缕,因为奶奶的长命缕里有她对幼小孙女最深的爱。

印象五:戴荷包

还记得在三四岁时,姥姥总会给我做荷包,那个荷包上挂着许多其他的小饰品,有的是五彩的“粽子”,还有红色的“鸡腰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小物品在上面,中间还有只黑色的大老虎,里面好像还加了香粉,香味沁人心脾,那个大荷包现在还被我保管着,因为它充满了姥姥对我的爱。

印象六:看龙舟比赛

每当端午节时,爸爸总会陪着我在电视上看龙舟比赛。在比赛前,我们总会先选自己喜欢的队伍,然后打赌哪一队会赢,输的人要将他的那一枚粽子给赢了的人。看龙舟比赛时,我仿佛身临其境,一些人们在现场加油,我和爸爸在电视前加油,别人赢了,我们也跟着欢呼雀跃。虽然我有时打赌输了,爸爸还是“自觉”将他的粽子给我,虽然只是一枚很小的粽子,但这应该就是父爱吧。

印象七:讲由来

在小学时的一次端午节,爷爷来看我,于是爷爷就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他说:“在战国末期,有一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为国家尽心尽力,可是后来受到坏人的迫害,他选择了为国捐躯,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人们都在这一天纪念他,因此有了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据说是拿粽子去喂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这也是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爷爷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包粽子,吃屈连馍,挂艾草,做长命缕,戴荷包,看龙舟比赛,讲端午由来等一系列事情陪伴着我的成长,让我终生难忘,我很期待今年的端午节。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2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的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可妈妈的手艺却很一般,我暗暗想,我一定能给他们包一次最好吃的粽子。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我们学校正好有一个活动就是包粽子。前一天晚上,我兴奋得十二点才睡第二天早上,我六点二十分就起了床,我迫不及待的坐上爸爸的车赶到学校。

刚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把包粽子要用的东西摆好了。我一边想着外婆包的过程一边开如行动起来。我先把芦苇编成型,再把糯米放进芦苇里去,然后我再把腊肉放进去,接着把蜜枣放进去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提着刚包好的粽子,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时,有很多同学也包好了。老师就把我们包的粽子煮好了。大家吃是太美味了。

回到家中,我与爸爸妈妈说起中午包粽子的情境,我还口水直流。我爱这个快乐的端午节。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3

艾叶的清香,伴着糯米的醇香汇成了一缕独属端午节的香……这天外出,看见好几户人家,都在忙碌着包粽子,突然心头一动,让我想起儿时的端午节来。

那时,在端午节来临的前一周,奶奶便和左邻右舍搬着几只盛满了粽叶和糯米的大盆,坐在院子里边聊天边包粽子。她们说着笑着,双手不停地上下翻飞,眨眼间,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一日下来,原本空闲的盆盆碗碗,就挤满了一只只青翠玲珑的生粽。

过节的前一晚,奶奶把生粽摆满大蒸锅,我和弟弟巴巴地在锅前张望,等到香气溢满整个厨房,蒸粽工作算是完成了。圆润洁白的瓷盘里,摆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浸满水汽的青色粽衣也包不住雪白的糯米,大片的绿色中相映着一点点白。粽子里包了红豆、蜜枣……奶奶说,吃了什么样的馅便得到了什么样的祝福。奶奶包的是甜蜜粽,当然期待我们能过上甜蜜的生活了。带着奶奶这样的美好祝愿,我轻轻地剥开粽叶,在粽子上面撒上一层白糖,将带着粽叶清香的粽子送入口中,软、甜、香夹杂的口味,啊,这才是端午节的精髓所在……

在端午的清晨吃过粽子后,奶奶就会拿出早已备好的花线绳,系在我和弟弟的手腕、脚腕以及脖颈上。看着那花花绿绿的绳子,我和弟弟欢呼雀跃不已。

传说五月被称为毒月,而花线绳会变成小龙,带走孩子们身上的烦恼和忧愁,带来一年的好运。在端午后的第一场雨下过,把花线绳扔到河里,这才算是把坏运气送走。而我和弟弟总是在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时不舍得取下花线绳交给奶奶,于是院子里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位老人在追逐着两个小孩,边跑追边嗔怪着说:孩子真不听话……等奶奶跑累了,等我们嬉闹够了,这才不情愿地解下划线绳……

在吃完粽子、戴上了花线绳后,我们在早晨第一滴朝露于绿草中的悄然滑落时,登上山坡采摘艾草。千百年来艾草从不曾辜负人们的期许,带给人们的是祝福。在精挑细选后,奶奶折下几枝长得正旺的艾草交给我和弟弟,拿回家挂在大门上。绿莹莹的艾草,风来轻轻地摇着,空气中也飘荡着丝丝的清香……

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看着他们欢乐的包粽子场面,让我更加思念起了家乡。也许,在山间的一座小院里,奶奶和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欢喜地包着粽子。这也真是应了一首古诗: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4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5

端午节又叫端五节、端阳节、艾节……至于端午节的来历,主要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等。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园长妈妈都会亲自为我们每个孩子挂上一个五色的长命缕,内装一个青皮的小鸭蛋,每个人还会发两个小粽子,粽子有各种各样的,还有各种味道的,每次我都很兴奋,很期待。小伙伴们都会精心守护着脖子上的这个小宝贝,兴奋地等待妈妈来接。

渐渐我长大了,端午节有时会收到物业送来的菖蒲和艾草,妈妈会把它放在大门口,有时也会用它给我泡澡,据说这样可以防蚊虫叮咬。我们有空时也会参加物业举办的端午节活动——包粽子。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借助端午节增进了邻里感情。总之端午节对我来说既赚了一天的假期,又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生活乐趣。

端午节又快要到了,我又在想念园长妈妈的那个五彩小长命缕,我似乎又闻到了粽子香。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6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个大节日。白天,人们划船、赛龙舟,傍晚,家家户户赶做起粽子来,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到夜晚,人们便团聚一起,吃着粽子,聊着家常,好不热闹。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这么重视端午节呢?那还得从一段传说讲起。

相传古时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欺凌,心如刀绞,肩负使命身处险境,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受尽凌辱却坚守自己的名节,在走投无路之时于是便投河自尽。屈原死后,百姓们痛苦万分。渔夫们纷纷带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捞屈原的尸身,有些人则往河中扔糯米团等食物,以防他的尸体被鱼吞噬。之后,每当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爱国的屈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做糯米团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制作粽子看似十分简单,但每一个步骤却极其讲究。首先得将粽子叶清洗干净,并且将它折出一个角,围成一个圆锥状的凹槽,绝不能有空袭,再将淘好的浸满酱汁的米倒入粽叶中,在米过半时放入一块肉。之后用糯米将粽叶填满,并用红绳将粽子包裹严实。呈现出一个有四个棱角的小绿塔。最后,将在制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过了一段时间,粽叶的清香便慢慢溢满房间的每个角落。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精彩的节目之一,人们用划船的方式,来驱赶那些食肉的鱼群,为此,每当这时候,各地的人们还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呢!划龙舟这个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寄托了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爱国情怀。端午节就这样,在人们的欢笑与实践中,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7

小学生作文端午节500字 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高邮,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回家乡过端午节。一路上,到处是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我看着看着都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

我们过了好一段时间到达了高邮。我一下车,我来到河边。“哇,太美啦!”我不禁赞叹到,小河清澈见底,河面上还有几只鸭子“嘎嘎嘎”的叫着。爸爸说:“全中国都有鸭蛋卖,但高邮的鸭蛋最有名,就是这些鸭子生出来的。”我边看边走,我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草。我很好奇便连忙问爸爸是什么东西。爸爸说:“这是艾草和菖蒲。每个人家都插这个。据说,这些草可以避邪。”一路上,空气中迷漫着粽子的香气味。走着走着,我们不一会儿就来到自己的老家。中午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有红豆粽子、有花生粽子、还有肉粽子,可好吃啦!这些粽子不仅好吃,而且十分可爱。外面裹着彩丝,绿色的粽叶。一打开粽叶,里面就是米饭了。我咬上一口,十分十分的香。这时,我想起了高邮的特产—鸭蛋。我拿了一个鸭蛋和粽子一起吃。这鸭蛋很咸。爸爸对我说:“高邮人一般把鸭蛋腌一下,就变咸了,就变成了有名的高邮咸鸭蛋啦。我们就喜欢这样吃。”我们边吃边聊天,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吃完午饭,爷爷奶奶又带我们去家乡的其它地方玩,我还拍了许多照片留作纪念。

家乡端午节可真好玩啊!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8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多么神奇的文笔,多么优美的诗句。这就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佳作。

苏东坡,原名苏轼,号东坡居士,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他有着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出现,是中国的骄傲,他的名字是一座丰碑!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创作了多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他写的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他填的词清新豪放,挥洒自如。他创作的散文,美轮美奂,多姿多彩。

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颇丰,而且在政坛上也政绩卓著。他与我们生活的杭州有着不解之缘,曾两次任职杭州。期间,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为了犒劳筑堤民工,他将猪肉用酒烧好送往工地。因此,“东坡肉”的美名传承至今。他体察民情,爱民如子,为民兴利除弊,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杭州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濒临西湖的两条路以他的名号命名为“东坡路”、“学士路”,使我们天长小学的师生有幸能够时刻接受他的熏陶。

他的精神与思想,不仅早已融入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在影响着我们当今的文化创作。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苏东坡!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9

在我的印象中,矮小的身躯,半眯着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这就是我那虽不是非常漂亮,却让我倍感亲切的施老师。

要说施老师吧,那可要从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眼说起了。那次的报名,是我第一次与施老师见面。对于陌生的人,相处起来我总会感到浑身不自在,更别说是陌生的老师了。报名那天,我紧紧地跟在妈妈的身后,头压得低低的,生怕老师看见我似的。可就是那一次,我往常那样的方法竟然不起效了,被施老师亲切地一句“你就是子涵吧”给叫住了,我抬起头,快速地回应了,而眼神四处瞥着,飘忽不定。就在离去的时刻,我抬起头转身的一瞬间,无意地瞥见施老师,施老师还在笑着,笑得亲切,笑得和蔼,曾有一瞬感觉,和老师是一对相处多年的老朋友,相处起来是多么和谐。自打这第一眼,我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和蔼可亲的施老师。

其实施老师不仅和蔼可亲,而且教学有方。听着施老师语文课上的讲解,我总是会听得着了迷,经常犹如身临其境般沉醉其中。不仅如此,施老师上课拓展的方面还很广泛,就拿上次的讲课来说吧。那次的讲评考卷,明面上说是讲评考卷,可老师短短几句话语的衔接,又帮助我们温习了四大名著中的要点,让我们同时批改了考卷,又对四大名著的要点加深了印象。

‌施老师不断地在我们的心田里播下一颗又一颗知识的种子,为我们未来的道路指引方向。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作文篇10

我印象中的馨艺阁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了艺术气息。一走到里面,就能看见在楼梯两边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名人的照片,有贝多芬、李四光、齐白石、徐悲鸿等。在走廊两侧,有很多装饰品。特别是二楼音乐教室门口的墙上,“长”着一棵大树。在树枝间,有一个个泡沫做的圆片,上面印着一些同学演出的照片。

我印象中的馨艺阁是一个欢快的教学区。它正对着我们的教室。一放学,大家就冲向馨艺阁去上兴趣班。在国画班,学员们拿着毛笔,舞文弄墨;在象棋班,学员们兴致勃勃地下着棋……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学习中。下课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

我印象中的馨艺阁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学习的快乐的地方。我们全都喜欢馨艺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