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内在的自然》经典读后感有感

《内在的自然》经典读后感有感

《内在的自然》是一本由[英] 彭妮·斯帕克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8,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的自然》读后感(一):爱自然爱生活!这本书带你领略内在的自然

学习自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它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翻开这本书,内心很自然地安静了下来。因为它将带你进入一个人与自然的美好世界。

本书采用了大量高清图片以及一手材料,向读者呈现了设计视角下的自然社会史,讲述200年建筑空间中人类与植物共存的故事。

“1600年至1914年这个时间段——西方世界的现代时期——见证了野性从属于人类的意志、权威和欲望。”

对外扩张的西方国家从殖民地进口非本土的自然物种,开始了对自然的驯服。

.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离开乡村,远离自然。然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从未止步,把大自然带入室内就成为一种必然。

19世纪中期,大型植物温室成为上流社会的休闲新场所,来自热带丛林的植物散发着异域风情,野性的自然被驯化为审美意义上的娱乐对象。

19世纪中后期,植物和花卉从其依附的温室搬迁到中产阶级的家中,成为室内装饰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家的观念开始兴起,女性开始承担主要的室内布置劳动。.19世纪后期,植物从中产阶级的客厅扩展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从温室转移到冬季花园展览馆和休闲综合体。

20世纪初期,功能、理性被置于情感和感官体验之上,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师有意从住宅中消除私人家庭的概念,却使用植物柔化了坚硬的混凝土、钢铁和玻璃……

室内观叶植物是生命本身的象征和对死亡的否定。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远远超出了物质和物质维持的简单问题,其中还包含了人类对审美、智慧、认知甚至精神意义以及对需要或欲望的满足的渴望。

.本书涵盖了200年来室内植物的历史,对人们把大自然带入室内,从而丰富自身生活需求进行了一种丰厚而深层的探索。

.也许这本书能唤醒久在樊笼里的我们,唤起我们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

《内在的自然》读后感(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今天,我们似乎迷恋室内植物和花卉,我们的许多日常公共室内空间都充满了它们,可关于我们如何以及为何选择让自己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中的故事并不简单。

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花园到室内自然亲和力,彭妮·斯帕克的《内在的自然:现代室内植物与花卉》正在向我们揭示植物“进驻”室内的历史,尽管动机、环境和目标存在些许差异,但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似乎从未改变——城市化的更迭,让越来越多人体验着“绿色”边界的不断远去。

但日益流行起来的室内植物装饰,起初仍是一种奢侈的附属,仅限于大庄园。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扩展到公共温室和水晶宫等设施,然后进入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光浴室,直至如今更为普遍的客厅阳台绿植群。

其实植物在空间中的存在方式略有不同——有时是精神上的变化,有时是美学上的构思——但它们确实是未受破坏的自然的象征,提醒着人们什么已经/正在消失。

这也正是早期现代主义伊始,为何出现了一种蔑视自然的倾向,但室内种植的现代主义回归必定会大放异彩的原因之一。

正如作者聚焦之下,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家里养植物,外出时也习惯了它们:许多酒店的棕榈庭院,诺曼底号的冬季花园,甚至齐柏林伯爵号上的玫瑰……

往后彭妮·斯帕克继续讨论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建筑运动如何利用植物来打破内部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屏障,并考虑了“植物景观”、消费主义的增长和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持续揭开我们为何将自然带入室内的原因……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环境心理学家和其他人开始提供科学证据,证明室内植物会影响居民的生理机能和他们呼吸的空气质量。他们的发现恰逢公众对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增长的焦虑,以及许多公共室内空间开发商不断提高的要求——提高居民的生产和消费水平。无论是作为修复人类对自然世界造成的损害的承诺的象征,还是作为提高生产力和消费的手段,内部的自然已经并将继续主宰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人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室内时,开始引入了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以继续感受与其的联系时。当人们普遍相信大自然能让他们放松,有助于他们从压力和悲剧中恢复过来,大自然是一个治愈的过程时,我们现在知道这是有坚实基础的。在未来,无论为乡村环境选择柔软、精致的植物,还是为城市选择更具雕塑感的植物,亦或其他,它们都将注定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在的自然》读后感(三):读完这本书,将自然带回家吧!

今年十一去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被里面的瀑布、流水、植物装饰震撼到了,真没想到室内还可以如此精美的呈现自然里的景色。

那时的我以为这是现代人因需求而做出的设计,可读了《内在的自然》这本书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自十八世纪至今室内植物的悠久历史,以及如今室内设计最新研究成果,让我们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或许读完这本书,你也会想要将自然带回家。

人们将植物带入室内空间的时间远比我们认为的要早,埃及、早期中国和中东文明都有这种做法,不过在18世纪后期,内在的自然在西方世界已然呈现出多种新含义。此前人们是为了驯服植物或花卉,但18世纪人们将自然带回室内是为了审美,它可以令人愉悦。19世纪中叶,用来装载植物的容器也变得多样化,后来才渐渐有了温室。

19世纪,英国许多地方都建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花园温室,伦敦郊外的锡永宫和西约克郡的布雷顿庄园就是其中之一。逐渐的,温室与房屋附在一起就成了常态。当植物与花卉走进室内,它们不仅柔化了建筑的框架,减轻了家具的沉重感,还提供了装饰和优雅、精致的氛围,充当了屏风,添加了色彩、瘟疫以及芬芳的气味。

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1823年,英国的伊丽莎白·肯特和利·亨特就出版了《家庭植物》,这本书提供了早期的、有关如何照顾花盆中植物的建议。当然,在此之后有很多相关著作诞生,这无疑证明了人们对于内在自然的向往。而这些书籍的传播,无疑增加了人们对植物与花卉等兴致。

一战以后,现代主义者开始利用阳台、游廊、露台、屋顶花园和外部楼梯等一系列建筑特征将建筑延伸至自然中,如此一来,光线与阳光可以进来,建筑不再封闭,可以与外界无缝衔接。这大概也是很多人选择落地玻璃窗的缘故吧,睁开眼就能看见外面美丽的自然。

现代社会,许多大型商场都摆满了盆栽植物,有些还有室内花园、喷泉和植物的水景。而这似乎也呈现出了一种文化,正如卡斯特拉诺解释恩特莱奇而起项目是这样说:“绿色永远存在。它从墙上悄悄滑落,从大大小小的花盆里爬上爬下,出现在各处,就像荒地里的灌木,但它从不覆盖,也不能覆盖对建筑空间自由表达的直觉。”

读这本书,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人们对于自然始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唯有此才会想起将植物与花卉带回家,从庭院、温室到室内。又或许植物就有这样的魔力,总能勾起人们对它们的爱。

不知道读完《内在的自然》的你,有没有心动,想要让植物与花卉走进家中,来改变你的居住环境,让它们带给你愉悦与快乐。反正我是真的心动了,现在总觉得家里少了点植物与花卉,好像就缺少了灵魂!

《内在的自然》读后感(四):谁在屋中供花去

满地盆花间样栽,四时长有好花开。 劝君莫惜供花费,只恐园丁不献来。 ——《供花即事》 宋·顾逢 在室内供养植物好像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事情,从古至今莫不如是,所以我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古诗中看到桌案供花的身影。甚至明朝人张谦德曾专门写过一本《瓶花谱》,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等诸多事宜。而由此衍生,又一个明朝人袁宏道写了一本《瓶史》,他在书中也介绍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诸多事宜。 生活与艺术,艺术与生活,明朝文人算是玩明白了,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人们对于室内植物和花卉的执着与喜爱。 不仅如此——“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雅致的白菊与精致的佛手仿佛已经跃然于眼前,这两种植物的存在更是为探春这三间屋子添了许多色彩与灵动,使其变得鲜活起来,而《红楼梦》中诸如此类的描写其实非常常见。 古人们或许并不懂空间的概念,但古人们早已用自己的审美为我们留下了自然在室内的痕迹,也告诉了我们自然对于室内装饰的重要性。

那么外国人们又是如何把植物带进室内的呢?这本书便为我们讲述了十八世纪至今有关于室内植物的悠久历史。在17至19世纪的海外贸易和从欧洲殖民地收购植物和花卉的背景下,现代西方世界首次出现了室内空间里的自然景观。很快,植物和花卉就被赋予了有关品味时尚以及受人尊敬等的符号,在这之后室内自然装饰的体系逐渐变得丰富与完善,又或者说更为复杂。他们变成商品,变成象征,许多植物也都富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意义,它们被纳入不同的、却适合自己的领域,它们抚慰着房屋主人的心灵,它们承载着装饰房屋的责任,同样它们也帮助着房屋空气的净化。 但其实我想说,抛开这些不提,那些被养在室内的植物们其实还有很多很实际的象征,清淡高雅的兰花、延年益寿的菊花、招财进宝的金钱树、心想事成的万年青、富贵安康的观音竹……你猜它们为什么会被人们带进家里,摆起来就算不美观也没人会讨厌吧,更何况它们还个个漂亮。 艺术于生活,生活于艺术。 自然于人类,人类于自然。 这是共通的命题。 植物确实很少出现在战争、和平等宏大的叙事中,它们确实显得不那么重要,确实经常被我们忽视甚至显得可有可无,确实也并不是我们的基础需求……但它们却从未在人类的活动中缺少身影,从古至今。

《内在的自然》读后感(五):内在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平衡

刚拿到这本书,给人的感觉非常好。富有设计的封面,硬质的手感。随手翻开任何一面,给人的感觉都非常高雅。我甚至有点担心,自己的感悟会不会体现不出这本书的好。思来想去,读书不该有这样的压力,作者用心了,读者用心读了,就是很好地互相成就。

书中的每一张插图,都让人很陶醉,这是大自然的美。现代室内的植物和花卉,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当我思考时,让我想到了植物确实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即使是在出租屋里,在靠近窗台的地方,在吃饭的餐座上,放上一盘植物,就会让人瞬间觉得这就是家了。仅仅是一盘植物,就能带给人此时的生活真美好的想法,这真是太让人震惊了。

作者彭妮-斯帕克指出,在享受植物与花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平静和吸收毒素的同时,要意识到自然不是在为人类服务,而是自在自为地存在。我们要重视这种互惠的关系,自然才不会让你失望。

在驯服丛林这一节,我知道了如果没有在殖民时代进行的交易,随后用于室内空间的大多数植物将永远不会离开他们的故土。 外来物种被带入室内空间之前,引发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注意。他们展开了一些列主题研究。他们命名、分类,就是一种声明控制权的方式。

在运输方面,很多植物和花卉都经历了前所未有在自然状态下未经历过的封闭状态。它们来到新的环境,被研究,被培育,蕞终适应了新环境。与此同时,温室和暖房也孕育而生。女性也在其中收到了益处。温室通常与女性的空间相连,成为女人们引人入胜的冬季消遣方式。 在19世纪中叶,工业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家具和装饰物品。植物和花卉让中产阶级住宅看起来更时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引入外来植物和花卉,都会引发人们某种异国情调的幻想。在此期间,中产阶级妇女与家庭园艺之间也发展出了密切的联系。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园艺和农业在传统上是男性的领域。 在19世纪下半叶,驯服的植物和花卉被引入更多的公共和半公共的内部空间,这些空间都与商业化有着深浅的联系。像百货公司引入了棕榈阁和充满棕榈树的休息区,女性在购物时就能更放松,从而消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疗养院和医院里,植物还有疗愈和放松精神的作用。

无数实验表明,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自然对居住在给各种空间内的人群有积极影响。而且,自然对于维持健康的室内环境很重要,包括净化空气、加湿和温度控制,有些植物还能吸收和减弱噪声。 此时,就引发了人们思考,如何重建人类与植物和花卉平衡的关系,让我们能享受自然美好的同时,还能不破坏它们的自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