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读后感精选

《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是一本由[加]凯瑟琳·谢尔德里克·罗斯? 著 ;[加]比尔·斯莱文? 绘著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读后感(一):形状无处不在,来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几何秘密吧~

形状真的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长方形的电视机屏幕、正方形的地板砖、圆形的车轮、三角形的衣架……

.

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什么形状是工程和建筑中最常用的?

⁉️为什么车轮不可以是方形?

⁉️怎样能吹出方形的泡泡?

⁉️如何折出飞行能力卓越的纸飞机?

……

本书全彩印刷,从五颜六色的封面开始,阅读就很愉悦。虽然只剖析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但足足涵盖了上百个几何的知识点,非常有趣,有一种重新认识这几种图形的感觉。

.

建筑学家偏爱立方体,因为它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贴在一起,或者一层一层垒上去搭成高塔。但其实在建筑中用到最多的是三角形。曾经有一个小实验,用一张纸搭在两个盒子上当桥梁,它根本经不起任何物品,甚至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了,但是你如果把纸写成折扇状,它就能承受起一些重量,据说是原来的300倍,这个发现背用在瓦楞纸上,这也就是瓦楞纸强固的秘密。

.

在这本书里,除了图形的基本认识、算法和应用外,还有很多有趣的动手项目,你可以学着绘制图形、裁剪拼贴立方体、有趣的折纸、七巧板、立方体泡泡、制作万花筒、圆形图章……也还有一些迷题需要动手试一试的,书的结尾有附答案哦[偷笑R]

.

形状是无处不在,那么它们在艺术、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你了解吗?图形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那些深藏在大自然中的形状有什么奇妙的用途呢?来书里找一找吧!

《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读后感(二):给孩子不一样的形状启蒙,真正实现玩中学

文 | 夏鸢的暖心小筑

一个正方形到底能拓展多少玩法?我们又该如何带孩子来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形状呢?

在《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这本书中,作者把一个正方形分解成了好多种不同的玩法,通过这些玩法来让孩子认知正方形。

正方形只是开始,在本书中,还讲解了三角形、圆形。而这三种图形都是基础图形,在基础图形之上,又演变出了其他图形的设计与立体形状,从而让孩子把所有的形状都弄清楚。

翻开目录,可以看到正方形部分包含了4个小部分:神奇的正方形、生活中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设计和立方体。

之所以是神奇的正方形,就是因为无论如何变化,都会最终重新拼出正方形,这就是图形的神奇所在。而我们要印证它的神奇,就可以通过书中的方法来进行测试。

比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折出正方形;又比如,用画笔画出一个正方形;再比如,通过画和剪,拼出一个正方形。

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方法,都可以用来体验和尝试,因为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来的结果才是真知。

除了我们可以动手操作外,还能学习正方形在英语中的引申含义。比如,“重新开始”这个单词是“Back to square one”,让你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单词里居然也有正方形这个英语单词的存在。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当你认真把正方形学懂之后,就会让你更加想去了解其他的图形了,因为这本书里讲的内容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通过具体实践才能获得了真学识。

夏鸢的暖心小筑

绘本阅读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读后感(三):无所不在的形状丨一起来寻找吧!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们会通过告诉孩子图形来进行早教。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会上课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图形。

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的认识图形好像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它们有何妙用呢?一起来看书吧!

由洛克博克出品的绘本《无所不在的形状——生活中的几何》,涵盖了几百余个几何知识点,内容全面详实,为孩子搭建图形思维,培养了孩子的图形观念。

认识图形

书中对每一种图形都作了详细的描述,通过配图告诉孩子图形的概念,算法和应用。孩子也正是看了这本书,外出看到图形便能准确说出是什么。

绘制、裁剪图形

书中在介绍每种图形的时候,还会配有平面图,这是我和孩子最喜欢的环节,我们会将平面图绘制在纸上,然后裁剪出版样子,最后再按步骤拼出来图形,立体图形的呈现,既为孩子构造了立体思维,也加深了孩子对图形的认识。

了解图形

除了基础的知识,书中还介绍了图形在艺术、建筑、工业中的应用。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典型的棱锥,棱锥的稳定,使得人们选择用它来建造万古长存的纪念碑。明白了这些之后,当孩子看到外面的图形,就会明白是何用意了。

揭秘图形

看似简单的图形不仅有其实用价值,还有着文化含义,比如沙伦神殿,由三个立方体叠一个建造而成,看起来就像一个三层的婚礼蛋糕。

形状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蕴含在生活中、深藏在大自然中的图形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