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屋檐下读后感摘抄

屋檐下读后感摘抄

《屋檐下》是一本由郑雅文 著绘 / [法] 赛琳·克莱尔 改编著作,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屋檐下》读后感(一):有着类似的童年时光,反思

小时候,跟着调皮捣蛋的哥哥们到处玩耍,追逐吓唬小狗、摸鸡蛋、打老鼠、抓昆虫、追着小动物乱跑,还会在田野里疯狂的玩耍,这是农村的小孩子的乐趣,也是我们童年时代的美好时光,但那时的我们忽略了同理心。

《屋檐下》读后感(二):教育孩子保护动物,要有同理心、

我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只奶羊,奶羊生的小羊羔生病没了,为此我还伤心了好长时间。孩子们小时候也养过小兔子,小乌龟,小金鱼,但由于护理不当,都没能活下来,在孩子的眼中对小动物们更多的是好奇,新鲜感一过很随意的对待它们,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去玩它们。想选一本教育绘本来给孩子们看一看。

《屋檐下》是根据同名动画短片《屋檐下》改编的。故事的主人公黄豆豆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院子里的小动物们看到他都瑟瑟发抖,惊慌的四处逃窜。偷母

《屋檐下》读后感(三):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地球村

又是一个书名没有在书中出现过的故事,但是书名确起的非常切题

故事讲了一个叫黄豆豆的小男孩,欺负家里的小动物、小昆虫,拿他们当玩具。有一天动物们忍无可忍,决定教育他,经过一系列事情,黄豆豆明白了自己与动物们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生命都希望能够远离痛苦、得到快乐。

《屋檐下》读后感(四):正向引导:藏在绘本里的生命教育

这是获得欧洲儿童电影协会最佳短片奖、俄罗斯 Zero Plus 国际动画节奇特动画奖、台湾信谊儿童动书奖、CACC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短片奖金奖等多项大奖的动画短片《屋檐下》改编的同名绘本。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黄豆豆,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农场里的各种小动物:抢走母鸡的蛋并藏起来、抓住独角仙迫使它飞起来、拿着扫把追赶老鼠······对所有动物来说,黄豆豆就是个恐怖分子,只要他一出现,所有动物都立马散开、逃跑。

黄豆豆像极了现实中千万调皮捣蛋孩子的缩影,是被大人戏称为“狗都嫌”的熊孩子。也许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没犯什么大错,只是活力十足,没什么大毛病!

一开始黄豆豆也觉得自己没问题,面对集体来“维权”的动物也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只是动物。”直到不会游泳的黄豆豆不小心滚落到池塘,被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救上岸后,才慢慢领悟生命都是平等的、有感情的,希望自己能够远离不幸。

将心比心,黄豆豆最终明白了没有谁愿意被戏弄、欺负和伤害,如果自己希望被善待,也应该尊重和爱护每个生命。

很多小朋友在生活中也会把自己和动物、植物区分开来,认为“我们不一样”:踩踏小花小草、揪宠物耳朵、戏弄小蚂蚁······这些行为其实和黄豆豆欺负小动物的行为都是一样性质的,都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

利用这个接地气的故事,比起说教更能唤醒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在温柔的文字和生动的插画中产生共情,感受白鹤、狗狗、小猪、老鼠等动物友善相处的渴望,激发保护动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尊重生命、照顾弱小、不去干扰或控制别的生命进程。

《屋檐下》读后感(五):唤醒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我经常会去猫咖狗咖撸猫撸狗,在与它们相处时治.愈自己,它们是如此的可爱。有时候和小孩回老家,他们看见鸡鸭等动物,非得去招惹一下不可,他们是以什么样的心理对待小动物的呢? 《屋檐下》同名动画片改变,讲述的是黄豆豆回家把小动物们搅和地鸡犬不宁,引发读者的思考,我们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都有家人与朋友,只是因为语言不同而不知道罢了。呼吁唤醒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同理心,共享美好生活。 黄豆豆把母鸡的蛋给拿跑放在邮筒里,在树上发现了独角仙把它逮了回去,看见老鼠他又想逮老鼠,总之他的回归把动物们平静的日子给打破了。人总是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是可以掌控一切,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厉害。 黄豆豆认为自己的双手非常灵活可以画画是与众不同的,大自然给了蝴蝶彩色的翅膀所过之处美如画;蜘蛛向豆豆展现其织网技术之精湛;大独角仙可以举起石头,豆豆为了证明自己力气很大选择去抱树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恼羞成怒的豆豆踢向树木却引来马蜂,逃跑间掉进河里,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才得以生还,这时他才明白原来生命平等,人与动物一样具备感情,值得被尊重。 绘本通过简单的故事向读者传递大道理,助人成长。漂亮的插画吸引读者注意力,图文结合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绘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