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100字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100字

《夏日木屋札记》是一本由(瑞典) 妮娜·波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一):在自然中遇见可爱生物

大自然中活跃着各种生灵,它们与人类共生共存,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会发现有时候蜜蜂振翅可以很动听而非聒噪,印象中狡猾的狐狸也有其可爱之处和聪明。在小屋周围,作者经常与出没的动物相遇,和谐共处,在与可爱生物的互动和邂逅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蜜蜂、蚂蚁,小草、细菌……是自然生物造访我们的家,还是我们侵占了它们的领地?这本书或许会改变你看待自然的方式。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如果把地球经历过的历史压缩到一周的时间内,我们早期可以直立行走到现在的人类历史,仅仅发生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生物的进化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特定的终点,所有的进化是指引着我们不断探索生命的本质。

“在地球上所有哺乳中,我们人类和我们的家畜只占了2%,但这一比例最终逆转了。”

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人类的生存地不断的扩张,这是挤走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结果,现在几乎一半的野生动物都已经消失了。作者身为一名物理学家,因为母亲的去世把母亲的庄园成避暑小屋,让她在这个即私密又开放的地方隐居创作。

我们很容易把人类的情感投射到动物中去,但事实是我们人类完全忽视地球是另外98%的生命的交流方式。每个生命本来就没有类别之分,都是独一无二的,由其细微的差别。

之前在看《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说人类的语言是独特的,语言进化是为了我们更好地闲聊八卦。我们与鸟类的区别在于,鸟类之间可以通过辨别音调进行交流,而我们人类不能听到超出可接受范围的声音。

“就那苍头燕雀的歌声来说,我们必须把录音放慢十倍,才能听清楚其中的细微变化。”

远在十万年前,我们人类祖先会开口说话时,第一个最想模仿的声音就是鸟鸣。目前我们人类已知最古老的乐器——长笛,大多是由鸟的骨头制成。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在超过30亿年的时间里,水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着循环,穿过地球的每个角落,永无止息地循环着。考虑到地球的深度,地球其实98%都被水包围着。在这个水球中生活。

薄薄一层水下是与我们生存世界隔绝开来,海底生物并不是空中生物的对照组。其生存的环境也完全不同。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有研究者开始尝试聆听海底的声音,其结果让他们震惊,水下有五花八门的声音。像鲱鱼群就能发出非常奇特的声音,让瑞典海军误以为是一艘潜艇;一只海豚每秒能发出700次咔哒声,并能根据回声返还的信息,构建出100米外物体的形象。

我们人类只是在最后一刻才加入这场蓝色星球中共同的生命之旅,只是短暂出现过。地球它并不属于我们,我们也不是其中的唯一的主角。万物为一体,同为主角的,还有大自然中千千万万的生灵。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万物生灵可以跨越物种的界限。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三):一本属于夏天的自然散文集

夏天是属于西瓜的季节,也是属于读书的季节,尤其是像《夏日木屋札记》这种书。绿色的封面,是大自然的颜色,给人以清新、亲和的感觉。在外观之下,本书内容则是关于大自然中的动物与植物,记录了那些蓬勃的生命和美好的时光。

作者妮娜·波顿在母亲的乡间木屋度假期间,与乡村世界的生灵亲密接触和互动,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进而形成了这么一部优美生动的自然散文集。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六辑,呈现了松鼠、蜜蜂、蚂蚁、狐狸等动植物的奇妙世界,也展现了一段轻松愉快的夏日时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说过,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的确,大自然的美丽与壮阔,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真谛,还可以疗愈我们的焦虑情绪,帮助我们寻得内心的平静。正如作者序言中所说,大自然中有数不尽的生命,在这里每个生命都是世界的焦点,都闪烁着自有的光芒,按照自己的节奏,循着自己的思路而活动,尽可能地汲取着大自然的一切。

作为一个大自然爱好者,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个人的经历。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在靠近内蒙古的一个县城下面的村子待两年。从物质意义上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十分偏僻和贫穷的村落,村子里没有超市,整个乡镇没有一个理发店,就连最近的快递点也有20多公里远。但我却是由衷地爱上了这个村子,这儿有朴实的村民,有安静的晚霞,有蔚蓝的天空,美丽的草原,还有辽阔的大自然。

在这段乡村时光中,我喜欢在大自然中漫步,看看彩色的天空和粉红的云朵,去追逐总是不期而遇的野兔。世上有那么多热闹的事情,身处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嘈杂的愉悦,可我总是本能地与之保持距离,选择与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夏季草原的尽头,有无边的落日晚霞;冬天时间的尽头,有久不消融的雪原。而乡村相比于城市的优越之处,不就在于能看到日出和日落,能听到鸡鸣和狗叫吗?

黑格尔说,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和日出,其实并没有美丑的问题,日出之所以美,是我们看到黎明的时候,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是的,我们喜欢大自然,不仅是因为那片美丽的风景,更是因为可以找到灵魂的归属。阅读《夏日木屋札记》也是如此,在生动有趣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自然之美。

不说了,我要去大自然中散步了!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四):我有一间小木屋

地球上的生命如此之多,哪种生物才是世界之中心?哲学大家都会深入自然,对生命和自然展开探索。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每个生命体内都蕴有一种元气。元气可以激活体内物质,指引各种养分到达身体中的各个部位。不管是再复杂的生命体还是看似简单单纯的小生命,似乎都能恰如其分地存活于自然环境中。于其说大自然是包容的,倒不如说生命是顽强的。

这本《夏日木屋札记》的作者妮娜波顿,瑞典皇家科学院文学协会成员,熟知文学和哲学,也深谙生物学。在修缮和改造夏日庄园木屋时,妮娜观察着四周的一切的同时,产生了一连串对自然生命,甚至对宇宙的思考。全书共有六辑,从禽类、海洋生物、动物、植物、昆虫、菌类等生命体进行描写。这是一本散文科普文,很新颖的表述方式,本以为在讲修葺木屋遇到的趣事,却没有想到引出各种生物体的科普知识。果然是转着圈圈、玩着花样儿在引诱着人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呀。

妮娜一去木屋,就与松鼠成为邻居,感叹松鼠妈妈全年无休工作的同时,也烦躁它的好动乱窜。有树木就会有鸟类。它们的啄食顺序代表着内部等级制度,还有鸡与恐龙的亲缘关系小知识。大山雀竟然会使用工具和制定计划,它们小小的脑袋瓜子里竟然也是拥有不俗的智慧的。鸽子的寻路能力、搜救海上事故人员、艺术方面的视觉天赋、会数字排序,还有超强记忆力和情绪识别能力。不同的鸟类可以装饰出各种独特的窝巢。作者在观察自然生物的同时,会不时发出哲思“即使肉体有重量,文字和思想仍然可以高飞远行”。

独自在木屋时,想到了自由与统一,独处与群居之间存在的那种动态的转换关系,还有提到了“百猴效应”。妮娜的偶像亚里士多德对于鸟类研究之深,“每只鸟都会在自己的歌里加入自己的理解,演绎着生命和诗歌这两个不衰的主题。”

老屋子里的墙壁中有许多让女孩子望而生畏的小虫子,可是妮娜却能包容它们的存在,甚至还和它们交上朋友了。不仅不时夸奖蜂的勤劳,还感叹雄蜂全身上下都是乐器,活动起来自带节奏感。昆虫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很浪漫。蜜蜂通过舞蹈和振动来交流信息,蚂蚁的信息素标记路径,触角触碰不同部位表示解读不同的气味。甚至在昆虫族群间还会演绎戏剧般的厮杀剧。蜂群中的王位争夺战,蚂蚁不时也会撒谎精上身,还有神奇的“婚飞”行为。这些小东西们的群体相处方式和人体细胞竟然还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妮娜的思维简直太发散,天马行空的描写,逐渐深入的生物知识普及,不知不觉间读者就被上了一课。

随着木屋有一面北墙被海水侵蚀而不得不拆除,妮娜想到了海水与月球的关系,想起了海浪与风交谈时的情景,还提及海洋中的各种生物是如何表达和交流的,如鲸鱼的歌声和海豚的口哨声。另外,关于海洋生物的文学作品一直有很多,《海底两万里》、《白鲸》一直是文学经典。就是这面水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水与生命的思考。暴露在外的三墙围起来的空间里,露出了狐狸朋友们一家的行动轨迹。善良的妮娜尊重保护幼狐的生长环境,主动让出这块领域。狐狸被视为魔法师,它和美国原住民一样代表着一种比白人社会更自然的生活方式。狐狸引出荒野哲思,那种自由或荒凉,野性或暴力的感觉。荒野是多面的,羞怯又大胆,独立又爱玩。

生命一往无前,不断地滋养自身,不断地交配、交流、捕猎和逃窜,且与土壤、水、天空和彼此紧密相连。很喜欢这位热爱自然,酷爱探险的女作家,还有她对自然生命的敬畏,独处时能不断对哲学不吝思索。

《夏日木屋札记》读后感(五):我从夏日的木屋走过,看到满天星河。

《夏日木屋札记》是一本适合夏天去露营时阅读的书。谁的童年没有梦想过生活在大森林里,有小动物朋友作伴?反正我有。但是奈何才华平平,写不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与自然的乐趣。幸好还有书籍,幸而还可以阅读妮娜.波顿的这些将抒情诗,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文字,给炎热又平淡的夏天增加了几分乐趣。 --诱人的饭菜冒着丝丝热气,再来一只冰啤酒就完美了。我就离开了三十秒,但这完全足够一只别有用心的鸟儿伺机行动了--等我回到外面时,只见一只海鸥正站在土豆泥之间。 生活化的语气让人感觉好像自己就在作者身边感受着这一切。虽然不速之客吃了作者的美味佳肴,但是作者旁开一笔,描写了自己接触的海鸥,给生活体验不足的我带来了津津有味的阅读体验。而这一段的收束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好在我还有啤酒,可以再做个三明治当配菜。”多么乐天派的想法!话说回来,生活充满了意外,曾经我总是先抱怨个够,然后不得不去收拾残局,现在变成了深吸一口气赶紧做完,然后做一点让自己情绪释放的事情--看几页书,听一首节奏轻快的歌,或者就是看看窗外的绿植,只要你愿意,总能从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鸟儿,昆虫,大海,荒野,植物......,你能想象的,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我现在距离自然太远了,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而是心灵--哪怕是春天去踏青,秋天去看海,可能都不会放下手机。有时候你很难说是你在阅读手机里的信息,还是信息在掌控着你的喜怒哀乐。 最好的方式,就是有透口气的时间。

给自己一个空间,哪怕是五分钟,十分钟,不去想你接收到的信息,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就是放下一切,去感受蝉鸣,感受风,感受自然蓬勃的,盛放的生命力。 有时并非你得到的太少,而是你渴求的太多。生命有重点,欲望没有。太多的内容并非是自己想要的,环境的影响,氛围的烘托...... 你需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好的帮手,就是回到自然中去,回到你可能很久都没回去的故乡旧屋,回到一切还没开始的地方,可能你自己很久都没有答案的问题,在那一刻迎刃而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