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川流复始》读后感精选

《川流复始》读后感精选

《川流复始》是一本由[美]理查德·艾尔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5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流复始》读后感(一):抓虫&摘抄

019,王尔德和叶芝之间的联系,最初阶段的关键时刻发生在1988年的圣诞?????

“幽默不是无关的,它暗示误会也可以好笑,就好像我们可以藉此离恶心和憎恶稍稍远一些,但因为笑的肌肉一次次被搔中,又无法彻底抽身”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川流复始》读后感(二):《川流复始》书评

许久没写书评了,艾尔曼的随笔是今年夏天读到的最厚重同时也最流畅的一本书。更毋需谈论译者精彩的译笔了。

艾尔曼的写作是最为正统的文学史史述风格,平和、细节丰富,史料与文本的细读齐驱并驾。这部随笔编纂于上世纪90年代,作者的研究大部分围绕着现代主义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几位作家:王尔德、叶芝、乔伊斯、庞德、艾略特、奥登——现代主义的标签事实上并不标准,但唯美主义、意象主义、涡旋主义的标签又能揭示什么真理呢?近几年来在学习文学史时,我逐渐意识到一个误区:每当初涉文学史时,我们总以一些简单而生硬的概括来笼统、甚至是粗暴地构建自己的文学史认知,表达对某些作家的热爱时,我们表达的语言并不精准。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许要归咎于文本细读的缺乏,而另外一部分或许源于我们日益缺乏锻炼的理解与共情能力。阅读艾尔曼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到如此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本书中,艾尔曼向我们展现的,正是他卓越的理解力,不仅是在文本方面,更体现在对于作家的深刻洞察。凭借扎实的史料、在丰富的细节处,他对作家的交往、写作风格的冲突往往有着精准的把握:

“庞德好就好在他的直率、他的善意、他无惧无畏的个性,而且自认为就是个惊世骇俗之人,让他来给叶芝服用这份震动再合适不过。他和之后的奥登一样,对于他们,一首诗是一个新鲜的装置,很多设计都效率太低,需要拆开重修。庞德的自我修炼,似乎正好满足叶芝需要他完成的任务,在这一点上,简直没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而一方面庞德给得出那些建议,另一方面叶芝尽管年长,又有如此声名,却能接受那些建议,并且承认自己接受了那些建议,让他们的友谊和文人间很多交往大不相同,显得那么妥帖。”(《川流复始》艾子与比利翁,第95页)

“叶芝描写人事侵蚀神性,这种亵渎感对他来说得心应手;而奥登笔下的神更亲近人间,他侵入俗世是积极的,而且没有那么沉重,没有那么多暗指,更乐观一些。奥登的比喻中有很真挚的宗教感,但那种宗教感又缩减到仿佛戏谑:在肚皮这个圣殿里的食物构成某种善。”(《川流复始》赏景亭与煤气厂,第176页)

以及对作家人生选择的体解:

“一辈子跟知识分子打交道,乔治•艾略特选择了一份很简单的爱,就跟多萝西娅在卡苏朋去世之后的选择一样。解开神话的钥匙并不难找到。艾略特的决定或许有些感情用事,但也给了多萝西娅的行为一种现实感。”(《川流复始》多萝西娅的丈夫们,第233页)

这样的写作,或许正是文学史写作、传记写作能为我们提供的意义。不是粗暴的判断、不是生硬的讥讽,有高下有是非的世界太过真实,但在人们真正的交游中,它们并不存在。哪怕当奥登对于艾尔曼的传记写作表示嗤之以鼻时,他仍能够恰如其分地体解:

“ 出于种种原因,想到要让其他人深入他的经历搅弄一番,奥登总觉得不舒服。他们当然会弄错的。除此之外,奥登一直有种高度发达的负罪感。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符合他的自我要求,认为有很多事情被揭露出来是不光彩的。他讨厌躲避,但自己就躲避了。他讨厌伪装,但自己就会伪装。他讨厌不完美,但明白自己时常‘对自己的工作/ 仓促马虎了事’,他给自己找的借口是缪斯 ‘不喜欢奴仆般的献身’,但依然化解不了那份懊悔。他成长的年代,诗歌被认为至少有可能做成无可挑剔的艺术品,而他总感觉自己满足于一些不完美的成果。”(《川流复始》认识你,第395页)

如此淹博与包容的姿态,在阅读艾尔曼时,我以为我们至少能够学习后者。

《川流复始》读后感(三):阅读门槛有点高

这本书读了将近小半个月,不是因为多舍不得读完,而是……阅读门槛对我而言有点高。

最直白来讲,阅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以前的阅读视野局限在了亚洲,欧洲涉猎十分之少。里面出现的十五个左右的作家,我只认识:王尔德、叶芝、乔伊斯、海明威、亨利·詹姆斯。其中亨利·詹姆兹还是最近认识的,但并没有读过其作品。而乔伊斯,也只是听说过,曾经买过《尤利西斯》,但个人觉得那也是一本世纪不好读的书之一(有可能那个时候我太年轻,读不出里面的味道吧);就连叶芝的诗歌,我也只是听过,但从没有阅读过……

海明威也是最近忽然来了兴趣,上学时候课文的《老人与海》确实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又买了全本的《老人与海》和《流动的盛宴》;里面最熟悉的也就是王尔德了,无论影视或者他写的小说、诗歌大多数都被我阅读了……

如果说我看进去哪些篇章……实在屈指可数。比如第一章的:颓废之用:王尔德、叶芝、乔伊斯;第二章的:亨利·詹姆斯在审美家中间、双面爱德华;第三章的:海明威的圆圈、华莱士·史蒂文眼中的自己、认识你、弗洛伊德与文学传记。

并且,这次在阅读的时候我发现我还会时不时跑神……

比如:在这儿本书第43页的时候我写下了:

岁月伴着雨水,流进了地沟。

空中没有月亮,地上也没有便士。

但,

幸而有你,朋友!还有,你的伞。

幸而有你,朋友!

那是寒冷中一点温暖。

————————

我躺在过去,

望向窗外飘落的白雪,

聆听冬季的细语。

不见阳光,阴霾处透着一丝缝隙。

北风穿过,眺望着远方,仅仅只能看到,

对面楼房的沧桑与满墙枯萎的爬墙虎!

在本书第121页的时候我有点后悔自己没有拆开买的《叶芝:真人与假面》这本书,或许可以先做个了解更好一些呢!但对我而言,开弓没有回头箭,于是硬着头皮继续阅读。因为我不死心呀!

中途阅读感好多了也算是阅读进去了,所以也还好。这个时候我妈从老家来深圳看我,自然就带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消息。然后我在197页,也就是第二章第一个人,介绍奥登和艾略特的时候,我写下了:金钱养出野兽,她(奶奶)最宠爱的小孙子,自从被大学开除后,如今变成了一个冷漠的、自私贪婪的盗贼。他盗走了老人至少三十万的养老金,用来给自己家庭置办新房,并不停的取走银行存折里的养老金,每个月一发钱他立刻就去取,动作比老鼠都快!比猫都灵活!事情败露后,他索性拍拍屁股把老人从新家里撵了出来,老人难以置信的望着他,而他头也不回的走了,那一刻我想,我奶奶一定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然后,我觉得以后可以写本小说?名字《脱缰》?

我和母亲在深圳去了自己曾经从来没有去的港珠澳大桥,居然很巧合的知道最好的朋友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也准备和家人一起做游轮看港珠奥大桥,她还发了满月的照片和视频给我。

当然这本书还要继续往后看,毕竟我也读的渐入佳境了!只是读着读着忽然想起了“活受罪”和“天道好轮回”这两句话。然后就写下了如下几句话:

想起奶奶现在一个人,要眼睁睁的看着家族分崩离析,而且罪魁祸首还就是她最最最宠爱的小儿子和小孙子搞的,还就是他们撵她出家门的,我想不到有比‘活受罪’更加贴切的词了。以前我不信天道好轮回苍天放过谁这句话,现在这种活生生的例子就放在眼前,而且还是现世报的这种,我只能说,服!

——2023年10月3号

当我读到亨利·詹姆斯的时候,在第246页时闻到了很好闻的沐浴露。——2023年10月5号

接下来还算顺利,我没有分过神,直到和老爸视频的时候,奶奶也想见见我,那一瞬间我懵了在262—264页写道:

虽然我总是背后议论奶奶当母亲的失败,她总是宠着最小的儿子,疼着唯一的孙子,但当那一刻见到她瘦到只剩骨头和脱相的脸时,看到到她比火柴棍还细的胳膊时,一瞬间我内心再恶毒的语言也化作了粉芥。——2023年10月6号

人生就像拆盲盒,有喜欢的有讨厌的,大多是重复的,但即便如此也都故事满满或事故满满。

——2023年10月6号

在读双面爱德华的时候难得我没有东想西想,仅仅写了一句:我开始思考上班和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们的价值在哪里?明明完成工作,却丝毫没有任何成就?这是正常的吗?越努力越感到没有价值。科研人员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是发射一个火箭?是探索出一个元素?还是发现一些医治病人的药物?但我想,可能也是平凡且重复的吧。拥有这样的意志力,和信仰也是很可拍的。

——2023年10月7号

我不知道这本书我将要读多久,但翻开这本书的过程,也的确给了我很多灵感!我在第300页的时候,写下了:

冰箱在“嗡嗡”响,那是电流冲过线缆活着的证明;

楼上地板传来“啪啦”一声,那是‘不小心’活着的证明;

深夜传来某种呜咽声,那是心碎和爱已死亡的证明。

大概过了‘这段时间’,‘她’或者‘他’又能生龙活虎了!

——2023年10月8号

当我读到华莱士·史蒂文的冰淇淋时,我觉得一个概念很有意思:如果没有门就没有房间,但我们在意的是房间,而不是门。

当我在10月9号只看到338页的时候,我祈祷苍天,让我耐心看完这本书:让我读完吧!苍天,至少读完它!(后悔了,大部头!)

或许是为了警示我自己,我在339页又写道:读这本书我一度怀疑我自己得了阅读障碍,我感觉字在动,在跳,就是不让我好好看它,就是不让我好好将它们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或者段落!就是不让我理解它们到底在说啥,想说啥……

……我高估了我自己的事情之一就是,打开了这本文书准备阅读。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静静的看着亨利·米修的柔韧宇宙,其中一句话吸引了我:他的人和场景一样,都诞生于虚无;它们没有背景,存在于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容不下多充多样的日常经历。

忽然我想起了《等待戈多》这部戏剧。直到我读到后面才发现原来亨利·米修看过并评价过《等待戈多》这部戏剧。我觉得他和作者可能有很多的相同处(价值观、宇宙观)才会让我一瞬间想起了这部戏剧。(个人猜测)

我觉得我已经可以读明白这本书一定不会再分心的时候,打脸就来了,我在462页写下:说是去买菜的老妈不光买了菜,还买了成双成对的碗碟。看样子她对我都是单碗、单碟的碗柜早就不满了!她十分讨厌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以至于我本来打算卖掉的汽水瓶也遭殃了,她说:“你这么多的瓶瓶罐罐,碗碟又是单数,难怪你现在单着!”

——2023年10月11号

……长这么大,头一次知道单身和这个也有关系。

总之在坑坑洼洼,磕磕绊绊的这段时间内,算是读完了这本厚厚的书,最近我是不打算再看类似的厚书了……

或许也可以读,只是自己的阅读真的头一次要认识这么多作家,还是有点耗脑子的。

有好电影,麻烦推荐,想要那种甜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