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抱残守缺》读后感精选

《抱残守缺》读后感精选

《抱残守缺》是一本由[美]白铃安(Nancy Berliner)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抱残守缺》读后感(一):【转】白铃安:八破——中国的视觉错觉画

【摘要】八破是一种流行于19世纪的中国画。这种迥异于文人画而具有维视觉错觉特点的写实绘画类型,源自中国传统艺术本身,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一定的影响。八破艺术的流行也是社会急剧变化的反映。

【作者简介】白铃安(Nancy Berliner),本科至博士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现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她的研究、写作及策展涉及建筑、园林、家具和大众流行的视觉文化,着重关注突破中国传统典范的艺术类型。2017年,她策划了第一个关于“八破”的主题展览并撰写专著The 8 Brokens: Chinese Bapo Painting。

【文章来源】东方博物. 2004(01)

《抱残守缺》读后感(二):感知八破画中的遗存文化

八破绘画流派于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发展起来,本书《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便是佐以大量精美图片探讨了八破在中国视觉文化中的起源,并追溯了它如何在许多艺术家手中发展成为一种有趣且富有创造力的传统。

对于“八破”的兴趣,完全由于它所提供的一种独特的体验,利用书法、拓片、绘画和旧书页等所制的“旧物”,却有着非常现代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拼贴画。它与我们认知中的中国古典绘画截然不同,它采用了一种幻觉主义的表现技术,通过解构短暂的事物文化,在纸上创造图像。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可谓是革命性的。

此后这种流派以其非传统的、偶尔异想天开的品质不断让城市知识分子感到兴奋,产出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新中国后慢慢陷入默默无闻。

可当将视线再往前拉,八破美学依旧是直接源于中国的视觉传统。将多幅珍贵的字画粘贴在屏风等单一面板上的做法甚至可以追溯到 8 世纪的唐朝。然后在17世纪再次繁荣,因其视觉技巧和复杂性,在有抱负的城市中产阶级中流行起来,同时也反映着一些暴发户充分炫耀其个人收藏内容的趋势。

彼时出现的许多元素亦反映了清朝(1644-1911)的精英文化,或者说满族人对古代书面形式日益增长的迷恋。尤以古代的“篆”“隶”占据一席之地为主要特征。就是这些视觉记录重新激发了人们对 18 世纪和 19 世纪古代书写形式的兴趣,激发了文学家和艺术家进一步研究它们,但就是这样的“八破”却又从未被列入任何官方的中国艺术史中。

阅读观赏中,一直在想为何它有过辉煌,却又在辉煌后几乎消失殆尽。

中国的十九世纪充满了灾难。1850年至1864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甚至摧毁了中国的文化生活中心。城镇被毁,图书馆被毁,大量文化遗产也随之消失。八破画家为了尊重这一遗产,纷纷超现实地描绘着这受损的文化。

就这样带有日益恶化的传统文化残余,无不包含着对过去的哀悼——也有一些画充满了幽默和隐藏的信息,历史遗迹被描绘成半烧焦、撕裂,甚至被虫蛀,何尝不充满了一种背离感。就这样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它,也因常常携带隐藏的信息而成了当时一种重要的社会评论形式。

可是呢,基于中国古典绘画,不难看出中国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更看重抽象而非现实主义,即便这些画作都是煞费苦心创作的,或许这便是它转眼间默默无闻的原因吧,不过这种风格创作倒也提供了一种表达中国古物收藏传统的艺术方式,因为作品结合了不同时期的碎片,所以它不应被埋没,更应被更多人知晓和观赏。

《抱残守缺》读后感(三):艺术瑰宝 这些“破画”为什么了不起?

-

《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出品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白铃安(Nancy Berliner),现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

该书意在呈现19世纪晚期中国艺术家的美学创新。这些艺术家通过笔墨的精湛技艺再现故纸堆叠的景象,创造出精彩的现代构图,并在其中隐藏多种用意和讯息。

-

中国读者更熟悉的名字,叫“锦灰堆”。

大玩家王世襄自编的文集就命名为《锦灰堆》,寓意琳琅满目、驳杂意趣。

-

掌故家郑逸梅有云:

什么叫作“锦灰堆”?那是画家的游戏作品。不论一页旧书,半张残帖,以及公文、私札、废契、短柬,任何都可以临摹逼真,画成缣幅,所以一名“打翻字纸簏”。不过真个把字纸簏打翻了,那是杂乱无章的,所谓“锦灰堆”,却把那些东西,加以错综组织,有正有反、有半截、有折角、或似烬余、或如揉皱,充分表演着艺术意味,耐人欣赏。平素没有相当修养,是干不来的。

-

它从中国传统的“敬惜字纸”发展而来,显示一种残缺的圆融美,突出的是文人的赏玩旨趣,要把那些看似废物的纸片儿重新加以利用。

八破的另一个根源,是中国古代文人保有浓厚兴趣的金石学。金石学奠基于宋代,其后寥落,到了清代,重新大盛。嗜金石、擅传拓、精篆刻、好书画,是清朝文人的雅趣。

这些东西是往昔岁月的遗存,中国文人对旧昔今时的慨叹,画作的构成元素里囊括了很多怀古事件和丧乱诗句。

-

碎,即“岁”,岁岁平安;破,不破不立。“八破画”寓意着吉祥平安,有避邪功效。

画僧六舟创作的《百岁图》系列是代表杰作。六舟将拓片图像引入八破画,另类的复刻粘贴里暗含吉祥寓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较之20世纪的现代艺术,亦不逊色。

-

这本书结集了从19世纪迄今许多艺术家作品,相当于一场纸上博物馆展览。中国文人在创作八破画的过程中,常常把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与隐喻放置其中,所以,这些画作经常是中国风雨飘摇又饱经风霜的时代印痕的象征。

-

八破画诞生之始吸收了西方艺术的一些元素,后来传入欧美后,为毕加索、乔治·克拉克、罗伯特·劳森伯格等人的拼贴带来了灵感,所以,这种艺术形式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

以下图片供参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