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荔枝依旧年年红读后感摘抄

荔枝依旧年年红读后感摘抄

《荔枝依旧年年红》是一本由肖复兴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荔枝依旧年年红》读后感(一):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三月烟花千里梦,十年旧事一回头。多年后又来读肖复兴的新书,我孩童时代很喜欢读他的散文,不费劲,随手翻来就可以读,读完一本又一本,记忆里最深的倒是他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小时候为这篇短文逃了整个午休去看爬山虎,苍翠欲滴的绿色一路摧枯拉朽燃烧了整面墙,网住了我一个夏天。那时的旧友多数离散,旧游无处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认真来说,肖复兴的这本散文集子不讲笔法,多数是随手随心而作,偶有情怀之作,可以在心静的午后浅读消磨消磨时间。 其中一篇里,作者写到对樱桃沟的追忆,篇目最为打动我:“如果是五十四年前,我们也会像这一对年轻人一样,迎着再大的雨,往樱桃沟里面跑的。那时候雨中的樱桃沟,应该就像电影《雨中曲》一样,有音乐,还有樱桃树。”想起在雨里跳舞的学生时代,踩着水花大笑大哭的日子,珍贵的再也不来的青春,到底感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青春是否就美好在,人们对于青春的感受与青春两者无法同时拥有?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慢慢劝告自己,坦然而言,哪怕会分别,我们也为青春作下了最美好的注脚。 纪录片《人生七年》里有一位主人公说:“尽管我是一本不怎么好看的书,但是已经打开了,就得读下去,读着读着,也就读下去了。”可是啊,少年可行,可止,可哭,奋力奔跑出总能生长出新的风。少年人,永远生活在旷野里,周身的半径蔓延更宽更远,可以化作草原的湖泊。

《荔枝依旧年年红》读后感(二):温暖治愈|日子滚烫,不惧不忧!

读第一个故事时,就被温暖到了!我为母亲买荔枝,母亲为我准备沙果,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但都是母子之间的深深挂念和满满爱意。 这本书是“中国好书”奖得主肖复兴写给大家的暖心之书,甄选56篇经典之作,囊括亲情、友情、爱情、美食、旅行、哲思六大主题,感怀故人亲友、描摹人间烟火、书写生命智慧。真挚暖心、清醒通透! 1⃣《玻璃糖纸》 邻居家的小姑娘小洁大方地把一整本糖纸送给了我,我连忙推辞。她却很坚决:“我爸爸妈妈总给我买奶糖,我的玻璃糖纸多的是!再说,我知道,你喜欢这本书里的诗。” 2⃣《鲫鱼汤》 老友为了我能喝上一碗鱼汤,整整一个上午,专门去钓鱼?我的心里说不出地感动。单木不成林,一个地方,之所以让你怀念,让你千里万里想再回去看看,不仅仅是那个地方让你难忘,更是有人让你难忘。 3⃣《白雪红炉烀白薯》 白薯皮在滚开的水里浸泡,犹如贵妃出浴一般,已经被煮成一层纸一样薄,呈明艳的朱红色,浑身透亮,像穿着透视装,里面的白薯肉,都能够丝丝的看得清清爽爽,才是一个“透”字承受得了的。 4⃣《太阳味道的西红柿》 我们是把西红柿当成宝贵水果吃的。往往会等不到西红柿完全熟透,我们就会在夜里溜进菜园,趁着月光,从架上拣个大的西红柿摘,跑回宿舍偷偷地吃(如果能蘸白糖吃,比任何水果都要美味无比了)。 5⃣《鲜花开在粪土之上》 苏阳的歌,是民谣的风格,典型宁夏花儿小调,浅吟低唱中,融入了摇滚的色彩,便像在一杯清凉的井水中又加上了棱角分明的冰块,越发地透心凉的感觉,清冽,而爽朗,犹如西北辽阔田野上空那一直能够连接着地平线的莽莽长天。 这些文字里,三餐四季,安坐当下,闲逛赏花,翻书饮茶,不浮不躁,悲喜自渡!无论日子如何庸常琐碎,作者都过出了属于自己的优雅! 忍不住感慨,我们似乎习惯于刷视频,看微博,玩游戏,很久很久没有体味自己的日子,发现生活的乐趣了!

《荔枝依旧年年红》读后感(三):越是离开了的,越只想留下美好

《荔枝依旧年年红》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为什么荔枝可以年年红,因为那是藏在心底里的爱。这不仅仅是节气的影响,也是一家人的回忆。

我回忆太深刻了,就是这本书里的关于姐姐的回忆。时代的大背景已是大家所熟知。

我现在才明白,原来越感动的回忆是越难下笔的。越是离开了的,越只想留下美好。

知道吗?在作者的回忆里留下的美好,往往对我们的触动也是较大的,但是当我们正式面对到现实的时候,似乎又觉得时间还是充足的。我在他们的珍惜时光之中,浪费了时光。

看别人的故事,总能回忆自己故事里的种种细节。无论是窗前母亲的眺望,还是支撑家庭的姐姐,还是周围的令人暖心的事物。这些美好的存在,总能让孤独的灵魂多一丝光彩。

有着同样的亲情联系,却在活着的时候矛盾重重。当他们离开了的时候,脑子里所有不曾记住的回忆都涌现了出来。这仅仅是我对自己的仇恨。

分秒不会倒退,而成千上万的思绪涌上心头。

我也有一幕幕的回忆,想留给晚年的自己。我相信晚年的我一定是记忆大不如前日。这是时光对我的惩罚,这也会是我蹉跎岁月的结果。

对于这类的文学小说,我认为还是适合于忙于生活的我们。我们会在极快的时光当中忽略周围的情感。当遇到这本书时,当抽的出时间的时候。会跟随着这本书一起回忆。

人是这样的,总在变化多端的情绪当中改变着思维。也许此刻你能感慨万千,但也许过了那一刻,你又回归往常的生活。人不就是这样。

脑海留下了这个故事的片段,就像我们追忆从前那没有完整的故事一样。即使它不完整,但这一刻的倾泻而出的情感,确实是真实的。

对于美好的享受,不一定是一直的。片刻的享受,有时却会是极大的满足。片刻的却大雨一直承受着的。这便是内心深处平衡不了的天平。

如果现在的你离家庭太远,对于父母的思念,来源于视频通话下的图像。又或者说在这陌生的环境当中,充满了煎熬,却也有要坚持下去的信念。不如在这本《荔枝依旧年年红》中,寄托一下那无处安放的无人懂的情绪。

《荔枝依旧年年红》读后感(四):《荔枝依旧年年红》:读散文,是欣赏也是学习

有一段时间,我学写作,老师让做情感描写,我不会;让写细节,我写不出来。唯一不费力的叙事,我也只会平铺直叙,感情不丰满。我记得老师当时让我学学“色声香味触法”,我始终没能理解。

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这本《荔枝依旧年年红》。看了之后,我发现,还是要读散文的,小说固然有趣,但对我这种写作小白来说的话,读散文真的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写到很多描写手法。

这本书的作者肖复兴老师,是当代知名作家,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中国好书奖得主。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他十分擅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欢欣与美好。代表作品有《我们的老院》《兄弟俩》《我的读书笔记》等。

这本《荔枝依旧年年红》是肖老师2023年的新书,由好读文化出品,全文分为六部分,共有56篇散文。每篇文章不长,读起来也不难,但文字优美,很值得学习。

全书的第一篇散文,与书同名,写肖老师对母亲的怀念。

肖老师写,他第一次吃荔枝是在从北大荒返城之后,当时他已经开始做老师,每个月有四十二元半的工资,当时的荔枝要好几元钱一斤,但想到自己的老母亲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吃过荔枝,便狠下心买了一斤。

虽然很舍不得,但看到鲜嫩的荔枝,母亲很高兴。她用“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画面感有了,而且完全可以体会到母亲喜爱又舍不得的那种心情。

描写荔枝时,肖老师说:“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

把荔枝肉上的汁水比喻成小脸蛋上的汗,我可能永远都想不到吧。

常听说不用伤心写伤心,是最高级的表达方式。在这篇文章的结尾,肖老师写了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我想他的下一句可能是“可母亲却再也吃不到了”。留下绵长的悲伤给读者品味。

在《窗前的母亲》这一篇中,肖老师写家里换了楼房后,母亲年纪大了,很少下楼。她的房间里有一扇很大的窗,她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窗前看外面。

母亲在窗前不仅看景,也看人,每天她的孩子们一回家,抬头就能看到母亲在窗边,刚上楼门就开了,母亲就在门口迎接他们。母亲去世很久以后,肖老师还是经常忘记带钥匙。“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望望楼上家的窗户,空荡荡的窗前,像是没有了画幅的一个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一张瘪嘴。”

有妈妈等在家里的孩子,才有出门不带钥匙的资格吧。母亲走了,便再也没有人一直等在那里了。

在《花边饺》中,肖老师写,小时候,为了让兄弟俩吃到肉馅的饺子,母亲耍聪明,教兄弟俩把肉馅饺子都包成花边饺。长大后,为了哄母亲开心,“我”包了糖馅的花边饺给母亲。

有时候,真心诚意地投其所好,比挂在嘴上的我对你好要有意义得多。这是母亲教给肖复兴的道理,也是我从这篇文章里学到的道理。

读散文可能不够连贯,因为它只是作者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物品的感情抒发,但却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体验能力,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这对任何一个喜欢写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