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摘抄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摘抄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是一本由[丹麦] 斯文德·布林克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 / 天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一):让我连读两遍的好书就是它了

六月初的这两天,连着把@天天出版社 的这本《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了两遍。

第一遍是将整本书从头读到尾,第二遍是只读书中绿字的部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太太太好读了,一定要推荐给喜欢哲学,喜欢历史,喜欢旅行的人。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二):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

作为05后,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必要。特别是当我们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要求我们不再把常理当做真理,真正的开始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谋求自身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拒绝结婚,拒绝生子,拒绝偏见与歧视。 我们注重个人的权利,因此当我们看到高铁霸座、职场潜规则、爱情PUA时敢于反抗。 然而我也时常在想,很多时候,我们的反应会不会太偏激,是不是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时代的局限。我们这一代所接受的教育,能够让我们很好的构建一个文明社会,但我们往往缺失了对他人的关怀与温度。我们会去体谅一位身患抑郁症的年轻人,但是不会体谅一个咄咄逼人的老年人。 因为我们要保证自身的发展,所以减少内耗,减少反省,“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成为了口头禅。但是因为觉得自己委屈,就恶狠狠的把自己不认同的价值观推开,这种纵容自身的行为,就真的会带来一个人人乐享的社会吗?

可能甚至有人会说,社会这么差,我自己活着都不容易,为什么还要管这些糟心事!

我想这就是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为当下所有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借用本书后记最后一句话:“如果可以原谅我最后提出一个请求的话,那就是我们应该少一点对自我的专注,多一点对人类的关注”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三):长大就在一瞬间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感觉是一本哲学类的书,没想到它被誉为文明史中的《苏菲的世界》。我喜欢《苏菲的世界》那样通过故事引出哲学史的写法,这样不仅便于理解,更会把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趣,像侦探一样和故事本身紧密联系起来,读者仿佛是和故事中的主角一起去探索哲学的奥秘。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位高中男孩安德烈,他在祖母的安排下开始了他的环欧之旅,也是祖母对他的教育之旅,带着一份未出版的手稿《何以为人?》。一个人的旅程难免孤单,幸好有这份手稿带安德烈引入思考,另一边是参观的洞窟壁画、教堂壁画以及集中营遗址、遇到英国女孩莎莉等,很好地将手稿和旅途见闻连接起来,通过人类史的演变,思考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些人生重要的命题。人的发展从达尔文的生物人,也就是智人、到会思考的理性人、有罪恶感羞耻感的情感人,再到从外部审视自己的社会人、以科技为基础的未来人,以及最后的哲理人,这样的分类也把西方思想史的发展生动地串联起来。 这本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这本书就是安德烈的祖母安娜所著,应该会在书的后面揭晓,那时安德烈结束环欧之旅回到祖母身边,两人面对面时将会谈论这个话题。可是她却在安德烈回来之前就离去了,她之所以没有说明手稿的作者是因为她觉得安德烈应该会猜出来,安德烈在思考手稿中的问题上比较专注,以至于没有想到这些。此时的安德烈早已不是之前的他了,在悲伤这个人类情感的底色中他超越了死亡,具备了爱和勇敢。正如书上引用的观点,爱就是要走出自己,将自己交给别人,或者别的事物。 本书的观点是我们不必急于成为自己,而是成为人,追寻人生的意义,强调反思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哲学家们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发现的结果,而非选择的结果。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本身,爱是对世界和他人的一种关注。总觉得哲学的命题很宏大很抽象,比如弗兰克尔的这句话就需要我细细琢磨:实现自我根本不是一个可能的目标,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越是努力争取,他就离这个目标越远。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致力于认识自己人生的意义时,他才会实现自己。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四):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是丹麦心理学家斯文德·布林克曼使用文学手法创作的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非虚构游记。小说的主人公安德森是一个有些社恐的男孩,他在病重奶奶的安排下,携带一本名为《何以为人》的文稿,走上了一场环欧洲的旅行,在这场旅行中,他与欧洲哲学史上的大师们展开了穿越时空的交流。

这些大师有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柏拉图、写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尼采以及现代社会学家鲍曼等。安德森在旅行途中与文稿阅读中与他们神交,为自己也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欧洲哲学史的盛宴。

此外,斯文德·布林克曼这本书是专为青少年打造的,他始终牢记这一点。他不仅用亲切、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历史、哲学、爱这些人类世界永恒的主题,还将主人公安德烈设置为一个可以效仿的对象,他没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点自闭,但他敢于迈出成长的步子。布林克曼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阅读,激励更多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更有趣的是,这本书有多种阅读方式。如果你想了解欧洲哲学史,那就可以专门阅读绿色字体。如果你更关心安德森的旅行记闻,那就可以专挑黑色字体阅读。更为神奇的是,这本书任意翻开一个章节,都可以轻松无障碍的阅读,你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想起来就翻开读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分享一段书中我最喜欢的内容:“在任何情况下,结论是,不能仅仅从体验方面来理解幸福和有异议的生活。除了纯粹的内心幸福和主观幸福以外,还必须有其他东西。还必须从行动中理解生活,在这些行动中,人可以去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非仅仅是体验。”

书名:《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

作者:[丹麦]斯文德·布林克曼

译者:田王晋健、李峥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读后感(五):《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大人》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读书还是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而这本书讲的就是两者的结合,一边旅行一边读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社恐的丹麦男孩安德烈,他带着一本名为《何以为人》的手稿,开启了他的欧洲火车游学之旅。在路上他一边参观各国的历史遗迹,一边阅读这一本《何以为人》,同时与他的奶奶保持视频通话交流彼此的思想。这本书带我们穿插于现实和虚构之间,通过两条主线的结构给我们展示故事的内容。这个设计非常巧妙,主人公阅读的《何以为人》的内容用绿色的字体给我们展示了出来,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分清楚哪些是这一本书的内容,哪些是主人公阅读的内容? 在这一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安德烈的旅途也可以跟着主人公一起阅读这一本《何以为人》。我们跟着主人公一起了解了欧洲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这本书通过故事主人公的旅途,让我们把欧洲的文化艺术史也串联了起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身临其境的去理解这些人,同时也可以感受西方的思想、文化、艺术和哲学的观点,让我们在路上思考人生,感受不一样的人性。 这本书的核心在追寻和探讨人是什么?怎么样才能算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作者通过六个章节从智人,理性人,情感人,社会人,未来人,哲理人,6个维度进行了探讨,让我们阅读这本书很容易有代入感,特别是和主人公相似的一些人,会找到一些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书中所传递出来的内容,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这也是一本优秀的少年成长指南,让少年们开心快乐有思考地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