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浅谈读书作文(精选3篇)

浅谈读书作文(精选3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浅谈读书作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我喜欢读书,从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所以当我看到老舍写的《读书》的时候,顿时来了兴趣。大作家是怎么读书的呢?

老舍先生的文风我一直都很喜欢,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幽默很有趣。没想到名家也会不喜欢《三字经》和《百家姓》,而且老舍的读书的方法也很奇特。

比如文中提到了,老舍不喜欢《三字经》的这类书,不喜欢满是公式的书,还说这类书老是瞪他,也不喜欢《元曲》这类的,觉得这种书广告做的不错,却不认为它很威风。再比如说,老舍读书可有原则了。他读书没系统,喜欢就读,不喜欢就不读,不能让书管着自己;读的很快却记不住,这我可赞同了,你说世界上有那么多书,要你记牢了每一句话每一本书,那不是难为人嘛;读完一本书谁也不告诉,享受心得只让自己知道,这我就不那么同意了,“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理解;老舍不读自己写的书,也不愿评论,别人的书起码能让自己有长进。真是一个奇怪而有趣的老头。

对于老舍先生的方式我还是很赞同的。世界上的好书、值得读的书太多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书,但是也别太功利,能让你感到开心轻松的,何尝不是好书呢?

现在老师们家长们想尽了方式让孩子多读书:指定必读书目啦,做摘抄啊,阅读打卡啊,甚至还出到试卷上,问你哪个段落是哪本书的,哪个情节的任务有谁啊。我有一位朋友,她的老师总是指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他们每本都精读,每天汇报读的页数,还要出很细的题考查。说实话我真心觉得不是很赞同,读书是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只有当他习惯了,接纳了,才会主动去读书,而如此被老师逼着为了考试才读书,反而会令他对读书产生厌恶感抗拒感。那等他毕了业呢,他依然不会主动去读书。也许有人认为起码在学校里读的书对他产生了帮助啊,可如果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也许应付完学业应付完考试就忘记了。真正感兴趣的,是自然而然能记住的,也才成了一辈子受用的。例如喜欢历史的人读多了中外古代的事,日后他遇上事情就可以参考古人的办法,衡量利弊。

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说过:“我始终相信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但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在有限的人生里,读更多的书吧。

第二篇

最近读了《老人与海》这本书,感觉真挺不错的,真是名不虚传。

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写得恰当好处。描写老人去打鱼的状态以及心理,对话也是不少。尤其是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时候,看的我惊心动魄。结尾也非常精彩,看完整篇文章还回味无穷,文中的字与句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真是没读够啊!

书真是个好东西。你高兴时,它能让你更愉快;你伤心时,它能让你喜笑颜开;你气愤时,它能让你心平气和。反正不论什么心情,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你都可以捧上一本书,悉心阅读。如果有时间,在夕阳微垂的午后,品味一本好书,品味一泓清茶,那是何等惬意呀!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每逢周末完成作业后,总喜欢看一本喜欢的书,橘黄色的夕阳映在书页上,又显着窗外的影,斑斑驳驳,像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儿的间隙掩映在地上。每当看到那柔软细腻的文字,总能拨动我的心弦,弹出一段又一段悦耳的乐章。看到感伤之处,总会掉下几颗泛着光的泪珠,像一块石头扔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涟漪。有没有尝过偷偷看书的滋味?晚上,还没完成作业,看着书桌上彩色封面的课外书,总是经不住诱惑。每次都会偷偷拿起书,悄悄地翻到那页,开始埋头读起来,还时不时的看看门口,看老爸老妈有没有过来。有时候客厅响起一丁点的声音,都会手忙脚乱的把书合上,赶紧放在桌子上,其实只是动了下拖鞋而已。虽然这样读不怎么有意境,但其中的乐趣可是不可言喻的。

希望每个人都多读书,其实每天花上半个小时看书也不会让你耽误什么大事。只是当你快睡觉了,拿起床头书读上两页。待你眼皮开始打架了,那就该睡了。尤其是对同学们,每天用看电视的半小时读两页书,比什么不强。关键呢,是这种习惯,而不是到底看什么书、看多久了。你要是喜欢看校园小说,那就看,相信不久你也会喜欢上名着的。就那我做个比喻吧,我就喜欢看恐怖小说,尤其是盗墓的,看的也不少了,反倒是觉得这种书大同小异,便开始接触名着。一开始也觉得读不懂、没意思,就如我开始提到的《老人与海》,但是书啊,是越读越上瘾的,慢慢的,你一定会喜欢上名着的。

第三篇

一缕日光透过窗户,洒满的整间小屋。一个人,一本书,投下瘦长的影子。我沐浴着阳光,静静地坐着读书。漫步书海,迈着大步,顷刻,一块巨石挡在面前,回到现实,问题接连产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读书?那就让我来浅谈读书。

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有“黄金屋”,有人为取“颜如玉”,有人为求爵禄,有人为谋生存。而我认为这类皆非读书本旨。种种俗见俗闻如大染缸般污染了我们的心灵,读书,则如清流般洗去污垢,使你保持纯洁。

有些人身着朴素,面目平常,然而谈起话来,就会让人觉得饶有趣味,有种文雅之气;有些人浓妆艳抹,衣着华丽,但一与之交谈,便觉得索然无味,风韵全无。

读书不能一目十行。凡人读书需找一些和自己思想气质相似的作家的书,用心去读。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只有耐得住性子,不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才能悟得书中真谛。读书除了要“循序渐进”,更要“熟读心思”,“虚心静虑”。在读书时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知识转化为智慧,是通过思考所得,书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读书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多多实践,这样才能将书中的观点融会贯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